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行思遠杜欣玥個人藝術作品展《記憶曲線》於上海成功舉辦)
藝術重表達,設計重解決,不同的媒介選擇選擇可以表達思想。純藝術專業作為藝術領域的熱門專業,也越來越受到青年藝術家們的青睞。2020年9月,當代青年藝術家、美行思遠藝術留學上海校區純藝術專業學員杜欣玥同學的首次個人藝術展在上海king88商場1樓藝術空間舉行。展覽現場展示了繪畫作品、裝置作品和視頻影像等,來自純藝術、插畫等專業領域的藝術愛好者們參觀了本次展覽。
藝術是表達思考和內心的重要途徑,每位青年藝術家都是有故事、有內核的。杜欣玥從六歲開始接觸國畫,學習水墨畫技巧,現在接觸當代藝術,學習裝置、影像、綜合材料繪畫,在經過多年的學習和藝術浸潤,她學會了用觀察的眼光記錄著生活的美好片段,這份激情讓她一直保持著對藝術的興趣。在大家的印象中,她是一位性格開朗、思維活躍的姑娘,喜歡Melanie Martinez、Yoshitaka Amano,愛好美食、旅遊、閱讀、音樂、繪畫和動漫。永遠積極向上,充滿對生活和未來的希望,就是這樣有夢想有追求的青年藝術家,在其他人青春懵懂的年紀,杜欣玥同學已經開始了自己的首次個人作品展。
聚焦真實生活,重塑「記憶曲線」
優秀的藝術作品,往往來源於藝術家們對生活的長期體驗、多重實踐和深入思考。本次展覽中的主題為「記憶曲線」,也是杜同學的記憶系列作品首次公開亮相。圍繞關鍵詞「記憶」展開,結合自身真實記憶和對多媒介的思考創作而成。在她看來,藝術可以將內心那些無法輕易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的情緒和想法抒發出來,可以將自己對外界環境的美好感知用筆、畫布等各種方式體現出來。
藝術家並非是在憑空捏造,青年藝術家杜欣玥的創作靈感更多地來源於對生活親身體驗、長期思考,最終以藝術的形式呈現出來。作品《記憶》中,藝術家將私人家庭照片進行二次改造,燃燒與氧化後直觀地展現給觀眾,模擬創造出了一個仿佛不存在的脆弱幻象。作品《壓力》中展現了對當今社會對女性主義的思考。作品《消失的記憶》是一次行為藝術嘗試,通過不斷重複吞咽同一口水直到完全消失,從而去挖掘潛意識中自己殘存的記憶,通過鏡子反射刺激自己的行為狀態,刻意製造戲劇與衝突,創作是受行為藝術家阿布拉莫維奇與張洹的作品影響。
多維藝術碰撞,個性化作品呈現
藝術家想要有更具新意的作品,就需要進行多元思維下的藝術碰撞,展出的作品涉及多種媒介與形式。從⼆維的架上繪畫到多維的影像裝置,最終全部導向了藝術家本人內心模糊而又清晰的記憶載體。考慮到整個展覽的互動性,使用了巨型的圓球形裝置,觀眾可以在展覽中隨意觸摸,並且改變球形裝置的位置角度等,大大增加了趣味性。除美行思遠純藝術教學老師的建議和輔助之外,更多的是杜欣玥自己對於藝術的領悟、深入思考和不斷嘗試。
杜欣玥的每一組作品,都有自己獨特的視角和個性化的創作思維。無論抽象主義還是現實主義,她都希望跳脫出傳統,呈現出不同於他人、不同於自身以往的藝術作品,更自由、更多維、更多元化的空間。對於舉辦自己的個人作品展,現場得到了眾多專業人士的讚許,杜欣玥表示:感謝美行思遠所有老師們的指導和幫助,這只是藝術道路上的一小步,未來能創作出更好的作品,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展示自我機會。
從「小學生」到「青年藝術家」
從小熱愛藝術,為了更好地實現自己的藝術夢想,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杜欣玥選擇了出國留學,繼續在純藝術領域進行深造。自己之所以選擇純藝,是因為它相較於其他設計類的藝術專業而言會更加自由,在藝術表現形式上沒有多限制,能夠更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在美行思遠第一次接觸到了裝置藝術,在這裡也有機會嘗試更多的藝術表達形式。
作為一名青年藝術家,杜欣玥在材料的嘗試上是豐富的,她擅長從不同的媒介上面汲取靈感並且重新實驗和組合,從而創作出帶有自己記憶屬性的載體,來完成創作的表達。記憶曲線的系列作品是長時間的實驗與嘗試,通過對於自己兒時的記憶的剖析和解構,衍生出了不同方向的嘗試和主題,她的作品是十分私人化的,關乎於自己的體驗的。在他的作品中,我們不難看出藝術家對於自己生活的思考和體驗。
個人藝術作品展能夠展現出藝術潛力和創作水平,觀眾能夠感受到每一位未來青年藝術家的文化思想。不流於俗的外表與內在,極具個性化的視角與立場,釋放出灼熱的能量,影響著每一位觀者。注重當代青年藝術的文化建構和價值引導,通過像美行思遠等交流藝術思維和展示學習的平臺,從而使具有一定實踐造詣的未來青年藝術家,能夠順利實現留學藝術夢想,完成自我塑造!
青年藝術家都是在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中,逐漸從稚嫩到成熟,在藝術創作上能走得更寬、更遠,我們希望杜欣玥這位執著於藝術的女孩在不遠的將來能實現自己的夢想,也希望一直保持這份寶貴的熱愛和執著,不斷嘗試新的藝術表現方式,能夠呈現出更加完善、出色的藝術作品,用年輕的創造力給當代藝術注入新鮮血液,成為未來世界型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