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仙李白一生中的最後一首詩,全詩41字,雖有幾分落寞卻不減狂傲

2020-12-25 史書凌軒閣

詩者,天地之心。遼闊的天地山川,浩瀚的歲月滄桑,在這天地和時間中,人們心底會湧現出一種最純粹的感動,將其表達出來,就是詩歌。在我們的古典文化中,唐詩是後世難以逾越的一座文學高峰,而李白,就是站在這座高峰上「一覽眾山小」的千古詩仙。

詩仙李白,他一直都是筆者心中的「男神」。劍、酒、詩,是李白感悟人生的三種方式,也是他的三個標籤。在劍與酒的激發下,李白把詩歌的境界修煉到了極致,他的詩歌風格飄逸大氣,雄奇磅礴,是當之無愧的「人間謫仙」。我們凡人的一切情感,李白幾乎都寫過。我們凡人的心靈能達到最遙遠的地方,李白也都達到過。

李白對各種題材、內容的詩歌都能駕馭:寫愛情,李白有「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寫友情,李白有「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寫悲情,李白有「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寫豪情,李白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寫俠情,李白有「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寫愁情,李白有「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李白的一生大概創作了一千多首詩歌,至今有981首完整的保存下來,收錄在《李太白全集》中。在李白的這一千多首詩歌中,有很多流傳千古的經典佳作,也有很多經典之作被收錄進我們的語文課本中。那麼,詩仙李白一生中的最後一首詩,是哪一首呢?

詩仙絕筆——臨路歌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石袂。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臨路歌》。這首《臨路歌》,就是詩仙李白一生中的最後一首詩,全詩41個字,雖有幾分落寞,卻不減狂傲。

公元759年,朝廷大赦天下,被貶的李白因此重獲自由。李白心中狂喜,他就如同一匹脫韁的野馬,沿著長江一路東下,開始了充滿「詩與遠方」的生活。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李白寫下了那首膾炙人口的《早發白帝城》。公元760年,四處遊山玩水的李白突然身體抱恙。此時的李白60歲了,已經不能再像年少時那樣四處流浪,縱情痛飲了。李白浪跡一生,毫無積蓄,無奈之下李白投奔了自己的表叔李陽冰。

公元762年,病重的李白把自己詩歌的手稿交給了表叔李陽冰,臨終時寫下了這首《臨路歌》,一代詩仙,就此隕落於滾滾的歷史長河中。下面咱們就來仔細鑑賞一下詩仙的絕筆,《臨路歌》。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臨路歌》的首句,李白以「大鵬」自比。那曾經可以振翅翱翔九天的神鳥大鵬,如今卻翅膀摧折,不能再展翅震八方了。「大鵬」是李白詩歌中常見的一個意象,他經常以大鵬自比。《李太白全集》中的第一篇,就是李白的《大鵬賦》:蹶厚地,揭太清。亙層霄,突重溟。激三千以崛起,向九萬而迅徵。背嶪太山之崔嵬,翼舉長雲之縱橫。

寫《大鵬賦》時,李白正值青春年少,他心中滿是一腔熱血,豪情萬丈。後來他也曾寫過《上李邕》:「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最後直到詩仙生命的盡頭,在李白的心中,自己仍然是那隻翱翔九天,展翅震八方的神鳥大鵬。雖然翅膀折斷,但我依然是那無與倫比的神鳥大鵬。雖有幾分落寞,卻不減狂傲。

大鵬,是一種出自《逍遙遊》中的神鳥,其體型巨大無比,「其翼若垂天之雲,不知幾千裡也」。在古代的詩人中,只有李白敢以大鵬自比。別人說一句「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以鴻鵠自比,就已經是自信滿滿了。鴻鵠指的是大雁,也可以指天鵝。鴻鵠又怎能跟大鵬相比呢?

「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石袂」,大鵬雖然中途摧折,但他那睥睨天下的氣勢仍然可以激蕩千秋萬世。看看,詩仙的狂傲,是深入骨髓的。李白這一句中表露出的狂傲之氣,已經完全掩蓋了之前的落寞與無奈。李白也的確做到了,千年之後,他的詩歌仍然影響著我們,被世人傳唱。

「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這一句引用了「孔子泣麟」的典故,麒麟是古代的一種祥瑞之獸,代表著四海昇平。傳說孔子打獵時見到了死去的麒麟,因而悲嘆自己的抱負不能施展。麒麟之逝,尚有孔子為其悲泣,如今大鵬斷翅,世間會有人為大鵬悲泣嗎?詩仙狂了一輩子,笑了一輩子,他這最後一句詩,總算是有了幾分悲涼。

劍膽琴心

如果用一個詞來評價李白的一生,筆者會用「劍膽琴心」四個字。李白雖是一個文人,但他心中一直有一個大夢,這個大夢就是俠客夢、江湖夢。「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安得倚天劍,跨海斬長鯨」,「撫劍夜吟嘯,雄心日千裡」,如果李白的胸中沒有劍氣,他怎能寫出如此劍嘯長虹的詩句?

劍,裝點了李白的詩歌,也裝點了李白的人生。劍不僅讓李白的詩歌充滿了激昂慷慨,也讓他的人生保持了一種飛揚、狂傲之勢。公元762年,寫下41個字的《臨路歌》後,詩仙走了,但詩仙的俠客夢卻沒有醒來。在彌留之際,李白仍然沉浸在自己的那個俠客夢裡。在李白的俠客夢裡,自己永遠都是那隻翱翔九天的金翅大鵬。帶著幾分落寞,帶著幾分狂傲,李白長歌當哭,臨路歌絕,詩仙無蹤。

相關焦點

  • 李白人生的最後一首詩,寫完後乘鯨歸去,雖短短6句話卻不減狂傲
    這三首詩,句句濃豔,字字瑰麗,醉酒的李白尚能出此佳作,玄宗與貴妃興致倍增,大是嘉許。可是有何人注意到,在宮廷宴樂的角落裡,一隻落寞的眼神緩緩低垂,雖然帝王近在眼前,但是理想卻相距千裡,這樣的日子,和以前毫無分別!
  • 詩仙李白年輕時寫的一首詩,狂放不羈,56字寫盡他的自信與傲慢
    #讀唐詩,必讀李杜,詩仙李白、詩聖杜甫便是唐詩的兩座大山。杜甫作為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被稱為詩史,是對現實生活的生動記錄,而李白則是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人物,他的詩上天入地,他的想像力汪洋恣肆,如大江大河,奔湧不息,令人讀來心潮澎湃。李白的性格極度張揚,和他寫的詩一樣,在當時讀李白的詩就像飲了一杯烈酒,火辣辣地刺激著人的神經。
  • 李白最狂傲不羈的一首詩,最後兩句無人能及!
    狂傲不羈,一般是形容人的一種性情或性格,指一個人不受約束達到一種發狂的狀態。而有關狂傲不羈的人,可能歷史上有很多,但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唐代著名詩人李白,想到它在自己的詩句中流露出的狂傲不羈和奔放灑脫。很多人評價說李白狂傲不羈,不可一世,殊不知李白狂是有他狂的資本。
  • 詩仙李白的一首「爛詩」,前兩句大失水準,後兩句卻把這首詩救活了
    詩仙李白的一首"爛詩",前兩句大失水準,後兩句卻把這首詩救活了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李白在大家心目當中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在我心裡,他是一個張狂的人,別的不說,走遍大江南北,高興了就在牆上寫詩。
  • 李白很著名的一首詩,開篇2句連犯忌諱,最後14字卻成封神之句
    李白登黃鶴樓,正好意興大發想要賦詩的時候,突然看到了崔顥之前題在上面的詩,就是至今仍舊膾炙人口的「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李白一見到這首詩,瞬時間什麼作詩的念頭都沒有了,因為他知道自己無論怎麼寫,題在上面都比不過這一首詩的水平,乘興而來,卻是悻悻而歸,這樣的結果憋在李白的心裡,自然是受不了的。
  • 一首適合在中秋讀的詩,開篇10字帶你找回童年的記憶,詩仙夠浪漫
    這個時候,或許李白的這首浪漫之作,才是真正適合在中秋與全家一起品讀的文字。這首詩名叫《古朗月行》,是近年入選小學課本之作。全詩充滿著詩仙一貫的奇絕想像力,開篇10字帶你找回童年的美好記憶,讀完不得不感嘆:詩仙果然浪漫。
  • 李白最有面子的一首詩,有美酒有知已更有佳人,最後14字神來之筆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何其慷慨深情;「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何其深沉婉致;至於「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又美得心醉。文人送別,需要有美酒,有垂柳,甚而要有美人,有知己。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大概是李白最有面子的一首詩了,有美酒有知已更有佳人,當真是風光得很,就是少一個送別最該有的「愁」字,最後14個字堪稱神來之筆。
  • 李白臨終前的最後一首詩,文採有多麼秒天秒地?評價李白的一生!
    一提起詩歌,大家就會想起來李白。一提起李白,大家就能想到天才、仙風道骨、文採飛揚、出口成章、詩仙等。大詩人李白,可謂家喻戶曉啊!正如他臨終前所寫的最後一首詩,可以說將他一生的起伏跌宕濃縮在其中!【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石袂。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此詩名為《臨路歌》。
  • 李白登樓遠眺,寫下一首詩道出心中愁苦,這樣的「詩仙」極為少見
    對於「詩仙」李白而言,他的詩歌作品大多是謳歌祖國山河與美麗的自然風光,風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譬如,膾炙人口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等等。即便是抒發內心的情感,也多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般豪邁。
  • 李白的一首詩,全詩無一個「高」,卻讓人仿佛在浮雲之間飛行!
    李白,字太白,唐代詩人,是中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引領了一個時代的詩歌,因其佳作甚多,作詩風格有著獨特的飄逸之美,被後人譽為「詩仙」。李白的代表作有太多太多,每一首都是佳作,它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表述這個事物,並且,有著自己獨特的視角。
  • 李白最著名的一首七律,境界高遠,盡顯詩仙的氣象!
    詩仙李白作為天才詩人,其詩歌中無不展現出天才的氣象。李白寫七律詩比較少,但是每首七律都自成一格,盡顯詩仙氣概。李白的七律詩中,最為著名的當屬《登金陵鳳凰臺》一詩。雲霧中的三山仿佛落在青天之外,江水被白鷺洲從中間分為兩條支流。天上的雲朵隨風飄蕩,擋住了太陽,使我看不到長安,從而憂愁起來。「鳳凰臺」在金陵鳳凰山上,據傳南朝永嘉年間曾有鳳凰集於此山,於是築此臺,鳳凰臺便由此得名。首聯「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連續用了3個「鳳」字,卻不覺重複枯燥。反而使得音節十分明快,語言異常優美。
  • 李白PK辛棄疾,誰做的詩狂傲無比 網友:還是他的詩狂,李辛不能比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長河中,不僅孕育出了很多英雄豪傑,風流人物,也孕育出了璀璨的文化在,在這些文化中,最引起大家關注的是詩詞,而大眾廣為熟知的就是唐詩,而唐代大家最熟悉的詩人,莫過於」詩仙「李白。李白唐朝最偉大的詩人,擅長寫各種詩歌題材,其筆下的詩詞,天馬行空,富有想像力,詩文中充滿了浪漫色彩,是一位浪漫主義詩人,雖然是浪漫主義詩人,但他寫的詩詞,不乏狂傲不羈的,比如這一首,字裡行間充滿了傲氣。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廬山秀出南鬥傍,屏風九疊雲錦張。
  • 蘇軾偶見李白肖像,秒變小迷弟一枚,寫下這首後世難以模仿的奇詩
    當年唐代詩人徐凝模仿李白寫了首《廬山瀑布》,蘇軾讀了是氣憤不已,毫不客氣地批其為惡詩。而到了他自己身上,《念奴嬌·中秋》是直接模仿李白《月下獨酌》的意境,甚至《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都頗有點兒李白的況味。在蘇軾眼中,李白儼然是除了自己其它人模仿不了的偶像級人物。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正是蘇軾致敬偶像的一首詩。
  • 自古聖賢皆寂寞,詩仙李白最消極的詩,從中能看透人生
    李白一生寫了無數首詩歌,雖然在歷史中流失了不少,但流傳下來的也有將近一千首。李白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他出生於盛唐時期,早年就想要報效國家,為國立功,憂心國事,十五歲就已經顯露出了自己的天賦,那時候也得到了社會上一些名流的推薦,參與到政事之中。
  • 李白最經典的一首詩,只有二十字,卻令人嘆為觀止!
    李白,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著「詩仙」的美譽。其詩歌風格,以豪放飄逸為主。而形成這一風格的主要原因,除了李白的性格因素外,便是李白非常的善於藉助想像,以主觀表現客觀。所以李白詩歌中最經典的浪漫主義藝術手法,便是將擬人與比喻巧妙地結合起來,移情於景,託物言情。
  • 李白最難超越的一首詩,只是開頭17字,便驚豔了世人千年
    李白就像一座大山,雖心嚮往之,卻難以翻越。他繡口一吐,便是半個大唐。在他留下的千首詩中,最難以超越的應該是《將進酒》,只是開頭17字,便驚豔了千年,後人有人稱「太白此歌,最為豪放,才氣千古無雙」。這首詩是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後寫的,全詩洋溢著一種哀而不傷,憤而不怒,灑脫豪邁,狂傲奔放的情感,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即使再過一千年怕是也無人能及。詩歌開頭兩句便是兩組排比長句,如驚濤駭浪,驚豔了世人。黃河自古便是中華的母親河,李白以此發端令人倍感親切。
  • 一首不合規則的七律,竟然好到詩仙李白不敢題詩
    位於中國湖北省武漢市的黃鶴樓聞名遐邇,從古至今無數文人墨客均在此題詩留字,詩仙李白也曾登臨黃鶴樓卻未題詩,這是為什麼呢?傳說他因為看到一首當時無名詩人的詩寫的太好而放棄題詩,這是一首什麼詩呢?這首詩有什麼好呢?
  • 從李白劉禹錫到蘇軾辛棄疾,一人一首硬氣詩,才華才是狂傲的資本
    文壇有4大「狂人」:李白、劉禹錫、蘇軾、辛棄疾,個個都是硬骨頭。李白的狂自然不用多說,「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詩仙狂得如此理所當然。劉禹錫則狂中帶剛,被貶蜀中20多年,回到京城就拋出一句「前度劉郎今又來」,這就是傳說中響噹噹一粒銅豌豆。
  • 李白夜遊寺廟,寫下一首詩,全詩無一生僻字,卻有天馬行空的美
    李白有太多浪漫經典的詩篇,讀來膾炙人口,給我們留下太多美的享受。的確李白就是盛唐時代的神仙,他是仙人 ,千年過後再次品讀,白衣秀士的翩然神採依然立現眼前。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夜晚遊覽寺廟寫下的詩,這首詩寫得雖然語言簡單質樸,讀來卻生動形象,還有著率真、可愛的形態。
  • 李白的一首小詩,短短40個字,卻美到令人念念不忘
    但正是因為仕途失意,才讓這位大才子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學創作中去,也為後世留下了無數寶貴的文學財富。如今我們再次品讀其不朽詩篇,依然感到無比地生動和親切。下面介紹李白的一首小詩,短短40個字,卻美到令人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