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北碚區集中照護困難家庭精神病人

2020-12-12 上遊新聞

精神病人是一個因病致貧的特殊弱勢人群,困難家庭精神病人更是貧中之貧、難中之難,面臨生存和安全困境,往往是「病一個人,困一家人」。針對這一困擾家庭、政府、社會的大難題,北碚區啟動困難家庭精神病人集中照護項目,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的目標。

重慶市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趙如均,副區長王昱出席當天活動。

針對特困人員、低保人員、農村建卡貧困戶和孤兒中精神病人的醫養,北碚區政府與企業合作共建,啟動了貧困家庭精神病人集中照護項目,也是我市首個困難家庭精神病人集中照護中心暨失能殘疾人供養中心,由北碚區第二精神衛生中心負責運營,實施對救助對象的醫療照護和託養服務。

記者了解到,集中照護中心配備標準照護床位200張,分男女病區,設治療區、供養區、活動區等區域,確保困難精神病人發病期間得到及時治療,病情進入穩定期可繼續實施託養。讓精神障礙特困人員得到精準化、精細化供養,提升了患者的獲得感、幸福感。

據了解,該集中照護項目整合醫院「大專科、小綜合"的優勢資源,通過定點救助,設立護理組、治療組、康復組、看護組、活動組等梯度管理服務隊伍,統一對收治對象集中管理並提供衣、食、住、醫等日常服務,開展康復服務與醫療救治、社會救助、長期照料的銜接配合,提供治療康復服務和人文關懷,保障其接受全面系統的治療和生活服務。

截至目前,已有45個入住,到2020年底約61名困難家庭精神病人入住,他們將在這裡得到優質的治療、照護和託養服務。下一步,北碚區還將持續完善困難群體救助政策,管好用好失能人員集中照護中心、精神病人集中照護中心2個專門照護機構,惠及更多困難家庭。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五服務」讓特殊困難群眾照護無憂
    今年9月以來,滄州市民政局對像蔡志新這樣的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中的失能、失智群體進行生活照護摸底,在尊重個人意願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供民政機構供養、醫療機構康復、農村互助照料、民辦機構託養、家庭社會照護五種類型的服務,用「五服務」為困難群眾編織起更加牢固的脫貧攻堅兜底保障網。
  • 泰州養老服務「三張券」破解困難失能老人照護難
    泰州養老服務「三張券」破解困難失能老人照護難 發布日期:2018-04-04 17:27 來源:泰州市政府辦公室 字體:[大 中 小] 日前,為解決泰州市區經濟困難失能老人照護問題,該市出臺《泰州市區經濟困難失能老人養老服務券實施辦法》。
  • 老年照護工作者聯合倡議:弘揚人文精神 發展中國老年照護事業
    倡議書全文如下:  弘揚人文精神 發展中國老年照護事業  尊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維護、促進老年人健康是健康中國行動的重要內容,為老年人提供優質照護是老年照護工作者的職責。為加快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建設,不斷完善老年照護模式,提高老年照護水平,我們向全國老年照護工作者發出以下倡議:  1.築牢信仰根基,厚植人文情懷  愛黨愛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服務健康中國戰略的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在老年照護中大力弘揚人文精神,為失能、半失能、高齡和失獨等重點老齡人群,提供醫、養、護一體化的健康服務,為降低老年失能、失智患病率,實現社會老齡化向健康老齡化轉變做出貢獻
  • 張店區特殊困難家庭人員有「專屬碼」了!
    出臺救助辦法今年,張店區根據市政府有關文件精神出臺了《張店區特殊困難家庭人員救助實施辦法》,在城鄉低保、扶貧開發、醫療救助、學生資助等各類社會救助政策落實之後,對日常生活仍然存在突出困難的人員,進行進一步救助幫扶。
  • 北大學實施寒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冬日暖心計劃」
    央廣網瀋陽1月28日消息(記者徐志強)寒假將至,為了讓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度過一個充實、快樂的假期和歡樂、祥和的春節,東北大學學生指導服務中心制定並實施「冬日暖心計劃」,從物質資助、精神培育和能力提升等方面積極開展2016年寒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切實把學校的關懷和溫暖送到學生的心坎上。
  • 「愛心營養粥」送給困難病人
    幾分鐘後,一輛免費送粥車駛來,眾人抬下愛心營養粥,志願者用大勺子,一碗一碗舀給病人家屬。    這是平頂山日行一善第四家免費愛心粥店的流動送粥點。從去年底開始,每周工作日3點半開始,愛心粥店在湛河區店熬好粥送來。    「熬兩個多小時的營養粥,適合大多數病人喝。一鍋近300碗愛心營養粥,送給住院的困難病人。」
  • 「家庭養育照護小組活動」助力0-3歲寶寶健康成長
    「家庭養育照護小組活動」助力0-3歲寶寶健康成長 2020-12-16 16: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市殘聯領導出席北碚區失能殘疾人集中供養中心啟動儀式
    近日,北碚區失能殘疾人集中供養中心在北碚區天府鎮正式啟用,重慶市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趙如均、黨組成員副理事長雷建平、北碚區副區長王昱、重慶市能投集團副經理胡曉英出席啟動儀式。儀式由北碚區民政局局長安鋒主持,參加啟動儀式的還有區政府辦公室、區財政局、區民政局、區殘聯等殘工委成員單位、17個街鎮相關領導以及天府總醫院的醫務工作者。儀式上,北碚區民政局局長安鋒介紹了中心建設的有關情況,重慶市能投集團健康產業公司董事長劉孔智、北碚區副區長王昱、重慶市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趙如均分別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
  • 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照護面臨三大困境 家庭生存狀況調研報告首次發布
    此次調研由中國老年保健協會阿爾茨海默病分會(ADC)和健康時報聯合發起,由綜合醫院、精神專科醫院的臨床醫護人員推動,主要針對到院就診且符合納排標準的調研對象,在全國30個省市開展,歷時4個月,共收集有效問卷1675份,聚焦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家庭生活質量、家庭生活功能、患者家庭負擔等方面的問題及對策。
  • 員村街有個「智能管家」時刻在線遠程照護
    雷達遠程照護系統原理:通過在老人家中安裝雷達生命體徵監測設備,在一定範圍內監測老人的心率、呼吸率等生命體徵數據,實時傳輸回照護系統平臺,由瑞康護理站護士進行跟進。去年,廣州市金鵬社工服務站已在天河區員村街、天園街、棠下街等服務站點所屬街區,免費為35戶獨居、高齡、殘疾、患病長者家庭安裝了雷達遠程照護系統,及時發現長者身體不適狀況,避免不少意外事故發生。
  • 精神病人的病恥感
    精神病人的病恥感 當某個人群的共同特徵被社會一致認為不可接納時,就對這類人群產生恥辱,即對之產生刻板印象。 由於隔著距離,人們很容易根據對精神疾病的消極認知給精神疾病患者貼上標籤,把精神疾病患者從一般人群中劃分出去,對「他們」產生貶低和歧視的信念。
  • 「託舉明天育見未來」 知識賦能照護服務和家庭教育
    2020年12月16-17日,第二屆「託舉明天,育見未來——託育機構嬰幼兒照護服務專業能力提升研修班」暨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兒童早期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年會在中國兒童中心成功舉辦。研修班旨在宣傳國家最新嬰幼兒照護政策,提升託育機構嬰幼兒照護服務骨幹師資隊伍的理論素養和實操能力,促進託育服務的高質量發展,來自全國各地的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兒童早期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的理事及會員、託幼服務機構、早教服務機構、幼兒園所、各省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及相關服務機構和社會組織的管理者、指導者、工作者,線上線下近500人參加培訓。
  • 北碚區「體育小達人」「健康家庭」評選結果出爐,你上榜了嗎?
    根據《重慶市北碚區教育委員會關於開展北碚區中小學幼兒園「100個體育小達人」「100個健康家庭」評選活動的通知》要求,在個人(家庭)自薦、班級推選、校級初評、區級展評的基礎上,結合網絡投票情況,綜合評選出2018年度體育小達人50人、健康家庭50個。
  • 「守望姐妹情善鄰一家親」 省婦聯開展家庭暖護行動
    特別是在當前這一特殊時期和關鍵時期,鼓勵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家人持續健康安心投入戰鬥,理解支持家庭成員復工復產為國家經濟建設做貢獻的重要意義。發揚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家人之間要更加相親相愛、互幫互助,不等不靠,共同承擔起未成年人和高齡老人的照護工作,立足家庭內部解決實際困難,在國家需要時,扛起家庭責任。
  • 專訪清華大學教授裴曉梅:長期照護體系亟待建成
    他們需要治療,更需要長期照護。然而,大多數養老機構不具備接受失智、失能老人的能力,家庭的照護也面臨經濟、生活等各方面的壓力。如何讓失智、失能老人得到更好的照護對於我國養老體系的完善是巨大考驗。就相關問題,《民生周刊》記者專訪了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裴曉梅。
  • 糖尿病防治新動態:共同照護論壇在哈爾濱舉行
    與普通類型的糖尿病人相比,這些特殊類型糖尿病人更需要關心與照護,通過篩查能夠早期發現這樣的患者,儘早開始幹預,是能夠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的。這樣,帶給患者的防範於未然,避免了很多精神上摧殘和經濟上的損失。
  • 嘉家安康,小家大愛 | 「最美家庭」譜寫抗疫暖心故事
    嘉家安康,小家大愛 | 「最美家庭」譜寫抗疫暖心故事 2020-06-20 05: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如何讓大眾免除精神病人傷害的恐怖
    深圳公安微博稱,嫌疑人林某某,男,36歲,廣東化州人,在東莞務工,疑似精神病人,案發時,其疑精神病發作,進入田貝四路一家餐廳廚房拿了菜刀隨即傷人,目前共造成1死7傷。(5月21日新華網) 近來,關於精神病人傷害路人甚至致死的案件似乎頻發不斷。不久前的5月7日,洛川兩歲兒童被一名有精神病史男子暴打的視頻,深深刺痛了人們柔軟的心。
  • 為什麼總是看到精神病人被五花大綁?精神病很容易被誤診?
    關於精神病人,我們最常見的一個場景就是一群人把一個口裡喊著「我沒有病!你們放開我!」的人五花大綁,然後拖到一個車上給拉走了,最後,如果精神病人一直在鬧,那往往會是一劑鎮定劑,瞬間會安定下來,這個時候,我其實會生出一個疑問,那些精神病人真的是有問題嗎?還是從一個案例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