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為見義勇為者撐腰

2020-12-16 澎湃新聞

《民法典》為見義勇為者撐腰

2020-12-14 19: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近年來,由於現實生活中一些熱心助人、救人者事後反遭索賠、追責的現象時有發生,引發了越來越多人對見義勇為的質疑,「扶不扶」、「救不救」、「管不管」成為了很多人心中的道德難題。

為了鼓勵人們見義勇為,民法典設立見義勇為免責條款,為見義勇為者撐起了保護傘。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條規定: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條規定: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條明確了侵權人和受益人的各自責任,當有侵權人承擔責任時,受益人對見義勇為者的補償是出於道德層面的考量,而當沒有侵權人或侵權人無法承擔責任時,受益人的補償就會變成一種義務,保障了見義勇為者的合法權益;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條則明確了見義勇為者依法不承擔民事責任。條文所述「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從法律上解釋係指行為人沒有法定或約定的義務,為了使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免受損失,而實施的制止、防止損害發生的行為。

一個人的行為是否構成見義勇為,需要同時滿足以下三個構成要件:1.自願性。救助人實施救助行為須無法定或約定的救助義務,這是前提;如救助人具有法定或約定的救助義務,則不僅不構成見義勇為,還有可能構成不作為侵權。2.利他性。救助人實施救助行為係為了使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免受損失,救助人主觀上的利他性阻卻了侵權行為的成立。3.緊急性。救助人應當在緊急情況下實施救助行為,在客觀上具有一定的危險性。

見義勇為免責條款的出臺,回應了社會關切,順應了社會對公平正義的期待,為見義勇為者吃了定心丸,有助於杜絕「英雄流血又流淚」的現象,也有益於社會形成見義勇為的良好風尚。

(圖片來源於網絡)

編輯|王美喬

審核|李兆國

您還可以搜索泗洪法院(微信號:sihongfayuan)

或右上角選擇【查看公眾號】→【關注】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民法典》為見義勇為者撐腰》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鳳城天平•釋法明禮」大課堂之每日看「典」】提倡見義勇為...
    【「鳳城天平•釋法明禮」大課堂之每日看「典」】提倡見義勇為,為見義勇為者提供堅實的法律保護 2020-09-27 17: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談「典」說法 | 從十大亮點看民法典的人文情懷
    縱觀整部《民法典》的內容,可以看出其立足我國國情,回應人民需求,反映了中國特色和時代要求,彰顯了權利本位的民法精神。為認真學習《民法典》的法治內涵,理解其所體現的人文精神,筆者特撰文列舉《民法典》諸多亮點中十個方面的內容,以與廣大網友探討交流。
  • 為《民法典》代言,祥符區人民檢察院來啦
    那就是 令人頭大 但是 法律對國家和社會來說 那就是,國之權衡 時之準繩 所以,既然選擇 就要堅持下去 《民法典
  • 民法典 | 《民法典》的88處重要變化
    (二)確立了民法的基本原則《民法典》確立了平等、自願、公平、誠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等民法基本原則;將綠色原則(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確立為民法的基本原則。(三)規定胎兒有權利繼承遺產、接受贈與等《民法典》規定,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
  • 法治北投丨做民法典的踐行者、推廣者、捍衛者
    法治北投丨做民法典的踐行者、推廣者、捍衛者 2020-12-09 15: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路陽鎮開展《民法典》宣講活動 提高幹群遵法守法意識
    路陽鎮開展《民法典》宣講活動 提高幹群遵法守法意識來源:雲陽縣融媒體中心  編輯:李旭忠 王志雲  2020年12月08日 15:40 雲陽網訊(通訊員 陳茜)為深入學習宣傳《民法典》,進一步提高轄區幹部群眾遵法守法意識,路陽鎮開展了《民法典》宣講活動。
  • 北盛司法所開展「《民法典》進校園」活動
    為進一步加強《民法典》宣傳工作,提升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識,10月16日,北盛司法所走進瀏陽市第六中學,以「擁抱民法典,走進法治新時代」為主題,為200餘名學生送上了一堂生動的法治課。課上,司法所工作人員向同學們講解了《民法典》的誕生過程及出臺的重大歷史意義,結合社會熱點問題,以及與中學生學習生活緊密相關的典型案例,介紹了《民法典》中關於民事行為能力年齡、見義勇為、高空拋物、個人信息保護、禁止高利放貸、飼養動物損害責任等方面的具體法律規定。通過有趣的漫畫、鮮活的案例,激發了同學們的聽課興趣,讓他們對《民法典》有了更為深刻的認知。
  • 長豐街道永樂沁園社區組織婦女學習《民法典》
    為加強《民法典》的學習宣傳,提高婦女群眾法制意識,更好維護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8月6日,長豐街道永樂沁園社區邀請法律顧問張律師開展
  • 盛世民法典 | 民法典普法小劇場:被侵權時,如何適度把握「自助行為...
    盛世民法典 | 民法典普法小劇場:被侵權時,如何適度把握「自助行為」?為深入學習宣傳和推進民法典實施,雲浮市律師協會專門成立民法典宣講團,並作為省律師行業民法典宣講團雲浮市分團。自宣講團成立以來,民法典的普法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成員們以多種方式紛紛走進機關、企業、村(社區)、學校等地開展宣講,取得較好的社會效果。
  • 為見義勇為者「撐腰」!《湖南省現場救護條例》公布
    一直以來,見義勇為可能帶來的法律風險和急救知識的缺乏,讓人們在遇見別人遭遇不幸時,束手無策,愛莫能助。它將為見義勇為者「撐腰」。01救助人的現場救護行為受法律保護《條例》明確: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救助人因現場救護產生的交通費、誤工費和其他財產損失由保險公司依合同理賠或者由侵權責任人依法賠償,受助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
  • 「好消息」普通人也不怕「碰瓷」了,《民法典》是你強大的後盾
    最近一直為上周發生的事情氣憤……和朋友逛街,突然一位老太太在身邊緩緩倒下。具有豐富生活經驗的我知道,我不該去扶她,但是道德的準則突然湧上高地,說要去扶她。但是,好消息來了,《民法典》來了,終於可以讓道德永遠佔據在高地了。《民法典》是普通人堅強的後盾過去一直被碰瓷這個行業困擾著,就算是教育孩子,也不敢讓他們隨便去見義勇為、助人為樂,一不小心被訛上,普通打工族一年的工資都不夠賠償。
  • 走進民法典①丨13歲小孩打賞主播有效嗎、乘高鐵被霸座怎麼辦...
    根據民事行為能力的有無、強弱,《民法典》將民事主體劃分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和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三類。其中,最常見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為8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而8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原則上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至於18周歲以上的成年人通常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民事行為能力代表自然人從事民事活動的認知能力。
  • 走進民法典①丨13歲小孩給主播打賞有效嗎、高鐵座位被人霸佔怎麼...
    根據民事行為能力的有無、強弱,《民法典》將民事主體劃分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和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三類。其中,最常見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為8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而8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原則上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至於18周歲以上的成年人通常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民事行為能力代表自然人從事民事活動的認知能力。
  • 【法治嘉祥】走進民法典 | 看看民法典是如何從「吃穿住行」「生老...
    《民法典》第十九條規定,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 淺談見義勇為免責條款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民大表大會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民法典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新增的離婚冷靜期條款挽救了因一時衝動的戀人,小區共有場所收入歸業主所有也更合理的保護了公民的合法權益,但其中新增的見義勇為免責的條款卻讓我感到一絲悲涼。
  • 陳甦:中國社科院法學所《民法典評註》——民法領域迄今鮮見的宏大...
    民法典乃集體智慧結晶,非有法治實踐者及闡述者長期奉獻無以有中國民法典。尤其是,民法典是幾代民法學人心血所注、夢想所系。中國社科院法學所老所長王家福先生被譽為「推動依法治國的理論創新者」而獲黨中央、國務院授予改革先鋒稱號,他生前多次表示,其最大心願就是在有生之年看到中國民法典頒布。
  • 綠道騎行 法治同行 全市首條《民法典》法治綠道亮相新昌
    在一片鬱鬱蔥蔥的青草地上,一塊綠色的標牌赫然立著,「《民法典》法治綠道」「守護我們的一生」黃白相間的大字映入眼帘,旁邊一個黃色奔跑人和刻有「法」字的石頭與之相映成趣,成為公園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該綠道是我縣首個以《民法典》為宣傳主題的法治綠道,於8月底在七星健康主題公園的法治文化公園內建成。一路往西走,草叢間一塊塊造型獨特的書本型石刻向遠處不斷延伸。
  • 走進民法典丨《民法典》護航美好生活 ——遼陽燈塔市法院開展...
    燈塔市人民法院把深入學習領會《民法典》精神作為一項重要任務抓緊抓好,結合法院工作實際,深入貫徹落實,掀起學習貫徹《民法典》的熱潮。黨組理論中心組帶頭學習《民法典》理論知識,組織全院幹警以庭室為單位開展對《民法典》的學習實踐。引導廣大幹警利用學習強國、遼寧省幹部在線學習等網絡平臺進行民法典知識的自學。
  • 周江洪:從民法到民法典,一字之差何以有別
    以綠色發展理念為例,民法典這次不僅將綠色原則作為民法典的基本原則,同時還規定了標的物的回收義務,增加了生態破壞責任等等具體的制度。這部民法典,也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像新科技發展帶來的諸多問題,在民法典中都有反映。
  • 【每日學法】《民法典》49大亮點全梳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是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如果說憲法重在限制公權力,那麼民法典就重在保護私權利,幾乎所有的民事活動大到合同籤訂、公司設立,小到繳納物業費、離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據。《民法典》共7編,依次為: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以及附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