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來聽一首歌曲。
當這個歌曲旋律響起來的時候,你腦海中想到的第一個畫面會是什麼?是抖音裡面尬舞的小哥哥小姐姐或者是貓貓狗狗嗎?如果是的話,你可能已經被洗腦了。
我不知道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能夠對洗腦神曲免疫,但根據科學研究顯示,世界上百分之九十的正常人都不會對「神曲」免疫,只要它的節奏足夠打動你的耳朵,而這種特別有「粘性」的洗腦歌曲也有著不同於一般歌曲的節奏和韻律,哪怕只是其中的一小段。
有些歌曲能夠做到「洗腦」,除了有別於普通歌曲的旋律,不斷重複的聽或者看相關MV同樣會讓你感覺自己被洗腦了,甚至在不經意之間,你就會哼上兩句,比如走路和洗澡的時候。就拿林俊傑的《醉赤壁》當中的一句歌詞「確認過眼神,我遇上對的人」來說,本來這首歌曲就和千千萬萬的流行歌曲一樣,並沒有紅到傳遍大街小巷,但正因為這句歌詞能夠與生活中的某些搞笑或者奇葩的事情對應,而腦洞無邊的廣大網友又能夠通過短視頻來與大家分享這其中的「魔性」,所以這首歌也自然而然地成為了人們口中的「洗腦」背景音樂(BGM)。
世上洗腦的歌曲有不少,而作為球迷的我們,你是否也曾經被某些足球歌曲洗過腦呢?或者說,有哪些歌曲或者音樂,當你聽到熟悉的旋律響起,首先會想到關於足球的一切?我不知道大家都聽過什麼,但接下來我先為大家分享那些年把我洗腦的足球BGM,如果你是真球迷,相信你也會有同樣的感覺。
就從我接觸到的第一首歌開始吧,這是在我剛上小學,大概是在1998年世界盃前期聽到的,地點是在大澡堂子裡。北方人可能會對大澡堂子這樣一個地方更有概念一點,一個個一牆之隔的淋浴間,外加泡澡的大池子和池子邊坐著嘮嗑的搓澡大爺,周圍混雜著不同的人唱出的不同曲風和音調的各種各樣的老歌。於是乎,我就這樣聽到了這首關於足球的歌曲。
「Ole Ole Ole Ole We are the champ,We are the champions...「相信大家有不少人都會對這樣的旋律感到非常熟悉,沒錯,這首被中國人稱為「球迷之歌」的歌曲,也正是在全世界球迷中最為流行的歌曲之一。
有一種說法認為「Olé」源於阿拉伯語「والله」,意為「誓以真主」,在西班牙語中作為感嘆詞,意為鼓勵或肯定,這個口號以前一般會在鬥牛比賽中聽到,在1958年巴西博塔弗戈和阿根廷河床在墨西哥的一場比賽中,這個口號首次出現在足球賽場中。後來又逐漸延伸為三聲連續的助威口號「Olé,Olé,Olé!」
而這樣一個口號被改編為歌曲還要追溯到1985年,比利時漢斯寇-司德音樂公司的老闆漢斯-寇司德要音樂人羅蘭-威路文和歌手格蘭德-喬喬為安德萊赫特隊寫一首名叫「安德萊赫特冠軍」的歌曲。在這首歌中已經出現了「ALLEZ, ALLEZ, ALLEZ, ALLEZ, We are the champions」這句合歌詞,而到了1987年,「球迷之歌」的版本便出現在了大眾面前,1998年的世界盃時期,同樣旋律的「Top of the World (Olé, Olé, Olé)」也廣為流傳。
(視頻:Top of the World歌曲MV)
既然說到了1998年世界盃歌曲,那麼我猜你的腦海中已經有了另一首歌,也是更為著名的歌的旋律:生命之杯(The Cup of Life)。
這首由波多黎各裔歌手瑞奇-馬丁演唱的歌曲,在1998年3月3日作為專輯《Vuelve》的第二首單曲發行。而它也成為了在法國舉辦的1998年世界盃足球賽的官方主題曲,在法國和世界各地的許多國家高居音樂排行榜的首位。關於這首歌就不多說了,讓我們跟隨「Go, go, go,Ale, ale, ale」的節奏舞動起來吧!
世界盃主題曲有不少,但真正能達到「洗腦」程度的其實並沒有那麼多。舉個慄子,每次看到世界盃回顧的專題片或者是文章,你總會見到「義大利之夏」這首歌曲的名字,你也會知道它是1990年世界盃的主題曲,但這首歌的旋律相對於之前提到的98年世界盃主題曲,節奏上就慢了很多,也不容易讓人記起。相反,如果我提到:Waka Waka,甚至只提起夏奇拉這個名字,你的腦海裡一定會浮現出這樣的旋律。
這也就是有的音樂為什麼會洗腦的原因吧,這樣的節奏,你不跟著搖擺都不行。
和Waka Waka在幾乎同一時間段普及的另一首歌Wavin' Flag,也是一首容易把人洗腦的歌曲,這首被選為可口可樂公司2010年南非世界盃的宣傳歌曲,但卻總被人認為也是2010年南非世界盃主題曲。它也作為背景音樂收錄在2K Sports公司發行的遊戲NBA 2K10以及EA Sports所發行的遊戲2010 FIFA World Cup South Africa中。而且,它還有中文版,叫《旗開得勝》。
既然提到了FIFA,世界盃這樣的關鍵詞,那麼我們很容易忽略的一首音樂便是球員在進場時所放的公平競賽曲。這首歌曲的節奏也同樣十分有韻律,只要你看的足球比賽夠多,它同樣能把你給你給洗腦了。
國際足聯公平競賽曲(FIFA Anthem)是在舉行由國際足球聯合會組織的足球比賽或錦標賽(比如國際友誼賽、世界盃足球賽、女子世界盃足球賽、世界青年足球錦標賽)中裁判員、運動員入場時播放的音樂。一些國家的國內聯賽(如中超)也會在球員入場時播放。這首曲子的作者是德國作曲家弗蘭茨·-蘭伯特(Franz Lambert),並沒有歌詞。
與這首BGM類似,另一首在球員入場或者列隊時被演奏的歌曲也相當流行,甚至更為出名,那就是歐冠主題曲啦。
說到歐冠,不得不提的就是今年的決賽隊利物浦。當你聽到「利物浦」這三個字,你會想到什麼?是安菲爾德球場嗎?是伊斯坦堡的奇蹟之夜嗎?還是福勒、卡拉格、蘇亞雷斯、傑拉德、託雷斯、薩拉赫等曾經抑或是現在的綠茵英雄?也許都會有,但如果你聽到《你永遠不會獨行》(You'll Never Walk Alone)這樣一首歌曲,也許你的腦海裡首先會浮現出這樣一幅畫面:你身處安菲爾德球場,淹沒在紅色的海洋之中,所有人高舉圍巾齊唱隊歌......Walk on, walk on, with hope in your heart......在這樣的旋律中,你會想到利物浦,以及你記憶中,關於這支球隊的一切。
也許,這就是音樂的魅力。足球和音樂本不相干,但恰恰是這兩個看似完全沒有聯繫的概念結合得最為緊密。音樂有它的節奏和旋律,足有也有它的節奏和旋律。
世界上總有那麼幾首歌,讓你一聽就會想起關於足球的一切。當然了,可能對於不同球隊的球迷來說,聽到自己主隊的歌曲引起的共鳴甚至更加強烈,這也是足球,以及音樂帶給我們的激情所在。
除了足球賽事本身的主題曲或者隊歌,有時候在足球之外的一些和足球有聯繫的歌曲,同樣能召喚起你對於足球的記憶。比如,如果我問你「聽過日本作曲家小澤正澄的Attraction沒」,也許你一時還反應不過來,但如果我問你聽沒聽過《天下足球》節目十佳球的BGM,我相信你的腦海中已經想起了那個經典的旋律。
同樣地,那些經典的影視劇或者動漫歌曲也都是我們成長中不可或缺的記憶。比如以下兩首BGM。
如果你看過《足球小將》,就一定不會對這首主題曲感到陌生。
如果你看過《少林足球》,就一定知道這首BGM在電影中的什麼場景下出現,甚至已經想到了電影當中的情節。
除了影視劇,足球遊戲也是我們了解音樂的一大途徑。對於我自己來說,玩的遊戲不多,但在2002年左右的實況足球勝利十一人當中的開場MV可是震撼到了我,而裡面的BGM更讓我至今難忘:
沒辦法,這就是音樂,這就是足球。
最後,以一首歌送給昨天打進全場唯一進球的大吉魯。
ps:如果覺得寫的不夠全,或者你有什麼更好的建議,歡迎提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