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市直機關幹部大講堂如約開講。本期主題聚焦「推進『一點三線』立體全面開放新態勢」。
在思想碰撞和交流思考中,內江推進立體全面開放新態勢的思路愈發清晰,擁有的「天時、地利、人和」優勢愈加凸顯。
順「天時」——
機遇疊加,立體全面開放正當其時
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等一系列覆蓋內江的區域經濟發展政策的加速落地,特別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必將引領政策、資金向成渝地區集中,對於地處成渝之心的內江而言,無疑是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
招商引資作為西部內陸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如何牢牢把握機遇,尋求危機中的機遇,機遇中的合作機會,這是市投資促進服務中心副主任呂曉梅等經合幹部正在思考的課題。
呂曉梅認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一體布局、空間一體延伸、基礎設施一體對接,這種便捷通道建設將極大有利於內江鞏固成渝地區交通立交橋地位,有利於內江率先融入成渝,鞏固成渝配套服務中心的優勢。加之內江一系列要素環境的改善,讓內江具備成為成渝地區貨物向西出口亞歐大陸,向南出口東南亞的優選目的地之一,具備成為陸海新通道節點城市的條件,這將成為內江產業發展的又一重大機遇因素。
在市發展改革委黨委委員、副主任章豔秋看來,內江是成渝發展主軸重要節點城市、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樞紐,在南向開放中擁有優越的大宗物資運輸集散條件,緊鄰成都、重慶等廣闊消費市場和川南糧食轉化產業密集分布區域,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大歷史機遇下,糧食物流產業將迎來立體全面開放發展的黃金時期。
擁「地利」——
成渝之心,立體全面開放優勢凸顯
「新中國最早的一條鐵路——成渝鐵路;西部最早的一條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川渝最早的一條高速鐵路——成渝客專。」交流中,市交通運輸局黨委委員、副局長朱鵬首先給大家分享了內江交通擁有的三個「最早」。朱鵬認為,作為「川南咽喉」「巴蜀要塞」,「成渝之心」內江在川渝的城市地位和區域位置,決定了內江交通歷史上的輝煌。
隨後,朱鵬給出了一組數據:2019年底,內江境內公路總裡程12707.16公裡,公路網密度為235.318公裡/百平方公裡,居全省第一位;目前內江境內擁有成渝客專、成渝鐵路、內昆鐵路、隆黃鐵路、歸連鐵路、資威鐵路等6條鐵路共290.5公裡;公路方面有客運站33個,鐵路方面有內江北站等6個客運站、普鐵車站共20個……
這是內江在區位和交通發展上的底氣和優勢。在產業發展上,內江又有何基礎和優勢?
「我們與成渝等地產業配套源遠流長。」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代雲利作了深入分析:在新材料及冶金建材產業方面,鋼鐵、水泥等佔據了成渝地區30%以上的市場;在新裝備及機械製造產業方面,內江是中國汽車零部件製造基地;在新醫藥及食品飲料方面,內江是成渝地區綠色原料藥生產基地,還是全國獸藥研發生產基地,同時還是全國著名的基酒和食用酒精生產基地;在新能源方面,內江是規劃中成渝氫走廊的重要節點城市……
鐵路是糧食等大宗物資最經濟的陸路運輸方式。內江是除成都之外,唯一擁有兩條南向鐵路貨運大通道的地級市。章豔秋分析,坐擁成渝黔滇桂等廣闊消費市場,內江將成為條件最優越的大宗物資運輸集散中心,必然將承擔起成渝北糧南運和外糧內輸的重要使命。
聚「人和」——
順勢而為,立體全面開放心齊力合
當前,開放合作面臨的國內外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機遇前所未有,挑戰前所未有,機遇大於挑戰。市人民政府民族宗教事務局副局長楊詩剛認為,這更需要發揮統一戰線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政治優勢,廣泛傳播開放合作「好聲音」、用心講好開放合作「新故事」,為加快推動開放合作強信心、聚共識、鼓幹勁。
「統一戰線擁有人脈豐富、聯繫廣泛的資源優勢。」楊詩剛表示,要堅持以親情、鄉情、友情為紐帶,用好商會資源,統籌臺僑資源,整合毗鄰資源,積極為招商引資、招才引智鋪路搭橋。
楊詩剛用一組數據來印證:團結引導內江籍企業家和商會會員企業返鄉創業,成功引進江豐農牧業科技有限公司等項目22個;內江有「大千」這1張金字招牌和「張大千紀念館、大千文化旅遊產業園」這2個國、省海外和對臺文化交流基地,以及內江市臺商工業園等3個涉臺產業園區……
在凝聚統戰力量,畫好最大「同心圓」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全市黨員幹部要發揚敢挺、苦幹、實拼的精神,凝聚合力,共同加快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的新內江,為開啟內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徵程作貢獻。
「讓工業挑大梁,讓製造業扛大旗!」代雲利信心滿滿:堅持以「四新一大」產業作為主攻方向,不動搖不折騰。優化整體布局,建好特色園區,培育參天大樹,培育骨幹支撐,培育生態綠洲,全力推動內江工業高質量發展。
內江歷來在成渝地區經濟版圖中佔有重要地位。未來內江交通如何發展呢?朱鵬表示,內江要加快現代化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打造成渝城市群發展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構建雲貴—陝甘南北大通道發展軸路網通道,引領川南經濟區現代綜合交通體系發展示範。
如何在構建糧食物流「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展現內江擔當和作為?章豔秋提出「全面融入全省『一核三極』西部糧食和物資儲備綜合保障樞紐建設、抓緊啟動成渝應急保供糧食物流基地項目、深化與中糧集團等大企業大集團合作、做大做強本地糧油品牌」等建議。
面對機遇與競爭並存的招商環境,呂曉梅表示,在戰略上要樹立信心、全力以赴,在戰術上要做好信息收集分析、夯實基礎,要創新招商理念、精準發力,有效提升招商引資效率,實現招大引強、招才引智,助力內江經濟騰飛。
一組組翔實的數據,一張張鮮明的圖表,一項項深刻精闢的分析,一個個站位高遠的構想,一條條務實可行的舉措……政策和機遇的疊加,基礎和優勢的彰顯,幹部思想共識的凝聚,「天時、地利、人和」,正為內江加快形成立體全面開放新態勢注入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