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昭君故裡到昭君博物院:一身系安危的奇女子究竟是怎樣一個人

2020-10-14 稻荷藝文

宜昌昭君故裡

參觀完昭君故裡之後,我的腦海中不時浮現出這樣的圖景:茫茫戈壁上黃沙飛舞、落葉飄零、馬嘶雁鳴,一隊人馬逶迤北上,一個漂亮的姑娘坐在馬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空中南飛的大雁聽到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美麗女子,一時竟忘了擺動翅膀,於是跌落在地上。

畫面蒼涼悽美,猶如鋪陳眼前一般撼人心弦,「落雁」一詞從此成為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的雅稱。

當初在三峽參觀時並沒打算去昭君故裡,但在當地導遊十分自豪的炫耀和攛掇下,懷著對美人出生地的嚮往與膜拜,於是在秭歸拜謁屈原祠後又踏上了去興山縣旅程。

宜昌昭君故裡

昭君村古漢文化旅遊區

車出宜昌,山路逶迤,雲霧繚繞。沿途的綠色梯田天光山色,一級一級直鋪上山頂,盤旋公路曲折纏繞地伸向遠方。

有炊煙的地方都有修竹、鮮花、垂柳、細楊,偶爾還有清脆婉轉的鳥鳴襯託出山間的幽靜。

經過四個小時的顛簸,終於看到了被溢翠浮香的橘林擁抱著的美人故裡。

昭君故裡面臨香溪水,背靠紗帽山,群峰林立,崖壑含翠,如此秀山麗水還真不愧是出美女的好地方,難怪後來許多文人墨客紛紛前來探花尋香。

就連「詩聖」杜老夫子也不辭辛勞慕名而來,寫下了「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的詩句。

昭君宅的精緻玲瓏和漢代建築的特色,給後人對王昭君當年的生活背景提供了廣闊的聯想空間,一個冰清玉潔、傾國傾城、端莊淑靜、飄逸秀慧的佳人形象始終縈繞在人們的腦海中。

呼爾浩特市昭君墓蒙漢和親雕像

昭君博物院 王嬙昭君像

行走在昭君故裡,聞聽昭君的故事,她的為人及生平境遇讓我們感慨萬千,除了為她感到不平、嘆息、悲摧之外,心中更多的是對她的敬佩。

公元前38年,王昭君因才貌出眾被選為宮女,當時的皇帝都是憑畫像挑選宮女的,許多宮女為早日得到皇帝寵幸爭相向畫師行賄,以求將自己畫得更美一些。傳說王昭君生性耿直,自恃貌美不肯隨俗,因此被宮廷畫師毛延壽懷恨於心,毛延壽在其畫像的眼角點了一顆克夫痣醜化其形象,以至於她被漢元帝貶入冷宮三年,一直無緣面君。

筆者不由得感慨,兩千多年前的古人就知道利用賄賂獲取好的出路和功名,再看看現代人深諳此道且讓其成為「潛規則」,就應該一點也不奇怪了。

王昭君並不安於「鎖在深宮人未識」的境遇,公元前33年,匈奴來漢和親,這時失意的王昭君主動請行。臨行前元帝召見王昭君,見到如此美貌,心中有些不舍,意欲留之卻又難於失信,只好忍痛割愛予以成全。

在那個時代背景下,王昭君的舉動確實是一個可圈可書的亮點,它不僅是昭君人生中一個重大的轉折點,也表明了一個封建女子不甘屈服、敢與命運抗爭的非凡勇氣。

另一方面,王昭君能夠如願地走出宮闈,也顯示了漢元帝頗有胸懷和氣量,為了國家的和平與安寧,漢元帝最終拋棄私念,沒有失信於世,實乃國之幸焉。

昭君博物館

王昭君出塞功德無量,從此漢匈兩族團結和睦、國泰民安,自此半個世紀內「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亡幹戈之役」,展現出了一幅欣欣向榮的和平景象。

直到王莽奪取西漢政權建立「新」朝,匈奴單于認為其「不是劉氏子孫,何以可為中國皇帝」為由,邊疆戰火才重新再起。

眼看自己創造的和平歲月毀於一旦,63歲的王昭君在幽怨悽清絕望中死去,她被厚葬於大黑河南岸(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舊城南9公裡處的大黑河畔)。

傳說從此每年入秋以後,塞外滿是草色枯黃,而唯有王昭君墓上草色青蔥,所以又叫青冢。

昭君博物院 石牌坊

後來關於「青冢」的詩句有很多,例如白居易的「不見青冢上,行人為澆酒」、杜牧的「青冢前頭隴水流,燕支山下暮雲秋」、杜甫的「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等,都是吟唱王昭君的。

回程的路上我一直在想,假如當初王昭君被召進宮時沒有被畫師毛延壽醜化,她肯定會得到皇帝的寵幸,那麼王昭君也就應該不會懷著怨艾之情遠嫁異邦了,歷史上也就不會有「昭君出塞」這段佳話傳於後世了。

由此可見命運的造化很多時候來源於內心的激勵,王昭君最終雁落塞外化為青冢,與她的剛毅性格是分不開的。

相關焦點

  • 昭君故裡旅遊推薦,昭君故裡好玩嗎?
    沒有來過昭君故裡的遊客都會好奇昭君故裡好玩嗎?昭君故裡有哪些值得遊玩的景點,下面小編將會為大家介紹,景區風景很好,空氣清新,景點規劃也很好。在景區裡隨意的逛逛,再了解一下那段世人皆知的歷史,真心不錯。村內有楠木井、娘娘井、梳妝檯、望月樓等遺蹟;近年來,她的家鄉又興建了昭君宅、紀念館、長廊碑林、漢白玉昭君塑像等,用以紀念憑弔這位以國事為重、富於獻身精神、美麗而堅韌的漢代奇女子。昭君故裡是全國有名的旅遊勝地。
  • 呼和浩特昭君博物院:中外馳名西漢古墓――昭君墓
    公元前33年,美麗的漢家女子王昭君自願遠嫁茫茫塞外,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傳。屹立在呼和浩特大黑河畔的昭君墓,成為千百年來民族團結的象徵。2000多年後的今天,經過修繕的昭君墓更加宏偉壯觀,並增設了多個大型展覽場館,成為今天的:呼和浩特昭君博物院。
  • 舞蹈詩《王昭君》重返昭君博物院
    呼和浩特新聞網9月16日訊(記者 張文娟)9月15日,昭君博物院單于大帳,舞蹈詩《王昭君》繼2019年因博物院擴建停演後首次拉開帷幕,延續駐場演出400場的神話。不同的是這一次出演的不是專業舞蹈演員,而是內蒙古西部民間藝術學校的學生。
  • 昭君博物院
    昭君博物院原名昭君墓,蒙古語稱「特木爾烏爾琥」,意為鐵壘。昭君墓始建於公元前的西漢時期,距今已有2000餘年的歷史,是中國最大的漢墓之一。博物院院內可參觀的主要有雲浮雕、董必武詩碑、和親銅像、昭君出塞陳列、匈奴文化博物館等景點。
  • 昭君自有千秋在,昭君墓
    昭君墓位於呼市以南的大黑河畔,距市區9公裡,已更名為昭君博物院。昭君和親的故事廣為流傳。王昭君名嬙,字昭君,西漢南郡秭歸人(今湖北宜昌興山縣)。漢元帝建昭元年(前38年),16歲的王昭君以民間女子的身份被選入宮成為宮女。因不肯賄賂宮廷畫師毛延壽,毛遂將王昭君畫得不是十分美麗,因此沒有被選入元帝的後宮中。昭君進宮多年,得不到皇帝臨幸,心生悲怨。此時的匈奴王呼韓邪單于歸順漢王朝,行藩臣之禮。呼韓邪三次朝漢覲見天子,並自請為(女)婿。
  • 昭君博物院參加湖北省昭君文化旅遊節系列活動
    呼和浩特市文化旅遊廣電局(文物局)文物保護科長熊利強、博物館科長胡紅豔、文物督察科長張樹軍、昭君博物院院長武高明及其相關業務人員和來自呼和浩特市部分文化旅遊文創產品企業應邀參會呼和浩特市昭君博物院院長、西安復興文明文化旅遊有限公司副總裁劉紅梅、宜昌市昭君文化促進會副會長易行國等80餘位理事、成員單位參加會議。胡紅豔科長代表呼和浩特市文化旅遊廣電局做了發言,武高明院長作為聯盟三主席之一作了主題發言,對聯盟下一步發展提出了思路和建議。
  • 在家就能參觀昭君博物院!
    呼和浩特市昭君博物院將推出「雲觀展 邂逅昭博」和「5G文旅互動直播」邀您線上覽「單于和親」「昭君出塞」為您講解兩千多年前的歷史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據了解,3月7日10時、9日14時30分,昭君博物院與中國聯通內蒙古分公司攜手進行5G文旅互動直播《民族友好使者——王昭君》《馬背上的行國
  • 昭君故裡今蝶變
    公元前三十三年,故鄉在興山縣寶坪村(現改名為昭君村)的王昭君以漢家公主身份出塞和親,興山縣因此受到世人的關注。如今,興山縣則憑藉大力發展生態文化旅遊產業,讓昭君故裡產生蝶變,將綠水青山轉化為了金山銀山。
  • 昭君博物院閉館公告
    廣大觀眾朋友們:為有效維護展廳設施設備,保障館內設施設備正常運行,提升我院展陳質量和服務品質,更好地為廣大公眾提供高質量的文化服務,昭君博物院定於10月12日、13日進行閉館維護。並於11月起,實行周一閉館措施,請您調整參觀時間,錯開閉館日。
  • 昨夜的昭君故裡,沸騰了
    9月25日晚昭君文化旅遊節盛大開幕當日,由宜昌市人民政府、湖北省民族宗教委員會、湖北省歸國華僑聯合會主辦的昭君文化旅遊節在楊帆、周強等帶來了歌曲、舞蹈、詩朗誦等14個節目有充滿峽江特色的《土家酒》《三峽情》有禮讚抗疫英雄的《英雄》《守望相助》有歌頌昭君大義的
  • 昭君博物院繼續免費開放
    呼和浩特新聞網8月4日訊 據《呼和浩特晚報》報導(記者 楊永剛)記者8月3日從君博物院了解到,從8月起,昭君博物院繼續實行免費政策。昭君博物院自7月18日至7月31日實行文化惠民政策免費對外開放以來,參觀人數較免費開放前有了大幅度增加,獲得了社會各界及廣大百姓的高度認可。從8月起,昭君博物院繼續實行免費政策,全方位開放,通過文化惠民,儘可能吸引更多群眾進入博物館了解歷史、接受文化薰陶、感受地方文化魅力、全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推動呼和浩特市旅遊業及第三產業發展。
  • 呼和浩特昭君博物院:中外馳名西漢古墓――昭君墓
    公元前33年,美麗的漢家女子王昭君自願遠嫁茫茫塞外,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傳。屹立在呼和浩特大黑河畔的昭君墓,成為千百年來民族團結的象徵。2000多年後的今天,經過修繕的昭君墓更加宏偉壯觀,並增設了多個大型展覽場館,成為今天的:呼和浩特昭君博物院。
  • 呼和浩特昭君博物院:中外馳名西漢古墓――昭君墓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漢和親識見高。詞客各抒胸臆懣,舞文弄墨總徒勞。公元前33年,美麗的漢家女子王昭君自願遠嫁茫茫塞外,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傳。屹立在呼和浩特大黑河畔的昭君墓,成為千百年來民族團結的象徵。2000多年後的今天,經過修繕的昭君墓更加宏偉壯觀,並增設了多個大型展覽場館,成為今天的:呼和浩特昭君博物院。
  • 昭君博物院新館匈奴歷史和昭君出塞陳列正式對外開放
    呼和浩特日報訊(記者 苗青)近日,《大漠雄鷹——匈奴歷史文化展》及《朔漠爭芳——昭君出塞展》在昭君博物院世界首座匈奴歷史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據悉,為加快首府文化建設,重點弘揚昭君特色文化,市委、市政府投入巨資對昭君博物院進行了全面提升和改造。匈奴歷史博物館是國內乃至世界唯一一座系統、科學地展示中國古代北方遊牧民族匈奴歷史文化沿革的重要平臺。
  • 還原歷史真相,真實的王昭君
    上午,日麗天和,藍天白雲,涼風習習,我們驅車直奔王昭君博物院,王昭君博物院是現代建築,是為了研究王昭君而建立的旅遊景點,王昭君博物院即是昭君墓坐落的地方,位於呼和浩特南郊9公裡大黑河南岸,現為國家AAAA級景區,景區佔地680多畝。
  • 湖北記憶:昭君故裡,是塊風水寶地
    三、昭君故裡,是塊風水寶地從宜昌到木魚二百公裡,開始一段路非常難走。天下著雨,拉礦石的大卡車一個接一個,柏油路面被大卡車碾軋得脫了皮,坑坑窪窪,車子搖搖晃晃,走了三個小時才搖到霧渡河,時間已是晚上九點,我們就勢找了個客棧住下。
  • 昭君墓之行——為什麼每到深秋周邊枯黃,只昭君墓呈一片黛綠
    這是一隻和親的隊伍,隊伍中有一位驚豔的女子,為國家的和平與安定毅然踏上了這和親之路。她就是王昭君。北地草皆白,唯獨昭君墓上草青如因故名青冢。青冢就是我們大家耳熟能詳的昭君墓。我們昭君一奇女子,為國家的安危捨棄了個人的利益,為大漢王朝與匈奴部眾,換來了永世的和平與安穩。
  • 呼和浩特昭君博物院可以免費參觀了……
    公 告廣大遊客朋友們:昭君博物院作為公共文化服務機構,自6月25日起,配合自治區文旅廳、民族劇院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文藝演出,努力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豐富百姓大眾的精神生活。為進一步推進復工復產工作,帶動呼和浩特市第三產業發展,按照自治區文旅廳和呼和浩特市政府相關領導指示,為吸引更多遊客參觀,昭君博物院主動調整惠民服務手段,特決定在7月18~31日實行免費參觀,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多措並舉,在進一步鞏固防控效果的同時,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實現帶動呼和浩特市第三產業經濟發展目標任務貢獻堅實力量。
  • 關於四大美人王昭君和昭君博物院
    昭君博物院原來的名字是昭君墓,在我們內蒙地區大大小小的昭君墓有十多個,規模最大的是就我今天要說的位於呼和浩特南郊的這個了。 王昭君遠離自己的家鄉,來到匈奴,與呼韓邪單于和親,她勸呼韓邪單于不要發動戰爭,還把中原文化傳給匈奴,從此以後,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六十多年沒有發生戰爭。呼韓邪單于去世後,按照當時的習俗,從大局出發,再嫁呼韓邪單于的兒子,使漢匈之間的友誼更長久。
  • 昭君自有千秋在,昭君墓
    昭君自有千秋在,昭君墓遠遠望著眼前這座33米高的封土堆,呈青黛色,近前有平臺及階梯相連,這就是昭君墓。當地傳說,每當涼秋九月,塞外草衰的時候,唯有昭君墓上草色青青,因此,昭君墓又稱「青冢」。「青冢擁黛」被譽為呼和浩特八景之一。據說這也是呼市稱為「青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