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原標題:訂單越多損失越重!人民幣升值困境下,外貿企業有苦難言
華夏時報記者張智 北京報導
在年底外貿企業繁忙無比的時刻,人民幣開始大幅升值,這給外貿企業帶來一絲陰霾。
「幾個月以來,我們都在加班加點地忙生產,為了訂單大幅增加感到慶幸。但人民幣大幅升值,讓我們的利潤縮水了一大截,越是訂單多營收好的企業,損失越嚴重,這誰受得了?」11月27日,浙江紡織企業負責人李勇對《華夏時報》記者大吐苦水。
11月18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上升至1美元對人民幣6.5593元,正式開啟了「6.5元時代」。與此同時,在岸、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相繼刷新近兩年半新高。相較於5月27日在岸人民幣對美元的7.1765元低點,人民幣累計漲超6000點,漲幅達8%。
但這並不是人民幣的最高點。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預測,人民幣匯率預計在明年升至6.25左右。
據了解,目前內地期貨市場尚未上市外匯期貨品種,企業外匯避險主要通過與銀行進行遠期結售匯以對衝匯率風險。但當短時間內人民幣大幅升值之後,不少企業的遠期結匯已經「失效」了。
為了降低外貿企業的損失,近期,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喊話外貿企業,表示在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彈性增強的背景下,企業應積極預防匯率風險,樹立風險中性理念。
財富縮水
當前,海外工廠產能受疫情影響出現顯著收縮,使得中國的產品在全球範圍內有著強勁的需求。訂單多了,營收、利潤卻在利率的變換間大幅縮水,這對企業來說是個巨大的衝擊。
李勇回憶,從幾個月前開始,湧向國內的外貿訂單忽然大幅增長,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得到了超出預期的新訂單。這對於正在疫情恢復期的企業來說,是個巨大的利好。
「有訂單就有生產,有生產企業就恢復了活力。一開始訂單還只是小幅增加,到了近幾個月,訂單量大增,我們幾乎都是在加班加點趕訂單。」李勇說。
特別是今年5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到達低點。按照測算,近幾個月,李勇的企業營收約增加了3倍。
但接下來的日子,李勇眼睜睜看著人民幣一路走高,躺在銀行帳戶裡的美元不斷縮水。這讓他不能接受。
「今年人民幣匯率波動太大了,雖然現在基本是按照長期匯率來走的,但是在高點協議,現在到達美元低點,對企業還是會有所影響。」李勇說。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對江浙一帶規模比較小的外貿企業來說,最佳生存的利率是7,到達6.7之後,外貿企業幾乎沒有利潤。因此,當人民幣升值幅度超過外貿企業的心理預期之後,不少外貿企業會計算利潤壓縮情況,如果企業主看重帳面損失,從而在交割、匯兌上舉棋不定,會導致「帳面恐慌」;而長期不換匯等著人民幣貶值,又很容易造成流動性資金缺乏的尷尬。
對大企業來說,損失則更加明顯。近期,不少上市公司在交易所互動平臺表示,人民幣匯率升值造成公司匯兌損失從而拖累淨利潤。
今年第三季度,國內安防行業龍頭海康威視遭受了5億元左右的匯兌損失,而去年同期,海康威視有約4億元的匯兌收益。海康威視相關人士在11月舉行的投資者關係活動中表示,第三季度人民幣匯率升值太快,變化的速度和力度超出企業所能控制的範圍,任何一家涉及外貿的公司都很難完全吸收人民幣匯率升值的衝擊。
一個尷尬是,目前內地企業外匯避險渠道還很單一,避險能力有限。最重要的是,伴隨著人民幣的升值,國外企業的訂單也常常會伴隨著壓價等情況發生。儘管由於疫情因素,導致訂單下降不明顯,但「多勞少得」的現狀,還是讓企業陷入難題之中。
多手段應對升值衝擊
「在疫情衝擊和全球量化寬鬆政策背景下,金融系統的穩定性對於經濟恢復愈加重要,人民幣企穩回升有利於穩定市場情緒,吸引跨境資本流入,對於穩定國內金融形勢具有重要作用。」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王有鑫表示。
不過,他也表示,在這個過程中,匯率升值也應注意節奏和幅度,避免過快升值對國內實體經濟和出口部門帶來傷害。
為了儘量減少人民幣升值對外貿企業產生的衝擊,監管層在10月初取消了遠購風險準備金,隨後又將中間價逆周期因子「淡出使用」。此外,最近兩個月監管層相繼審批了逾150億美元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額度,寄望通過宏觀審慎舉措回歸中性和放鬆資金流出渠道緩和人民幣升勢。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譚雅玲同時建議,政府應該出臺協調機制,比如以美元換人民幣時,銀行給予支持通道,把27國貨幣的參數揉合到企業的結匯裡;與東南亞進行貿易時,鼓勵企業用當地貨幣交易,以此規避匯率風險;政府還可以通過補貼、減稅等方式支持外貿企業應對匯率風險。
不過,在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看來,後續人民幣匯率仍有升值空間。超預期升值可能來自實體部門集中結匯、美元超預期下行;超預期貶值可能來自地緣政治因素超預期,但這些情形出現並引發匯率大幅超調的概率並不大。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也認為,人民幣匯率預計將在雙向波動中經歷「前快後慢」的升值進程,美元兌人民幣匯率預計在2021年上半年降至6.40左右。預計2021年維持於較高水平,且人民幣匯率有望保持長期穩態。
不過,在瑞銀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汪濤看來,美國仍是個變數。川普政府可能會再出臺一些針對中國的措施,新一屆政府就職後也存在部分風險,也可能在短期內擾動市場,令人民幣匯率承壓。
「接下來匯率希望能平穩一些,不要大跌大漲,對外貿企業來說衝擊太大。」李勇說,無論如何,外貿企業都應該想方設法,儘可能在人民幣升值的衝擊中保持住訂單增加的優勢,為企業發展贏得先手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