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4日下午,在工商管理系姚卿副教授、林敏副教授、管理科學與工程系顏瑞副教授的帶領下,北京科技大學2020級MBA一行30餘人走進西門子公司進行參觀學習。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數位化工業集團華北大區銷售總監王濤、銷售經理張躍接待了北科大師生。
中國西門子股份公司創立於1847年,是全球電子電氣工程領域的領先企業。西門子自1872年進入中國,140餘年來以創新的技術、卓越的解決方案和產品堅持不懈地對中國的發展提供全面支持,並以出眾的品質和令人信賴的可靠性、領先的技術成就、不懈的創新追求,確立了在中國市場的領先地位。
當天,西門子嚮導帶領大家先參觀了數位化企業展廳,並對西門子的數位化企業模式進行了簡介。西門子數位化工業的虛擬實境雙胞胎理念,從設計、規劃、工程、生產到維護等過程,讓生產線學會思考,讓海量數據創造價值,讓大規模定製化生產成為可能;讓產品在更短時間上市,更靈活高效運行。用更可靠的質量以及更安全的信息管理,逐步邁向工業4.0.
西門子的數位化解決方案的核心在於打通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西門子在研發新工藝或者新設備的時候,首先優先在虛擬世界(工業軟體)中校驗,後期在真實世界中實現生產並收集數據,回傳到虛擬世界中進行優化設計,實現閉環。
讓人更加印象深刻的是接下來的西門子數位化企業示範生產線的參觀,西門子的嚮導以姓名印章為例,讓MBA師生親身體驗了姓名印章從設計、虛擬模擬、製造、組裝、檢驗到包裝的整體流程。
姚卿老師和林敏老師在輸入姓名印章的設計參數
系統自動生成設計信息及三維數模
系統進行加工仿真運算
智能化生產線加工印章
印章成品
姚卿老師和顏瑞老師參觀智能化生產線
企業介紹環節
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數位化工業集團華北大區銷售總監王濤王總首先歡迎北京科技大學MBA師生來到西門子中國總部參觀交流,然後對西門子公司進行了簡介。
西門子王濤總監講話
西門子擁有29.5萬名員工,在大中華區擁有30000名以上員工,中國是西門子第二大海外市場。西門子擁有強大的生態系統,也面臨著包含醫療領域、工業,基礎設施和交通的數位化轉型、能源轉型等大環境所帶來的挑戰。
西門子的價值觀:勇擔責任、追求卓越、矢志創新,創造下一代技術,創變每一天,我們讓關鍵所在,逐一實現。
西門子從1847年成立以來,橫跨三個世紀,兩次世界大戰,仍然有這麼龐大的體量,依靠的是不斷的技術創新。在西門子的營業利潤中,很大一部分都會投入新技術的研發或者對於高新技術企業的併購中。
從2020年10月開始,西門子業務領域如下:數位化工業,智能基礎設施,交通,西門子Advanta,專項業務公司,西門子醫療。核心研發領域:增材製造、自主機器人、區塊鏈應用、互聯(電動)交通、互聯與邊緣、網絡信息安全、數據分析、人工智慧、分布式能源系統、能源存儲、未來自動化、電力電子、仿真和數位化雙胞胎等。
王總介紹西門子核心業務領域
西門子主營To B業務,合作客戶有大眾、奔馳、寶馬、馬鋼、國藥集團、國機集團、中石化等。在智能樓宇和交通領域也有國家級的大型項目。截止2019財年,西門子已經幫助數十個行業的數百家企業實施數位化轉型升級項目,為中國工業的數位化騰飛做出了示範。
王濤總監介紹西門子中國的客戶群體
問答交流環節
西門子作為一家工業企業能夠不斷的創新,在人才方面有什麼經驗可以分享?
韓同學
王總
主要有三方面:一方面人才招聘,另一方面人才培養,第三是人才的保留。西門子每年都會從大約50所學校招聘畢業生,首先會進行輪崗然後定崗,同時對於空缺崗位也會有社會招聘,確保員工符合崗位要求。西門子會評價員工權利義務是否對等來保留人才。
目前我們離真正的數位化大生產和工業化4.0在時間周期上還有多遠?
張同學
王總
工業化4.0的定義比較寬泛,對不同組織和不同機構之間來說,數位化大生產和工業4.0的定義也不太一樣,西門子更加強調數位化雙胞胎理念,數位化雙胞胎的實現主要難點在於打通各種軟體間的壁壘,實現數據共享。如果再延伸到網際網路行業,那更關注的是從生產中收集數據,然後利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來指導生產,對於數位化工業來講,需要實現生產不同行業的不同產品,解決所有生產過程中的問題及安全的因素,所以實現工業化4.0,仍需要花費很長時間。
關於西門子研發投入的材料方面有什麼經驗分享?另外,智能化產線裡沒有工人,在通向智能化過程中,會使很多工人下崗,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
劉同學
王總
材料方面,我們主要做可塑性很強的3D列印增材製造的金屬。主要用於重型燃機的多曲面葉片加工,主要考慮增材製造的方向。對於智能化導致的工人下崗的問題,首先,智能化產線解決了產線工人的重複性工作問題,雖然工人少了,為了提高效率,需要更多的研發人員來提升更多的效率,重複勞動的工人可以去學習,提升其他的崗位所需的技能,這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時代總會前進。
您認為中國半導體晶片企業目前的現狀及同國際頂尖晶片企業的差距在哪?
武同學
王總
做半導體晶片分為設計和製造晶片兩件事。要做晶片設計,必須有設計軟體,高端的設計公司和設計軟體都在美國,沒有軟體就無法設計。第二是製造,製造需要製造設備及製造工藝,目前製造設備主要在荷蘭阿斯麥爾。晶片對良品率要求非常高,全球50%的晶片由臺積電代工,製造工藝精良。如果需要製造晶片,需要臺積電的工藝和阿斯麥爾的設備,目前在這兩方面國內我們落後二三十年左右。國家要整體突破,還需要繼續在晶片的設計軟體、製造設備和製造工藝的開發上投入人力物力。
中國和德國在工業4.0上有哪些合作點?另外,西門子技術更多是引進還是自主研發?西門子中國高管在同德國總部溝通中的衝突如何解決?
顏瑞老師
王總
工業4.0和智能製造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三流企業拼價格,二流企業拼服務,一流企業拼標準。西門子在工業化4.0的中德合作中,第一是在標準領域的合作,第二點是做示範項目,比如航空航天、汽車等領域等。
西門子技術的話,我個人覺得如果有現成技術可以以直接併購的方式來實現技術提升。為了保持技術領先,還需要持續的投入。
在同西門子德國的溝通來講,主要體現在文化差異較大,德國人比較相信數據,如果信息清晰明了,邏輯合理,德國人是比較認可的。但是有時候德國人太糾結細節,可能會浪費一些不必要的時間成本。
姚卿老師總結髮言
姚卿老師最後談到非常榮幸能來到西門子,通過王總的介紹,我們能感受到西門子是一家歷史悠久、經過時間考驗、有歲月沉積的企業,在我們社會的各個層面都有西門子的身影。
北京科技大學的前身是北京鋼鐵學院,學校還將建設未來技術學院,人工智慧學院等。北科很重視校企交流,鼓勵同學們深入企業學習。今天,我們感受到的西門子企業的經驗就像一顆顆珍珠,通過王總縱深的講解,串成了美麗的項鍊。希望有機會邀請西門子的專家到北科大進行進一步交流合作。
此次西門子參訪,北科大師生深入企業內部,沉浸式的體驗了國際頂尖製造業的發展狀況。西門子虛擬實境的雙胞胎融合理念,讓我們離數位化大生產和工業4.0更近了一步。
冬日的寒風,並沒有阻礙北科大師生行萬裡路的堅定信念,相信在求實業界行的路上,北科大師生會繼續收穫一個又一個的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