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體、黑體、楷體等字體如何誕生?看「活字」的前世今生

2020-12-18 澎湃新聞

從遠古結繩記事到創世神話中的倉頡造字,至今我們仍然在使用漢字。千年傳承讓漢字這一神奇的方塊字既古老又年輕。從北宋畢昇發明的泥活字,到如今通過電腦實現雷射照排技術,黑、宋、仿、楷等字體「告別鉛與火、迎來光與電」,成為如今的民族文化遺產。

「活字生香」展現場

7月20日,澎湃新聞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活字生香」活字文化藝術全國巡展將於24日在上海中華印刷博物館開幕。展覽將以「活字」為主題,通過解讀活字藝術背後的故事及系列互動,引發公眾對瀕臨失傳的中國古老工藝的關注。

據悉,本次展覽計劃在上海、北京、揚州等地舉辦巡展,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舉辦的字體設計大獎賽也將同期舉行。

《漢語大字典》用印研所的「宋一體」排版正文,「黑一體」排版標題

通過展覽梳理「活字」歷史

上海是現代漢字印刷字體創寫的發源地,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字體研究室是目前社會上廣泛使用的「宋體、黑體、仿宋體、楷體」等漢字印刷字體的原始創寫者。2009年,「漢字印刷字體書寫技藝」項目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

20世紀60-80年代,印研所創寫了宋、黑、仿宋、楷、標宋等十幾款字體,原創字稿至今保留。

至今,上海字模一廠仍保留著大量的金屬活字。這些活字雖然無法在印刷線上繼續「工作」,卻代表著漢字印刷字體歷史上的重要一環。

「漢字印刷從木刻鉛印到電腦印刷是如何演變的?黑、宋、仿、楷四種字體是如何適應我國現代印刷技術的?現代倉頡們是怎樣用心血和智慧讓印刷字體書寫技藝成為民族文化遺產的?從古代走來的活字怎樣和當今的生活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上海印刷(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東介紹,「活字生香」展想要為觀眾帶來的不僅僅是賞心悅目的字體展,更是希望藉助這一展覽為觀眾解答「活字」的前世今生、歷史淵源。上海這座城市與活字的淵源,也可以在上海站的展覽中找到答案,

本次展覽將以字模活字藝術傳承傳播「走出去」為主題,以「活字工藝」為一條主軸,引領整個展覽的演繹與發展。共分為8個展館,分別是:古代活字,近代活字,當代活字,字體之美,古琴譜與活字的對話,活字迷宮與百家姓,活字體驗互動,活字藝術衍生品。

觀眾可以在遍布漢字的牆上尋找屬於自己的姓氏。

活字展廳通過活字實物陳列和詳細介紹,讓觀眾了解活字從哪裡來、為什麼需要活字、活字長什麼樣以及活字經歷了哪些發展歷程,同時通過活字藝術技藝展示,從刻字、修字、選字、排字、印刷等複雜的工藝步驟,從讓觀眾清晰地了解被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活字印刷術。在活字之美展廳,各種大小、顏色的筆畫懸垂在空中,通過分解的筆畫完成對宋、黑、仿、楷的字體展示,表現出不同字體的特點及吸引力。

在展覽的互動體驗部分,觀眾們可以自己動手,印製屬於自己的印刷作品;活字藝術衍生品區將展示一批基於印刷文化元素的文創產品,使觀眾們更直觀地感受字體之美。

上海字模一廠副廠長劉現雲演示拓印鉛活字排版的《蘭亭序》。

上海是現代漢字印刷字體創寫的發源地

早在唐朝,中國就開始使用雕版印刷術,形成了以書法字體為基礎的印刷字體。如今我國常用的印刷字體中,楷體已有1000多年歷史,宋體有500多年歷史,黑體和仿宋體均有100年左右的歷史。

新中國成立後,直至1960年印刷字體還在沿用以前的銅模鉛字,活字缺損且字形陳舊雜亂。1956年-1959年間,國家連續公布4批簡化字,借簡體字刻字補換的契機,國內首個印刷字體研究室於1960年8月在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正式成立,組建起國內第一支印刷字體專業設計隊伍,分宋體、黑體、仿宋體、楷體等設計工作組,推陳出新,確立統一標準,開始革新印刷字體。

拓印好的油墨《蘭亭序》

傳統漢字印刷字體設計要經過鉛稿、劃線、勾描、填墨、描白五道工藝,完全由設計者手工勾勒潤色而成。至今,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字體研究室仍保留著當年設計師手工設計書寫的宋體、黑體、楷體、仿宋體等原稿總計超過15萬字。

這些印刷字體被各領域廣泛使用,如仿宋體廣泛應用於黨政機關文件、各類期刊正文等;宋體一號最先用於1965年版《辭海》正文字體;宋體二號用於1965年橫排版《毛澤東選集》正文字體等。

在發布會上,上海字模一廠副廠長劉現雲演示了用油墨拓印鉛活字排版的《蘭亭序》。這些鉛字都是上海字模一廠三四十年前的產品。當時,中國的書籍印刷還大都是用這樣的鉛活字排版印刷。1980年代末,以王選為代表的科學家發明了漢字雷射照排技術,中國傳統出版業從此「告別鉛與火,迎來光與電」。數量巨大的鉛活字成了上海字模一廠的寶貴收藏。如今,上海字模一廠每年都在上海書展現場展示活字拓印,與活字相關的印刷體驗、文創開發成了廠裡的盤活「活字」資源的新方向。

據字體研究室主任胡丹介紹,目前研究室共設計了37種印刷字體,總計40多萬字。如今字體研究室裡,設計師手寫字體的景象不復存在,大家都在電腦上對新創字體悉心修正,「現在只有在設計最初字形的時候還是鉛筆打稿,但不會太多,大概幾十個字,此後都是用電腦打稿。」

印研所創製的部分字體廣泛應用於字典、毛選等讀物印刷

研究室還為2019年即將出版的新版《辭海》重新設計了宋體、黑體、網絡版字體三套新字體,共計9萬字。胡丹表示,展覽開幕式上將舉行電子辭海的字體首發儀式,希望以此引起公眾對智慧財產權保護的關注。

「活字和印刷密不可分,作為新時代的上海印刷人,必須將『活字』這一歷久彌新的民族文化遺產好好傳承發揚,通過創新,賦予活字新的生命力。」 周東說。

此次展覽由上海印刷(集團)有限公司主辦,上海中華印刷博物館、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上海字模一廠有限公司承辦。

相關焦點

  • 宋體黑體仿宋楷體,你天天用的字體,源頭竟在上海這條馬路
    新閘路1209弄60號印研工坊內,今天(14日),「現代漢字印刷字體發源地」和「上海印刷字體展示館」兩塊招牌同時揭牌。人們最常用的宋體、黑體、仿宋、楷體這四大經典印刷字體,正是在這裡誕生的。 弄堂口的門牌已改造一新,顯示「印研工坊」始於1956年。
  • 「活字生香」活字文化藝術巡展開幕 追溯「方塊字」的千年傳承
    7月24日,「活字生香」活字文化藝術全國巡展在上海中華印刷博物館開幕。 王笈 攝中新網上海7月24日電 (王笈)由上海印刷(集團)有限公司主辦,上海中華印刷博物館、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上海字模一廠有限公司承辦的「活字生香」活字文化藝術全國巡展24日在上海中華印刷博物館開幕,引發了此間觀眾對中國古老活字藝術的好奇與關注,追溯「方塊字」的千年傳承。古琴減字譜彈奏。
  • 「活字生香」藝術展:感受「活字之美」,學習古琴減字譜
    很難想像,現在印刷在紙張上和用鍵盤敲在電腦裡的規整漢字,最初完全是由字體設計師手工繪製而成。如今漢字書籍印刷中通行的黑體、宋體、仿宋、楷體等字體,都是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字體研究室在上世紀60年代之後創製。新中國第一代字體設計師確立字體標準,劃線打稿、勾邊填墨,創製出至今仍在廣泛使用的幾種標準字體。
  • 上海百年印刷字體流變:手機時代的黑體宋體太質樸了
    他選取了其中400張圖片,以印刷字體、美術字體、標語字體和民間書體的架構做成《上海字記》一書。姜慶共曾說,「我做上海的一切,一定要接觸到原物。」他很喜歡朋友送他的兩個綽號,「圖書管理員」和「資料收集員」,為了這本書,他從文廟和網上淘來共1000多件實物,以年代順序分類、編號,雖然實物的收集採用隨機模式,但基本確保每一年都有實證。
  • 當知道宋體、黑體這些你最常用字體的來源後,你還會用它們嗎?
    宋體1916年,曾任西泠印社社長的丁輔之、丁三在兄弟模仿宋版書籍統一改型,設計出一套新的字體,他們將這一字體命名為「仿宋體」,又名「聚珍仿宋」。宋體被歸入襯線體,黑體則被歸入無襯線體。那什麼是哥特體呢?哥特體代表一種字體相當華麗的印刷或書寫風格,曾是風靡歐洲的手寫體。拉丁文的哥特體長這樣:
  • 在這個手機代替紙張的時代,如何創造更好的字體?
    漢字整個發展史為3600年,而我們最熟悉的字體——楷體,已經有1800年的歷史了,一直是中文字體應用的主流。如今,手機等行動裝置代替了書本,字體如何才能更好地被閱讀呢?大家可以看到,這裡面所有字的橫劃基本已經有了宋體的味道。買書的時候,因為字美,我看了《大學》25遍,也領略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這是明代的宋體,這個字比之前的楷體相對來講,刻得又快又省事,價格也會更便宜。為什麼明代刻出的字體叫宋體?
  • 五十年前活字銅模,兩代人保存完好,希望覓得有緣人
    「我家裡有五十多年前活字印刷的時候,用來鑄造鉛活字的(母版)銅字模20多套(箱),有一定的文化價值和收藏價值,現在想出售,不知道有沒有有緣人來收藏它。」今年54歲的南通人趙先生,正在忙著為這些「古董」找下家,希望能覓得有緣人。
  • 漢字手抄報:20種字體介紹
    因此字體的豎向線條較粗,橫向較細。橫向線條即使比較結實,在端點也容易磨損,因此端點也較粗。橫平豎直,當然為為了雕刻製版的刀工方便刻制了。雕刻製版是一個非常費事的工作,如果要表現手寫體的那些特點,則刻字必然比橫平豎直要大得多,這點大家做個簡單的實驗就知道,windows的記事本中輸入或粘貼一段漢字,分別把字體設置為宋體9號和楷體9號,看看哪個更容易看就知道了。
  • 無版權可商用字體
    中英文適合做標題、正文的字體適合做標題的字體:思源宋體,站酷酷黑字體,站酷高端黑,旁門正道標題,禹衛書法行書,方正呂建德字體,葉根友行書繁體,造字工房佳黑,造字工房堅黑,方正清刻本悅。適合做正文的字體:幼圓,冬青宋體,等線,方正幼線簡體,華文細黑。
  • 各種設計的主題對應的字體風格
    很多時候,我們不太清楚在什麼情況下使用什麼字體,或者面對繁雜的、五花八門的字體不知如何選擇,這裡總結了一些常見主題,以及各個字體代表的風格特點,幫住大家理清字體關係。1、促銷風格:特點:字形硬朗、筆畫粗且清晰有力的字體,有較強的視覺衝擊力。
  • 下載的字體包字體缺失嚴重,字庫超全的免費商用字體大集合
    沒問題,這就安排,我們看看有哪些免費可商用、兼顧好看,同時字庫超全的中文字體!思源黑體/思源宋體思源黑體/思源宋體樣式作為首推字體,思源黑體和思源宋體第一被放出來大家沒什麼意見吧?設計師小夥伴字體庫裡應該都有這款大名鼎鼎的免費商用字體吧。
  • 字體也有性格,掌握不同場景下PPT字體使用技巧
    所以字體的性格指的是,通過字體的結構、筆畫、細節修飾等塑造多變的字體,給人不同的視覺感受。二、字體的性格如何區分?1、從收筆層面看:可以分為襯線字體和非襯線字體。簡單理解,襯線字體的收筆具有修飾,例如宋體,而非襯線字體收筆沒有修飾,例如微軟雅黑。
  • 新遊黑體(遊ゴシック)再更新,精巧的日系字體~
    這次的變動較大,使用了全新的官方原始字庫,並且人工加粗了顯示效果,和之前的遊黑體差別挺大的。這款字體,是Windows系統自帶的日系黑體字,一般在電腦的字體選擇框顯示為YuGothic。WIN 7官方提供了三個不同字重(粗細檔位),分別是Light、Regular、Bold。
  • 美術、藝術字的字體種類
    它的字體種類,就筆者長期以來使用過的字體,概括地說有「正楷體、老宋體、仿宋體、長仿宋體、黑體(方頭體)、隸體、新魏體、單線體、雙線體、園頭體、混合體、迭筆體、自由體、立體、圖案體、形象體、剪貼體、草體」等共18種,加上藝術字體就更多了,因為藝術字體是根據實際用途、意義、形式等在母體和美化的基礎上,再加上藝術性的刻畫,使字體更加形象化藝術化多樣化,所以藝術字體是隨意而定。
  • 見字如面,選對字體戰略,打造金字招牌!
    一、字體,是文明的化石,是時代的年輪字體,是我們每天都在用的,手機上、電腦上、牆上、街上到處都是字體,它幾乎充斥著我們工作生活中的每一個場景。想想看,你脫口而出的字體有哪些呢?常見的字體有宋體、黑體、仿宋、微軟雅黑、楷體等等。到底什麼是字體呢?
  • 如何避免商標字體侵權呢?
    很多客戶在進行商標註冊的時候會問商標先生:「怎樣避免商標註冊過程中字體侵權呢?為什麼我想要用的字體有侵權風險呢」 商標中的文字所使用的字體就是商標字體,可以是印刷體,也可以是手寫體或美術體。值得注意的是,當文字商標的字體以圖案的形式表達時,文字商標也就不再是文字商標了,而變成了圖形商標。
  • 宋體字的前世今生
    早期雕版印刷刻寫的字體,常由書法家撰寫楷書後由刻工們直接反拓後臨刻。刻工們對書法家十分敬重,所刻字體都儘可能地保存了書法的特點,因而有著濃厚的書法味道。這種字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仿宋體」,也是「宋體字」的前身。因此,宋體字的演變過程是通過雕版印刷技術,從書法正楷到仿宋體,再到宋體的。
  • 上海是現代漢字印刷字體發源地 你知道嗎?
    資料圖片    用手機發微信、翻開書本閱讀……當一個個漢字如同空氣一般出現在你眼前時,你可曾想過,這些字體是由誰設計出來的?    新閘路1209弄60號印研工坊內,「現代漢字印刷字體發源地」和「上海印刷字體展示館」兩塊招牌今天同時揭牌。人們最常用的宋體、黑體、仿宋、楷體這四大經典印刷字體,正是在這裡誕生的。
  • [設計乾貨]十款商用免費字體,遠離字體侵權糾紛
    那麼除了阿里巴巴普惠體,還有哪些其他的免費商用的字體呢?1.思源黑體思源黑體(Source Han Sans)是Adobe與Google推出的字體,有7種字體粗細,支持繁體中文,簡體中文,日文和韓文。思源宋體是Adobe Type發布的字體,它是對應思源黑體的宋體字體,包含了簡體、繁體、日文、韓文四種漢字寫法,總共擁有7種粗細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