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做好重大氣象災害的應急工作,貫徹落實中國氣象局《關於下發<突發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試行辦法>的通知》(氣發[2004]206號),及時有效地指導社會公眾採取防禦措施,使相關部門能密切配合,協調行動,高效、有序地開展應急救災工作,提高突發性氣象災害應急處置能力,最大限度地減輕或避免突發氣象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預案。
一、總則
1、目的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國務院關於制定突發性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的要求,增強對突發性氣象災害的應急處置能力,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為振興地方經濟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鳳陽創造安全環境。
2、適用範圍
本預案適用於發生在我縣行政區域內的重大突發性氣象災害的預警工作。當本縣範圍內發生或預測可能發生某種突發性氣象災害時,本應急預案即啟動。
3、預警信號的含義
「氣象災害預警信號」(以下簡稱預警信號)是指有發布權的氣象臺站為有效防禦和減輕突發氣象災害而向社會公眾發布的警報信息圖標。預警信號由名稱、圖標和含義三部分構成。
4、預警信號發布原則
預警信號由縣氣象局發布,本著「掌握標準適度,把握時機得當,預期效果良好,審查籤發嚴格」的原則,按照規定的程序發出預警信號。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向公眾傳播非氣象主管機構所屬氣象臺站提供的預警信號。
二、預警信號發布的種類、途徑
我縣發布的預警信號暫定為颱風、暴雨、高溫、寒潮、低溫寒冷、雷雨大風、大風等七類,總體分為四級(Ⅳ、Ⅲ、Ⅱ、Ⅰ級),按照災害的嚴重性和緊急程度,顏色依次為藍、黃、橙、紅色,同時以中英文標識,分別代表一般、較重、嚴重和特別嚴重。播出的預警信號必須採用統一的圖形庫,當同時出現或預報可能出現多種氣象災害時,應按照相應的標準同時發布多種 預警信號。
預警信號主要通過電視、廣播向社會發布,同時,也可利用手機簡訊、氣象部門網站、「12121」等手段發布,可在城區顯著位置建立預警信號電子顯示牌。
預警信號不能在報紙上發布。因預警信號的發布、變更及解除時效性極強,而報紙不具備隨播功能。但在報紙上刊登災害性天氣預報時可提醒公眾注意氣象臺站發出的預警信號。
三、預警信號發布的格式、傳送
發布預警信號時預報用語一般為「XX警報」、「XX緊急警報」。預警信號採用統一的圖文格式,主要包括流水號、發布單位、發布日期時間、預警信號名稱、實況、發展趨勢和影響範圍、預報員和籤發人籤名等內容。
一旦決定要發布預警信號,值班人員要事先電話通知電視臺、廣播電臺,再傳真發送預警信號通知單,並確認對方已收到。對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揮部、國土資源、農業等相關部門也應一併傳送。
四、預警信號發布的制度、流程
預警信號的發布、變更、解除實行領班籤發制。發出的每一份預警信號所有項目都必須完整填寫,發送人、籤發人必須用中文名字籤字,日期時間項精確到分。在發布、變更、解除預警信號之前,應通過辦公網將《鳳陽縣突發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通知單》傳到滁州市氣象臺,以保證上下級發布預警信號的一致性。
五、預警信號發布後的確認
1、颱風
藍色信號:發布此信號後,值班預報員必須至少每6小時確認一次預警信號是否需要變更。
黃色信號:發布此信號後,值班預報員必須至少每6小時確認一次預警信號是否需要變更。
橙色信號:發布此信號後,值班預報員必須至少每3小時確認一次預警信號是否需要變更。
紅色信號:發布此信號後,值班預報員必須至少每1小時確認一次預警信號是否需要變更。
2、暴雨
黃色信號:發布此信號後,值班預報員必須至少每1小時確認一次預警信號是否需要變更。
橙色信號:發布此信號後,值班預報員必須至少每1小時確認一次預警信號是否需要變更。
紅色信號:發布此信號後,值班預報員必須至少每1小時確認一次預警信號是否需要變更。
3、高溫
橙色信號:發布此信號後,值班預報員必須至少每6小時確認一次預警信號是否需要變更。
紅色信號:發布此信號後,值班預報員必須至少每3小時確認一次預警信號是否需要變更。
4、寒潮
藍色信號:發布此信號後,值班預報員必須至少每6小時確認一次預警信號是否需要變更。
黃色信號:發布此信號後,值班預報員必須至少每6小時確認一次預警信號是否需要變更。
橙色信號:發布此信號後,值班預報員必須至少每6小時確認一次預警信號是否需要變更。
5、低溫寒冷
藍色信號:發布此信號後,值班預報員必須至少每12小時確認一次預警信號是否需要變更。
黃色信號:發布此信號後,值班預報員必須至少每12小時確認一次預警信號是否需要變更。
橙色信號:發布此信號後,值班預報員必須至少每12小時確認一次預警信號是否需要變更。
6、雷雨大風
藍色信號:發布此信號後,值班預報員必須至少每1小時確認一次預警信號是否需要變更。
黃色信號:發布此信號後,值班預報員必須至少每1小時確認一次預警信號是否需要變更。
橙色信號:發布此信號後,值班預報員必須至少每1小時確認一次預警信號是否需要變更。
紅色信號:發布此信號後,值班預報員必須至少每1小時確認一次預警信號是否需要變更。
7、大風
藍色信號:發布此信號後,值班預報員必須至少每6小時確認一次預警信號是否需要變更。
黃色信號:發布此信號後,值班預報員必須至少每3小時確認一次預警信號是否需要變更。
橙色信號:發布此信號後,值班預報員必須至少每1小時確認一次預警信號是否需要變更。
紅色信號:發布此信號後,值班預報員必須至少每1小時確認一次預警信號是否需要變更。
上述「確認預警信號是否需要變更」是指:在規定時間內收集分析最新資料,做出新的判斷,確認預警信號不變、升級、降級或解除。一旦做出信號變更的判斷,即按規定向播出單位發變更通知單,如較長時間不變,應向播出單位發出信號繼續生效的信息。信號變更信息也應及時通知政府和相關部門,並通過氣象部門的其它服務手段向公眾提供。
六、保障措施
1、突發性氣象災害的監測按照中國氣象局有關氣象監測業務規定組織實施。
2、建立和完善天氣氣候預測分析處理系統,氣象信息傳輸系統和突發性氣象災害信息綜合加工處理系統。充分發揮天氣雷達、氣象衛星雲圖、數值預報等產品的作用,提高對突發性氣象災害的預警和預估能力。
3、加強突發性氣象災害的預警聯防。有突發性氣象災害發生前兆時,要組織開展專題會商,並與突發性氣象災害可能影響的縣級氣象臺進行會商。當上遊臺站發生突發性氣象災害時,要及時通知下遊臺站。
4、預案啟動後,集中優秀人才、優良裝備,保障氣象資料連續性,以滿足預案實施過程中氣象服務需要。必要時,在搶險救災現場建立移動式氣象監測站或現場氣象臺。
5、根據突發性氣象災害應急工作的需要,做好加密觀測、滾動預報和跟蹤服務。在第一時間做好縣內氣象資料和相鄰縣雨情、災情等情報的收集,為防災救災提供可靠的信息。必要時可請求市氣象局和臨近縣氣象部門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