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鴻羽
原創首發 | 金角財經(F-Jinjiao)
就像每個人都期盼拆遷暴富一樣,每個城市,無論大城市還是小縣城,都有一個「高鐵夢」。
高鐵對城市發展的帶動,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對生活條件的改善作用,都是不可估量的。但高鐵建設有著不比航空建設低的成本,因此,每一條高鐵線路規劃的出爐,都能引起一些城市的沸騰,也讓一些城市失落。
建高鐵,改變的不僅僅是一座城,更是一條線路、一個城市帶中每個人的前途命運。
從2018年建設南深高鐵的消息傳出至今,廣西岑溪和廣東信宜這兩個原本友鄰和睦,有著同樣的白話文化傳統的城市就一直明爭暗鬥,對於南深高鐵玉林到羅定段的高鐵線路應該從哪裡經過,爭執不下。
最近,南深高鐵沿線容縣南站和岑溪東站已經開始籤訂土地開發協議的消息不脛而走。所謂的土地開發,也就是說開始徵地拆遷建高鐵站。
劉華是岑溪人,最近時不時就在朋友圈看到哪個老同學家的地被政府徵收的消息。這些地基本是被徵用來建南深高鐵的岑溪東站的。
如果「岑溪東站」的消息是確鑿無疑,相應的,廣東信宜的「高鐵夢」就再次破碎了。
至今,信宜化州高州的人始終不願意相信南深高鐵不走信宜,不在信宜設站。他們不斷的收集各方面的信息,但是廣東這邊,關於南深高鐵的進展報導及消息少得可憐,無論問哪個層級的相關部門得到的都是雷同而模糊的答案——線路方案還在比選中。
一段高鐵線路,兩個完全不同的版本,兩則完全不同的消息,背後其實是廣東和廣西各自利益之爭。
如果南深高鐵這次也不在信宜設站,粵西被拋棄再次被實錘。
南深高鐵,到底是走岑溪還是信宜?
在網上,甚至有網友問,粵西被拋棄了,國家有可能在北部灣的雷州半島建省或者直轄市嗎?
被冷落的失望和渴求發展之心,溢出屏幕。
粵西,也就是廣東西部地區,包括湛江、茂名、陽江等地級市。粵西和粵東位於廣東省的兩翼,同樣遠離珠三角,卻有著不一樣的地位和命運。
近幾年,粵東,甚至粵北的基礎設施建設都日新月異,而粵西人覺得自己家周邊的基礎設施陳舊落後,十年如一日。特別是交通方面,一條瀋海高速用了十幾年,就堵了十幾年。每到節假日,瀋海高速粵西路段大堵車是每年都會定期上演的經典場面。
近幾年,汕湛高速開通後,瀋海高速擁堵雖有緩解,但也加入了節假日粵西段塞車的隊伍。而粵東的高速公路早已形成多條並行交錯的格局,圍繞著潮汕的各種等級公路更是錯綜複雜。
不少粵西人看來,粵西的落後是因為不像粵東一樣擁有政策紅利,在粵東四市,有經濟特區,有國家綜合配套改革區以及深汕特別合作區;而粵西,雖然被納入國家北部灣城市群的範圍,但是沒有拿得出手的政策紅利。
也有粵西人認為,還是地理因素的限制,粵東跟粵西一樣,都被山脈阻隔,丘陵河道交錯,人口數量也差不多,但是粵西有雲開和雲霧兩座大山脈,這比粵東低矮些的蓮花山脈給當地帶來了更嚴重的不便,把粵西與外邊快速變化的時代隔絕了。
雲開大山和雲霧大山呈八字阻隔粵西和桂東的發展。
其中,要數茂名代管的三個縣級市信宜、高州、化州地形最為崎嶇複雜。
俗話說:火車一響,黃金萬兩。粵西這四個城市在這件事上有不約而同的想法,想要富,先修路。無論是公路高速,還是民航鐵路,都可以。
目前,在這幾個粵西城市裡面,只有湛江有機場。
茂名則是一座被機場包圍的地級市,但是目前沒有自己的機場。周邊玉林、湛江國際機場都在建設中,梧州擁有機場則有著比較久遠的歷史,而茂名的機場遙遙無期。
高鐵方面,目前,廣東各個縣都有已經建成或者規劃建設中的高鐵站,唯獨茂名代管的三個縣級市信宜市、高州市、化州市還沒有高鐵站,連規劃中的也沒有。
這幾個粵西城市裡面,又以茂名及其代管市信宜、高州、化州的交通設施最為不足,失落感最強。
每年春節假期從深圳回家,李銘都要開車走高速到廣西岑溪,再下高速走國道繞回信宜。出趟省才能回家,是信宜人十幾年來的共同經歷和無奈。
粵西人苦交通不便久矣。
原本,南深高鐵的修建是信高化三市的一個機會,一個接通時速350高鐵,直通大灣區中心的機會,改變交通閉塞限制發展步伐的機會,改變這片地區命運的機會。
可是,眼看著對面的容縣南站和岑溪東站相繼籤訂土地開發合作協議,省界對面的粵西人感覺再次被拋棄了。
最早在2011年,就有不少粵西人提出通過鐵路運輸把珠三角的經濟腹地經過新興、羅定連直接延伸到廣西南寧。
後來,有了南廣高鐵。但南廣高鐵能夠串聯的城市有限,運力也有限。很多遠離南廣高鐵沿線的城市並沒有得到什麼實際性的利好。
2018年6月14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官網掛出省《粵桂扶貧協作和區域合作工作清單》,透露多條2018-2020年待規劃新建的高鐵和鐵路。其中,包括推動規劃新增深圳-江門-玉林-南寧高鐵等。
關於這個高鐵線,此前廣東各市縣和廣西都各有規劃,但粵府文件的出臺,顯得更有說服力,規劃建設南深高鐵的消息,算是塵埃落定。廣東西部和廣西東部那些被南廣高鐵忽略的城市,再次看到了機會。
南深高鐵全線長約632公裡,設計時速為350km/h,目前規劃全線共設20站點。南深高鐵橫貫桂東粵西,西起南寧市南寧東站,經廣西境內玉林、廣東境內羅定、新興、江門、中山、廣州等地市,東至東莞、深圳市深圳北站。
南深高鐵廣西段稱南玉高鐵,廣東段又稱深江雲鐵路。一旦建成通車後,將實現玉林到南寧40分鐘、到廣州2.4小時、到深圳3.1小時的交通生活圈。
在國家鐵路局層面,南深高鐵還在規劃中,未被列入國家中長期規劃,也暫無具體開工開通時間計劃表。在國家鐵路局官網上,也暫無南深高鐵的信息披露,唯一可以看到的一條資訊,是南玉高鐵被確認為南深高鐵的重要部分,但未有南深高鐵的規劃全文出臺。
跟所有高鐵線路規劃一樣,南深高鐵的線路走向目前也存在很大爭議,南深高鐵的爭議主要是圍繞玉林市至廣東省界這一段線路中間,究竟走廣西的岑溪,還是走廣東信宜展開的。
目前,廣東省主推南深高鐵正線走玉林—信宜的南線方案、而廣西方面主推容縣—岑溪北線方案,粵桂雙方在這一段線路走向上一直存在著巨大的分歧。至今仍未有定論。
最近一年多,北線方案好消息頻頻傳出,眼看著高鐵不走自家門前過幾成定局,信宜的朋友們焦急壞了。
10月14日,廣西容縣的地方新媒體發布《容縣南站土地綜合開發合作框架協議》籤訂的消息,廣西南玉鐵路有限公司和容縣人民政府籤訂了南深鐵路玉林至桂粵省界段容縣南站土地綜合開發合作框架協議。緊接著,岑溪的地方媒體,也發布了籤訂岑溪東站土地綜合開發合作框架協議的新聞。
照這樣來說,走容縣和岑溪的北線方案基本定了,甚至已經開始徵地。只要國家審批通過,就可以馬上開工建設。
按照廣西鐵路投資集團披露的消息,南深鐵路玉林至桂粵省界段是南寧至深圳高鐵的組成部分,為南寧至玉林鐵路向東的延伸線。玉林至岑溪段鐵路線路長約110公裡,投資170億元,時速350km/h。線路從南寧至玉林鐵路玉林北站引出,向東經過容縣、岑溪市、兩廣省界,新設容縣南站、岑溪東站。
粵西人:人家會都開了...
容縣與岑溪開始徵地建高鐵站的消息傳出後,信宜這邊還在等線路規劃的消息,粵西人開始不淡定了。
有網友問廣東發改委南深高鐵從岑溪進入羅定的方案是否確定為真?
廣東發改委10月19日當天回覆:國鐵集團將組織設計單位在可研階段結合區域路網布局、客流需求、沿線經濟據點、地址條件等因素深化線站位方案比選研究後,會同廣東、廣西兩省政府研究決策。目前,廣東省已啟動深南高鐵廣東段預可行性研究,深化線路方案研究,下一步將與國鐵集團和廣西區有關部門做好溝通對接,爭取儘早穩定線路方案。
一邊已經開始徵地,一邊卻說線路方案仍未確定,這多少看起來有點迷惑。
雙方僵持不下的背後,是兩個地區難以兩全的利益之爭。
粵桂南北線之爭
自從進入高鐵時代,這種地區之間的競爭,並不罕見。雖然兩廣親如「兄弟」,但是親兄弟也要明算帳,在涉及到具體利益的時候,還是要攤開來,爭搶一番。
由於雲開大山的阻隔,粵西和廣西東部這片地區的交通都不算發達。南深高鐵的開通對於各自都有重要的意義。
而南北兩條線路相較不下,不僅僅是因為粵桂各有利益立場,還因為現實情況下,兩條線路各有優劣。
目前,廣西主推的玉林—容縣南—岑溪北線方案,最大的特點是線路順直,工程投資少。
線路基本沿既有通道走行,沿線工程地質條件相對簡單,基本避開了巖溶發育區,工程地質條件較好,建設周期短;吸引客流範圍至容縣、岑溪。改變容縣岑溪沒有高鐵站的局面。
廣東所主推的玉林—容縣—信宜南線方案確實在在物理空間和施工難度上都比不上北線方案。南線方案線路較長,廣東段工程投資多,且工程地質條件複雜,建設工期長。
但是如果取道信宜,可改變信高化無高鐵的局面,帶動沿線信粵西地區經濟快速發展,全面促進當地旅遊資源開發、人員交流、產業承接等活動,對粵西地區經濟發展意義重大。
選取南線方案,前期需要投入巨大的財力物力,建成後的票價也定會比北線方案高一些。
從覆蓋人口上看,南線方案可以覆蓋更多人口,向周邊輻射能力也更強,對於發展經濟意義也更大。
首先,廣東方案並沒有放棄廣西的容縣,只是在岑溪還是信宜設站存在分歧,而岑溪不屬於北部灣和粵港澳大灣區範圍,信宜所屬的茂名市以及旁邊的陽江市卻屬於北部灣範圍。如果選址岑溪似乎與廣西自治區提倡的「兩灣聯動」的意願相違背。
如果南深高鐵選擇信宜作為「兩灣」連接支點,將能夠更好地將「兩灣」產業連接起來,為粵西沿海經濟帶和粵港澳大灣區與北部灣城市群緊密聯繫打下堅實的基礎,對於兩廣落實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也是互利發展的選擇。
南線方案除了惠及信宜的150萬人口以外,還可以輻射高州的北部,玉林東部加起來達到500萬人之多,遠遠超過容縣—岑溪北線方案的覆蓋人口。單獨看岑溪和信宜兩個城市,岑溪人口大約100萬,信宜人口約150萬。
在最新一次南深線路比選規劃中,信宜方面新增了容縣南—信宜北方案」,暫且可以稱之為「中線方案」。
也就是取岑溪和信宜地理位置的中間點建信宜北站,在減輕施工難度、降低建設成本的同時兼顧粵桂雙方利益,這個方案與北線方案相比多出了17公裡,多覆蓋了60萬人口。這似乎是兩廣想出的一個妥協折中方案。
按照廣東的說法,現在南深高鐵的線路還在比選中,尚無定論。
不過,現實情況是:廣西容縣和岑溪正轟轟烈烈地推進徵地研究可行性方案,而廣東方面的動作十分緩慢。廣西方面恨不得明天就開通,而廣東的態度則曖昧不明。
如果岑溪東站開始建設,那也意味著走信宜的南線方案出局,信高化人高鐵夢碎。
在廣西方面,這段高鐵路線計劃在10月20日完成可研報告修編,報國鐵集團鑑定中心覆核確認後上報自治區發改委審批。廣西各部門快馬加鞭地進行可研修編及上報審批,是為了確保這段高鐵路線能在2020年內正式開工。
而在廣西發改委的相關文件上,甚至已經出現了南深高鐵玉林至岑溪段工作推進表,2020年12月20號,先期開工段開工建設。
如果這段高鐵線路能夠在年內正式開工,那基本可以確定,南深鐵路信宜岑溪之爭,岑溪大獲全勝,而南深鐵路的正線跟信宜已經沒什麼關係了。信宜、高州、化州依然要維持這種連規劃中的高鐵都沒有的局面。
粵西為什麼被拋棄?
一開始,不少人以為,信宜背靠經濟實力比廣西強勁數倍的廣東,一定能夠爭取到南深高鐵設站。
但是,廣西容縣和岑溪轟轟烈烈的徵地打碎了這種「以為」。
從岑溪東站開始徵地這件事看,南深高鐵選擇北線方案在岑溪設站的事基本是定了。
為什麼是在廣東信宜和廣西岑溪的較量中,是不被看好的岑溪贏了?
除了上邊提及的建設成本等無力原因,這還得從廣西和廣東兩省的利益說起。
廣東表面上有更大的話語權,但在國家層面,兩省區的政治地位是一樣的,作為一條國家主導建設的跨省高鐵,國家要平衡的是兩省區的主要利益。
對於有龐大鐵路基建規模的廣東來說,南深高鐵的地位十分普通,但南深高鐵雖然被稱為南廣高鐵二線,好像不過是南廣高鐵的一個補充。但對於發展滯後的廣西來說,這條高鐵具有很高的戰略意義。
圍繞東融戰略,廣西已經出現不少產業園、交易會、專項工作組.....
而在岑溪和信宜對各自省區內主要利益的影響程度也是不一樣的,相應的,他們各自在省區內部的地位是不一樣的。
廣西的主要利益是什麼?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上升為國家戰略,2018年,廣西自治區黨委提出構建「南向、北聯、東融、西合」全方位開放發展新格局。注意,這「四向」發力不是平均用力,而是以東融、南向為重點。
這其中,東融戰略排在前面。
也就是說,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東融」成為廣西發展的重中之重。為了推進東融,廣西在這兩年裡面設立了賀州為東融先行示範區,確立了梧州為廣西的「東大門」。
整個梧州及其代管市岑溪,在廣西區府的推動下,成為東融的先鋒。此前,南廣高鐵已在梧州市設站,而另一與廣東相接的地級市賀州與粵北地區相接,並不符合廣西直接通達珠三角腹地的訴求。
此次岑溪在這輪博弈中勝出,因為它代表的是全廣西的利益走向。所以,我們看到,廣西鐵投集團十分積極而大膽地推進,請國家發改委專家來調研、徵地、投錢、報導.......而廣東缺乏對南深高鐵大力推進和宣傳的動力。
對於廣東來說,這是省內普普通通的高鐵,對廣西來說卻是關乎發展大計的站點。從這個角度,廣西獲得國家支持的機率更大。
當然,廣西內部也有不少人支持南深高鐵走信宜。這些人通常是玉林人,一直以來玉林對於沒有成為廣西東融「東大門」這件事耿耿於懷。因此,他們作為廣西人,也希望南深高鐵能走南線,這樣一來,玉林就會成為南深高鐵沿線進入廣西的第一站,直接承接從粵港澳大灣區轉移過來的利好。
因為這種省區內部利益上的分裂內鬥,主張南深高鐵走信宜的廣西人也被他們稱為「桂奸」。
如果南深過信宜,那玉林就順其自然地搶過了梧岑東大門的戰略地位。但玉林成為東大門不符合廣西全省區的利益。
與玉林相接的是廣東粵西信高化這些地區,如果大灣區的利好隨著高鐵沿線輻射,粵西地區首先得到最大部分的利好。那時候,就沒廣西什麼事了。
而在廣東,信宜輸的原因也很明顯了。無論是粵西還是粵東,始終不會成為廣東省府工作的重心。廣東的發展重心還是在珠三角,推進剛剛成為國家戰略的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
雖然廣東一直很注重讓粵東西北的均衡發展,並且提出讓他們成為廣東的增長新極點,但除了珠三角平原以外,廣東基本都是丘陵山地,所以這些地區的發展並不如想像中順利,不少地級市的增長速度甚至比全國增長速度還低,遠遠撐不起廣東全省的發展。讓珠三角城市群發展起來然後通過轉移支付促進廣東其他地區發展仍是廣東均衡發展的主要手段。
所以,幫信宜爭取高鐵站這種事,是永遠成不了廣東省府的發展戰略的。
此外,代管市和地級市之間,利益並非時刻一致的。代管市是時刻有可能從地級市分離出去的,因此雙方之間也存在利益衝突。岑溪跟梧州之間曾經因為代管的關係而若即若離甚至是競爭的關係。
茂名和信宜也不例外。茂名的發展重心在茂南和電白兩個直轄城區,信宜能否有高鐵站,不會成為茂名的頭等大事。茂名即使有心爭取,其在省裡的位置和話語權也不大。
更重要的是,廣東也深知「東融」戰略對廣西的重要意義,不會在這件事上跟廣西硬碰硬到底,就算有心要幫信宜爭取,在大局利益面前,也沒有足夠的底氣。
在各種複雜的利益拉扯中,粵西越來越成為被落下的那個,被犧牲那個。
(劉華、李銘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