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25日電 近日,日本政府宣布將「明治工業革命遺址」(下稱「明治申遺」)列入申遺「建議名單」。對此,新加坡《聯合早報》25日社論表示,日本政府的「明治申遺」,重新揭開東北亞的歷史傷疤。很難在現實中癒合。
文章摘編如下:
明治維新,是日本國門被西方列強打開後,成為近代化國家的主動改革。這一改革,不僅使日本走上迥異於中國的富強之路,也加速了日本的脫亞入歐。憑藉明治維新之功,日本在甲午海戰戰勝清王朝,徹底改變了東亞地緣政治和歷史進程。
單就歷史事件,中韓兩國教科書對明治維新的評價是客觀公允的。但是日本政府的「明治申遺」,卻揭開東北亞的歷史傷疤。在日本打包的所謂「明治申遺」中,雖然諸多遺址屬於明治維新前的幕府時期,但也有一些遺址和侵略戰爭有著密切聯繫。
據報導,申遺項目裡的福岡縣境內的「舊官營八幡制鐵所」,是用甲午戰爭賠款興建的,二戰前是日本最大的國營鋼鐵廠,在日本侵略擴張歷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此外,這些設施裡也都浸染著日本強徵中國和朝鮮勞工的血淚。就此,中韓兩國外交部明確表達反對「明治申遺」。
的確,「明治申遺」存在傷害中韓兩國感情的原罪因素,如此「申遺」具有明顯的美化侵略目的。
更有輿論稱,日本也有「神風特攻隊」申遺計劃,而且理由是「為了向世人傳遞戰爭之慘烈、避免類似悲劇再次發生」。果如此,日本真的要對二戰歷史全面翻案了。這種「申遺」項目,對歐巴馬政府而言卻是相當辛辣的諷刺。
「申遺」揭開的東北亞歷史傷疤,很難在現實中癒合。因而,不管是基於消弭歷史爭議還是現實衝突,世界遺產大會都應充分了解各方立場,避免讓存在爭議和衝突的項目「申遺」成功。
「明治申遺」還是「明智申遺」,日本需要好好斟酌。(張敬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