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銅陵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2019年度部門決算情況說明
一、收入支出決算總體情況說明
2019年度收入總計6426.66萬元(含用事業基金彌補收支差額和年初結轉結餘),支出總計6426.66萬元(含結餘分配和年末結轉結餘)。與2018年相比,收、支總計各減少5297.3萬元,減少45.18%,主要原因為項目經費縮減。
二、收入決算情況說明
2019年收入合計6424.05萬元,其中:財政撥款收入6424.05萬元,佔100%;事業收入0萬元,佔0%;經營收入0萬元,佔0%;其他收入0萬元,佔0%。
三、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2019年支出合計6420.45萬元,其中:基本支出2838.91萬元,佔44.22%;項目支出3581.54萬元,佔55.78%;經營支出0萬元,佔0%。
四、財政撥款收入支出決算總體情況說明
2019年度財政撥款收入總計6424.87萬元(含年初財政撥款結轉和結餘),支出總計6424.87萬元(含年末財政撥款結轉和結餘),與2018年相比,財政撥款收、支出總計各減少4294.39萬元,減少40.06%,主要原因:一是人員變動、調資及社會保險基數調整等
五、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收入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一)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收入決算總體情況
2019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收入5806.21萬元,佔本年收入的90.38%,與2018年相比,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收入減少3234.53萬元,減少35.78%。主要原因一是人員調資及社會保險基數調整
(二)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總體情況
2019年度財政撥款支出5804.83萬元,佔本年支出的90.32%。與2018年相比,財政撥款支出減少3237.17萬元,減少35.8%。與2018年相比,主要原因一是人員調資及社會保險基數調整等。
(三)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結構情況
2019年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5804.83萬元,主要用於以下方面:一般公共服務支出(類)支出4.13萬元,佔0.007%;文化和旅遊體育與傳媒(類)支出36萬元,佔0.06%;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類)支出172.67萬元,佔2.97%;節能環保支出(類)317.98萬元,佔5.48%; 城鄉社區支出(類)5076.4萬元,佔87.45%;交通運輸(類)支出61.14萬元,佔1.2%;災害防治及應急管理(類)支出1.17萬元,佔0.002%;資源勘探信息等(類)支出3.14萬元,佔0.005%;其他支出(類)支出132.2萬元,佔2.17%。
(四)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具體情況
2019年度財政撥款支出年初預算為2411.46萬元,支出決算為5804.83萬元,完成年初預算的140.72%。決算數大於預算數的主要原因一是新進人員經費調增追加、工資普調、職務職級並行調資、晉級晉檔調資;二是追加環衛垃圾處理項目經費;三是追加政府性獎金、撥付事業單位死亡一次性撫恤金等。其中基本支出2819.43萬元,佔48.57%;項目支出2985.41萬元,佔51.43%。具體情況如下:
1、一般公共服務支出(類)其他一般公共服務支出(款)其他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年初預算為0萬元,支出決算為4.13萬元,決算數大於預算數的原因為年中追加經費。
2、文化和旅遊體育與傳媒支出(類)文化和旅遊(款)其他文化和旅遊支出(項)年初預算為0萬元,決算支出為36萬元,決算數大於預算數的原因為年中追加經費。
3、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類)撫恤(款)死亡撫恤(項)年初預算為0萬元,支出決算為7.63萬元,決算數大於預算數的原因為追加撥付事業單位死亡一次性撫恤金經費。
4、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類)其他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款)其他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項)年初預算為155.85萬元,支出決算為165.04萬元(含追加),完成年初預算的105.9%。決算數大於預算數的原因為追加人員變動調整經費。
5、節能環保支出(類)汙染減排(款)減排專項支出(項)年初預算為0萬元,決算支出為317.98萬元,決算數大於預算數的原因為追加節能減排專項資金。
6、城鄉社區支出(類)城鄉社區管理事務(款)行政運行(項)年初預算為743.39萬元,決算支出為757.06萬元,完成年初預算的101.84%,決算數大於預算數的原因為追加人員調資、工資普調等。
7、城鄉社區支出(類)城鄉社區管理事務(款)一般行政管理事務(項)年初預算為247.32萬元,支出決算為274.2萬元,完成年初預算的110.87%,決算數大於預算數的主要原因為年中追加經費。
8、城鄉社區支出(類)城鄉社區管理事務(款)城管執法(項)年初預算3.88萬元,支出決算為53.88萬元,完成年初預算的1388.66%,決算數大於預算數的主要原因為追加經費。
9、城鄉社區支出(類)城鄉社區管理事務(款)其他城鄉社區管理事務支出(項)年初預算10萬元,支出決算為203.22萬元,完成年初預算的203.22%,決算數大於預算數的主要原因為年中追加經費。
10、城鄉社區支出(類)城鄉社區公共設施(款)其他城鄉社區公共設施(項)年初預算為0萬元,支出決算為611.57萬元,決算數大於預算數的主要原因為年中追加經費。
11、城鄉社區支出(類)城鄉社區環境衛生(款)城鄉社區環境衛生(項)年初預算1172.68萬元,支出決算為1428.08萬元,完成年初預算的121.78%,決算數大於預算數的主要原因為追加環衛工人退休計生一次性獎勵經費等。
12、城鄉社區支出(類)其他城鄉社區支出(款)其他城鄉社區支出(項)年初預算為0萬元,支出決算為1748.39萬元,決算數大於預算數的主要原因為追加經費。
13、交通運輸支出(類)其他交通運輸支出(款)公共運輸運營補助(項)年初預算安排0萬元,支出決算61.14萬元(追加),決算數大於預算數的原因為後期追加撥款交通補助。
14、資源勘探信息支出(類)其他資源勘探信息支出(款)其他資源勘探信息支出(項)年初預算安排0萬元,支出決算3.14萬元,決算數大於預算數的主要原因為年中追加經費。
15、災害防治及應急管理支出(類)應急管理事務(款)安全監管(項)年初預算為0萬元,支出決算為1.17萬元,決算數大於預算數的主要原因為收到安全生產監督局獎勵經費。
16、其他支出(類)其他支出(款)其他支出(項)年初預算為0萬元,決算支出為132.2元,完成年初預算132.2%,決算數大於預算數的原因為後期追加項目經費。
六、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基本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2019年度財政撥款基本支出5804.83萬元,其中人員經費2436.95萬元,主要包括:基本工資、津貼補貼、獎金、績效工資、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繳費、職業年金繳費、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繳費、公務員醫療補助繳費、其他社會保障繳費、住房公積金、其他工資福利支出、退休費、撫恤金、生活補助、醫療費補助、獎勵金、其他對個人和家庭補助支出;公用經費382.48萬元,主要包括:辦公費、印刷費、諮詢費、手續費、水費、電費、郵電費、差旅費、維修(護)費、租賃費、培訓費、公務接待費、勞務費,工會經費、福利費、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其他交通費用、其他商品服務支出、辦公設備購置。
七、政府性基金財政撥款收入支出情況說明
2019年政府性基金預算財政撥款年初結轉和結餘0萬元,本年收入617.84萬元,本年支出613.84萬元,年末結轉和結餘4萬元。具體情況說明如下:
1、城鄉社區支出(類)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安排的支出(款)其他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安排的支出(項)年初預算為540.11萬元,支出決算為613.84萬元,完成年初預算113.65%,決算數大於預算數的原因為後期追加經費。
八、其他重要事項的情況說明
(一)機關運行經費支出情況。
2019年度銅陵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機關運行經費支出42.86萬元,比2018年度減少1萬元,減少2.33%,主要原因是人員變動經費調整等原因減少經費支出。
(二)政府採購情況。
2019年度銅陵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政府採購支出總額180.45萬元,其中:政府採購貨物支出25.45萬元、政府採購工程支出0萬元、政府採購服務支出155萬元。授予中小企業合同金額0萬元,佔政策採購支出總額的0%,其中:授予小微企業合同金額0萬元,佔政府採購支出總額的0%。
(三)國有資產佔有使用情況。
截止到2019年12月31日,銅陵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共有車輛24輛,其中:一般公務用車7輛、一般執法執勤用車17輛;單價50萬元以上的通用設備0臺(套),單價100萬以上的專用設備0臺(套)。
(四)關於2019年度預算績效情況說明
1.預算績效管理工作開展情況
根據預算績效管理要求,本部門組織對2019年度納入部門預算的項目支出全面開展了績效自評,共7個項目(含省住建廳要求編制的城鎮公廁提升和生活垃圾分類兩個項目),涉及資金1957.24萬元,佔項目預算總額的57%。本部門共組織對「農村清潔工程以獎代補」、「防治違法建設考核」、「餐廚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銅陵市生活垃圾中轉、運輸」、「環衛聘用人員保險費(五險)」、「2019年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及「2019年城鎮公廁提升獎補」等7個項目開展了部門績效評價,涉及資金1957.24萬元。上述項目均委託第三方機構實施開展了績效評價。從評價情況看,上述項目實施達到了預期績效目標。項目立項均符合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部署要求等相關文件精神。績效目標設置根據項目特點設置,績效目標能夠量化和細化,真實反映項目目標完成情況;在編制年度預算時均同步編制了績效目標並全程管控預算執行;建立了相關合同籤訂,設備設施購買和配備,完善了新建、改造公廁驗收程序,制定完善的項目檔案資料管理情況等項目業務管理制度,建立專項資金財務管理制度。績效目標達到了預期效果,通過項目實施,經濟效益:拉動經濟、優化投資環境、保護和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資源和能源,節約能源,提高資源回收利用率;社會效益:城市整體形象提升,風貌得到改善,公共服務升級,發揮改善人居環境、強化鄉鎮綜合服務能力;生態效益:環境清潔優美、人和自然協調、城鄉協調發展、人民生活健康舒適;可持續發展:建立完善的建設、監管、考核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群眾滿意度:群眾對項目實施認可滿意程度較高,項目的實施改善了人民群眾居住環境,提高了生活品質。
2.部門決算中項目績效自評結果
銅陵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在2019年度部門決算中公開「農村清潔工程以獎代補」等7個項目績效自評結果。
(1)「農村清潔工程以獎代補」項目績效自評綜述:根據年初設定的績效目標,「農村清潔工程以獎代補」項目績效自評得分為88分。項目全年預算數為150萬元,執行數為66.25萬元,完成預算的44.16%。主要產出和效果:通過項目實施,農村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實現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農民環境保護意識提高,村莊環境基本乾淨有序;使得環境清潔優美、人和自然協調、城鄉協調發展、村民生活改善;建立較完善的建設、監管、考核等一系列管理制度,藉助各種新聞媒體宣傳,形成可推廣可複製的經驗。發現的主要問題:①農村清潔設施設備不完備,部分沿線道路村莊未及時配備垃圾桶,存在露天敞口垃圾池,垃圾桶、垃圾壓縮箱破損滴漏;②生活垃圾清理不到位,收運不及時,在考核中發現,各縣區鄉鎮內有部分暴露生活垃圾未清理,白色垃圾清理有待加強,對於部分地區,還存在垃圾箱(桶、房)內垃圾有外溢,生活垃圾收運不及時;村莊河渠溝塘等水體及岸邊有塑料瓶、白色漂浮物;個別村莊內外、房屋前後有垃圾;露天焚燒生活垃圾等;③事中監督不到位,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督察組對各縣區鄉鎮農村清潔工程以獎代補項目工作考核中發現許多諸如農村清潔設備實施不完備、垃圾清運不到位、不及時等問題,在後續的考核中仍然發現同樣問題,反映事中督促整改不到位,同時對於獎補到各鄉鎮資金使用情況缺乏監督;④獎補資金分配主要以處理垃圾數量為依據,考核指標過於單一,沒有從農村清潔工程各方面工作來考核,不夠全面,不利於提高農村清潔工程質量;⑤輿論宣傳工作開展不到位,考核中發現,各縣區在開展農村清潔工作過程中,對輿論宣傳工作沒有高度重視,相應的宣傳臺帳與宣傳手段較少,人們環保意識還需提高,不良衛生習慣有待改變。下一步改進措施:①各鄉鎮清潔工程工作人員及時統計缺少的設備設施和破損設備數量,及時安排購置和更換;對現有敞口式露天垃圾池點進行密閉式改造或取締;②強化農村清掃保潔力度。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有利於對環境保護與美化,同時對居民生活環境也有一定的淨化作用,應確保農村生活垃圾能收的上、運的走,盡力做到農村生活垃圾日產日清,垃圾桶要及時清洗、更換,以便於群眾日常投放生活垃圾;③加強各縣區鄉鎮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部門的事中管理,確保各縣區鄉鎮在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各項工作中均能全面完成考核目標;④研究制定農村清潔工程以獎代補項目績效考核辦法,同時發放到各縣區,以便各縣區按績效考核辦法更好地開展具體工作;進一步完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形成一套科學合理且符合工作實際的指標體系;⑤強化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宣傳氛圍。各縣區鄉鎮要加強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宣傳力度,大力宣傳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意義和目的,實現農民參與引導機制,充分發揮各縣區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發揮村民對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積極性;⑥建立城鄉環衛長效機制,完善後續管護機制。
(2)「防治違法建設考核」項目績效自評綜述:根據年初設定的績效目標,「防治違法建設考核」項目績效自評得分為94分。項目全年預算數為100萬元,執行數為50萬元,完成預算的50%。主要產出和效果:通過項目實施,改善市容市貌,推進文明創建,改善投資環境,創造經商環境,帶來間接經濟效益;存量違法建設減少,控制新增違法建設,改善市容,使城市整體環境得到改善、老百姓生活質量得到提高;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有效提升城市文明創建進度,開展「無違建縣(市、區)」創建,同時根據安徽省「無違建縣(市、區)」創建相關要求,申報銅官區為我市「無違建縣(市、區)」;合理利用資源改善人居環境,改善建築髒亂差現象、改善和提高城市環境衛生水平;建立較完善的建設、監管、考核等一系列監督制度,藉助群眾和各種新聞媒體宣傳,形成可推廣複製的經驗。發現的主要問題:①臺帳建立制度落實不夠到位,考核小組在各縣區隨機抽查臺帳資料時,縣區一戶一檔臺帳中相關法律文書等資料有所欠缺,未能對各縣、區工作檯帳資料做出統一規範設置。同時,考核小組年終對各縣區防治違法建設治理工作進行綜合考評時,相關考核評分材料不夠完整,未能及時完整歸檔成冊;②防治違法建設治理工作長效機制不夠健全,考核中發現,防治違法建設治理工作與相關社區、物業等相關部門的聯動機制落實有待進一步加強,發動群眾參與監督的力度不夠,信息傳輸途徑有待進一步通暢。下一步改進措施:①提高臺帳建立制度重視程度。違法建設治理工作容易與群眾發生矛盾衝突,加強臺帳資料建設不僅是對日常工作的重要記錄,也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手段,各基層中隊需做好違法建設治理工作的痕跡管理,建立健全相應的工作檯帳制度;②建立控違拆違長效機制。違法建設治理是一項長期工作,建立健全控違拆違長效機制,積極推動違法建設治理的社區自治,充分發揮社區黨工委的引領作用,認真落實物業服務企業日常管理職責,積極鼓勵社會公眾進行監督舉報,建立社區、城管、物業、公眾「四位一體」的違法建設治理長效機制,推動違法建設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③研究制定防治違法建設考核項目績效考核辦法,同時發放到各縣區,以便各縣區按績效考核辦法更好地開展具體工作;進一步完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形成一套科學合理且符合工作實際的指標體系。
(3)「餐廚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項目績效自評綜述:根據年初設定的績效目標,餐廚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項目績效自評得分為87分。項目全年預算數為100萬元,執行數為316.56萬元,完成預算的316.56%。主要產出和效果:通過項目實施,覆蓋黨政機關184家,餐飲企業1896家,大型商業綜合體6家,居民小區44個,農貿市場9個;對納入餐廚廢棄物統一收運的企業或小區做到了日清,對收運的餐廚廢棄物完成無害化處理;已經建立了各類管控制度並得到了落實,處理工廠一期已經投產並在運行過程中得到了有效的維護與監督。發現的主要問題:①績效指標設置不夠健全,「餐廚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項目年度績效指標只設定了產出指標及效益指標,未設置投入指標及過程指標,難以全方位的反映項目的全貌,也不利於對項目進行綜合評價;②資金預算與實際投入額偏差較大,「2019年餐廚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項目政府性基金預算安排100萬元,實際撥付316.56萬元,資金預算與實際投入額偏差較大;③項目考核辦法對於考核周期規定不合理,市環衛處《銅陵市餐廚垃圾收集、運輸、處置監管考核辦法(試行)的通知》(環衛政(2019)18號)中規定三個月或一個季度對餐廚廢棄物收運、處置單位進行考核。該規定考核周期過長,不利於規範餐廚廢棄物收集、運輸、處置管理和確保餐廚廢棄物規範化、無害化處置;④家庭餐廚廢棄物分類、收運、處置尚不夠完善,通過本項目的開展,餐飲企業及職工食堂餐廚廢棄物的收運、處置取得很好的成效,但家庭餐廚廢棄物分類方面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就評價人員現場走訪情況看,全市多數小區尚未能實現餐廚廢棄物單獨投放。
下一步改進措施:①健全績效指標,合理科學的設置投入及過程績效指標,全面衡量餐廚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項目的實施過程及取得的成績;②科學測算並申報資金預算,通過近兩年的實踐經驗,科學準確的測算出我市全年餐廚廢棄物的收運、處置數量及補貼單價,縮小實際投入與預算的偏差;③科學制定對餐廚廢棄物收運、處置單位進行監管考核辦法,結合平時工作實踐,與時俱進,科學制定針對餐廚廢棄物收運、處置單位的考核周期,宜每月至少一次進行考核,並嚴格執行,確保餐廚廢棄物在收運、處置環節得到有效的監管;④加強宣傳,引導小區居民分類投放餐廚廢棄物,在對餐飲企業及職工食堂餐廚廢棄物收運處置取得優異成績的同時,應加強對家庭餐廚廢棄物分類投放的引導,通過政策宣傳、獎罰等辦法,引導小區居民分類投放餐廚廢棄物。
(4)「銅陵市生活垃圾中轉、運輸」項目績效自評綜述:根據年初設定的績效目標,「銅陵市生活垃圾中轉、運輸」項目績效自評得分為89分。項目全年預算數為260萬元,執行數為449.52萬元,完成預算的172.89%。主要產出和效果:通過項目實施,隨著市容環境改善,創造經商環境,能夠增強城市招商引資能力,設備完好率較好,中轉站拉臂池運輸車輛都完好使用;垃圾中轉站、拉臂池點、垃圾運輸車輛全年正常運轉,保障全市區垃圾及時中轉清運,讓市民身邊的環境舒適整潔;,中轉站內生活垃圾日產日清,清運及時率100%,城市環境衛生得到改善;建立完善的垃圾中轉站和垃圾運輸的相關制度,加強管理,明確職責,嚴控質量,持續讓市民身邊的環境舒適整潔,鞏固環境衛生潔淨度。發現的主要問題:①設施設備不清潔,部分中轉站內設施設備積垢腐蝕,有吊掛垃圾;運輸車輛不清潔;②項目資金預算與實際投入額偏差較大,項目預算260萬元,實際投入449.52萬元,超過預算189.52萬元,超支預算72.89%。下一步改進措施:①定期對中轉站內設施設備進行刷油漆防腐等維護保養工作,定期進行設施設備清洗;②科學測算並申報資金預算,通過近兩年的實踐經驗,科學準確的測算出我市全年生活垃圾中轉、運輸項目收運、處置及維護管養費用,縮小實際投入與預算的偏差;③研究制定生活垃圾中轉、運輸項目績效考核辦法,同時發放到各縣區及各垃圾中轉辦、運輸車隊等具體工作部門,以便他們按績效考核辦法更好地開展具體工作;進一步完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形成一套科學合理且符合工作實際的指標體系。
(5)「環衛聘用人員保險費(五險)」項目績效自評綜述:根據年初設定的績效目標,「環衛聘用人員保險費(五險)」項目績效自評得分為97分。項目全年預算數為201.62萬元,執行數為168.34萬元,完成預算的83.49%。主要產出和效果:通過項目實施,提供就業崗位;聘用人員工作積極性提高,城市垃圾較及時清理,改善了環境衛生;環衛工作團隊穩定,保障市環衛處正常工作運轉,有利於銅陵市創建全國衛生文明城市。發現的主要問題:生活垃圾清理不到位,收運不及時,在考核中發現,生活垃圾未完全做到日產日清,城區街道尚有零星不乾淨區域。。下一步改進措施:①強化生活垃圾清運,做到生活垃圾日產日清。加強環衛聘用人員職業技能和職業道德培訓,設立獎勵機制;②研究制定環衛聘用人員保險費(五險)項目績效考核辦法,同時發放到各相關具體工作部門,以便他們按績效考核辦法更好地開展具體工作;進一步完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形成一套科學合理且符合工作實際的指標體系。
(6) 「2019年城市生活垃圾分類」項目績效自評綜述:根據年初設定的績效目標,銅陵市「2019年城市生活垃圾分類」項目績效自評得分為93分。項目全年預算數為2380萬元,執行數為701.4萬元,完成預算的29.47%。主要產出和效果:通過項目實施,累計收運處理廚餘垃圾2.83萬噸,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84.27%,提高了資源價值和經濟價值,減少了進入填埋和焚燒等最終處置設施的垃圾量,降低了垃圾處理成本,簡化了垃圾處理工藝,省去了垃圾進場後預處理步驟,節省了大量資金,極大的促進了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擴大了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範圍,2019年實現了黨政機關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44個社區開展了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建設,在市轄區13個鄉鎮57個中心村,設置生活垃圾資源回收點159處;在全市338 所中小學廣泛開展了「生活垃圾分類進校園」活動,成立了垃圾分類教育領導小組,220個小區配備了符合規範的四分類投放設施;提高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可以減少汙染,節省資源,有利於保護環境;可以減少垃圾處理量和處理設備,降低處理成本,減少土地資源的消耗;改善人居環境,銅陵市連續多年獲得國家衛生城市稱號;建立完善的建設、監管、考核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發現的主要問題:①資金執行情況未完成績效目標,2019年城市生活垃圾分類項目共完成投資701.4萬元,支付資金701.4萬元,項目總資金2,380萬元,資金執行情況未完成績效目標;②各類垃圾分類收運處理體系不完善,尚未建立各類垃圾分類收運處理體系,生活垃圾與再生資源綜合利用率不高;③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力度有待加強,由於宣傳不到位,居民觀念轉變難,對垃圾分類缺乏認識,知曉率和分類正確率較低,傳統習慣仍然主導著居民日常生活,缺乏調動居民垃圾分類積極性的政策措施。下一步改進措施:①加強宣傳引導,增強行動自覺。廣泛開展宣傳動員,形成 「垃圾分類,全民參與」的濃厚氛圍,使垃圾減量及分類處理制度和理念家喻戶曉,深入人心,逐步養成垃圾正確分類的良好生活習慣;②加大政府採購力度,引進第三方參與垃圾分類的宣傳、指導、監督工作;③制定與垃圾分類相配套的法規及鼓勵政策,發揮正向激勵機製作用;④以確保全程分類為目標,建立和完善分類後各類生活垃圾轉運系統;⑤加快提升生活垃圾末端分類處理能力,建立完善垃圾無害化處理及資源化利用體系,促進資源回收利用,生活垃圾與再生資源回收「兩網融合」體系建設。
(7) 「2019年城鎮公廁提升獎補」 項目績效自評綜述:根據年初設定的績效目標,「2019年城鎮公廁提升獎補」項目績效自評得分為88分。項目全年預算數為241.68萬元,執行數為205.17萬元,完成預算的84.89%。主要產出和效果:通過項目實施,通過公廁提升改造,改善了旅遊環境,拉動了本地旅遊業的發展,公廁提升增加了旅遊人流量和旅遊經濟收入,促進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多數公廁位髒亂差,行人避而遠之,經過改造後,從外觀到內部重新設計,目前不僅提高了如廁舒適度,而且成為當地亮麗的徽派建築設計風景線,周邊居民滿意度大大提升;加強公廁管理和服務,使城區公廁的布局更加合理、群眾如廁更加方便、公廁內外環境更加宜人,使這項便民、為民、利民的民生工程更好地貼近百姓、造福百姓;通過公廁提升工作,對汙水管網進行改造,汙水經管網排放到市政管網,汙水滿溢情況改善,減少了汙染,有利於保護水土環境;公廁提升以主城區為主、提升改造為主的原則,進一步分解細化公廁改造任務,避免大拆大建,破壞原有自然景觀資源;改善人居環境,銅陵市連續多年獲得國家衛生城市稱號;建立完善的建設、監管、考核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發現的主要問題:①資金執行、數量、質量及時效指標未完成績效目標,城鎮公廁提升項目共完成投資205.17萬元,支付資金205.17萬元,項目總資金241.68萬元,資金執行情況未完成績效目標;改造公廁數量較年初設定目標少1座,部分公廁通風、照明不足,衛生環境較差,項目質量指標未完成績效目標;②公廁日常管理不到位,部分公廁開放後日常維護管理不到位,未能保障24小時值班;部分公廁環衛設施損壞嚴重、缺乏維護保管;③文明如廁宣傳力度不強,宣傳不到位,居民觀念轉變難,居民對文明如廁缺乏認識,傳統習慣仍然主導著居民日常生活,缺乏調動居民文明如廁積極性的政策措施。下一步改進措施:①加大政府經費投入,強化公廁日常管理,提升公廁管理人員工資待遇,繼而提高公廁日常管理水平;②加大政府採購力度,引進第三方參與城鎮公廁提升的宣傳、指導和監督工作;③對部分通風效果不好的公廁,增設排風扇等強排設備、生物清新劑噴灑設備以及電子滅蚊滅蠅設備;④加強宣傳引導,增強行動自覺。廣泛開展宣傳動員,形成 「文明如廁,全民參與」的濃厚氛圍,逐步養成文明如廁的良好生活習慣;制定相配套的法規及鼓勵政策,發揮正向激勵機製作用。
公開上述項目的績效自評表:
3.部門評價項目績效評價結果。
「農村清潔工程以獎代補」項目支出績效評價報告
一、項目基本情況
(一)項目背景
為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部署要求,根據中共安徽省委辦公廳和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安徽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皖辦發[2018]26號)加快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進一步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水平,到2020年,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70%以上。結合考慮當前銅陵市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形勢,為更好提升環境質量,加強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推進城市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項目目標
總體目標:通過實施農村清潔工程以獎代補資金,有效推動農村清潔工程長效管理機制的運轉,健全完善市區鄉村四級環衛管理網絡,形成無縫隙、全覆蓋、無差別、一體化的戶分類、村收集、鄉鎮轉運、市處理的農村環境衛生管理格局。
階段性目標:對農村陳年垃圾集中處理和無害化處理,美化農村環境;鞏固和強化市轄區農村清潔工程長效管理工作,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三)主要內容及預算支出情況
農村清潔工程以獎代補項目本年度實施時間為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項目預算投入資金150萬元,該項目資金是對各縣區鄉鎮農村清潔工程單位的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考核獎勵資金,計劃實施內容為: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逐步建立「分類收集、定點投放、回收利用、末端處置」運行體系;形成有齊全的設施設備,有成熟的治理技術,有穩定的保潔隊伍,有長效的資金保障和有完善的監管制度。通過對農村清潔工程以獎代補項目進行績效評價,掌握銅陵市農村清潔工程以獎代補專項資金項目的投入、過程、產出與效益的具體情況,審查資金的分配使用是否規範,評價項目的組織安排是否達到計劃要求、項目的實施效果是否達到預期目標。通過發現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深入分析原因,及時總結經驗,提出改進和加強我市農村清潔工程以獎代補專項資金使用效益的建議。同時為加強財政資金管理,進一步科學合理使用財政資金,實現績效管理和預算管理的有機融合,優化資源配置,發揮資金效益,提高公共產品質量和公共服務水平,有效提升績效管理水平提供參考依據。
銅陵市政府設立農村清潔工程以獎代補專項資金,對各縣區屬地考核獎勵資金為127.5萬元,對銅陵市環衛處農村清潔工程檢查考核工作經費及宣傳工作經費補助22.5萬元,合計150萬元,來源均為市財政撥款。截至2020年4月 市財政局已將2019年上半年農村清潔工程以獎代補資金75萬元撥付至市城管局帳戶,市城管局拔付給各縣區56.25萬元,拔付給市環衛處日常工作經費10萬元,市城管局帳戶尚結餘8.75萬元。
二、績效評價情況及評價結論
(一)評價範圍和目的
本次績效評價對象為2019年度銅陵市農村清潔工程以獎代補項目專項資金的使用績效情況。績效評價範圍涉及到市轄三區(銅官區、義安區和郊區)15個鄉鎮農村清潔工程以獎代補項目實施單位,本次評價涉及專項資金為實際已經發放的以獎代補資金66.25萬元。
(二)評價指標體系
概述包括的一級指標,每個一級指標的分值和包含的三級指標。
我們通過查閱和檢查市環衛處農村清潔工程以獎代補項目的財務資料、項目申報、2019年度農村清潔工程以獎代補項目工作檯帳及其他相關資料,同時進行現場勘察。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評價:一是產出情況分析,從項目數量指標、質量指標、時效指標和成本指標四個方面進行分析;二是效益分析,結合農村清潔工程以獎代補考核專項資金項目實施的相關政府文件、精神和規定,對項目實施後產生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可持續影響等方面進行分析;三是滿意度指標對項目分析,通過隨即問卷調查、現場走訪等形式進行滿意度調查。
最後由項目評價小組按事務所質量控制要求提供評價報告及附表和相關工作底稿,實行三級覆核,根據覆核意見修改完善報告,評價小組負責人審查後籤發並出具報告。
(三)評價方法及實施
本次績效評價採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被評價單位自評與工作小組評價相結合,運用比較法、審閱法和核查法、調查法進行評價。
銅陵市政府在市轄區開展農村清潔工程及銅陵市2019年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和村容村貌整治專項行動,制定了《關於印發銅陵市市轄區農村清潔工程考核獎補辦法的通知》(銅環治辦〔2017〕62號)》和《銅陵市2019年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和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銅城法【2019】20號)。由各縣區城管執法局和市環衛處按照上述文件要求開展農村清潔工程工作,各縣區職能部門建立健全相關工作及管理制度。各縣區鄉鎮農村清潔工程工作單位主要採取日常督查、每月通報、季度考核和年度考核評比方式,按考核名次拔付工作獎勵經費。目前已完成2018年和2019年度的農村清潔工程以獎代補考核工作。
2019年市轄區各鄉鎮垃圾收運噸數51,021.59噸,其中銅官區3,356.00噸,義安區29,312.05噸,郊區18,353.54噸,中轉站和垃圾收運系統運行維護數量達到每鄉鎮一個中轉站,共15個,全年共考核5次,每季度一次加年終一次,年終一次最終考核根據日常督查和季度考核結果加權平均計算出年度各縣區排名,督查28次,印發通報11期,發現問題213個,督促縣區整改落實問題共200多個。
(四)評價結論
根據銅陵市城市環境綜合治理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印發銅陵市市轄區農村清潔工程考核獎補辦法的通知》(銅環治辦〔2017〕62號)、安徽省銅陵市財政局《關於做好2020年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的通知》(財績效函〔2020〕3號)及參照安徽省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指標框架設置的績效評價三級指標體系,確定的評價標準,評價組從資金執行情況、產出、效益和滿意度四個一級指標對2019年度農村清潔工程以獎代補項目進行了量化考核,指標總分為100分,其中:產出50分、效益30分,滿意度10分,預算資金執行率10分。經評審,農村清潔工程以獎代補項目考核總得分為88分,評價結果為「良好」(評價說明:≥90分為優;70≤得分<90為良好;60≤得分<70為合格;<60為不合格),經以上評價後認為2019年度農村清潔工程以獎代補項目產生了良好成效,推動了農村環境整治。
三、績效評價指標完成情況
(一)決策指標分析
為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部署要求,根據中共安徽省委辦公廳和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安徽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皖辦發[2018]26號)加快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進一步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水平,銅陵市政府成立銅陵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推進組,銅陵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並成立了由銅陵市各縣區城管執法局和市環衛處組成的農村清潔工程工作領導小組,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推進組領導下,由市環衛處農村清潔工程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按照《關於印發銅陵市市轄區農村清潔工程考核獎補辦法的通知》(銅環治辦〔2017〕62號)對銅陵市銅官區、郊區、義安區各鄉鎮的農村清潔工程工作進行綜合評定。
(二)管理指標分析
銅陵市2019年農村清潔工程以獎代補項目預算安排資金150萬元,實際發生支出66.25萬元。儘管資金執行率未達100%,但年度農村清潔工程考核工作已結束,考核結果也已公布,且市城管局已向市財政申請撥付下半年該項目資金,但市財政局尚未撥付,導致執行數低於預算數。本指標總分10分,測評得分10分。
(三)產出指標分析
本項目產出情況主要包括數量、質量、時效和成本四個方面,指標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測評,總分50分,測評得分43分;
(1)產出數量,總分20分,測評得分20分;
(2)產出質量,總分18分,測評得分13分;
(3)產出時效,總分3分,測評得分3分;
(4)產出成本,總分9分,測評得分7分。
(四)效果指標分析
本指標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測評,總分30分,測評得分25分;
(1)社會效益,總分10分,測評得分8分;
(2)生態效益,總分10分,測評得分10分;
(3)可持續影響,總分10分,測評得分7分。
四、發現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1、農村清潔設施設備不完備
部分沿線道路村莊未及時配備垃圾桶,存在露天敞口垃圾池,垃圾桶、垃圾壓縮箱破損滴漏。
2、生活垃圾清理不到位,收運不及時
在考核中發現,各縣區鄉鎮內有部分暴露生活垃圾未清理,白色垃圾清理有待加強,對於部分地區,還存在垃圾箱(桶、房)內垃圾有外溢,生活垃圾收運不及時;村莊河渠溝塘等水體及岸邊有塑料瓶、白色漂浮物;個別村莊內外、房屋前後有垃圾;露天焚燒生活垃圾等。
3、事中監督不到位
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督察組對各縣區鄉鎮農村清潔工程以獎代補項目工作考核中發現許多諸如農村清潔設備實施不完備、垃圾清運不到位、不及時等問題,在後續的考核中仍然發現同樣問題,反映事中督促整改不到位。同時對於獎補到各鄉鎮資金使用情況缺乏監督。
4、獎補資金分配主要以處理垃圾數量為依據,考核指標過於單一,沒有從農村清潔工程各方面工作來考核,不夠全面,不利於提高農村清潔工程質量。
5、輿論宣傳工作開展不到位。
考核中發現,各縣區在開展農村清潔工作過程中,對輿論宣傳工作沒有高度重視,相應的宣傳臺帳與宣傳手段較少,人們環保意識還需提高,不良衛生習慣有待改變。
五、相關建議
1、各鄉鎮清潔工程工作人員及時統計缺少的設備設施和破損設備數量,及時安排購置和更換;對現有敞口式露天垃圾池點進行密閉式改造或取締。
2、強化農村清掃保潔力度。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有利於對環境保護與美化,同時對居民生活環境也有一定的淨化作用,應確保農村生活垃圾能收的上、運的走,盡力做到農村生活垃圾日產日清,垃圾桶要及時清洗、更換,以便於群眾日常投放生活垃圾。
3、加強各縣區鄉鎮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部門的事中管理,確保各縣區鄉鎮在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各項工作中均能全面完成考核目標。
4、研究制定農村清潔工程以獎代補項目績效考核辦法,同時發放到各縣區,以便各縣區按績效考核辦法更好地開展具體工作;進一步完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形成一套科學合理且符合工作實際的指標體系。
5、強化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宣傳氛圍。各縣區鄉鎮要加強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宣傳力度,大力宣傳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意義和目的,實現農民參與引導機制,充分發揮各縣區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發揮村民對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積極性。
6、建立城鄉環衛長效機制,完善後續管護機制。
「防治違法建設考核」項目績效評價報告
一、項目基本概況
(一)項目背景
防治違法建設是城市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根據銅陵市違法建設三年專項治理實施方案,防治違法建設治理工作內容是治理違反城鄉規劃、妨礙公共安全、群眾反映強烈和影響重點項目建設行為。
銅陵市防治違法建設考核項目由銅陵市違法建設治理工作考評小組對銅陵市銅官區、郊區、義安區和樅陽縣的違法建設治理單位違法建設治理工作進行綜合評定,考核內容為:控制新建違法建設,拆除存量違法建設,創建「無違建」城區,處理群眾舉報、媒體爆光及領導交辦事項落實情況,防治違法建設輿論宣傳工作等。考核方式為:年初銅陵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深入現場進行調查,科學測算、分解年度拆除存量違法建設目標任務,同時上報銅陵市住建委「兩治三改」辦公室。2019年由縣區結合本管轄區域實際情況,制定新建違法建設「零增長」、存量違法建設「負增長」工作計劃,並予以落實。對縣區防治違法建設工作情況通過核實、城管12319等違法建設舉報現場核查、重點區域督查、臺帳檢查等方式進行考核。按考核名次拔付工作獎勵經費。目前已完成2018年和2019年度的防治違法建設考核工作。
(二)項目目標
防治違法建設考核項目績效目標為通過對防治違法建設考核項目資金支出進行績效評價,實現全市各縣、區新建違法建設零增長、存量違法建設「負增長」,創建「無違建」城區。創造城市優良環境、提升城鎮功能,改善人居環境,加快建設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美好安徽。2019年階段性目標為全市新建違法建設「零增長」;完成土地房屋徵收區域、三線三邊整治區域、棚戶區改造區域拆違工作,及時發現及時制止,完成年初摸底調查的存量違法建設。
(三)主要內容及預算支出情況
根據《銅陵市防治違法建設工作考核辦法》(辦〔2013〕50號),銅陵市政府設立防治違法建設考核專項資金,對縣、區(開發區)屬地考核獎勵資金為91萬元,對督察支隊日常拆除經費9萬元,合計100萬元。截至2020年4月考核專項資金到位50萬元,市財政局拔付給各縣區45.5萬元,拔付給督察支隊日常拆除經費4.5萬元。
根據銅陵市城市管理委員會辦公室《關於2019年度違法建設治理綜合考評結果的通報》(銅城管辦【2019】10號),防治違法建設考核項目已於2019年12月31日經2019年度違法建設治理工作考評小組驗收考核完畢,實際使用資金50萬元,分配明細如下表:
序號 | 名次 | 被考核單位 | 綜合評定得分 | 獎勵經費(萬元) |
1 | 第一名 | 銅官區 | 94.65 | 14.5 |
2 | 第二名 | 郊區 | 90.31 | 12 |
3 | 第三名 | 義安區 | 81.73 | 9.5 |
4 | 樅陽縣 | 81.73 | 9.5 | |
5 | 市城管督察支隊 |
| 日常拆除經費 | 4.5 |
| 合 計 |
|
| 50 |
二、績效評價情況及評價結論
(一)績效評價範圍和目的。
1、績效評價範圍
績效評價範圍涉及到銅陵市銅官區、義安區、郊區和樅陽縣「三區一縣」防治違法建設項目實施單位,涉及專項資金總額50萬元。
2、績效評價目的
防治違法建設考核項目績效評價目的為通過對防治違法建設考核項目資金支出進行績效評價,掌握銅陵市防治違法建設專項資金項目的投入、過程、產出與效果的具體情況,審查資金的分配使用是否規範,評價項目的組織安排是否達到計劃要求、項目的實施效果是否達到預期目標。通過發現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深入分析原因,及時總結經驗,提出改進和加強我市防治違法建設專項資金使用效益的建議。同時為加強財政資金管理,進一步科學合理使用財政資金,實現績效管理和預算管理的有機融合,優化資源配置,發揮資金效益,提高公共產品質量和公共服務水平,有效提升績效管理水平提供參考依據。
(二)評價指標體系
通過查閱和檢查督察支隊防治違法建設項目的財務資料、項目申報、2019年度違法建設治理工作檯帳及其他相關資料,進行了現場勘察項目實施效果,從產出指標、效益指標、滿意度指標、和預算資金執行率四個方面對該項目評分,總分為100分,其中:產出50分、效益30、滿意度10分、預算資金執行率10分(詳見附表)。
(三)評價方法及實施
1、本次績效評價採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被評價單位自評與工作小組評價相結合,運用比較法、審閱法和核查法、調查法進行評價。
2、組織實施
根據評價工作總體要求,制定評價方案,根據財政部印發的《項目支出評價管理辦法》(財預【2020】10號)、銅陵市《關於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實施辦法》(銅辦發[2019]14號 )、銅陵市財政局《關於做好2020年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的通知》(財績效函【2020】3號)和《銅陵市防治違法建設工作考核辦法》(辦〔2013〕50號),參照安徽省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指標框架(2016年),結合本項目特點制定了三級考核指標框架體系予以實施。
(四)評價結論
根據《銅陵市防治違法建設工作考核辦法》(辦〔2013〕50號)及參照安徽省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指標框架設置的績效評價三級指標體系,按照評價指標體系確定的評價標準,評價組從項目產出、效益、滿意度和預算資金執行四個一級指標及下設二級和三級指標對2019年度銅陵市「防治違法建設考核」項目進行了量化考核,指標總分為100分,其中:產出50分、效益30分,滿意度10分,預算資金執行率10分。經評審,2019年防治違法建設考核總得分為94分,評價結果為優秀(評價說明:≥90分為優;70≤得分<90為良好;60≤得分<70為合格;<60為不合格),經以上評價後認為銅陵市「防治違法建設考核」項目資金產生了應有的成效,在銅陵市防治違法建設治理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三、績效評價指標完成情況
(一)決策指標分析
根據《中共同安徽省委辦公廳、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兩治三改」三年專項行動方案>的通知》(皖辦發【2017】30號)精神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提升城鄉規劃建設管理水平,全省各地市開展以治理違法建設、違法用地和改造棚戶區、「城中村」、老舊小區為主要內容的防治違法建設。銅陵市政府成立「兩治三改」領導小組,並成立了由銅陵市各縣區城管執法局和城管督察支隊組成的違法建設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在「兩治三改」領導小組領導下,由市違法建設治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按照《銅陵市防治違法建設工作考核辦法》對銅陵市銅官區、郊區、義安區和樅陽縣的違法建設治理單位的違法建設治理工作進行綜合評定。
(二)管理指標分析
銅陵市2019年防治違法建設考核項目預算安排資金100萬元,實際發生支出50萬元。儘管資金執行率未達100%,但年度防治違法建設考核工作已結束,考核結果也已公布,且市城管局已向市財政申請撥付剩下50萬元項目資金,但市財政局尚未撥付,導致執行數低於預算數。本指標總分10分,測評得分10分。
(三)產出指標分析
本項目產出情況主要包括數量、質量、時效和成本四個方面,指標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測評,總分50分,測評得分48分;
(1)產出數量,總分20分,測評得分20分;
(2)產出質量,總分10分,測評得分8分;
(3)產出時效,總分10分,測評得分10分;
(4)產出成本,總分10分,測評得分10分。
(四)效果指標分析
本指標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測評,總分30分,測評得分26分;
(1)經濟效益,總分8分,測評得分6分;
(2)社會效益,總分8分,測評得分8分;
(3)環境效益,總分6分,測評得分6分;
(4)可持續影響,總分8分,測評得分6分。
四、發現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一)發現的主要問題
1、臺帳建立制度落實不夠到位
考核小組在各縣區隨機抽查臺帳資料時,縣區一戶一檔臺帳中相關法律文書等資料有所欠缺,未能對各縣、區工作檯帳資料做出統一規範設置。同時,考核小組年終對各縣區防治違法建設治理工作進行綜合考評時,相關考核評分材料不夠完整,未能及時完整歸檔成冊。
2、防治違法建設治理工作長效機制不夠健全
考核中發現,防治違法建設治理工作與相關社區、物業等相關部門的聯動機制落實有待進一步加強,發動群眾參與監督的力度不夠,信息傳輸途徑有待進一步通暢。
(二)相關建議
1、提高臺帳建立制度重視程度。違法建設治理工作容易與群眾發生矛盾衝突,加強臺帳資料建設不僅是對日常工作的重要記錄,也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手段,各基層中隊需做好違法建設治理工作的痕跡管理,建立健全相應的工作檯帳制度。
2、建立控違拆違長效機制。違法建設治理是一項長期工作,建立健全控違拆違長效機制,積極推動違法建設治理的社區自治,充分發揮社區黨工委的引領作用,認真落實物業服務企業日常管理職責,積極鼓勵社會公眾進行監督舉報,建立社區、城管、物業、公眾「四位一體」的違法建設治理長效機制,推動違法建設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
3、研究制定防治違法建設考核項目績效考核辦法,同時發放到各縣區,以便各縣區按績效考核辦法更好地開展具體工作;進一步完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形成一套科學合理且符合工作實際的指標體系。
「餐廚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項目支出績效評價報告
一、項目基本情況
(一)項目背景
「餐廚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項目是我市2012年招商引資項目,經過多方遴選並報市政府批准,確定隆中環保公司為項目涉及的餐廚廢棄物收運、處置的實施單位。項目設計處理能力200噸/天,總投資1.07億元。目前已完成項目一期日處理能力100噸工程建設,一期投資7000萬元。項目採取PPP模式,餐廚廢棄物的收集、運輸以及處置環節全部實行市場化運作。
(二)項目目標
長期目標:餐廚廢棄物全部得到無害化處理,提升城市文明度,提升居民幸福指數。
年度目標:全年處理餐廚廢棄物3萬噸。
(三)主要內容及預算支出情況
「餐廚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項目本年度實施時間為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項目預算投入專項資金100萬元,用於餐廚廢棄物收運、處置單位的補貼費用。該項目實施內容為全面加強餐廚廢棄物排放、收運、處置各個環節的監管,依法查處各類違法排放、收運、處置餐廚廢棄物行為,強化餐廚廢棄物產生單位的責任主體意識,積極引導群眾參與監督,建立和完善覆蓋城鄉的餐廚廢棄物管理網絡,確保餐廚廢棄物定點投放、統一收運、集中處理。
本年度由政府性基金預算安排專項資金100萬元。截至2020年4月 市財政局已撥付「2019年餐廚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項目補貼費用316.56萬元。
二、績效評價情況及評價結論
(一)評價範圍和目的
1、績效評價對象和範圍
本次績效評價對象為「2019年餐廚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項目實施的績效情況。績效評價範圍為涉及餐廚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過程中餐廚廢棄物的產生單位、收運處置單位及監管單位。
2、績效評價目的
通過對「2019年餐廚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項目進行績效評價,掌握銅陵市「2019年餐廚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項目的投入、過程、產出與效益的具體情況,審查專項資金的使用是否規範,評價項目的組織安排是否達到計劃要求、項目的實施效果是否達到預期目標。通過發現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深入分析原因,及時總結經驗,提出改進和加強我市「2019年餐廚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專項資金使用效益的建議。同時為加強財政資金管理,進一步科學合理使用財政資金,實現績效管理和預算管理的有機融合,優化資源配置,發揮資金效益,提高公共產品質量和公共服務水平,有效提升績效管理水平提供參考依據。
(二)評價指標體系
我們通過查閱和檢查市環衛處「2019年餐廚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項目的財務資料、項目申報、項目臺帳及其他相關資料,進行了現場勘察項目實施效果,從資金執行、產出指標、效益指標及滿意度指標四個方面對該項目建設作了評分,總分為87分,其中:資金執行10分、產出38分、效益29分、滿意度10分(詳見附表)。
(三)評價方法及實施
本次績效評價採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運用比較法、審閱法和核查法、調查法進行評價。
根據評價工作總體要求,制定評價方案,根據財政部印發的《項目支出評價管理辦法》(財預【2020】10號)、銅陵市《關於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實施辦法》(銅辦發[2019]14號 ) 、銅陵市財政局《關於做好2020年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的通知》(財績效函【2020】3號)和《銅陵市餐廚廢棄物收集、運輸、處置監管考核辦法(試行)》(環衛政[2019]18號),參照安徽省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指標框架(2016年),結合本項目特點制定了三級考核指標框架體系予以實施。
(四)評價結論
根據《銅陵市餐廚廢棄物收集、運輸、處置監管考核辦法(試行)》(環衛政[2019]18號)、《關於做好2020年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的通知》(財績效函〔2020〕3號)及參照安徽省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指標框架設置的績效評價三級指標體系,確定的評價標準,評價組從資金執行情況、產出、效益和滿意度四個一級指標對「2019年餐廚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項目進行了量化考核,本項目評價得分為87分,評價等級為「良好」;經以上評價後認為「2019年餐廚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項目產生了良好成效,有效提升了我市市容環境衛生質量。
通過本項目的實施取得了一定成效:城市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沿路擺放泔水桶現象基本消失;非法收運餐廚廢棄物的單位和個人基本消失;開通政府熱線,利用市民對餐廚廢棄物產生、收運及處置方面存在問題進行監督,為項目廣泛開展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三、績效評價指標完成情況
(一)決策指標分析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批轉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工作意見的通知》(國發(2011)9號)精神,省政府下發《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工作的實施意見》(皖政(2011)78號),明確提出,2015年底前在9個省轄市建成餐廚廢棄物分類收運處理設施並投入使用,我市是其中之一。為實現此目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市政府常務會多次研究相關工作,市城管執法局積極協調相關職能部門推進項目建設。
(二)管理指標分析
為確保項目順利開展,銅陵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制定了《銅陵市餐廚廢棄物管理暫行辦法》、《銅陵市餐廚廢棄物收集運輸處置管理辦法》、《銅陵市餐廚垃圾收集、運輸、處置監管考核辦法(試行)的通知》等制度;並通過招商引資,採取PPP模式,經市政府批准確定銅陵市隆中環保有限公司作為餐廚廢棄物收運、處置單位,目前隆中環保公司已經完成了餐廚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廠的一期工程建設,並於2018年9月投入運行。同時加強宣傳力度,讓餐廚廢棄物資源化、無害化處理的觀念深入人心。期間銅陵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還積極開展了相關餐廚廢棄物聯合整治行動,印發了《銅陵市餐廚廢棄物專項整治行動工作方案》、《關於加強市區餐廚廢棄物管理的通告》等通告,持續推進餐廚廢棄物統一收運、處置工作。
(三)產出指標分析
本項目產出情況主要包括數量、質量、時效和成本四個方面,指標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評價,總分50分,評價得分38分;
1、產出數量,總分15分,評價得分13分;
2、產出質量,總分15分,評價得分15分
3、產出時效,總分10分,評價得分10分;
4、產出成本,總分10分,評價得分0分。
(四)效果指標分析
本指標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評價,總分30分,評價得分29分;
1、社會效益,總分10分,評價得分10分;
2、生態效益,總分10分,評價得分9分;
3、可持續影響,總分10分,評價得分10分。
四、發現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1、績效指標設置不夠健全
「餐廚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項目年度績效指標只設定了產出指標及效益指標,未設置投入指標及過程指標,難以全方位的反映項目的全貌,也不利於對項目進行綜合評價。
2、資金預算與實際投入額偏差較大
「2019年餐廚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項目政府性基金預算安排100萬元,實際撥付316.56萬元,資金預算與實際投入額偏差較大。
3、項目考核辦法對於考核周期規定不合理
市環衛處《銅陵市餐廚垃圾收集、運輸、處置監管考核辦法(試行)的通知》(環衛政(2019)18號)中規定三個月或一個季度對餐廚廢棄物收運、處置單位進行考核。該規定考核周期過長,不利於規範餐廚廢棄物收集、運輸、處置管理和確保餐廚廢棄物規範化、無害化處置。
4、家庭餐廚廢棄物分類、收運、處置尚不夠完善
通過本項目的開展,餐飲企業及職工食堂餐廚廢棄物的收運、處置取得很好的成效,但家庭餐廚廢棄物分類方面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就評價人員現場走訪情況看,全市多數小區尚未能實現餐廚廢棄物單獨投放。
五、相關建議
1、健全績效指標
合理科學的設置投入及過程績效指標,全面衡量餐廚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項目的實施過程及取得的成績。
2、科學測算並申報資金預算
通過近兩年的實踐經驗,科學準確的測算出我市全年餐廚廢棄物的收運、處置數量及補貼單價,縮小實際投入與預算的偏差。
3、科學制定對餐廚廢棄物收運、處置單位進行監管考核辦法
結合平時工作實踐,與時俱進,科學制定針對餐廚廢棄物收運、處置單位的考核周期,宜每月至少一次進行考核,並嚴格執行,確保餐廚廢棄物在收運、處置環節得到有效的監管。
4、加強宣傳,引導小區居民分類投放餐廚廢棄物
在對餐飲企業及職工食堂餐廚廢棄物收運處置取得優異成績的同時,應加強對家庭餐廚廢棄物分類投放的引導,通過政策宣傳、獎罰等辦法,引導小區居民分類投放餐廚廢棄物。
「生活垃圾中轉、運輸」項目績效評價報告
一、項目基本情況
(一)項目背景
為認真貫徹《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加快改善生態環境精神,同時滿足城市發展和建設的需要,滿足市民對城市環境衛生質量的需求,銅陵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作為主管部門,銅陵市環境衛生管理處作為實施單位成立生活垃圾中轉、運輸工作組,開展銅陵市生活垃圾中轉、運輸項目,該項目屬於持續性、常年性項目。
(二)項目目標
總體目標:通過實施生活垃圾中轉、運輸項目,負責市區生活垃圾的中轉以及垃圾中轉站管理、維護等工作,市區生活垃圾的運輸及環衛專業車輛管理、維修和養護工作,促進城市衛生文明發展。
階段性目標:通過項目實施,解決年10萬噸生活垃圾的中轉、運輸問題,保證全市26座中轉站、37座拉臂池每天產生的垃圾日產日清,並做到中轉站設備及車輛等的正常運行。
(三)主要內容及預算支出情況
2019年銅陵市生活垃圾中轉、運輸項目本年度實施時間為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項目預算投入資金260萬元,實際投入資金449.52萬元。該項目資金是用於市區生活垃圾的中轉費用以及垃圾中轉站管理、維護等工作,市區生活垃圾的運輸及環衛專業車輛管理、維修和養護工作。
2019年銅陵市生活垃圾中轉、運輸項目預算資金260萬元,實際投入資金449.52萬元,其中垃圾中轉費用127.84萬元,主要為垃圾中轉站房屋及設施維修維護費等,垃圾運輸費用321.68萬元,主要為車輛油費、維修維護費等,資金來源為市財政撥款。
二、績效評價情況及評價結論
(一)評價範圍和目的
本次績效評價對象為2019年度銅陵市生活垃圾中轉、運輸項目專項資金的使用績效情況。績效評價範圍涉及到市區垃圾中轉站、拉臂池點及垃圾運輸車輛的正常運轉,本次評價涉及專項資金為實際已經投入資金449.52萬元。
通過對生活垃圾中轉、運輸項目進行績效評價,掌握銅陵市生活垃圾中轉、運輸專項資金項目的投入、過程、產出與效益的具體情況,審查資金的分配使用是否規範,評價項目的組織安排是否達到計劃要求、項目的實施效果是否達到預期目標。通過發現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深入分析原因,及時總結經驗,提出改進和加強我市生活垃圾中轉、運輸專項資金使用效益的建議。同時為加強財政資金管理,進一步科學合理使用財政資金,實現績效管理和預算管理的有機融合,優化資源配置,發揮資金效益,提高公共產品質量和公共服務水平,有效提升績效管理水平提供參考依據。
(二)評價指標體系
我們通過查閱和檢查市環衛處2019年度生活垃圾中轉、運輸項目的財務資料、項目申報、2019年度生活垃圾中轉、運輸項目臺帳及其他相關資料,進行了現場勘察項目實施效果,從資金執行、產出指標、效益指標及滿意度指標四個方面對該項目建設作了評分,總分為100分,其中:資金執行10分、產出50分、效益30分、滿意度10分(詳見附表)。
(三)評價方法及實施
本次績效評價採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被評價單位自評與工作小組評價相結合,運用比較法、審閱法和核查法、調查法進行評價。
根據評價工作總體要求,制定評價方案,根據財政部印發的《項目支出評價管理辦法》(財預【2020】10號)、銅陵市《關於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實施辦法》(銅辦發[2019]14號 ) 和銅陵市財政局《關於做好2020年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的通知》(財績效函【2020】3號),參照安徽省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指標框架(2016年),結合本項目特點制定了三級考核指標框架體系予以實施。通過查閱和檢查市環衛處生活垃圾中轉、運輸項目的財務資料、項目申報、2019年度生活垃圾中轉、運輸項目工作檯帳及其他相關資料,同時進行現場勘察。
(四)評價結論
根據安徽省銅陵市財政局《關於做好2020年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的通知》(財績效函〔2020〕3號)及參照安徽省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指標框架設置的績效評價三級指標體系,確定的評價標準,評價組從資金執行情況、產出、效益和滿意度四個一級指標對2019年度生活垃圾中轉、運輸項目進行了量化考核,指標總分為100分,其中:產出50分、效益30分,滿意度10分,預算資金執行率10分。經評審,市環衛處生活垃圾中轉、運輸項目考核總得分為89分,評價結果為「良好」(評價說明:≥90分為優;70≤得分<90為良好;60≤得分<70為合格;<60為不合格),經以上評價後認為2019年度生活垃圾中轉、運輸項目產生了良好成效,提高了城市生活垃圾轉運水平,城市環境衛生提高。
三、績效評價指標完成情況
(一)決策指標分析
生活垃圾未能經過必要的無害化、資源化、減容化處理而直接堆放,對城市的大氣、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均造成了嚴重的汙染,同時對居民的身體健康構成了威脅,不利於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生活垃圾的收集與運輸是連接垃圾發生源和處理處置設施的重要環節,實現了城市垃圾收集與運輸的集中化、壓實化、封閉化,在生活垃圾管理體系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管理指標分析
為認真貫徹《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加快改善生態環境精神,同時滿足城市發展和建設的需要,滿足市民對城市環境衛生質量的需求,銅陵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作為主管部門,銅陵市環境衛生管理處作為實施單位成立生活垃圾中轉、運輸工作組,開展銅陵市生活垃圾中轉、運輸項目,該項目屬於持續性、常年性項目。
(三)產出指標分析
本項目產出情況主要包括數量、質量、時效和成本四個方面,指標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測評,總分50分,測評得分39分;
(1)產出數量,總分20分,測評得分20分;
(2)產出質量,總分18分,測評得分14分
(3)產出時效,總分3分,測評得分3分;
(4)產出成本,總分9分,測評得分2分。
(四)效果指標分析
本指標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測評,總分30分,測評得分30分;
(1)經濟效益,總分6分,測評得分6分
(2)社會效益,總分8分,測評得分8分;
(3)生態效益,總分8分,測評得分8分;
(4)可持續影響,總分8分,測評得分8分。
四、發現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1、設施設備不清潔
部分中轉站內設施設備積垢腐蝕,有吊掛垃圾;運輸車輛不清潔。
2、項目資金預算與實際投入額偏差較大
項目預算260萬元,實際投入449.52萬元,超過預算189.52萬元,超支預算72.89%。
五、相關建議
1、定期對中轉站內設施設備進行刷油漆防腐等維護保養工作,定期進行設施設備清洗。
2、科學測算並申報資金預算
通過近兩年的實踐經驗,科學準確的測算出我市全年生活垃圾中轉、運輸項目收運、處置及維護管養費用,縮小實際投入與預算的偏差。
3、研究制定生活垃圾中轉、運輸項目績效考核辦法,同時發放到各縣區及各垃圾中轉辦、運輸車隊等具體工作部門,以便他們按績效考核辦法更好地開展具體工作;進一步完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形成一套科學合理且符合工作實際的指標體系。
「環衛聘用人員保險費(五險)」項目績效評價報告
一、項目基本情況
(一)項目背景
銅陵市環境衛生管理處負責銅官區約40萬人口及135萬平方米主次幹道、居民小區的清掃保潔、垃圾清運處理等市容衛生管理工作,以及2個街道1個鄉鎮街道清掃保潔任務。為了擁有一支穩定的環衛隊伍,提升城市環境衛生,保證環衛工作更好的開展,市環衛處聘用171人(2019年年初)名環衛人員充實到環衛隊伍中。為保障環衛人員的合法權益,穩定環衛隊伍,同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境內的用人單位和個人應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市環衛處為聘用人員繳納保險費(五險),該項目屬於持續性、常年性項目。
(二)項目目標
總體目標:通過實施環衛聘用人員保險費(五險)項目,保障日常環衛工作有序進行,充分調動環衛聘用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保障環衛聘用人員權益。
階段性目標:通過項目實施,繳納環衛聘用人員171人各項保險費用168.34萬元,保障居民生活垃圾及時處理,城市環境衛生得到提升。
(三)主要內容及預算支出情況
2019年銅陵市環衛聘用人員保險費(五險)項目本年度實施時間為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項目年初預算投入資金206.79萬元,後市財政核減5.17萬元,實際預算201.62萬元,實際投入資金168.34萬元。該項目資金是用於為市環衛處環衛聘用人員繳納社會保險費。
2019年銅陵市環衛聘用人員保險費(五險)項目實際預算資金201.62萬元,實際發生支出168.34萬元,資金來源為市財政撥款。
二、績效評價情況及評價定論
(一)評價範圍和目的
1、績效評價對象和範圍
本次績效評價對象為2019年度銅陵市環衛聘用人員保險費(五險)項目專項資金的使用績效情況。績效評價範圍涉及到市環衛處為171人(2019年年初)環衛聘用人員繳納社會保險費、大額醫療統籌金及意外傷害險情況,本次評價涉及專項資金為實際投入資金168.34萬元。
2、績效評價目的
通過對環衛聘用人員保險費(五險)項目進行績效評價,掌握銅陵市環衛聘用人員保險費(五險)專項資金項目的投入、過程、產出與效益的具體情況,審查資金的分配使用是否規範,評價項目的組織安排是否達到計劃要求、項目的實施效果是否達到預期目標。通過發現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深入分析原因,及時總結經驗,提出改進和加強我市環衛聘用人員保險費(五險)專項資金使用效益的建議。同時為加強財政資金管理,進一步科學合理使用財政資金,實現績效管理和預算管理的有機融合,優化資源配置,發揮資金效益,提高公共產品質量和公共服務水平,有效提升績效管理水平提供參考依據。
(二)評價指標體系
我們通過查閱和檢查市環衛處2019年度環衛聘用人員保險費(五險)項目的財務資料、項目申報、2019年度環衛聘用人員保險費(五險)項目臺帳及其他相關資料,進行了現場勘察項目實施效果,從資金執行、產出指標、效益指標及滿意度指標四個方面對該項目建設作了評分,總分為100分,其中:資金執行10分、產出50分、效益30分、滿意度10分(詳見附表)。
(三)評價方法及實施
本次績效評價採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被評價單位自評與工作小組評價相結合,運用比較法、審閱法和核查法、調查法進行評價。
根據評價工作總體要求,制定評價方案,根據財政部印發的《項目支出評價管理辦法》(財預【2020】10號)、銅陵市《關於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實施辦法》(銅辦發[2019]14號 ) 和銅陵市財政局《關於做好2020年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的通知》(財績效函【2020】3號),參照安徽省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指標框架(2016年),結合本項目特點制定了三級考核指標框架體系予以實施。
(四)評價結論
根據安徽省銅陵市財政局《關於做好2020年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的通知》(財績效函〔2020〕3號)及參照安徽省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指標框架設置的績效評價三級指標體系,確定的評價標準,評價組從資金執行情況、產出、效益和滿意度四個一級指標對2019年度環衛聘用人員保險費(五險)項目進行了量化考核,指標總分為100分,其中:產出50分、效益30分,滿意度10分,預算資金執行率10分。經評審,市環衛處環衛聘用人員保險費(五險)項目考核總得分為97分,評價結果為「優」(評價說明:≥90分為優;70≤得分<90為良好;60≤得分<70為合格;<60為不合格),經以上評價後認為2019年度環衛聘用人員保險費(五險)項目產生了良好成效,保障了環衛聘用人員合法權益,提高了環衛聘用人員工作積極性,穩定了環衛隊伍,提升了城市環境衛生。
三、績效評價指標完成情況
(一)決策指標分析
銅陵市環境衛生管理處負責銅官區約40萬人口及135萬平方米主次幹道、居民小區的清掃保潔、垃圾清運處理等市容衛生管理的工作,以及2個街道1個鄉鎮街道清掃保潔任務。為了擁有一支穩定的環衛隊伍,提升城市環境衛生,保證環衛工作更好的開展,市環衛處聘用171人(2019年年初)名環衛人員充實到環衛隊伍中。為保障環衛人員的合法權益,穩定環衛隊伍,同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境內的用人單位和個人應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市環衛處為聘用人員繳納保險費(五險),該項目屬於持續性、常年性項目。
(二)管理指標分析
銅陵市2019年環衛聘用人員保險費(五險)項目實際預算安排資金201.62萬元,實際發生支出168.34萬元。儘管預算資金有結餘,但完成了市環衛處全部環衛聘用人員2019年度保險費繳納,實現了一定的成本節約。本指標總分10分,測評得分10分。
(三)產出指標分析
本項目產出情況主要包括數量、質量、時效和成本四個方面,指標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測評,總分50分,測評得分50分;
(1)產出數量,總分15分,測評得分15分;
(2)產出質量,總分15分,測評得分15分;
(3)產出時效,總分10分,測評得分10分;
(4)產出成本,總分10分,測評得分10分。
(四)效果指標分析
本指標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測評,總分30分,測評得分27分;
(1)社會效益,總分10分,測評得分10分;
(2)生態效益,總分10分,測評得分7分;
(3)可持續影響,總分10分,測評得分10分。
四、發現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1、生活垃圾清理不到位,收運不及時
在考核中發現,生活垃圾未完全做到日產日清,城區街道尚有零星不乾淨區域。
五、相關建議
1、強化生活垃圾清運,做到生活垃圾日產日清。加強環衛聘用人員職業技能和職業道德培訓,設立獎勵機制。
2、研究制定環衛聘用人員保險費(五險)項目績效考核辦法,同時發放到各相關具體工作部門,以便他們按績效考核辦法更好地開展具體工作;進一步完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形成一套科學合理且符合工作實際的指標體系。
城鎮公廁提升項目支出績效評價報告
一、項目基本情況
(一)項目背景
根據《安徽省關於加快推進全省城鎮公廁提升的指導意見》(建督[2018]35號)和《關於下達2019年全省城鎮公廁提升行動目標任務的通知》(建督[2019]249號),我市為貫徹落實文件精神,不斷提升城市品質,推進全市公廁建設管理工作,市環衛處結合銅陵實際,開展實施銅陵市「2019年城鎮公廁提升獎補」項目。
(二)項目目標
總體目標:建設布局合理、方便實用、乾淨衛生、文明協調、有效管理的城鎮公共廁所服務體系。
年度績效目標為:新建公廁2座、改造公廁26座、開放公廁80座
(三)主要內容及預算支出情況
主要內容:新建公廁2座、改造公廁26座、開放公廁80座。
項目總資金241.68萬元,其中:2019年省級城市管理獎補資金110萬元,2018年結餘資金131.68萬元。2019年本項目已實際使用205.17萬元。
二、績效評價情況及評價結論
(一)評價範圍和目的
專項資金使用情況、年度目標完成情況、各項績效指標完成情況、未完成績效目標的原因和改進措施。
規範和加強城鎮公廁提升專項資金管理,支持城鎮公廁改革事業發展,調整和優化城鎮公廁提升專項資金支出結構,增強城鎮公廁提升專項資金使用的績效觀念,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二)評價指標體系
我們通過查閱和檢查「2019年城鎮公廁提升獎補」項目的財務資料、項目申報、項目臺帳及其他相關資料,進行了現場勘察項目實施效果,從資金執行、產出指標、效益指標及滿意度指標四個方面對該項目作了評分,總分為88分,其中:資金執行8分、產出40分、效益30分、滿意度10分(詳見附表)。
(三)評價方法及實施
本次績效評價採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運用比較法、審閱法和核查法、調查法進行評價。
主要實施情況:新建公廁3座、改造公廁25座、開放公廁80座。
(四)評價結論
根據《安徽省財政廳關於做好2020年省級預算支出績效評價工作的通知》(皖財績[2020]308號)、《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專項資金績效管理辦法》(建計函[2019]967號)及參照安徽省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指標框架設置的績效評價三級指標體系,確定的評價標準,評價組從資金執行情況、產出、效益和滿意度四個一級指標對「2019年城鎮公廁提升獎補」項目進行了量化考核,本項目評價得分為88分,評價等級為「良好」;經以上評價後認為「2019年城鎮公廁提升獎補」項目取得了不錯的成效,有效提升了我市公廁衛生質量。
三、績效評價指標完成情況
(一)決策指標分析
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於2019年1月25日下達《關於下達2019年全省城鎮公廁提升行動目標任務的通知》建督函[2019]249號,明確銅陵市2019年城鎮公廁提升行動目標任務。
(二)管理指標分析
新建公廁3座、改造公廁25座、開放公廁80座。
(三)產出指標分析
本項目產出情況主要包括數量、質量、時效和成本四個方面,指標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評價,總分50分,評價得分40分;
1、產出數量,總分20分,評價得分16分;
2、產出質量,總分15分,評價得分10分;
3、產出時效,總分6分,評價得分5分;
4、產出成本,總分9分,評價得分9分。
(四)效果指標分析
本指標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評價,總分30分,評價得分30分;
1、經濟效益,總分5分,評價得分5分;
2、社會效益,總分10分,評價得分10分;
3、生態效益,總分10分,評價得分10分;
4、可持續影響,總分5分,評價得分5分。
四、發現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一)發現的主要問題
1、資金執行、數量、質量及時效指標未完成績效目標
城鎮公廁提升項目共完成投資205.17萬元,支付資金205.17萬元,項目總資金241.68萬元,資金執行情況未完成績效目標;
改造公廁數量較年初設定目標少1座。
2、公廁日常管理不到位
部分公廁開放後日常維護管理不到位,未能保障24小時值班;部分公廁環衛設施損壞、缺乏維護保管。
3、文明如廁宣傳力度不強
宣傳不到位,居民觀念轉變難,居民對文明如廁缺乏認識,傳統習慣仍然主導著居民日常生活,缺乏調動居民文明如廁積極性的政策措施。
(二)原因分析
1、部分項目開工日期較遲,竣工驗收日期延後,導致款項支付進度延後。
2、公廁主管部門經費有限,難以保證所有開放公廁日常維護管理。
3、開放的公廁所面臨的對象文化水平、生活習慣參差不齊,公廁管理部門引導力度有限,導致文明如廁推進困難。
五、相關建議
(一)加大政府經費投入,強化公廁日常管理,提升公廁管理人員工資待遇,繼而提高公廁日常管理水平。
(二)加大政府採購力度,引進第三方參與城鎮公廁提升的宣傳、指導和監督工作。
(三)對部分通風效果不好的公廁,增設排風扇等強排設備、生物清新劑噴灑設備以及電子滅蚊滅蠅設備。
(四)加強宣傳引導,增強行動自覺。廣泛開展宣傳動員,形成 「文明如廁,全民參與」的濃厚氛圍,逐步養成文明如廁的良好生活習慣。
(五)制定相配套的法規及鼓勵政策,發揮正向激勵機製作用。
城市生活垃圾分類項目支出績效評價報告
一、項目基本情況
(一)項目背景
根據《住房城鄉建設部辦公廳等部門關於公布第一批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城市(區)的通知》(建辦城[2015] 19號)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7] 26號),我市納入第一批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城市(區)名單和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區域。為加快推進我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結合銅陵實際,開展實施銅陵市「2019年城市生活垃圾分類」項目。
(二) 項目目標
總體目標:構建垃圾分類長效機制,全面建成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的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加快形成「以法治為基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因地制宜、高效利用」的生活垃圾分類制度,提升垃圾分類精細化管理水平。
根據《銅陵市2019年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本項目年度績效目標為:
1、實現市轄區範圍內黨政機關等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全覆蓋;
2、創建11個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和34個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小區,市轄區城鎮居民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60%以上、覆蓋總戶數達9.23萬戶;
3、擴大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範圍,在7個鄉鎮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
4、加強學齡前兒童和中小學生垃圾分類知識教育,市轄區中小學生知曉率達100%;
5、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體系進一步完善。
(三)主要內容及預算支出情況
擴大垃圾分類覆蓋範圍,加快垃圾分類配套體系建設,加大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執法力度。
項目總資金2,380萬元,其中:2018年結轉888萬元,2018年中西部補短板補助資金1,242萬元,2019年省級城市管理獎補資金250萬元。截止2019年底,本項目實際支付701.4萬元。
二、績效評價情況及評價結論
(一)評價範圍和目的
評價對象:2019年城市工作「五統籌」專項補助-生活垃圾分類項目支出資金。
評價範圍:專項資金使用情況、年度目標完成情況、各項績效指標完成情況、未完成績效目標的原因和改進措施。
評價目的:規範和加強生活垃圾分類專項資金管理,支持生活垃圾分類事業發展,調整和優化生活垃圾分類專項資金支出結構,增強生活垃圾分類專項資金使用的績效觀念,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二)評價指標體系
通過查閱和檢查銅陵市「2019年城市生活垃圾分類」項目的財務資料、項目申報、項目臺帳及其他相關資料,進行了現場勘察項目實施效果,從資金執行、產出指標、效益指標及滿意度指標四個方面對該項目作了評分,總分為93分,其中:資金執行3分、產出50分、效益30分、滿意度10分(詳見附表)。
(三)評價方法及實施
本次績效評價採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運用比較法、審閱法和核查法、調查法進行評價。主要實施情況:
(1)全市278個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等公共機構開展了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工作,實現了黨政機關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
(2)創建了官塘社區、幸福社區、天井湖社區等44個社區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城鎮居民生活垃圾投放標準達標佔比84.27%,覆蓋總戶數達13.18萬戶;
(3)在市轄區13個鄉鎮57個中心村設置了生活垃圾資源回收點159處;
(4)組織編制幼兒園、小學、中學版生活垃圾分類教材或知識讀本,完成了幼兒園、小學、中學版生活垃圾分類教材的編印,在全市11萬名幼兒園和中小學生中進行了發放,並納入學校日常思政教學中;
(5)220個小區配備了覆核規範的四分類投放設施,採購相關車輛29輛,改造垃圾中轉站9座,提升海螺生活垃圾焚燒處理二期工程。
(四)評價結論
根據《安徽省財政廳關於做好2020年省級預算支出績效評價工作的通知》(皖財績[2020]308號)、《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專項資金績效管理辦法》(建計函[2019]967號)及參照安徽省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指標框架設置的績效評價三級指標體系,確定的評價標準,評價組從資金執行情況、產出、效益和滿意度四個一級指標對「2019年城市生活垃圾分類」項目進行了量化考核,本項目評價得分為93分,評價等級為「優秀」;經以上評價後認為「2019年城市生活垃圾分類」項目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有效提升了我市市容環境衛生質量。
三、績效評價指標完成情況
(一)決策指標分析
國務院辦公廳於2017年3月18日下達《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的通知》國辦發[2017]26號,通知明確安徽省銅陵市為第一批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城市。
(二)管理指標分析
本年項目實施情況如下:
1、全市278個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等公共機構開展了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工作,實現了黨政機關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
2、創建了官塘社區、幸福社區、天井湖社區等44個社區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城鎮居民生活垃圾投放標準達標佔比84.27%,覆蓋總戶數達13.18萬戶;
3、在市轄區13個鄉鎮57個中心村設置了生活垃圾資源回收點159處;
4、組織編制幼兒園、小學、中學版生活垃圾分類教材或知識讀本,完成了幼兒園、小學、中學版生活垃圾分類教材的編印,在全市11萬名幼兒園和中小學生中進行了發放,並納入學校日常思政教學中;
5、220個小區配備了覆核規範的四分類投放設施,採購相關車輛29輛,改造垃圾中轉站9座,提升海螺生活垃圾焚燒處理二體工程。
(三)產出指標分析
本項目產出情況主要包括數量、質量、時效和成本四個方面,指標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評價,總分50分,評價得分50分;
1、產出數量,總分20分,評價得分20分;
2、產出質量,總分15分,評價得分15分;
3、產出時效,總分6分,評價得分6分;
4、產出成本,總分9分,評價得分9分。
(四)效果指標分析
本指標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評價,總分30分,評價得分30分;
1、經濟效益,總分5分,評價得分5分;
2、社會效益,總分10分,評價得分10分;
3、生態效益,總分10分,評價得分10分;
4、可持續影響,總分5分,評價得分5分。
四、發現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一)發現的主要問題
1、項目資金結轉較多
2019年城市生活垃圾分類項目共支付資金701.4萬元,有些項目需跨年度執行,結轉項目資金1678.6萬元到2020年使用。
2、垃圾分類收運處理體系需要完善
分類收集的駁運車輛、分類中轉設施老化,居民小區垃圾駁運方式較落後。
3、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力度有待加強
由於認識不到位,居民觀念轉變難,對垃圾分類缺乏認知,知曉率和分類正確率較低,傳統習慣仍然主導著居民日常生活,調動居民垃圾分類積極性的政策措施稍顯不足。
(二)原因分析
1、部分項目開工日期較遲,竣工驗收日期延後,導致款項支付進度延後。
2、各類垃圾分類收運處理體系正在逐步建立中,綜合處理利用生活垃圾需要垃圾產生方、收運處理方、監督管理方等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努力。
3、長久以來我市居民均未接觸過垃圾分類,短期內難以全面普及垃圾分類行動,針對觀念的落後,監督管理方也未能很好的通過政策、獎懲等方式合理引導。
五、相關建議
(一)加強宣傳引導,增強行動自覺。廣泛開展宣傳動員,形成 「垃圾分類,全民參與」的濃厚氛圍,使垃圾減量及分類處理制度和理念家喻戶曉,深入人心,逐步養成垃圾正確分類的良好生活習慣。
(二)制定與垃圾分類相配套的法規及鼓勵政策,發揮正向激勵機製作用。
(三)以確保全程分類為目標,建立和完善分類後各類生活垃圾轉運系統。
(四)建立完善垃圾無害化處理及資源化利用體系,促進資源回收利用,生活垃圾與再生資源回收「兩網融合」體系建設。
第四部分 名詞解釋
一、財政撥款收入:指單位從同級財政部門取得的財政預算資金。
二、事業收入:指事業單位開展專業業務活動及輔助活動所取得的收入。
三、上級補助收入:指事業單位從主管部門和上級單位取得的非財政補助收入。
四、附屬單位上繳收入:指事業單位附屬獨立核算單位按照有關規定上繳的收入。
五、經營收入:指事業單位在專業業務活動及其輔助活動之外開展非獨立核算經營活動取得的收入。
六、其他收入:指除財政撥款收入、事業收入、上級補助收入、附屬單位上繳收入、經營收入以外的各項收入
七、年初結轉和結餘:指以前年度安排、結轉到本年仍按原規定用途繼續使用的資金。
八、結餘分配:指事業單位按照會計制度規定繳納的所得稅以及從非財政補助結餘中提取的職工福利基金、事業基金。
九、年末結轉和結餘:指單位本年度或以前年度預算安排、因客觀條件發生變化未全部執行或未執行,結轉到以後年度繼續使用的資金,或項目已經完成等產生的結餘資金。
十、基本支出:指單位為保障其機構正常運轉、完成日常工作任務而發生的人員支出和公用支出。
十一、項目支出:指單位為完成特定行政任務和事業發展目標在基本支出之外所發生的支出。
十二、經營支出:指事業單位在專業業務活動及其輔助活動之外開展非獨立核算經營活動發生的支出。
十三、「三公」經費:納入財政預決算管理的「三公」經費,是指單位用財政撥款安排的因公出國(境)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和公務接待費。其中,因公出國(境)費反映單位公務出國(境)的國際旅費、國外城市間交通費、住宿費、夥食費、培訓費、公雜費等支出;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反映單位公務用車購置支出(含車輛購置稅)及燃料費、維修費、過橋過路費、保險費、安全獎勵費用等支出;公務接待費反映單位按規定開支的各類公務接待(含外賓接待)支出。
十四、機關運行經費:指為保障行政單位(含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運行用於購買貨物和服務的各項資金,包括辦公及印刷費、郵電費、差旅費、會議費、福利費、日常維修費、專用材料費及一般設備購置費、辦公用房水電費、辦公用房取暖費、辦公用房物業管理費、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以及其他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