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者的雷吉米勒、聖城的鄧肯&吉諾比利、紫金軍團的科比、達拉斯的諾維茨基,甚至超音速/雷霆的科裡森,都是其主隊球迷的心頭所愛。
因為,他們都是商業聯盟之中,一人一城的忠誠球員的稀有代表。
而來自南海岸邁阿密熱火的球迷更能驕傲無比地說:除了韋德是我們的驕傲之外之外,我們還擁有永遠的熱火隊長──烏杜尼斯·哈斯勒姆。
在賽季收官戰中,熱火將兩位元勳韋德和哈斯勒姆同時放入首發。
比賽末段,哈斯勒姆接下了韋德的傳球,起手!球在空中劃出優美弧線後應聲入網,就如同過去一同奮戰的日子,哈隊穩健的中距離讓兄弟韋德在最後一舞之中達成了三雙,一起編寫了完美的劇本。
對於年滿39歲的哈斯勒姆來說,這特殊的一球很可能是他在NBA的休止符。
筆者相信,即使兩人閉上眼睛,哈斯勒姆依然能去到那個位置,穩穩地接住來自韋德的傳球。
16年前,兩人一起進入熱火隊,從愣頭青開始,並肩作戰多年到將近邁入不惑,只是韋德曾因遺憾短暫隊,而哈斯勒姆則是一直留在了隊內。
對於路人球迷而言,普通球員哈斯勒姆只是NBA籃球世界的一頁,對於熱火球迷而言,這個老男人則是關於球隊圖騰的重要章節。
多年之後,這一代的熱火球迷大多除了會記得韋德為何會錯過2011年FMVP外,也絕對會記得這位隊長。
記得哈斯勒姆年少輕狂時候的長髮髒辮、06打小牛的中投逆天、以及對裁判克勞德的牙套攻擊。
這,就更不用提美國當地的熱火球迷。
正如古蒂之於皇馬、之於馬德裡、之於美凌格,哈斯勒姆是百分百純粹的熱火人。
他的籃球之路,從出發到結束,都與這座城市有著不解的聯結。
暴力街區成長的少年 人生被籃球重新塑造
哈斯勒姆從小成長在邁阿密南灘對岸的貧民區自由城(Liberty City)。
對自由城長大的邁阿密窮人來說,遠在跨海大橋另一端的南灘卻是個截然不同、素昧平生的國度。
直到2003年加入熱火隊之後,一位長得有點早熟的孩子,才真正踏上南灘的土地。
也許是「自由過頭了」,自由城充斥著暴力、毒品和幫派份子,四處瀰漫著濃厚血腥味;然而這就是哈斯勒姆成長的地方,同時造就了他堅韌頑強的性格。
在自由城的生活中,每個錯誤選擇都得付出代價,少年時代的哈隊周遭都是街頭小混混,當他和旁人提及他兒時的夥伴時,他指的可是貨真價實的江湖人士,這些人幹得可不是從便利商店偷安全套、麵包這類小把戲,而正是謀殺和販毒。
哈斯勒姆認識太多墜入黑暗的人,包括他那個曾有嚴重毒癮生母。
哈斯勒姆三歲的時候,母親染上毒品成癮,因此哈斯勒姆的成長時光中多半沒有生母的陪伴。所以嚴格來說,真正撫養哈斯勒姆長大成人是他的父親和繼母。更精確地的說法是,還包括他的繼兄弟姐妹。
哈斯勒姆幸運地遇上了難求的繼生家庭,並在讀書時期走愛上了籃球,並走上職業球員道路,才讓人生重新改寫。
他覺得如今一切的功成名就都是上帝的恩典。
「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能度過16個球季,我從來沒想過自己能奪下三座總冠軍,成為熱火隊史籃板紀錄保持人以及得到其他榮耀。我只想保持謙卑並持續努力。」
一波三折 從選秀落選到加入熱火
哈隊的高中母校是名滿全美的佛州強權──邁阿密中學(Miami Senior high school)。
當時哈斯勒姆和另一位NBA球員史蒂夫-布雷克聯手,在1997及1998連續兩年替學校奪下州冠軍金杯,開始在全美籃壇聲名鵲起。
隨後,哈斯勒姆進入佛羅裡達大學(the University of Florida)開始NCAA生涯,並在大二那年幫助球隊殺入總冠軍賽而且入選全美第一隊。
大二這年,本該是哈斯勒姆最佳的參選時機。
可是哈隊放棄了,受成長經歷以及家庭的影響,他想要先念完書,拿到佛羅裡達大學的學士證書,再繼續籃球之路。
兩年之後,當哈斯勒姆以大四生的身份參選時,並未在2002年的選秀之夜獲得垂青。
時至今日,哈斯勒姆對此事依然耿耿於懷。
夢寐以求想加入的家鄉球隊邁阿密熱火,在首輪10順位選了卡隆-巴特勒,在次輪的53順位選擇了拉蘇爾-巴特勒。
顯然,大學戰績風光並不能帶來很好的加成。
大家都知道,哈斯勒姆只是很好的團隊球員,沒有太顯眼的個人能力,而且他用三號位的身高支撐的是禁區悍將型的打法。
在商言商,是沒有球隊願意培養這樣一位矮壯、沒有星味的大齡新秀。
儘管落選後失落頹喪,但哈斯勒姆並沒有一蹶不振。他選擇先去法國打一年球,並利用這一年提高技術、打磨一下稍微發胖的身體。
如哈斯勒姆所願,一年之後,機會就來了。
在2003年,邁阿密熱火想要再補進一名禁區球員時。
球探團想到了遠在法國的哈斯勒姆,於是他們決定要給這名本土子弟兵一份訓練營合同。
從那一刻開始,哈斯勒姆就再也沒有離開過熱火隊。
在2003賽季結束後,一年級的哈斯勒姆打出了7.3分6.3籃板的好成績,入選了年度新秀第二隊。
在最難熬的新人年,他也和隊上的新秀韋德成為了無話不說的好友,在新秀賽季時總是互相鼓勵打氣。
接下來,邁阿密換來了超級中鋒奧尼爾、白巧、手套等人,劍指總冠軍。
本以為莽夫哈斯勒姆也會隨著奧尼爾的加盟喪失機會,因為進攻範圍有限的兩個人在禁區只會造成反效果。
沒想到在那個夏天的休賽期開始,哈隊努力地苦練15尺的中距離跳投,成效在往後的比賽中完全發揮出來。
在沙克單打時,哈斯勒姆就會自行潛伏到他的拿手位置,給鯊魚拉開空間。
此外,哈斯勒姆的護框也長足進步。
2005年賽季結束後,只有2.03米的哈斯勒姆拿下10.9分9.1籃板1.4火鍋的出色數據。
2006年的總決賽,除了是韋德封神的系列賽外,也是哈斯勒姆可以正式宣告自己在NBA有一席之地的系列賽。
總決G4,哈斯勒姆整夜死纏銀角大王,後者14中2。
G5天王山,哈隊的中投讓達拉斯人完全意想不到,全場13中8,拿下17+10的數據,協助熱火拿下比賽。
從此開始,邁阿密人站穩了腳跟,其硬漢形象以及無所畏懼的奮戰精神,深植球迷心中。
「我曾經覺得自己是落水狗,唯一能夠表達自我的方式,就是上場好好打球。一直到我確定與熱火籤約之後,我仍對落選這件事情耿耿於懷,我仍覺得我得向人們證明我的能耐。」
直到2006年奪下隊史首冠之後,哈斯勒姆終於品嘗到苦盡甘來的甜美滋味,體驗到人生當中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為留熱火,哈斯勒姆少賺了千萬美元
在奪冠之後不久,熱火便進入了為期四年的重建期。
這四年來球員進進出出,在這段黑暗期,從冠軍班底留隊的只有韋德和哈隊。
兩人已經從當時的新秀變成了一支球隊的老大哥。
哈斯勒姆在這四年的數據依舊保持在一定的水準,平均下來仍有10.8分8.4籃板1.1火鍋。
2010年的夏天,詹姆斯宣布眾所周知的第一個決定。
熱火成功地組成了壯年版的豪華三巨頭,萊利並沒有足夠的薪資,或者從來沒有想過來開出與哈斯勒姆匹配的薪水。
馬刺、掘金、小牛都開出了平均年薪在700萬美元以上的五年中產合同,哈斯勒姆卻降薪留下,讓球團有足夠的空間去建軍,只籤下了平均年薪在370萬美元左右的五年迷你中產合同。
在大部分球迷心中,一個不是當家球星的普通球員為球隊降薪,看起來十分愚蠢。畢竟運動員的生涯有限,從現實面的立場來看,能夠賺到越多的薪資,意味著對家人以及退休生活有更穩固的保障。
但是,薪水從來都不是哈斯勒姆最在意的事;也並不是每個熱火球迷都知道,哈斯勒姆的背部,刺的可是邁阿密的地圖。
熱火能否走出擺爛期的未來會如何,才是他的心頭大石。
這就跟他在場上的球風一樣,他從不在乎自己的數據,只要能讓球隊贏球,無論是場上為戰術犧牲,客串五號位、減少出手,還是場下少拿錢,都心甘情願。
要是說哈斯勒姆對熱火有什麼不滿的話,那唯一可能的就是,自己讓出來的薪水,給到的居然不俗應該拿頂薪的韋德。
哈斯勒姆艱難的抉擇不一定可以打動萊利,但打動了每一個邁阿密熱火人,他們給予了哈斯勒姆的尊重,不止在場上。
過去十年,哈斯勒姆家族在邁阿密開設的品牌餐館,生意紅火,目前已開設到了十餘家。
時光飛逝 猛男變老
哈斯勒姆降薪後,熱火如願在4年內4度闖進總冠軍賽,並2次奪得冠軍。
通過交易打造而成的王權,衰落速度與幅度一般都很快。
之後的故事,哈斯勒姆在2006年後,大致已經經歷過一次。
詹姆斯離隊、龍王拿了頂薪生涯終結,韋德也曾短暫離隊。
熱火從傲視東區的頂尖強隊瞬間變成為為季後賽席次搶破頭的隊伍,斯波也好、球迷也好、本人也好,早也發現身體並不再年輕。
哈斯勒姆不能再像以前一樣,憑藉住態度與熱血就能上場長時間對抗比自己高三寸有餘的年輕內線、守護好邁阿密的禁區。
沒關係,不會有熱火成員永遠年輕,永遠都會有年輕的熱火成員。
生涯最後幾年的哈隊,或許已經沒辦法再在場上幫球隊更多了,但只要在熱火,他就會是熱火場下最能夠帶給大家幫助的球員之一。
教教年輕大個子怎麼搶籃板,又或是幫助年輕球員調整心態,哈斯勒姆樂意操勞。
哈斯勒姆在熱火隊史上,是什麼樣存在?
筆者想不出比熱火主帥斯波爾斯特拉的評價更貼切的話。
"討論邁阿密熱火的核心價值?我們不會向你逐一展示,我會直接給你一張哈斯勒姆的照片"
何謂籃球文化現象?
在哈斯勒姆身上,筆者得到了一點關於宏大命題的啟發。
籃球文化現象,大概就是城市與籃球、球手與球迷、榮光與意志都完美融合在一起的時空。
如果是韋德是熱火隊隊史上最偉大的章節——衝鋒陷陣的迅雷閃電,那麼哈斯勒姆就是熱火隊史上偉大的註腳——那一把從未曾熄滅的火炬。
往期籃球人物專欄回顧:
來自寶島臺灣的籃球冒險家——林志傑
公牛王朝的偉大註腳——託尼·庫科奇
NBA狀元合格線——博古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