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單越多損失越重!人民幣升值困境下 外貿企業有苦難言

2020-12-13 新浪財經

來源:華夏時報

原標題:訂單越多損失越重!人民幣升值困境下,外貿企業有苦難言

華夏時報記者張智 北京報導

在年底外貿企業繁忙無比的時刻,人民幣開始大幅升值,這給外貿企業帶來一絲陰霾。

「幾個月以來,我們都在加班加點地忙生產,為了訂單大幅增加感到慶幸。但人民幣大幅升值,讓我們的利潤縮水了一大截,越是訂單多營收好的企業,損失越嚴重,這誰受得了?」11月27日,浙江紡織企業負責人李勇對《華夏時報》記者大吐苦水。

11月18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上升至1美元對人民幣6.5593元,正式開啟了「6.5元時代」。與此同時,在岸、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相繼刷新近兩年半新高。相較於5月27日在岸人民幣對美元的7.1765元低點,人民幣累計漲超6000點,漲幅達8%。

但這並不是人民幣的最高點。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預測,人民幣匯率預計在明年升至6.25左右。

據了解,目前內地期貨市場尚未上市外匯期貨品種,企業外匯避險主要通過與銀行進行遠期結售匯以對衝匯率風險。但當短時間內人民幣大幅升值之後,不少企業的遠期結匯已經「失效」了。

為了降低外貿企業的損失,近期,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喊話外貿企業,表示在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彈性增強的背景下,企業應積極預防匯率風險,樹立風險中性理念。

財富縮水

當前,海外工廠產能受疫情影響出現顯著收縮,使得中國的產品在全球範圍內有著強勁的需求。訂單多了,營收、利潤卻在利率的變換間大幅縮水,這對企業來說是個巨大的衝擊。

李勇回憶,從幾個月前開始,湧向國內的外貿訂單忽然大幅增長,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得到了超出預期的新訂單。這對於正在疫情恢復期的企業來說,是個巨大的利好。

「有訂單就有生產,有生產企業就恢復了活力。一開始訂單還只是小幅增加,到了近幾個月,訂單量大增,我們幾乎都是在加班加點趕訂單。」李勇說。

特別是今年5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到達低點。按照測算,近幾個月,李勇的企業營收約增加了3倍。

但接下來的日子,李勇眼睜睜看著人民幣一路走高,躺在銀行帳戶裡的美元不斷縮水。這讓他不能接受。

「今年人民幣匯率波動太大了,雖然現在基本是按照長期匯率來走的,但是在高點協議,現在到達美元低點,對企業還是會有所影響。」李勇說。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對江浙一帶規模比較小的外貿企業來說,最佳生存的利率是7,到達6.7之後,外貿企業幾乎沒有利潤。因此,當人民幣升值幅度超過外貿企業的心理預期之後,不少外貿企業會計算利潤壓縮情況,如果企業主看重帳面損失,從而在交割、匯兌上舉棋不定,會導致「帳面恐慌」;而長期不換匯等著人民幣貶值,又很容易造成流動性資金缺乏的尷尬。

對大企業來說,損失則更加明顯。近期,不少上市公司在交易所互動平臺表示,人民幣匯率升值造成公司匯兌損失從而拖累淨利潤。

今年第三季度,國內安防行業龍頭海康威視遭受了5億元左右的匯兌損失,而去年同期,海康威視有約4億元的匯兌收益。海康威視相關人士在11月舉行的投資者關係活動中表示,第三季度人民幣匯率升值太快,變化的速度和力度超出企業所能控制的範圍,任何一家涉及外貿的公司都很難完全吸收人民幣匯率升值的衝擊。

一個尷尬是,目前內地企業外匯避險渠道還很單一,避險能力有限。最重要的是,伴隨著人民幣的升值,國外企業的訂單也常常會伴隨著壓價等情況發生。儘管由於疫情因素,導致訂單下降不明顯,但「多勞少得」的現狀,還是讓企業陷入難題之中。

多手段應對升值衝擊

「在疫情衝擊和全球量化寬鬆政策背景下,金融系統的穩定性對於經濟恢復愈加重要,人民幣企穩回升有利於穩定市場情緒,吸引跨境資本流入,對於穩定國內金融形勢具有重要作用。」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王有鑫表示。

不過,他也表示,在這個過程中,匯率升值也應注意節奏和幅度,避免過快升值對國內實體經濟和出口部門帶來傷害。

為了儘量減少人民幣升值對外貿企業產生的衝擊,監管層在10月初取消了遠購風險準備金,隨後又將中間價逆周期因子「淡出使用」。此外,最近兩個月監管層相繼審批了逾150億美元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額度,寄望通過宏觀審慎舉措回歸中性和放鬆資金流出渠道緩和人民幣升勢。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譚雅玲同時建議,政府應該出臺協調機制,比如以美元換人民幣時,銀行給予支持通道,把27國貨幣的參數揉合到企業的結匯裡;與東南亞進行貿易時,鼓勵企業用當地貨幣交易,以此規避匯率風險;政府還可以通過補貼、減稅等方式支持外貿企業應對匯率風險。

不過,在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看來,後續人民幣匯率仍有升值空間。超預期升值可能來自實體部門集中結匯、美元超預期下行;超預期貶值可能來自地緣政治因素超預期,但這些情形出現並引發匯率大幅超調的概率並不大。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也認為,人民幣匯率預計將在雙向波動中經歷「前快後慢」的升值進程,美元兌人民幣匯率預計在2021年上半年降至6.40左右。預計2021年維持於較高水平,且人民幣匯率有望保持長期穩態。

不過,在瑞銀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汪濤看來,美國仍是個變數。川普政府可能會再出臺一些針對中國的措施,新一屆政府就職後也存在部分風險,也可能在短期內擾動市場,令人民幣匯率承壓。

「接下來匯率希望能平穩一些,不要大跌大漲,對外貿企業來說衝擊太大。」李勇說,無論如何,外貿企業都應該想方設法,儘可能在人民幣升值的衝擊中保持住訂單增加的優勢,為企業發展贏得先手棋。

相關焦點

  • 外貿企業的人民幣升值之困:加班加點忙生產,利潤卻縮水,訂單越多...
    但人民幣大幅升值,讓我們的利潤縮水了一大截,越是訂單多營收好的企業,損失越嚴重,這誰受得了?」11月27日,浙江紡織企業負責人李勇對《華夏時報》記者大吐苦水。11月18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上升至1美元對人民幣6.5593元,正式開啟了「6.5元時代」。與此同時,在岸、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相繼刷新近兩年半新高。
  • 人民幣升值"雙刃劍":外貿企業利潤縮水 外資狂買債券
    多家中小型外貿公司負責人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此前接下的訂單已無法再提價,匯率波動造成的損失只能自己扛,新訂單則會適當提高售價;目前尚無進行鎖匯、套期保值等應對措施,接下來會考慮運用金融工具來對衝風險。一些大型外貿企業則紛紛通過鎖匯、套期保值等金融工具避險,值得關注的是,中小型外貿企業則缺乏財力和專業技能來應對匯率頻繁波動。
  • 人民幣升值太快 我國多數外貿出口企業全年白幹
    從5月底至今,人民幣兌美元半年升值幅度超8%,我國外貿出口企業雖然採取多項應對措施,但還是遭遇巨大匯率損失風險,稀薄的企業利潤因此被抵消殆盡。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從5月底一路回升至今,於近日走高至6.5附近。我國外匯交易中心數據顯示,11月25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調升60個基點,報6.5749,上一交易日中間價6.5809。
  • 人民幣匯率走進「6.5時代」 部分企業旺季損失數千萬
    和自行車、小家電等「宅經濟」相關的出口持續火爆相比,安徽省服裝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經理孟卓所說的是出口型製造企業的另一種狀態。   在運費高企、原材料漲價以及人民幣持續升值的多重壓力下,這是孟卓所在企業做出的保守應對,也是這個對部分行業而言並不那麼旺的旺季裡頗為典型的觀望狀態。
  • 人民幣匯率走進"6.5時代" 部分出口企業旺季損失數千萬
    和自行車、小家電等「宅經濟」相關的出口持續火爆相比,安徽省服裝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經理孟卓所說的是出口型製造企業的另一種狀態。在運費高企、原材料漲價以及人民幣持續升值的多重壓力下,這是孟卓所在企業做出的保守應對,也是這個對部分行業而言並不那麼旺的旺季裡頗為典型的觀望狀態。
  • 人民幣表現紅火連續升值 「天平」不平加速升值
    不過,人民幣持續升值對進出口部門和實體經濟產生了一定影響,對相關企業的「錢袋子」會有實質影響。「去年10月份以來接了大量訂單的出口企業,在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人民幣升值以及物流成本的上升背景下,訂單利潤被大幅度蠶食;但對進口企業來講,由於疫情對大宗商品的進口阻斷,一定程度上並沒有發揮出人民幣升值的價值。」東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付鵬如是表示。
  • 外貿訂單多了卻喜憂參半!海運費用飆漲、人民幣...
    和他一樣,廈門許多從事外貿行業的業者面對著同樣的窘境。導報記者調查發現,下半年來,外貿行業一方面是訂單回潮,甚至「訂單拿到手軟」的幸福;另一方面,是人民幣匯率的快速大幅攀升、海運艙位價格飆升、貨櫃緊缺的煩惱。
  • 人民幣升值背後:外資「買買買」出口企業匯損承壓 個人投資者無需...
    ,原本以為出口訂單逐步恢復能迎來好時機,沒想到因為匯率波動完全擠壓了利潤空間」,浙江台州一家從事嬰幼兒產品出口的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兩年外貿行業天天在「過關」。  1月13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4605,較前一交易日上調218個基點。自2020年5月以來人民幣恢復對美元升值趨勢,截至2021年初,升值幅度達到7%左右。人民幣快速升值,首當其衝的是外貿行業,部分出口企業將美元收款結匯時利潤受到擠壓。
  • 美元迭創年內新低助推人民幣漲破6.5 外貿企業匯率風險對衝壓力...
    多位國內銀行金融市場部人士向記者透露,3個月前很少見到出口企業在洽談出口訂單時將匯率波動因素納入合同條款,如今他們在洽談明年出口訂單時,紛紛將匯率波動因素寫入合同條款,即要求海外買方要麼直接支付人民幣,要麼按約定的匯兌價格支付相應美元款項,以避免人民幣持續升值造成更大的結匯(將美元換成人民幣)損失。
  • 人民幣漲破6.5 外貿企業匯率風險對衝壓力「巨大」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美元年內新低助推人民幣漲破6.5 外貿企業匯率風險對衝壓力「巨大」隨著美元指數持續迭創年內低點,人民幣匯率漲勢延續。,中國經濟持續好轉正進一步提振人民幣匯率均衡估值;四是越來越多全球資本加碼人民幣資產,正持續推高人民幣匯率。
  • 外貿魯企:1萬美元業務 換匯損失7千元!
    外貿魯企:1萬美元業務,換匯損失7千元!   2021年首個交易日(1月4日),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以6.5195開盤,隨後接連升破兩個整數關口,日內漲幅超650點,創下2018年6月22日以來新高。人民幣升值的速度,牽動著外貿企業的神經。
  • 外貿魯企:1萬美元業務,換匯損失7千元
    如果採用人民幣結算,帶來的連鎖問題是沒法享受到國家對創匯的相關優惠補貼,企業確實左右為難。連日來,經濟導報記者走訪和調研了多家山東外貿企業,有不少企業表示很難判斷未來發展形勢,甚至有些迷茫。「東南亞等國因為疫情,訂單回流中國、訂單量劇增的情況下,企業接單接到手軟,但來不及高興,原材料漲價、匯率波動引起的利潤稀釋疊加疫情等綜合因素,外貿企業的危機和困難不少。」
  • 於學軍:凡是人民幣面臨升值壓力的時候,中國外貿形勢就好
    所以,現在有不少訂單重新轉而投向中國,出現所謂的「爆單」現象。「最近有報導反映,中國的外貿企業又面臨久違了的產能跟不上、招工困難、國際物流成本大幅增加等難題,爆倉、甩櫃情況頻發。據日本有的媒體最新報導,中國國內供應鏈先於其他國家得以恢復,轉移到國外的一部分生產回歸國內,這也拉動了中國的出口。
  • 人民幣匯率牽動中國外貿企業神經
    中國日報網消息:隨著市場對人民幣匯率調整預期的日益加強,萬林忠變得更加緊張,外貿形勢的好轉使得匯率問題成為他今年最大的擔憂。萬林忠是江蘇省鹽城新奇電子有限公司經理,他的公司主要生產霓虹廣告牌和霓虹燈管等,其中98%的產品都是向歐美國家出口。「如果人民幣升值,我們的出口產品會變得更貴,在國外市場的競爭優勢也會被削弱。」
  • 「6.5是我們的極限」,人民幣漲勢不由人,傳統出口企業「硬虧」
    現實的一部分圖景是,進口企業享受人民幣升值不止收入頗豐,傳統出口企業卻在人民幣升值硬幣的另一面,同時還要應對價格高昂且稀缺的貨櫃。人民幣走強下,幾無定價權的傳統外貿企業只能「硬虧」下去,同時也在思索產業轉型與內部調節。
  • 人民幣漲勢不由人!傳統出口企業「硬虧」 6.5是極限?
    現實的一部分圖景是,進口企業享受人民幣升值不止收入頗豐,傳統出口企業卻在人民幣升值硬幣的另一面,同時還要應對價格高昂且稀缺的貨櫃。人民幣走強下,幾無定價權的傳統外貿企業只能「硬虧」下去,同時也在思索產業轉型與內部調節。
  • 美元迭創年內新低助推人民幣漲破6.5,外貿企業匯率風險對衝壓力...
    ,中國經濟持續好轉正進一步提振人民幣匯率均衡估值;四是越來越多全球資本加碼人民幣資產,正持續推高人民幣匯率。多位國內銀行金融市場部人士向記者透露,3個月前很少見到出口企業在洽談出口訂單時將匯率波動因素納入合同條款,如今他們在洽談明年出口訂單時,紛紛將匯率波動因素寫入合同條款,即要求海外買方要麼直接支付人民幣,要麼按約定的匯兌價格支付相應美元款項,以避免人民幣持續升值造成更大的結匯(將美元換成人民幣)損失。
  • 人民幣持續升值破6.84!3個月狂飆3700點,外貿人該結匯嗎?
    最近人民幣匯率有點猛!5月底時,匯率還是7.15呢!當時沒有結匯的外貿企業恐怕現在已經哭暈在廁所。8月份,境內人民幣對美元月初開盤於6.98,月末收於6.8540。當月人民幣對美元漲1.84%,是2019年1月以來最大單月漲幅。
  • 美元年內新低助推人民幣漲破6.5 外貿企業匯率風險對衝壓力「巨大」
    ;四是越來越多全球資本加碼人民幣資產,正持續推高人民幣匯率。多位國內銀行金融市場部人士向記者透露,3個月前很少見到出口企業在洽談出口訂單時將匯率波動因素納入合同條款,如今他們在洽談明年出口訂單時,紛紛將匯率波動因素寫入合同條款,即要求海外買方要麼直接支付人民幣,要麼按約定的匯兌價格支付相應美元款項,以避免人民幣持續升值造成更大的結匯(將美元換成人民幣)損失。
  • 德銀預測:未來一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或升值5.8%
    當前,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已跌破6.6,與5月份(匯率還是在7.1左右)相比,人民幣升值幅度已經超過了7個百分點。未來是不是還會繼續升值呢?對此,德意志銀行(簡稱德銀)公布的預測報告認為「會繼續升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