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毓才
7月23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20年下半年重點工作任務的通知(國辦發〔2020〕25號)。
《通知》指出,2020年下半年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統籌推進深化醫改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治相關工作,把預防為主擺在更加突出位置,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繼續著力推動把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深化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繼續著力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提供有力支撐。
對於做好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通知》提出三項主要工作任務:
一是指導各地提早制定具體方案,加強人員培訓和應急演練,壓實「四方責任」,做好「五有三嚴」等工作。
二是建立健全分級、分層、分流的傳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機制。
三是推動地方做好為慢性病患者開具長期處方服務工作。並明確由國家衛生健康委牽頭,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中醫藥局等負責任務落實。
那麼如何理解並抓好三項工作的落實確保打贏疫情防控戰呢?重點搞清楚以下四個問題。
1.什麼是「四方責任」?
四方責任是指在疫情期間,把全市動員起來,全面落實屬地、部門、單位、個人的四方責任,建立全社會共同防控體系。
屬地防控的責任,責任人是誰?
各地政府主要負責人對屬地防控工作負總責,對轄區內的疫情防控工作進行督促檢查,確保防控工作不留死角。
政府各部門的防控責任?
政府各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切實做好本行業、本系統的防控工作。
衛生健康部門要加強防控協調和監督執法,督促檢查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開展疫情監測、研判、報告和防控工作。
教育部門負責對全市各級各類學校、學前教育機構和教育培訓機構防控工作的行業管理,部署落實各項防控措施。
市場監管部門部門負責與疫情防治相關的衛生防疫用品和生活必需品等物資的供應保障,保持市場穩定。
交通部門按照疫情防控需要落實好交通運輸部門的疫情防控職責。
社會單位防控工作的主要責任?
本市行政區域內的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要建立健全防控工作責任制和管理制度,配備必要的防護物品、設施,開展宣傳教育,落實衛生健康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提出的各項防控措施。
航空、鐵路、長途客運等運輸經營者和公路進京檢查站要對來自疫情發生地區人員的姓名、來源地、來京居住地、聯繫方式等信息進行登記。
文化娛樂場所、商業經營單位、公共運輸工具等公共場所或者其他人員密集場所的經營者、管理者應當落實公共場所、人員密集場所的消毒、通風等防控措施。
賓館、旅店等提供住宿服務的經營單位應當如實對旅客姓名、來源地、聯繫方式等信息進行登記,為旅客提供早晚體溫監測服務。
如何規範個人疫情防控?
任何個人都應協助、配合、服從政府部門組織開展的防控工作,做好自我防護,依法接受有關傳染病的調查、樣本採集、檢測、隔離治療等預防控制措施,如實提供有關情況。
從疫情發生地區回京的人員,應當按照要求居家觀察14日,每日向所在單位或者居(村)民委員會報告健康狀況。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疑似病人、確診病人及密切接觸者,要配合做好排查、隔離治療、居家觀察;拒不配合的,依法處理。
2.什麼是「五有三嚴」?
有防護指南、有防控管理制度和責任人、有防護物資設備、有醫護力量支持、有隔離轉運安排,嚴格發熱門診設置管理、嚴肅流行病學調查、嚴防醫院院內感染。
3.怎麼建立分級、分層、分流的傳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機制?
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專家學者座談會時指出,要統籌應急狀態下醫療衛生機構動員響應、區域聯動、人員調集,建立健全分級、分層、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機制。
建立健全分級、分層、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機制,要儘快完善相關政策指引和日常運轉體系建設。各級衛生健康系統要儘快制定分級、分層、分流診療體系的相關預案,加快體系建設,在日常運轉中檢驗成效,做到有備無患,確保在重大疫情及其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時,能夠做到有跡可循、應對有序、輕重分離、急緩分開。
建立健全分級、分層、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機制,要持續加強全科醫生培養,強化基層人員「戰鬥力」,著力提升社區、鄉村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使其充分發揮健康「守門人」作用。若能在提升基層診療能力的基礎上使患者合理「分流」,不僅能在重大疫情等特殊時期提升醫療體系的承載力,也將在日常運轉中使醫療資源的利用率最大化。
建立健全分級、分層、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機制,要堅持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發揮各自所長,實現優勢互補。但同時也要認識到,中醫藥早期參與疫情防控和救治仍缺乏有效的機制和措施保障,這也是我國重大疫情救治機制待補的短板。要進一步改革完善體制機制,將中醫藥融入重大疫情防控體系和重大疾病救治體系中,確保中醫藥第一時間介入、全程參與。
與此同時,還要加強國家醫學中心、區域醫療中心等基地建設,提升公立醫院傳染病救治能力,完善傳染病防治設施建設,補齊短板弱項;打造高水平的「精兵強將」,實現平時滿足正常需求,戰時「出徵沙場」披堅執銳,構築起保護人民群眾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有力屏障。
另外,還要健全疾控機構和城鄉社區聯動機制,有分工有統籌,以城市社區和農村基層、邊境口岸城市、縣級醫院和中醫院為重點,完善城鄉三級醫療服務網絡,暢通上傳下達聯動渠道,建立動員調集聯動機制,加強聯防聯控的體系建設。
4.為什麼要推動地方做好為慢性病患者開具長期處方服務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居家隔離甚或封閉小區社區將是有效阻斷疫情傳播的有效手段。但同時也給眾多慢性病患者治療用藥帶來了極大的不方便,因此在接下來的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特別提出要「推動地方做好為慢性病患者開具長期處方服務工作」,起核心就是儘可能減少疫情防控給慢病患者帶來不利影響。疫情期間,上海等地的實踐也給出了可借鑑的經驗,包括網際網路複診、快遞配送、網絡購藥報銷、長處方等,最重要的是醫療保險要真正做到為民服務。
由於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勢頭並沒有減緩跡象,而且其病毒來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以及無症狀感染者的發現等很多情況並沒有徹底搞清,疫苗研發還在路上,病毒會不會突變仍未可知,因此,很多專家預測秋冬季疫情反彈風險依然很高,再加上疫情防控任務依然很重,因此我們必須奮力快行,力爭跑在病毒前面,真正贏得疫情防控三個戰爭的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