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處吃的五郎叔回歸了!」4月初,《孤獨的美食家》第七季開播,望穿秋水的粉絲們奔走相告。更令人興奮的是,該劇一開播就拿下了5.1%的收視率,不僅橫掃深夜檔,還創下自身收視新高。而在日劇迷扎堆的豆瓣上,《孤獨的美食家》也從第一季的8.8分一路飆到第七季的9.5分。
《孤》劇能連拍七季,且收視評分一路高揚,出乎很多人意料。因為從傳統角度看,這根本就是部「奇葩劇」。它的情節非常簡單,講述的是進口雜貨商井之頭五郎在工作之餘四處覓食的故事。沒有感情線,沒有職場紛爭,配角少到忽略不計,館子也是路邊的大眾餐廳。一集裡大概有九成時間,是一個其貌不揚的單身中年男人在不停地吃、吃、吃。連主演松重豐都表示,剛接戲的時候心裡暗暗打鼓,會有人要看這樣的劇嗎?
偏還真有不少人,就愛看中年男全方位無死角地大快朵頤。「這是個行走的美食大百科啊!」網友們稱讚。五郎生動豐富的表情,嚴肅認真的態度,專注且多樣的吃法,甚至誘人的咀嚼聲,都能讓觀眾不由自主地產生代入感,跟著完成一場虛擬的美食之旅。因為劇中的餐廳都是真實存在的,「深度中毒」的粉絲還拿出小本子記下來按圖索驥。一季結束後他們立馬追問下一季的時間,就這樣一直拍到了第七季。
演技高超的主演固然是好劇受捧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孤》劇大熱的背後,是美食與人心的絲絲相扣。
「不被時間與社會所束縛,幸福地填飽肚子的那一瞬,他隨心所欲,重獲自由。不被他人打擾,毫無顧忌地大快朵頤,這種高冷行為堪稱現代人被平等賦予的最佳治癒。」
這段耳熟能詳的解說詞在每集開篇被重複又重複,卻牢牢地抓住了觀眾的心。兢兢業業地工作,時有收穫時遇挫折,一天中最期盼的時刻是吃飯。只要吃上頓好的,就能排解掉很多工作壓力,就地滿血復活——「想到人生還有無數的可能性和好吃的東西相遇,還有無數美味的食物在等待著我,就莫名地高興。」我們不就是現實裡的五郎嗎?
曾幾何時,獨自吃飯還是件寂寞又有些許尷尬的事兒。2017年,《中國青年報》的一項調查曾顯示:67.6%的受訪青年表示一個人去餐館吃飯會感到尷尬;一個人吃飯時,速戰速決(48.5%)的情況最普遍。此外,一個人吃飯還會導致心情壓抑(28.9%)、營養不良(26.9%)、消化不良(25.3%)等。但隨著單身浪潮和獨居人口的增多,「一人食」越發成為普遍現象。新近發布的《2018生活消費趨勢報告》綜合多家網商平臺大數據,稱「獨自用餐已經成為一種新潮流」,「獨自樂活主義」影響下的全新生活方式正在開啟。
美食網站推出大量的「一人食」菜譜,越來越多的餐廳專設單人單座,一人小火鍋遍布大江南北,甚至你還可以一個人坦蕩蕩地走進一些合家歡餐廳,店家會貼心地在你對面放上個大玩偶「陪吃」。
還有什麼能比勞累一天後安安靜靜坐下來享受美食更治癒?買房買車太遙遠,相親相愛可能是一廂情願,唯有美食才是日常裡最觸手可及的幸福。而此刻,孤獨不代表寂寞,反而是一種徹底放鬆的享受。
哪怕手上的食物並非那麼美味,「看叔吃飯」也能提升幸福感。「這劇就是我的下飯菜!」很多網友如是說。彈幕裡也經常會出現這樣的話,「等等,我得先去泡個面」,「不行,我要叫外賣了。」有分析稱,咀嚼食物這個動作能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給人帶來安全感和愉悅感,而看美食視頻又能帶來視覺上的滿足感,不僅彌補了味覺不足,還能營造出共同進餐的熱鬧氛圍,這也是《孤》劇被熱愛的理由之一。
所以沒有什麼是美食治癒不了的,一頓不夠,那就再來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