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8元吃上老字號「定製餐」 大城養老,從老人「一餐飯」開始

2020-12-19 齊魯壹點

8元錢的老字號「定製餐」堅持了9年,家門口的社區長者食堂解決了「一人食」的煩惱,「分級套餐」滿足多樣化、差別化就餐需求……老人的「一餐飯」關係著千家萬戶,也是讓老年人有幸福感、優越感的最直接體現。作為正邁向深度老齡化的城區之一,黃浦區從老人需求願望出發、從問題和瓶頸出發,聚焦老年人的「一餐飯」,不但讓老人「有的吃」,還要「吃得好」。即便在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前,黃浦區克服人手緊、原材料上漲等難題,保證老年餐的充足供應。

花8元吃上老字號「定製餐」

8元在上海市中心能吃到啥?一大葷、一小葷、一素菜、一份湯、米飯和開胃小菜。這是黃浦區為居家老人提供的「定製餐」,僅售8元,已堅持了9年。家住黃浦區的老人想吃上「8元定製餐」,只需到所在的居委會「按月訂購」。每天凌晨5時,中華路這四層小樓——小紹興配餐中心內,第一批工人已就位,為當天中午與晚上的老年餐清洗食材。

2012年,黃浦區民政局出資1500多萬元,租下這處場地、購置設備,組建了配餐中心。運營的任務就交到了區屬企業——老字號「小紹興」手上。杏花樓集團辦公室主任、小紹興總經理徐嶺介紹,當時選中小紹興,主要考慮到小紹興是老字號,質量較有保證,且價位親民,在老上海人中有一定口碑。更早一年,黃浦區在魯班路上辦起了區內第一家配餐中心,由區屬企業——老字號「光明村」運營。在小紹興配餐中心成立後,兩家配餐中心對黃浦區10個街道實現了老年人配餐全覆蓋。「8元定製餐」甫一推出,就受到歡迎。光明村配餐分公司負責人回憶說,那時候老年套餐還是新鮮事物,但當月他們的訂單就達到了1500份。小紹興配餐中心出品的「老年餐」午餐日訂單最高量為3000多份,不少老人覺得口味不錯、價格實惠,不但午餐訂,晚餐也接著訂。眾口難調,給老人做飯,口味難以把握。小紹興配餐中心對老年人口味的追求和把握,拿出了老字號的工匠精神。「

做適合老人吃的一餐,我們總結出『四個一點』,即熱一點,軟一點,酥一點,淡一點。」小紹興配餐服務有限公司經理朱莉說,送到老人手中的飯菜要保證65℃以上,這樣的飯菜才好吃;米飯採用隔水蒸的方式,軟一些;蔬菜、肉類做得更酥爛;調味上,講求清淡,少鹽少油,不用蒜和辣椒,更不使用各種刺激味蕾的食品添加劑。國家級烹飪大師姚國慶常年「坐鎮」小紹興配餐中心,為老年餐的搭配、口味把關。在滿足老人口味的基礎上豐富菜單,周周翻花樣。製作「老年餐」最重要的就是食品安全,不能有一點馬虎。小紹興配餐中心始終牢記這一點。清洗消毒、紫外線消毒、微波增溫消毒等手段,在這裡都用上了。

小紹興配餐中心四樓設有專門的檢測室,每一頓飯菜都要進行留樣,每天進行一般抽檢,每周進行農藥殘留和瘦肉精的檢驗,不定期地對大腸桿菌、菌落總數進行化驗。小紹興配餐中心還有兩套監控系統,一套「明廚亮灶」監控系統直通街道市場監管所後臺,後廚任何操作都實時看得清清楚楚;一套是配餐中心自己的監控系統,操作間內切菜、燒飯、燒菜、分裝盒飯等全過程都被「記錄」下來。這麼多年來,人工成本、CPI都上漲了不少,黃浦的老年「定製餐」價格卻沒漲。「運營壓力肯定是有的;但我們考慮到這是一項『民心工程』,作為區屬國企,有責任做好這件事。」徐嶺說。這幾年,小紹興配餐中心也在探索成本的平衡。與崇明的蔬菜基地建立長期合作關係,既保證了菜品的新鮮,也降低了進菜的成本。大米等主要原料採購的是新世界集團旗下的老字號「老大同」的產品。「老大同與小紹興同屬於新世界集團,採購『兄弟單位』的產品不但質量有保障,價格上也給足實惠。」

在防控疫情的非常時期,老年餐供應更不能停。春節長假過後,小紹興配餐中心與光明村配餐分公司就恢復了供餐,嚴把消毒清潔流程:對上崗員工每天進行晨檢,測量體溫;每兩小時對配送車輛裡外噴灑消毒劑,對電梯進行消毒及通風;對分裝間開啟紫外線消毒燈消毒,一天二次,每次4小時;對供貨商提供的原材料索證索票、加強食材驗收工作,及時登錄食品安全追溯系統。為防止交叉汙染,小紹興配餐中心將原有的回收飯盒改用一次性飯盒。「由於市場上很多生產一次性飯盒的企業還沒復工,造成了餐盒成本的上升;但為了老人吃得健康,我們不計成本,積極發動供貨商找貨源,籌集飯盒。」朱莉說。為加強老人體質,增加免疫力,光明村配餐分公司在原有的菜單上再做調整,增加牛肉、魚、蝦等菜品。

長者食堂給了「一餐飯」更多選擇

3月21日,位於蒙自路上的五裡橋街道社區長者食堂,因疫情暫停營業後重新開業。非常時期,暫只開設外帶服務。這家社區長者食堂去年一開出,就成了周邊老年人群中的「網紅」,大家紛紛來此「打卡」體驗。老字號的統一配餐服務,為不少高齡、空巢、獨居等老人提供了基本的就餐保障。但還是有相當數量的居家老人希望能夠走出家門、能夠有更多口味的菜品供選擇。「在我們的一項調研中,不少老人說,最好能有個家門口的、菜品豐富且實惠的食堂。」區民政局副局長範偉林說。

為老服務,就是要從老人需求願望出發,從問題和瓶頸出發。2019年,在區民政局支持下,五裡橋街道與老西門街道分別成立了為社區老年人提供營養、便捷、安全的個性化供餐服務的長者食堂。五裡橋街道社區長者食堂位於萌志敬老院的一層、二層,面積500多平方米,初始供應能力為日均500客。食堂採取公辦民營的方式,由街道、社區以及運營第三方共同來解決老人的就餐難。

「社區長者食堂注重把控幾點。第一是安全,讓老人們吃上安心飯、舒心飯。食堂採用了『集中採購,分流配送』的方式,保證每日供應新鮮的材料,對於每一個供貨商都進行了『溯源』系統的登記。第二是口味,儘可能滿足大多數老年人的口味。運營方通過前期大規模的調查,收集老人反饋的意見,了解到上海老年人最喜歡上海家常菜。食堂餐飲團隊結合運營經驗,不斷調整口味,逐漸形成了適合上海老年人的『老底子』的味道。第三是選擇多樣,每日提供40種到50種菜品,還根據季節、時令推出養生砂鍋等特色菜品,在滿足社區居民飲食需求的同時,將養生理念帶入社區。第四是服務專業,高標準的運營團隊為品質把控提供保障。餐飲團隊由錦江飯店的前大廚領銜,同時還有專業營養師和中醫藥師負責菜品的搭配。」街道副主任王小尚介紹。

在莊家街上,老西門街道依託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莊家街分中心的平臺優勢,利用現有資源進行了廚房設施改造,專門在中心內部開闢了長者就餐區。根據老年人用餐習慣和營養需求制定合理、科學的配餐模式和公道的價格體系,針對老年人特定需求,配有營養均衡的高血糖餐和「三高」套餐。價廉可口的飯菜,免去了社區老人們每日買菜、做飯的「生活負擔」。範偉林說,黃浦區開辦社區長者食堂主要難題在於場地稀缺,他們將利用好區域社區公共用房,盤活更多場地,支持更多有條件的街道開設社區長者食堂,讓老人的「一餐飯」可以有更多選擇。非常時期,為打造更安全放心的用餐體驗,社區食堂都做足了防控功能工作。在五裡橋街道社區長者食堂,食堂內每天消毒4次;菜單列印張貼在門外,減少就餐人員在食堂內集聚的情況;食堂配備防護服、防護眼鏡、額溫槍、醫用酒精等物資,確保員工和顧客的安全;顧客排隊間隔為1米,且一次僅允許10名顧客進入食堂內排隊。

讓老人就餐從「有的吃」到吃得好

去年底,瑞金二路街道引入了移動老年助餐車服務。在瑞成居民區,一輛紅色的移動助餐車接近中午會準時出現。助餐車上寫著「夕陽紅」,打開車一側的帘子,是一個由透明玻璃組成的大櫥窗,各種菜式圖片貼滿了櫥窗。移動助餐車提供的菜品非常豐富,紅燒獅子頭、胡蘿蔔炒肉、番茄炒蛋、腐乳冬瓜等熱菜,主食除了米飯,還有饅頭、包子可供選擇。老年居民不但可以像上飯店一樣現場點餐,還可以提前一到兩天向助餐車服務人員或居委幹部預訂套餐,可享受一定優惠。如一份紅燒獅子頭套餐,有一大葷、一小葷、一素菜加一份米飯,預訂僅需要12元,優惠了3元。「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老年人對就餐的需求也跟著提高了。

老年人不僅要『有的吃』,也要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便利。」範偉林說。黃浦為老助餐努力探索多種方式,以更便利地滿足社區老人多樣化、差別化的就餐需求。在小紹興配餐中心,去年推出的一款售價15元的老年「定製餐」受到了老年居民歡迎。「我們做過調研,不少老年人表示,『老年餐』可以售價高一些,菜品好一些。因此,在確保8元老年套餐的基礎上,為了滿足這部分老年人的需求,我們推出了這套分級配餐。」徐嶺說。15元套餐能吃到啥?小紹興配餐中心將提升的價格實打實用到菜品上。「龍利魚不帶骨頭,適合老年人食用,我們推出了清蒸與香煎的做法,老年人很喜歡。還有咖喱牛腩、紅燒牛腩、油爆蝦仁等『硬菜』也受到歡迎。」推出15元套餐的消息通過居委會告訴老年居民後,立刻有20%以上的老年人放棄了8元套餐、轉訂了15元套餐。還有不少沒有預訂過老年套餐的老年居民,打電話到小紹興配餐中心,詢問15元套餐情況,要求預訂配送。「我們將進一步完善集中分級配餐制度,在深入社區走訪詢問的基礎上,根據老人自願選擇、反饋意見的情況,動態調整菜品。」

小紹興配餐中心還規劃將一樓閒置空間拿出來建設社區長者食堂。「一半空間引入杏花樓集團旗下老字號企業進行市場化經營,另一半空間開設社區長者食堂。用市場化經營收入來平衡為老配餐的運營,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供餐服務。」徐嶺說。這一規劃與區民政局的想法不謀而合。「為老人供餐服務光靠政府力量有限,應該引入更多市場化主體參與,共同讓老年人這『一餐飯』吃得更好。我們鼓勵有條件、具資質的各類養老服務企業、養老服務機構運營方、連鎖品牌餐飲店利用現有供餐條件,向社區所有老人就近提供便捷堂吃、送餐服務。」範偉林說。

相關焦點

  • 上海8塊錢的老字號「老年餐」如何做到8年不漲價
    8元錢的老字號「定製餐」堅持了8年多,家門口的社區長者食堂解決了「一人食」的煩惱,「分級套餐」滿足多樣化、差別化就餐需求……老人的「一餐飯」關係著千家萬戶,也是讓老年人有幸福感、優越感的最直接體現。作為正邁向深度老齡化的城區之一,黃浦區從老人需求願望出發、從問題和瓶頸出發,聚焦老年人的「一餐飯」,不但讓老人「有的吃」,還要「吃得好」。
  • 在上海市中心,8塊錢的老字號「老年餐」 如何做到8年不漲價
    8元錢的老字號「定製餐」堅持了8年多,家門口的社區長者食堂解決了「一人食」的煩惱,「分級套餐」滿足多樣化、差別化就餐需求……老人的「一餐飯」關係著千家萬戶,也是讓老年人有幸福感、優越感的最直接體現。作為正邁向深度老齡化的城區之一,黃浦區從老人需求願望出發、從問題和瓶頸出發,聚焦老年人的「一餐飯」,不但讓老人「有的吃」,還要「吃得好」。
  • 聚焦助餐配餐功能 解決一餐一飯難題
    讓老人們吃上可口熱乎飯菜,是河西區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為老服務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河西區提升為老服務品質的重要舉措。 在此基礎上,河西區制定補貼政策,為用餐老人提供貼心補助。
  • 光澤後杉村老人吃上了「免費午餐」
    一碗紅燒鴨子,一碗紅燒豬肉,一盤泥鰍炒青椒,還有一碗墨魚燒粉絲、一碗毛豆炒青椒、一碗青椒炒鹹菜,六道令人胃口大開的菜,加上木飯甑裡的撈飯和盆裡的稀飯騰騰香氣,即使還不餓,來到這裡也會食慾頓開,吃上幾碗。
  • 養老自助售餐機下月上崗 菜單每周換售價8至15元
    養老自助售餐機下月上崗  提前一天下單 次日機器取餐 菜單每周更換 售價8至15元  本報訊  安貞街道為民服務熱線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自助售餐機是上個月才安裝上的,主要是為了方便社區老年群體就餐,改善社區內老人們的用餐質量。老人需要提前一天持專用的飯卡在機器上訂飯,或者撥打街道為民服務熱線進行電話訂餐。第二天將有專門的餐飲供應商根據老人的需求將定製的飯菜裝入機器內。一臺售餐機可以裝配120份飯菜,機器中的飯菜將持續0到4攝氏度低溫冷藏。
  • 許昌啟動助餐、助浴養老服務試點 七八元就能吃頓可口飯
    為助浴點授牌□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杜文育 李思遠 文圖本報許昌訊1月2日上午,許昌市魏都區舉行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助餐、助浴試點項目啟動儀式,7個助餐點和8個助浴點成為試點,今後將就近為老人提供專業且平價的助餐
  • 社區開了大食堂 老人用餐真方便 一葷兩素僅6元
    拿餐具、打菜、打飯,跟鄰居坐到一塊,大家說說笑笑吃頓午飯,這樣的場景,每天中午都在建新社區的「社區大食堂」裡出現。為方便獨居、孤寡老人等老年人群體用餐,建新社區聯合一家養老服務中心利用一部分社區用房,開張了「社區大食堂」。
  • 一大葷一小葷一素菜加飯和湯,10元!松江佘山這個社區食堂實惠貼心
    只要『滴』一聲,我們的老年補貼就都算好了,買飯便當來!」陸小妹笑著說,佘山鎮的養老助餐十分貼心,讓她每天吃飯不重樣,還能每月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錢。圖說:前往社區食堂用餐的老人很多。魏葉 攝(下同)是什麼讓佘山鎮養老助餐收穫如此多好評?
  • 老友圍餐、免費嘆茶!白雲長者飯堂「開」酒樓,最低僅5元!
    最低只要5元老人就可以在酒樓吃一頓美味午餐還免茶位費!根據約定,均禾街戶籍長者只需自付5元,就能享用標準為12元的午餐套餐,包括鳳爪飯、燒味飯、滷肉飯、鹹魚肉飯、叉燒包瘦肉粥等5款套餐,還送普通茶位費。據悉,該助餐點並不局限於以上5款套餐,長者還可以自選酒樓現有菜品,但需先收取相應茶位費並按菜單原價結算,再根據長者戶籍情況減免。
  • 聚焦養老助餐服務:如何安頓老人的一日三餐
    這個夏天,趙先生大概還是會買那一家的早點,還是會因為買的菜太少、感覺沒面子而拒絕去菜市場;而他的老伴因為腰疼已經沒辦法去早市地攤上挑挑揀揀,只能步行去超市買幾樣蔬果。廚房悶熱、老兩口吃得不多、刷碗麻煩……即便把三餐改成兩餐,也仍然是擺在老兩口面前的一道難題。
  • 深化「嵌入式」養老服務,黃浦區為老年人打造宜居宜養幸福港灣
    黃浦區高度重視為老服務工作,從聚焦老年人的「一餐飯」,到適老化改造的「一間屋」;從一條熱線撫慰老人孤獨的心靈,到智慧養老帶來的舒適和便捷,不斷深化「嵌入式」養老服務內涵,為全區老年人謀福祉。
  • 外賣平臺上的老年餐
    什剎海街道居家養老配餐中心為本地區的老人配送老年營養套餐已經十多年了。今年6月,他們也把餐食上線了外賣平臺。店中的餐單寫上,「以上套餐限60歲以上老人享用,60歲以下人員每份套餐加15元。」老年餐,已經成為餐飲企業不容忽視的市場。
  • 老年餐桌、養老驛站……海澱養老服務傳來一波好消息!
    湯飯不限,價格實惠一餐下來十來塊;頓頓不落,一周七天每天中午準點開餐~中關村街道科源社區的老鄰居們~這處新增的「老年餐桌」由科源社區養老服務驛站開設科源社區養老服務驛站面積近500平米於今年8月開始運營其中,「老年餐桌」於10月底開設
  • 初一香港吃喝玩樂花費最高 吃一餐人均花149元
    京華時報訊(記者胡笑紅)大眾點評年味地圖數據顯示,大年初一,無論在吃的方面,還是在娛樂休閒方面,香港人均花費都最高。  昨天早8點,大眾點評年味地圖顯示,各地早餐武漢當前最火的是熱乾麵,重慶則是小面,香港為雲吞麵,片兒川則是杭州當前最火的吃食之一,而廈門當前最火的是沙茶麵。
  • 文山州一學校「教師5元錢一餐、學生7元錢一餐」……
    「學校領導班子對教職工的生活非常關心,我們每天去食堂吃飯只需花5元錢便可以吃飽吃好,大家都很滿意。」這是文山市委第三巡察組對文山市第一中學開展巡察談話時,一名教師這樣說道。
  • 12元就能吃自助餐、腿腳不便送上門!廣州的老人可別錯過這項福利
    文/圖 羊城派記者 甘韻儀實習生 伍詠言 黃麗霞 蔡凡一元就能吃一餐!周末還可來加餐!自助餐菜品多多任你選!高校食堂也可以就餐!一個紅色的保溫箱被抬了進來,義工們先依次領走要送上門的飯。頭髮花白的長者則跟在義工後面取飯。社工服務社的李姨一邊接過老街坊的飯票,一邊認真地在表上做記錄。在現場吃飯的長者並不多,當天只有兩位。李姨說,往日大概有4-5位長者在這裡吃。大部分長者選擇帶回家去。
  • 社區養老「三助」帶來幸福晚年
    為老人配上「營養師」   上午11點半,家住紫御江山小區、81歲的何正芳老人準時「刷臉卡」進入江北城街道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熟門熟路走到餐廳,遞上會員卡:「還是老規矩,兩份午飯,謝謝。」   這天的午飯是粉蒸肉、豆腐乾炒肉絲、燒冬瓜、炒蓮白、油麥菜湯。
  • 壹現場丨老年營養餐進社區養老驛站解了「老年小飯桌」難題
    北京首家社區託老所創辦者萬家幸福醫養服務公司再次嘗試著用新型老年營養餐,解決老年飯桌這一難題。 從11月9日起,這家公司開始向社區有需要的老人以及養老照料中心的老人推出「老年營養餐」。北青-北京頭條記者注意到,該餐裝在塑料餐盒裡,通過微波爐加熱後,再供給老人食用。首批900份營養餐被老人品頭論足一番後,公司方得到了不少經驗。
  • 每人8元,又好又飽!杭州這家食堂讓老人們讚不絕口!
    送上冬日裡最溫暖的一餐菜式多樣、營養均衡排隊取餐、服務周到吃在口中、暖在心裡80歲的張大媽:又實惠又好吃張大媽說家裡就自己和老伴兒兩人在家,煮不多又麻煩,到愛心食堂每人8塊錢可以吃得又好又飽、有葷有素有水果,而且離家也近,太方便了。
  • 逛室內花園吃定製餐食 廣州市民享受家門口的中醫服務
    逛室內花園吃定製餐食 廣州市民享受家門口的中醫服務金羊網  作者:符暢  2020-07-03 廣州市首個市級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綜合示範平臺已正式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