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新聞現在進入「春晚季」,每年此時,央視春晚的消息總是牽動著所有觀眾的眼球。從1998年到2014年,伴隨著每年的央視春晚上演,中央電視臺一號演播大廳見證著無數中國人大年夜裡的文化盛宴。2015羊年春晚,央視將破天荒地使用兩個演播廳來直播。一號圓形演播大廳會繼續投入使用,播出歌舞類節目,而語言類節目將在九號演播廳表演。屆時,長達四個半小時的春晚會呈現「雙演播廳」切換直播的格局。
語言類節目使用「專用舞臺」
去年12月9日,2015羊年春晚總導演哈文邀請了「老春晚」著名詞作家閻肅、相聲表演藝術家馮鞏,以及作曲家葉小綱進行座談。當時,80多歲的閻肅老爺子作為資深春晚顧問再度出山。在談及語言類節目時,他提出,語言類節目適合在「小場子」中表演,這樣氛圍會比較熱鬧。
今年語言類節目審查時,就曾傳出消息,所有語言類節目都會在面積相對小的九號演播廳上演。據悉,當時有此說法的原因是「相聲和小品在小廳表演效果更好更集中」。記者昨日從央視內部人士處了解到,今年的歌舞類節目和語言類節目的確會分開上演,歌舞節目在一號廳,語言類節目在九號廳。並且兩個演播廳的裝修工作都已經完成,舞美風格趨於一致。語言類節目的終審就是在九號廳進行的,算是對舞臺的提前適應。同時,因為今年的雙演播室設置,所以整個春晚的走臺、彩排的流程也和往年完全不同。
雙演播廳節省道具搬運時間
記者從央視羊年春晚知情人士處獲悉,今年單獨開闢語言類節目的舞臺,並非只因「語言類節目的特性適合小劇場」,該人士介紹:「一號廳面積和後臺空間有限,相聲小品和歌舞全放一起容易造成混亂,對於一號廳來說承載量比較大,所以就單獨分出來放在九號演播廳。」
據另外一位央視內部人士稱,以往語言類節目和歌舞類節目在一個舞臺上,大批道具一上一下地搬運,演員萬一慌亂會浪費掉很多時間,這也是一些節目被「砍短」的直接因素,「以往年的經驗來講,舞蹈跟小品摻在一塊兒,舞蹈的演員比較多嘛,道具也多。如果說下一個節目是舞蹈,大量的道具和演員往臺上衝,很容易造成亂場。馬年春晚就出現過一個雜技節目下接一個小品,雙方道具來回搬動造成錯亂的情況。」
雙廳直播令節目切換更自如
央視一號演播大廳始建於1997年,1998年正式投入使用,使用面積為1600平方米,觀眾席約1000座,是央視舊址中面積最大的演播廳,處於多個演播廳的中間。九號演播廳面積有1000平方米,而這個演播廳大家也不陌生,在1998年之前,央視春晚多年來是在這個演播廳直播的。
央視春晚首次開啟兩個演播廳同時直播春晚,兩個演播廳的人互不見面,會不會出現鏡頭切換以及兩個不同主場的主持人無法做到無縫銜接的問題?雙舞臺的設置會給春晚劇組帶來播出方面的困難嗎?知情人士透露:「不會有任何困難,因為現在直播設備非常先進。電視機前觀眾的觀感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差別,甚至更流暢。」
記者根據往年的採訪經驗發現,前兩年春晚採用「T」形舞臺,是為了歌舞節目能夠延展到觀眾席。而語言類節目需要的舞臺比較固定,為了攝影機不會拍出舞臺「T」形延伸部分觀眾的「空缺」,就需要臨時演員席地而坐,當「人肉背景」。如果語言類節目換到九號廳,就不需「臨時觀眾」在直播當中跑上跑下了。
劉德華獻唱春晚主題曲
劉德華將在羊年春晚獨唱《回家的路》。這首歌也被選作春晚主題曲,除夕當晚將貫穿晚會始終。
「數一數一生多少個寒暑,數一數起起落落的旅途,多少的笑,多少的哭。」這首歌的歌詞由劉德華本人親自操刀,歌詞雋永豐富,意味悠遠,飽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因歌曲完美契合了羊年春晚「家和萬事興」的主題,也應時應景地描繪出中國人「回家過年」的集體情緒,春晚劇組選擇了歌曲《回家的路》作為2015年央視春晚預熱宣傳曲。 華商
連結
那些年,春晚唱紅的歌曲
劉德華將演唱羊年春晚主題曲,這首歌是否會紅透大江南北,成為經典呢?今天,先讓我們來回顧下春晚中那些讓人記憶猶新的歌曲。
1984年 《我的中國心》 《難忘今宵》
1984年張明敏的一曲《我的中國心》憑藉易於傳唱的旋律和富有熱情的歌詞,火遍大江南北。
《難忘今宵》一推出後便大受歡迎,既契合春晚的主題,又朗朗上口。這首歌響起,我們便知道,春晚結束了。
1985年 《十五的月亮》
《十五的月亮》成為春晚捧紅的又一經典歌曲,「照在家鄉,照在邊關」不僅僅是軍人和家人的思念,也表達出出門在外的親人和家人的思念,如此共鳴自然大受歡迎。
1986年 《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
大氣磅礴的《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在這一年春晚唱火,傳唱一時。
1987年 《冬天裡的一把火》
據說當時費翔在廣州太平洋影音公司錄製的專輯壓根兒無人問津,春晚後竟狂銷160萬盤。那時商店門口常常可以見到大字廣告:「費翔到貨」或「費翔無貨」。
1988年 《思念》 《我是泰山 我是黃河》
晚會上毛阿敏一曲《思念》傾倒了電視機前的萬千觀眾,這也是毛阿敏最風光的日子。彭麗媛的《我是泰山 我是黃河》氣勢磅礴,令觀眾印象深刻。
1998年《相約九八》
這大概是春晚史上最流行的晚會歌曲。突破一般晚會歌曲的詞曲創作,再加上王菲、那英兩位歌壇大姐大的完美演繹,這首歌紅極一時。
1999年《常回家看看》《山路十八彎》《為了誰》
契合春節主題和家庭情懷的《常回家看看》一舉唱紅,成為傳唱一時的歌曲。《山路十八彎》本已小有名氣,經過春晚的舞臺,更成了民族歌曲中的經典。《為了誰》則成了又一首經典的軍旅歌曲。
2005年《天路》
韓紅以大氣又不失深情的演繹,動聽的旋律配合青藏線的感人故事,一炮而紅。
2006年《吉祥三寶》
春晚之前,《吉祥三寶》一直是在網上流傳,藉助春晚的平臺,連帶吉祥一家人也大紅一陣。
2014年 《時間都去哪兒了》
馬年春晚,一首《時間都去哪兒了》唱紅了許多人的眼睛。一時間,「時間都去哪兒了」也成了最新的熱門詞語。
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