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博物館珍藏有3萬多件珍品,成全國一流的綜合性博物館
杏花樓
杳花樓俗稱「水觀音亭」,建於唐朝,東、南、西三面環水,北面經小石板橋連接與環湖路和建德觀街相接。宋元兩朝高人雅士多在此隱居治學,現在已成為南昌市的著名景點。
明代寧王朱宸濠在此建婁妃梳妝檯,他謀反失敗後,退休的內閣大學士張位把婁妃梳妝檯改建為自己的別墅,後因年深月久而逐漸傾圮。清初,在杏花樓西側建起了因是庵,至於何時建成,目前已無法考究,但大致在清世祖順治年間(1644-1661)。此後,杏花樓歷經坎坷。1927年南昌「八一」起義時,杏花樓曾經是起義軍攻擊駐守貢院(今八一公園)敵軍的一個戰鬥點,從而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史上的一處革命遺址。1928年,鄧範昭女士在杏花樓遺址創辦了私立陶英小學,一度成為培養人才的文教基地之一。
1930年,著名畫家徐悲鴻(1895-1953)來到南昌,與當時南昌的青年畫家傅抱石同住杏花樓,從事書畫創作。1968年,杳花樓成為江西省博物館的文物倉庫。1989年2月4日,經南昌市人民政府批准,杏花樓正式對外開放,供群眾參觀。近年來,當地對杏花樓進行了全面改造,歷時十個月,共修復古蹟4處、歷史景觀處、園林景觀7處,現在已經成為南昌市不可多得的融歷史文化、書畫藝術、石雕木雕、建築園林、休閒娛樂為一體的文化旅遊景點。
江西省博物館
江西省博物館於1953年籌建,1961年7月1日正式開館,前身是中國歷史類博物館。1071年成為專門從事考古發掘、歷史文物徵集和研究的專業館並於1978年10月改名為江西省歷史博物館。1980年8月,省歷史博物館和省革命博物館合併為江西省博物館。博物館設計很獨特,將古代陶瓷藝術與現代建築風格巧妙地融為一體,歷史、自然、革命等館三館合一,形成全國一流的綜合性博物館。
博物館展示面積達13000平方米,分歷史、革命、自然三大展區,共設10個基本陳列。歷史館中一件件精美的珍貴文物再現了江西古代先民的偉大創造,印證了江西「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輝煌;革命館裡一座座熱血鑄就的豐碑展示了無數革命志士和先烈前僕後繼、英勇犧牲的大無畏精神;自然館裡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凸顯了江西獨特的自然風貌和動植物資源。
館內珍藏有3萬多件珍品,如商周的印紋陶器、六朝的青瓷器、宋代的影青瓷器、元代的青花釉裡紅瓷器以及明清的粉彩、五彩、鬥彩瓷器等,都堪稱瑰寶。此外,博物館還有多個專題展覽,如《明清書畫展覽》《井岡山革命鬥爭展覽》《海洋生物標本展覽》等,十分受歡迎。現在,博物館一層還銷售圖書、藝術品、紀念品等,遊客可以購買一些作為紀念。
朱德舊居
朱德舊居是一所磚木結構的兩層樓房,坐西朝東,有兩扇大門,雕花飛簷懸於門楣,內有天井,是典型的江南民居。舊居的一樓北側是朱德的臥室,南、北前房及正房是警衛員的住房。1926年12月,朱德受黨的指示來到南昌,包租了花園角2號,利用國共合作的形 勢創辦了軍官教育團,並擔任國民革命軍第五路軍總參議兼第三軍軍官教育團團長和南昌警備司令、公安局局長。期間,朱德為發展和保護革命力量做了大量工作。
佑民寺
佑民寺建於南朝梁天監年間,起初叫「上蘭寺」,民國年間改為現名並沿用至今,是南昌市唯一一座完整的寺院。在「文革」時期,佑民寺遭到嚴重的破壞。20世紀80年代,當地政府對佑民寺進行了大規模的修復,從此煥然一新。今天,佑民寺殿堂雄偉,佛像眾多,國內罕見,遠近遊客、香客絡繹不絕。
秋水廣場
秋水廣場於2004年1月28日落成地處紅谷灘新區贛江之濱,是一座以噴泉為主題,集旅遊、購物、觀光於一體的大型休閒廣場。它再現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意境,故而得名。
音樂噴泉位於秋水廣場的中心地帶,臨江建有一個長280米、寬25米的大型江邊懸挑平臺。其共配置了包括中心主噴、環形高噴、圓形搖擺噴和數控跑泉在內共22個水景。水景長達800米,共裝有636臺水泵、1591個噴頭,為亞洲最大的音樂噴泉群。主噴高度達128米,是南昌市一處亮麗的景觀。秋水廣場南面是內容悠遠豐富的贛文化長廊」,長約3000米,以雕塑、浮雕、石刻、壁畫、小巧園林與建築等多種多樣的形式使數千年源遠流長、豐富多彩的贛文化浮現在遊客眼前。此外,秋水廣場還有一條名為「水連天」的商業街,街上以西式快餐、咖啡、休閒茶坊、麵包、西餅、攝影、食品、禮品、紀念品等為主要經營業態。因此,無論是休閒購物,還是品嘗美食,這裡都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