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隱匿於山林中的民宿 ©魯毅攝影城市高速發展的今天,城市生活、工作模式都呈現出愈來愈快的節奏。這催生了人們對民宿文化和「慢生活」的訴求。基於此,一群重慶當地人發起了別處南山項目。如一名溫柔的隱士,這座擁有六間客房的小屋遠離酷熱喧囂的重慶市區,半隱半現於蔥鬱涼爽的南山之中。沿著蜿蜒的小路便可到達地勢陡峭、土地肥沃、視野開闊的項目基地,抬眼便能將原生態的山丘與森林一覽無餘。我們
保留了土坯農舍的原貌,並對其進行改造。在原建築的背面進行改建,重新設計了景觀,塑造出輕鬆愜意的室內外空間。這裡設有可供聚會、個人體驗或工作的起居室、小餐廳,以及六間風格迥異的客房和棋牌等活動空間。
△ 保留土坯農舍原貌,並對其進行改造 ©魯毅攝影
自然景觀是我們設計的切入點,每一個空間都具有對從「近景建築」到「遠景樹木」山林的獨特「框景」設置。人類生活融入於自然之中,也安居於「庇護所」。滲透性建築邊界將彌散至周邊環境,細緻的框景置入兼顧外部景觀視野及內部使用功能。
如何在有限的室內平衡公共空間、起居廳和各種私密空間是這個設計的要點之一。設計師選擇了最直接的解決方案,利用
室外樓梯帶來空間的分隔感,同時保持空間在視覺上的整體感。
項目設計了兩個側翼體量,分別朝向森林。同時在平臺之間導入自然環境中的小溪流,並將其放大、設計成為景觀水體。設計師通過此一系列簡單、刻意的處理手法,使這些自然元素之間微妙的分離得到豐富的闡釋。
△ 設計由兩個體量組成 ©魯毅攝影
同樣重要的是,我們所關注的焦點是
土坯農舍的真實性、如何對其進行重新設計、插入新的穩定結構和開口、如何修復現有屋頂以及如何充分利用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築材料。
新的改造設計植根於農舍與陡峭土地之間的現代"雕塑" ,是一個純粹的砌築體量。這種被動的建造方式襯託出土坯材料的重要性,經過重塑之後,土坯材料特有的光澤、觸感及文化品質得以凸顯。
△ 改造後的民宿空間,各式土坯得以凸顯 ©魯毅攝影通過嚴謹平衡的體量、適度的比例關係、門窗材質的考究選擇、新舊建築之間的連接和一系列相互連貫的景觀處理手法,空間與自然、農舍與現代建築在形成強烈對比的同時,產生了極強的關聯感。
△ 空間與自然、農舍與現代建築形成強烈對比 ©魯毅攝影
設計圖紙 ▽
△ 總平手繪 ©重慶普林斯曼建築設計事務所△ 剖面手繪 ©重慶普林斯曼建築設計事務所△ 總平面圖 ©重慶普林斯曼建築設計事務所項目建築師:Michele Julieana Vaz、馬之若建築團隊:解昊蘇、曾吳靜霆、龔奎毓、周俊樺、周莉苑、隆強(結構)
本文由重慶普林斯曼建築設計事務所授權有方發布,歡迎轉發,禁止以有方編輯版本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