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十裡花溪溼地公園內百花齊放,我跟朋友來這裡賞賞花、拍拍照、刷刷抖音,親近下大自然。」遊客賴晗昕對記者說。
萍鄉市安源區五陂鎮的十裡花溪溼地公園自去年揭開面紗以來,成為了萍鄉旅遊的「網紅爆款」。在戰「疫」形勢向好的特殊時期,十裡花溪破冰起航,開啟了「後疫情旅遊經濟」模式,一個月內遊客量突破1萬大關。
遊客在十裡花溪遊玩
穀雨過後,十裡花溪更是晚櫻灼灼,詩情畫意。535米長的木質棧道架於湖面之上,1100餘株垂絲海棠、晚櫻、紅白木蘭花蕾滿枝,50餘畝的玫瑰花園如醉霞緋雲般競相開放,濱河景觀帶隨山水之勢,徐徐鋪展,盡顯動人風情。
「現在疫情慢慢得到控制,園區的防疫措施也做得挺到位,我們帶著小孩也出來散散心,讓孩子感受下大自然的風光。」遊客黃鋒夫妻帶著小寶寶來到十裡花溪賞花遊玩。
小孩在賞花
一場突發疫情給小鎮全域旅遊帶來從未有過的考驗與挑戰,但發展並沒有因此而擱淺,危機倒逼成長。疫情發生後,十裡花溪第一時間按要求暫停開放,閉園管理。閉園期間,積極做好消殺防疫、保潔維護等工作,同時,加強景區宣傳,保持市場熱度,為開園做足準備。
景區負責人王祖勇告訴記者:「現在景區開放了,我們在做好自身疫情防護的同時,要求遊客進門時檢測體溫,建議遊客佩戴口罩,保持一米五的社交距離,並且一天最多允許3000人次進入景區,景區內兩天就進行一次全面消毒。」記者在景區內也不時看到工作人員拿著喇叭巡邏。
十裡花溪雖然不收取門票,但它滿滿的「吸粉力」幫五陂鎮自己實現營收的突破,也激活了吃、住、行、遊、購帶來的全域旅遊經濟效益。遊客的增加又帶來了紀念品、土特產、農家樂等產業鏈消費,彌補了受到疫情嚴重衝擊的整體消費收入。
海綿小鎮農家樂經營者鍾國添告訴記者:「現在我們五陂特色小鎮越來越好,尤其是十裡花溪,來參觀的遊客也越來越多,也帶動了我們農家院的生意,現在疫情慢慢好轉,周末和節假日,我這裡經常出現爆滿的情況。」記者還看到景區周邊,當地居民沿街售賣土特產和各種小吃、美食。
十裡花溪景觀
隨著國內疫情穩定後,旅遊產業逐步升溫,五陂鎮還將豐富的旅遊資源轉化為一個個景點,除了風景之外還提供詩意棲居和人文體驗:紅旗分場的3D童畫、「陽光花田」、三灣生態旅遊度假區、「中國(萍鄉)海綿城市創新基地等相繼脫穎而出,打造靚麗特色,無不誘惑遊客前來。
冰雪漸消,春暖花開,十裡花溪因為風景引發關注,助力五陂旅遊鎮的品牌再上新臺階。五陂鎮以建設海綿小鎮為著力點,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續挖掘本土的旅遊資源,加大旅遊產業相關項目建設,繼續推動全域旅遊發展,讓觀光經濟變成產業經濟,帶動五陂鎮社會經濟整體發展。
四十年前「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的五陂下,如同一隻騰飛的鯤鵬,自萍鄉南部的秀山麗水之間「浴火重生」,而十裡花溪作為這巨鳥的冠帶,正閃爍著熠熠光芒。
◆來源:安源融媒體中心鄔斌、五陂鎮
◆編輯:張雨晴
◆監審:陳 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