1、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出自唐代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不結合全詩來看,以為詩人寫的是春天繁花的景象,實際卻是冬天的茫茫大雪,而且意境非凡,讓人感嘆身臨其境,堪稱絕妙!
2、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絕。
出自宋代呂本中的《踏莎行·雪似梅花》。雪像梅花一樣白,那梅花又像雪一般晶瑩,無論是像,還是不像,都是一樣的絕美。這裡說的梅花應該是只白梅花。
3、天仙碧玉瓊瑤,點點揚花,片片鵝毛。
出自元代薛昂夫的《蟾宮曲·雪》,詩句也未出現一個雪字,但寫出來了雪的金瑩剔透,喻為揚花,喻為鵝毛,很有意境。
4、最愛東山晴後雪,軟紅光裡湧銀山。
出自宋代楊萬裡的《雪後晚晴四山皆青惟東山全白賦最愛東山晴後雪二絕句》,最愛東山天晴之後的雪景,軟紅的陽光裡湧著銀白的雪山。軟字寫出來陽光的柔和,湧字寫出了雪光晶瑩湧動,靜動結合。
5、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出自宋代盧鉞的《雪梅》,這是梅花和雪的比較,梅花沒有雪白,但雪卻沒有梅花香。詩句工整對仗。
6、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出自唐代韓愈的《春雪》,白雪嫌春天來得太晚,故意在庭院樹間穿飛,當作是春花。這擬人的手法用的巧。
7、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出自唐代李白的《北風行》,燕山的雪花很大,像一張張竹蓆,一片一片飄落在軒轅臺上。大如席,李白一向擅長這誇張的比喻。
8、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夜雪》,夜深的時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為不時地能聽到雪把竹枝壓折的聲音。通過折竹聲來寫雪之大,讓人身臨其境,理所當然。
9、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
出自唐代宋之問的《苑中遇雪應制》,不知道今天庭院中竟然落下了雪花,還以為是樹枝上的花昨夜盛開了。
10、雪花全似梅花萼。細看不是雪無香,天風吹得香零落。
出自元代王旭的《踏莎行·雪中看梅花》,雪花好像梅花的花瓣,仔細一看不是,因為這雪沒有香味,可能是風把香氣吹散了吧。
所列10句,都是寫雪佳作,或是比喻,或是擬人,或是誇張,或是對比。個人認為還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最有意境且膾炙人口。
其後則是: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最愛東山晴後雪,軟紅光裡湧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