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有不少國家都具備研製彈道飛彈的能力,也有不少國家擁有核武器,但是只有中國、美國、俄羅斯三個國家擁有較為完善的反導體系,具備攔截洲際彈道飛彈的作戰能力,其中美國和俄羅斯起步最早,從冷戰開始時美蘇就開始構建本國的反導體系,以防禦對方數百上千枚洲際飛彈的潛在打擊,其中蘇聯的反導系統主要集中在首都莫斯科附近,其A-135反導系統採用罕見的核戰鬥部,雖然攔截範圍最大,但是隨之而來的是巨大的核汙染,而美國反導則主要構建在盟國和國境地區,包括在歐洲、東亞各國部署的各種反導系統,還在阿拉斯加和加州部署有攔截彈。
7月23日,荷蘭一位民航飛行員在駕駛波音-747客機飛越喜馬拉雅山脈時,目睹了終身難忘的一幕:一道璀璨流星劃破西北天際,照亮了漆黑的夜空,他描述稱,當時飛機的高度為10000米左右,突然眼前出現了極為刺眼的閃光,原來是一個閃亮的光球迅速膨脹升起,不到1分鐘之後,光球的上方又出現了一道彎曲的痕跡,在查閱航線後,荷蘭飛行員發現,中國當時封閉了部分空域。通過對照片的分析,英國軍事專家斷定,這是中國在測試其本國的反導系統。
早在2010年1月11日,中國就首次公開了中段反導試驗成功的消息,而2017年上半年,中國又透露完成了新一代「空天防禦飛彈」的測試工作,已經投入現役,加上已經加入現役的紅旗-9、紅旗-19防空系統和即將到來的俄羅斯S-400防空飛彈,這表明中國已經初步建立起了覆蓋中遠近程彈道飛彈的國家反導防禦系統,具備對各種彈道飛彈進行攔截的能力。
我們知道,一枚彈道飛彈在發射之後首先要經歷上升段,這時飛彈速度最慢,也是最容易攔截的階段,但是由於此時飛彈一般處於敵國境內,發射陣地周邊防禦較為嚴密,還需要事先掌握髮射情報,因此基本無法進行及時攔截,然後是飛行中段,這個階段的時間最長,也是最容易攔截的區域,目前中美正在大力發展的就是中段反導技術,最後則是末端反導,此時飛彈再入到大氣層之內,速度達到最大,也最難以攔截,此時反導系統主要任務是攔截那些突破中段反導的「漏網之魚」,目前中國的「空天防禦飛彈」和美國的「戰區反導系統」都是為末端反導準備。
軍事專家表示,從這次中國進行中段反導試驗可以得出結論,就是中國正在不斷完善國土反導體系的能力,因為反導是一項極為精密的技術,可以類比成在萬米高空「針尖碰針尖」,需要大量的數據積累和改進才能不斷完善精度和預案。雖然中國反導技術近年來進展很快,但是由於潛在對手的打擊能力也在不斷提高,因此中國構建真正可靠完善的國家反導體系還需一段時間,為此需要高度的重視和不斷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