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扶貧看三明丨大田:木屋「邂逅」茶園 村民腰包鼓起來

2021-01-08 東南網三明站

導讀: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近期,東南網聯合三明市文旅局開展「決戰決勝 脫貧攻堅」文旅扶貧看三明採訪活動,陸續深入12個縣(市、區),聚焦三明文旅扶貧工作的特色和效果,把經驗和成效總結出來、宣傳出去,助推當地文化和旅遊業高質量發展超越。本期,東南網記者帶你走進大田縣,感受木屋「邂逅」茶園帶來的華麗蛻變。

扶貧客棧。大田縣融媒體中心 供圖

東南網12月28日訊(本網記者 陳豔豔 蔡曉卿)優越的高山環境、獨特的霧海景觀、滿目春色的茶園……誰也不曾想到,三明大田縣屏山鄉內洋村,這個曾經當地群眾口中的「窮鄉僻壤」,如今吸引了大批遊客慕名前來遊玩。這一華麗蛻變緣於木屋和茶園的一次「偶然」邂逅,也是大田縣大力推動茶旅融合,助力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

「大家都說這裡以前是窮鄉僻壤,因為海拔高,有1100多米,再加上交通不便,經濟落後,整個村感覺十幾年一成不變,連個水果都買不到。但近幾年,可以感覺到明顯的變化。」三明大田縣屏山鄉紀委書記陳吉平告訴東南網記者,近兩年,村裡水果店都開了好幾家,小超市也開了,而且到處都在蓋房子,還經常有村民說「我家水不夠用,水壓不夠」。因為太多人湧進來了。

扶貧客棧。大田縣文體和旅遊局 供圖

來到內洋村的「大仙峰·茶美人」景區,遊客可以遊覽茶山,體驗制茶,品茗美人茶。景區內還有獨具閩中特色、形似古堡的「扶貧客棧」。

據介紹,該扶貧客棧是以「公司+村委+貧困戶」模式開發的特色旅遊扶貧項目,總投資320萬元,由內洋村18戶貧困戶統一貸款扶貧資金90萬元(每戶5萬元),建設資金不足部分由企業出資扶貧承建的。該扶貧客棧於2017年建成營業,企業按每戶6000元/年的標準,固定給貧困戶分紅。當年年底,貧困戶們就領到了首批分紅。

這個扶貧客棧的建成則緣於木屋與茶園的一次「偶然」邂逅。據了解,該縣有一家企業專門從事生產防腐木屋,2013年將兩座防腐木屋拿到三明林博會參展,參展結束後將木屋搬回屏山鄉,將茶園作為產品展示基地,並在此建設第一條木棧道、觀景臺。沒想到,兩座木屋和一條木棧道吸引來大量遊客,當時日均人流量就超過了3000人。嘗到了甜頭,企業增加了投入,還成立了旅遊公司,把茶園開發成鄉村休閒旅遊度假區。據統計,7年來,景區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639萬元,實現利潤515萬元,接待遊客90萬人次。

經濟效益提高,人員逐漸回流,真正實現了家門口就業致富。據統計,近年來,屏山鄉常住人口從原來的2400人增至5700人,村民人均年收入也從12000元增至26000元,翻了一番多。

大仙峰·茶美人旅遊景區。大田縣文體和旅遊局 供圖

屏山鄉發生的這一系列蛻變,是大田縣推進茶產業結構調整、茶產業鏈不斷延伸的一個縮影。

大田縣是「中國高山茶之鄉」。近年來,大田縣立足當地高山生態資源和茶產業發展優勢,圍繞「茶+旅遊」文章,積極開發茶園景區,先後打造創建以茶文化為主題的大仙峰·茶美人國家4A級景區和五龍山生態茶園國家3A級景區;以屏山鄉、吳山鎮為中心,帶動周邊茶園種植,從2000年以前的不足2萬畝發展到如今的9.53萬畝;為進一步促進茶產業發展,進行茶產業結構調整,加強美人茶品牌建設,努力把「大田美人茶」打造成為全市乃至全省茶業的特色精品。

茶海跑。大田縣文體和旅遊局 供圖

為了進一步促進屏山鄉茶旅產業發展,大田縣文體和旅遊局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力度,完善旅遊設施建設,投入約140萬元在大仙峰—茶美人旅遊景區打造大田美人茶主題館;2018年、2019年連續兩年舉辦大田高山茶海跑活動,挖掘和整合大田優勢旅遊資源,加大旅遊宣傳營銷,提升知名度。

大仙峰·茶美人旅遊景區的木屋。大仙峰·茶美人旅遊景區 供圖

下一步,大田縣將以茶為媒,將茶產業、休閒旅遊、健康養生融為一體,引導和扶持茶園鋪設機耕道、木棧道,配套停車場、服務中心、旅遊廁所等,建設茶葉公園,並通過改良換種,嚴格按照生態茶園標準進行培育,提升大田縣高山茶產業市場競爭力;按照「茶區變景區、茶廠變體驗館、茶園變科普園」的茶旅一體化發展思路,打造茶主題公園、茶文化村,積極開展茶文化節、旅遊節、茶園觀光品茗等活動,推動茶產業與旅遊業的相互融合,形成「以茶促旅、以旅帶茶、茶旅互動」新格局。

相關焦點

  • 文旅扶貧看三明丨大田:木屋「邂逅」茶園 村民腰包鼓起來
    優越的高山環境、獨特的霧海景觀、滿目春色的茶園……誰也不曾想到,三明大田縣屏山鄉內洋村,這個曾經當地群眾口中的「窮鄉僻壤」,如今吸引了大批遊客慕名前來遊玩。這一華麗蛻變緣於木屋和茶園的一次「偶然」邂逅,也是大田縣大力推動茶旅融合,助力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
  • 三明:小木屋搭起扶貧路
    [新聞頁-臺海網] 臺海網9月9日訊 據福建日報APP-新福建發布  藍藍的天空、清清的流水、綠綠的茶園......一座座仿古木屋散落在茶山上,組成了三明市大田縣「大仙峰·茶美人」景區秀美畫圖。
  • 七彩部落:大力發展鄉村旅遊 讓村民腰包鼓起來
    近年來,湄江街道七彩部落通過整合村民的茶園、土地、房屋等資源,以「資源變資本」、「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的模式
  • 文旅扶貧看三明 | 沙縣:一串葡萄甜了一個村莊
    近期,東南網聯合三明市文旅局開展「決戰決勝 脫貧攻堅」文旅扶貧看三明採訪活動,將陸續深入12個縣(市、區),聚焦三明文旅扶貧工作的特色和效果,把經驗和成效總結出來、宣傳出去,助推當地文化和旅遊業高質量發展超越。首站採訪活動走進沙縣。東南網12月1日訊(本網記者 劉惠萍 通訊員 肖首洲 許琰)一場冬雨過後,地處閩中山區的沙縣增添了不少涼意。
  • 濟陽區曲堤鎮王元氣村:鄉村遊讓村民腰包鼓起來
    濟陽區曲堤鎮王元氣村:鄉村遊讓村民腰包鼓起來 2020-07-06 11: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福建三明:「大田網紅後生仔」茶園裡當主播
    受疫情影響,三明大田縣不少茶企訂單減少,茶葉豐產銷售難。大田本土「網紅」通過網絡直播,幫助茶企推廣銷售茶產品,拓寬銷售渠道,以解企業燃眉之急。大田縣文江鎮昭文村高山寨生態茶園負責人廖美琴:「網紅」到我們茶園直播採茶、制茶,幫助我們賣茶,讓我們茶企復 工復產銷售更順暢,非常感謝她們。
  • 百名記者百村行|鄉村遊讓村民腰包鼓起來
    「原來我們村是鎮上最偏遠的一個貧困村,在幾任第一書記的幫扶下,村容村貌發生很大變化,村民的幸福指數也提升了。」濟陽區曲堤鎮王元氣村村支部書記王堂林說。近年來,王元氣村因地制宜,藉助鄉村振興的機遇,重點發展特色農旅產業,吸引不少城區的市民前來採摘觀光旅遊,促進村民增收。今年「五一」期間,濟陽區創新中學派駐該村第一書記王俊海邀請了近百位濟南市民前來採摘遊玩。
  • 【中省媒體看平涼】扶貧產業「牛」起來 百姓腰包鼓起來
    【中省媒體看平涼】扶貧產業「牛」起來 百姓腰包鼓起來 2020-11-20 22: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武隆:高山冷水魚讓村集體經濟「熱起來」 讓村民腰包「鼓起來」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0月18日6時30分訊(通訊員 喻梅 杜小敏)「今天打起來的這個鯉魚好安逸喲!這麼大一條!」村民梁波抓住一條剛打撈上來的鯉魚笑得合不攏嘴。走進村裡,就是潺潺的河水聲由遠及近,一條條河水將整個村一分為二,成片的魚塘裡魚兒正遊得歡快……2019年以來,民主村黨支部帶領村民終於找到致富的高山冷水魚,讓村民的腰包「鼓」起來。長壩鎮民主村水質較好,更是有得天獨厚的水資源,一年四季都有不幹的河水穿村而過。「因為高海拔,這裡的環境極適合養殖冷水魚。」民主村黨支部書記郭廷海告訴筆者,這裡大熱天魚塘水溫都只有20℃—30℃。
  • 文旅扶貧看三明|泰寧朱口鎮:鄉村旅遊成為經濟發展新引擎
    近期,東南網聯合三明市文旅局開展「決戰決勝 脫貧攻堅」文旅扶貧看三明採訪活動,陸續深入12個縣(市、區),聚焦三明文旅扶貧工作的特色和效果,把經驗和成效總結出來、宣傳出去,助推當地文化和旅遊業高質量發展超越。第三站採訪活動走進泰寧縣。現如今的音山村全景。
  • 文旅扶貧看三明 | 寧化:一個革命老村的「紅綠輝映」
    近期,東南網聯合三明市文旅局開展「決戰決勝 脫貧攻堅」文旅扶貧看三明採訪活動,陸續深入12個縣(市、區),聚焦三明文旅扶貧工作的特色和效果,把經驗和成效總結出來、宣傳出去,助推當地文化和旅遊業高質量發展超越。第七站採訪活動走進寧化縣。
  • 路寬了村美了 村民的腰包跟著鼓起來了
    2017年始,扶貧幹部來了之後,吃在村裡,住在村裡,心紮根在村裡,不舍晝夜加油幹,一心一意團結帶領村裡人謀福祉。慢慢地,西川村悄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路寬了,村美了,短中長期的致富項目有了,村民的腰包悄悄鼓起來了。「俺們真幸運,西川有福啊!」村民們樂得合不攏嘴。
  • 文旅扶貧看三明 | 建寧:扶貧新模式做大「一棵果樹」價值
    近期,東南網聯合三明市文旅局開展「決戰決勝 脫貧攻堅」文旅扶貧看三明採訪活動,陸續深入12個縣(市、區),聚焦三明文旅扶貧工作的特色和效果,把經驗和成效總結出來、宣傳出去,助推當地文化和旅遊業高質量發展超越。
  • 大田這裡還藏著個草原 有蒙古包 有馬匹有牛羊 有棧道有木屋 有茶園還有那茶歌……
    有蒙古包 有馬匹 有牛羊 有棧道 有木屋 有高山茶園 還有那美麗動聽的茶歌……。看草原不用跑去內蒙了,三明大田就藏著這個美麗草原!今年夏天和大田濟陽的這個草原來一次最親密的約會吧興建中的茶園觀景臺和休閒木屋。
  • 文旅扶貧看三明|當「詩」撞上「遠方」 就有了青水畲鄉
    近期,東南網聯合三明市文旅局開展「決戰決勝 脫貧攻堅」文旅扶貧看三明採訪活動,陸續深入12個縣(市、區),聚焦三明文旅扶貧工作的特色和效果,把經驗和成效總結出來、宣傳出去,助推當地文化和旅遊業高質量發展超越。東南網記者陸續走進了沙縣、梅列、泰寧,今天繼續出發,帶你走進這裡是青水、這裡是畲鄉——永安青水畲族鄉。多彩的民族資源與文化傳承,正為青水畲族鄉帶來了新的脫貧希望,新的致富風尚。
  • 三明日報:持續梳理大田茶文化脈絡,文味濃,典故多
    日前 ,三明市茶葉站站長、教授級高級農藝師杜起洪,《三明日報》資深記者王長達深入大田產茶區,進茶山,訪茶人,問茶事,查閱相關茶事圖書,連續走訪多位知情人士,深入了解大田多地茶史、茶事,在該報《茶道》版持續推出《仙境裡的野茶園——大田縣廣平鎮北洋崎探訪記》《仙峰茶韻》《章公故裡尋古茶》三篇力作,詳細為廣大讀者解讀了大田豐富的茶事、梳理大田茶文化脈絡
  • 福建三明:「大田網紅後生仔」茶園裡當主播
    受疫情影響,三明大田縣不少茶企訂單減少,茶葉豐產銷售難。大田本土「網紅」通過網絡直播,幫助茶企推廣銷售茶產品,拓寬銷售渠道,以解企業燃眉之急。大田縣本土「網紅」,通過抖音、微視等直播平臺,結合茶藝表演、茶歌演唱等形式,幫助茶企提高知名度,打通銷路。
  • 【資訊】小小洋香瓜讓李坑村民腰包鼓起來
    正是靠著這一個個的小洋香瓜,單縣李新莊鎮李坑村95%的農戶腰包鼓了起來,曾經的貧困村一改昔日苦境,他們中很多住上寬敞明亮的磚瓦房,現代化的「大件」紛紛走進百姓家。 單縣李新莊鎮李坑村曾經是落後村,雖然地處位置不錯,但這裡的不少村民卻守著「金礦」面臨兜裡沒錢的困境,前些年,為了維持生計,他們中不少人紛紛選擇外出打工,為家裡賺些「外塊」,但此舉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一些人的窘境,但這畢竟不是長遠之計。看著周邊村莊不少靠發展香瓜等特色種植髮家後,村裡能人便帶頭示範讓村民也開始種植起來洋香瓜。
  • 文旅扶貧的青海樣本
    原標題:文旅扶貧的青海樣本   近年來,隨著大美青海旅遊人氣的不斷上漲,青海各大景區成為遊客心目中的網紅景區,富有地方特色的青海文創
  • 我的扶貧故事|黃承江:敢闖敢幹 讓群眾的腰包鼓起來
    2017年,我帶著村支「兩委」、村民代表、黨員代表、種植大戶和部分群眾多次到安順考察學習蜂糖李種植、培育、銷售等技術。現在,全村共發展種植蜂糖李6000畝。在鎮黨委、政府的統一安排部署下,我們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轄區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全部入社。「我種植的10畝蜂糖李預計今年將有5畝初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