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彥斌以董事長身份入學湖畔#大學了!
3月26日晚間的這條消息,自從出爐之後就迅速登上熱搜榜第一,同時也驚呆了眾多網友。
甚至有人說:原來胡彥斌是被唱歌耽誤了的創業家啊!
1
胡彥斌憑什麼入學湖畔?
說起胡彥斌,大伙兒的印象大多是:外表一般,但歌曲創作能力在業界公認,被稱為創作才子。
實際上,自其出道以來,也確實給大家帶來了很多經典歌曲。
此次,胡彥斌能被邀請入學也說明了其實力。因為由柳傳志、馬雲、馮侖、郭廣昌、史玉柱、沈國軍、錢穎一、蔡洪濱、邵曉鋒等九名企業家和著名學者等共同發起創辦。
入學要求也很是嚴苛,報名的人必須創業已經年滿三年、擁有30人以上的團隊,並且年收入超過3000萬。也就是說,湖畔大學不是你想進就進的!
根據曝光的學員名單,歌手身份的胡彥斌此次以紐班文化董事長的身份被錄取。
天眼查顯示,紐班文化成立於2014年7月,註冊資本超過900萬,胡彥斌為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達26.38%。
2015年,紐班文化發布首款名為「牛班」APP。據悉,該APP是一款教人如何創作歌曲網際網路產品。
然而,光上線APP教學還不夠,2015年胡彥斌又與優酷聯合自製《牛班明星音樂教室》,沒想到這一節目成為現象級劇集,播放量破6000萬次。
或許是看到了胡彥斌的錢景,在紐班文化成立的當年,就獲得了逐鹿資本領投的數百萬元天使輪融資;之後又在2016年1月,獲得樂清豐裕教育產業基金的1820萬元A輪融資。
2018年11月,紐班文化再次獲得由西藏齊鳴音樂有限公司投資的B輪融資,不過未披露具體金額。
因此,有人說,此次胡彥斌入學最有可能是公司規模大了,必須要學習如何在網際網路經濟下展開業務,否則就會原地踏步~
對於這一點,胡彥斌在接受採訪時也表示,目前紐班文化並不著急融下一輪,而一直在等待跟他有相同夢想的投資機構,純財務投資的機構。
「如果沒有耐心,真的不要來做這一行,做音樂教育並不是最快速的變現方式。如果要說一個時間,希望至少是十年。」
2
胡彥斌還有哪些同學?
除了胡彥斌為湖畔大學第五期學員,同期的其他學員也成為小夥伴們關注的焦點。
根據披露的名單,優信集團的戴琨、香飄飄的蔣曉瑩、雲峰創新的李娜、KEPP的王寧,以及毒APP的楊冰……個個都是網際網路企業的後起之秀!
其中,雲鋒創新基金成立於2010年初,是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和聚眾傳媒創始人虞鋒的名字命名而成,因此是馬雲的嫡系。此次有相關人員入選,也可以看作與有潛力的網際網路企業建立聯繫,增進「友誼」。
而對於優信、香飄飄、KEPP和毒APP等,相信小夥伴們也都很熟悉。
前不久人人車大量裁員,幾乎破產,想必同為二手車交易的優信也有同樣的煩惱。
廣告上一年賣了幾億杯的香飄飄,2018年卻被曝虧損上億,估摸著也是想來學習學習,如何創新求變。而KEPP和毒APP都是網際網路企業的黑馬,他們的問題或許是燒完錢後,如何留住用戶或者上市?
當然,作為歌手的胡彥斌自身也有相當含金量。除了紐班文化外,他還與17家公司有關聯。
其中,4家是法定代表人,投資比例在60%以上;14家為公司股東,潛臺詞就是投了真金白銀的,職位上也是董事、執行董事等高管。怎麼看,胡彥斌就是一個上市公司的體量。
對此有人說,胡彥斌進入湖畔大學完全是底氣十足,確實是被唱歌耽誤了的創業家。
3
進湖畔大學能學到什麼?
大伙兒都曉得,湖畔大學在2015年成立,一直由馬雲當校長。
根據第三方統計的數據,湖畔大學的錄取率僅為4%,是世界上錄取率最低的大學,並且學費高達36萬元。
而這所大學的學制也十分有意思,即永不畢業,前三年為集中學習。
按照馬雲的話來說,湖畔大學不是培養企業家怎麼創業,而是希望讓企業能夠活得更長。
據悉,湖畔大學有四大教學模塊,除了平臺經濟、打造未來組織、湖畔三板斧等課程,還有一些聽起來跟商業毫無關係的必修課,比如請一個將軍講如何作戰部署,請藝術家講藝術,請足球教練講球賽布局。
其實,單看湖畔大學的照片就曉得,這所大學是禪意十足,不僅有蘇州園林式的悠然,又能讓企業家們在這種安靜中領悟人生、切磋交流。
圖據湖畔大學官網
有業內人士表示,在某種程度上,上湖畔更多是為一個精英企業家提供的圈子。要知道每一期的學員同學群,可是最值錢的!如果今後發生難處,在群裡吼一吼,就有可能獲得同學們的支援。
除此之外,這些入學的企業家還能投入到「馬爸爸」的懷抱。
要知道,湖畔大學本身並不是傳統意義上教學的學校,而是由馬雲主導的要培養阿里系創業家的一個平臺。因此,每一期都有1000多個企業家報名,擠破腦袋想入學,而最終只有40多個能選上。這也在一定呈上說明「馬爸爸」看好你的企業哦~
編輯|陳美
本文為|金融投資報jrtzb028(微信號)原創文章|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如需轉載,請聯繫金妹兒
轉載須在正文開頭顯著位置
註明稿件來源及作者名,違者必究
本報法律顧問
北京煒衡(成都)律師事務所 羅浩斐 律師
聯繫金妹兒
商務合作:028-86968491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金融投資報。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 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