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媒炒作大陸「打壓」臺灣造,卻暴露兩岸又一個交流平臺停運了

2021-02-17 環球網


臺當局稱,兩岸海關原本有交流平臺,討論項目主要是稅則與原產地證明爭議等,標示問題並非焦點,而且近年來兩岸關係出現變化,去年起交流平臺幾乎停止運作。

為反制大陸,民進黨當局接連打出「悲情牌」。綠媒27日炒作「大陸連MIT(臺灣造)都不放過」,除非標示為「中國臺灣」才能恢復上架。

親綠的臺灣《自由時報》27日稱,下半年起陸續接到島內業者陳情,標示MIT出口到大陸的商品遭大陸海關要求標示成「中國臺灣」或「中國臺灣區」才能通關,否則將被擋住或直接退運,食品、美妝及生技業者都有類似遭遇。

臺灣《自由時報》報導截圖

報導援引一名生技業董事長的話稱,一兩個星期前大陸通路商接到官方行文,要求產地僅註明「臺灣」的產品必須全部下架,除非改為標示「中國臺灣區」;而被下架的產品只能暫時堆放在倉庫。一些商家為此標示了「中國臺灣」,或者以「一明一暗」雙標籤出口、再到當地改標。有知情官員稱,實際上被退關或銷毀的數目並不多。

對此,臺「關務署」官員27日稱,兩岸海關原本有交流平臺,討論項目主要是稅則與原產地證明爭議等,標示問題並非焦點,而且近年來兩岸關係出現變化,去年起交流平臺幾乎停止運作,因此即便業者向海關反映此事,但出口商品標示的主管機關為「經濟部」,海關也無法代業者協商。

臺「中央社」稱,臺貿易局規定「臺灣制產品應標示『中華民國製造』『中華民國臺灣製造』或『臺灣製造』」,違者將依法處理。多數業者採用「臺灣製造」,但由於大陸關區多、習慣略有不同,為因地制宜,有部分業者會以「一明一暗雙標籤」應對,或改為大陸海關可以接受的標籤。文章說,臺灣一般出口貨物有九成左右屬於「免審免驗」通關,另有一部分屬於「應審免驗」,加上兩岸經貿往來頻繁,為加速通關,實際抽驗比例很低,被查獲產地標示不符合規定的案件其實很少。

來源:環球時報

滴滴司機的聊天記錄有多噁心?令人髮指!

蒼井空戴紅領巾參加「公益活動」,全國少工委嚴正譴責!

外媒:「兩中國公民」菲律賓街頭被槍殺!

給蔡英文送大禮包,把中國列「國際」,85度C:堅定支持「九二共識」

還記得「生死時速」的美國大豆船嗎?一個月了,它還在海上繞圈圈呢……

長按關注,您就是環環的衣食父母

覺得不錯,請點讚↓↓↓

相關焦點

  • 綠媒炒作臺積電主管前往大陸任職,臺網民:不要道德綁架
    綠媒炒作臺積電主管前往大陸任職,臺網民:不要道德綁架近日,臺灣綠媒大肆炒作臺積電主管跳槽的事情,認為此位主管前往大陸任職,擔心臺積電的技術外流。針對綠媒的發文,臺積電錶示,不作任何評價。結果,綠媒卻「隱瞞」跳槽的實際情況,大肆宣揚這些離職人員掌握技術機密,如今前往大陸任職,恐怕會導致臺積電的技術外流。綠媒還強調,怎麼能讓這幾個人帶著技術「逃走」,臺積電會被「挖空」,同時還把這些離職人員稱為「叛將」。
  • 為詆毀「兩岸一家親」,綠媒炒作「臺灣人基因」
    【環球網綜合報導】近日,島內部分學者和綠媒又炒作「去中國化」,這次他們甚至用上了「臺灣人的基因與中國人不同」的荒謬論調。對此,有島內網友直言:不是基因問題,是腦子有問題。1月14日,綠媒《自由時報》刊出了這樣的新聞↓
  • 綠媒醜化大陸挑撥兩岸關係 臺媒怒批:害死臺灣民眾
    華夏經緯網7月22日訊:據臺灣《中國時報》文章指出,從年改到「滅香」,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常發怒,但卻有綠媒爆料,亂源「攏系阿共綠媒成天「逢中必反」挑撥兩岸關係,如此鎖臺心態,最後只會導致臺灣競爭力斲喪,害死臺灣民眾。文章表示,近期滅香或年改陳抗,「綠委」及綠媒說,這是大陸有組織地「造謠」。如此放話,真令人佩服編劇的想像力,如果治臺這般效率,臺灣早就向上提升了。但缺乏證據,信口開河,如此「牽拖」不更像栽贓嫁禍?
  • 美軍轟炸機被曝從關島起飛 綠媒炒作:朝著臺灣方向飛來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馬巖】9月25日兩架美軍B-1B戰略轟炸機被曝從關島起飛,朝著中國大陸東南方向飛行。記錄軍事飛行器動態的國外社群媒體推測,這兩架美軍轟炸機可能前往東海或南海,而臺灣綠媒看到這一消息後更是炒作稱,美軍轟炸機是「朝著臺灣的方向飛來」。
  • 「人民電影院」現身臺灣,綠媒又high了
    一件小事卻被島內綠媒拿來炒作「淪陷」。有島內網友近日在網上爆料,基隆市一個飯店將門面招牌改成了具有大陸風格的「人民電影院」,吸引市民好奇圍觀。但這樣一件小事卻被島內綠媒拿來炒作「淪陷」,此舉引得網友直言:有什麼好奇怪的。...................................臺灣基隆市一家飯店在社交網站臉書上發布照片,稱將自家門面招牌改成了具有大陸風格的「人民電影院」。
  • 「人民電影院」現身臺灣,綠媒又咋呼:被解放了嗎?
    (觀察者網訊) 只要涉及大陸特色的內容,島內綠媒便會草木皆兵,哪怕只是「拍戲」。 24日,臺灣基隆市一家飯店在社交網站臉書上發布照片,稱將自家門面招牌改成了具有大陸風格的「人民電影院」。內文寫道:「基隆港變成電影院?其實是有劇組來借場地拍戲!限時的網紅勝地喔!歡迎大家來朝聖!」
  • 島內綠媒又在炒作
    緊接著,臺灣媒體給出了「解放軍證實奪取東沙島演習」。媒體的炒作讓這一話題進一步被放大,特別是民進黨一些成員叫囂到:臺軍從太平島打回東沙群島。顯然民進黨成員的叫囂間接地體現了他們的「恐懼」。島內綠媒藉此炒作,試圖增大威脅力根據日本媒體的報導,解放軍會在8月份南海模擬奪取東沙群島的演習,不過並沒有透露具體事項,究竟在8月份那個階段進行演習也尚不明確,有關於演習的場地外界更是毫不知情。看來這是島內綠媒唯恐事小,在他們的歪曲炒作之下,增加了有關於「演習」一事的威脅力。
  • 臺綠媒:大陸東部戰區部署新型武器 可直接覆蓋臺北
    來源:環球網臺綠媒:大陸東部戰區部署新型武器 可直接覆蓋臺北【環球網報導 記者 張麗媛】炒作解放軍「演練奪取東沙島」後,島內綠媒繼續渲染大陸「威脅論」,製造緊張氣氛。臺灣《自由時報》5日以「衛星照曝光!中國部署新型多管火箭系統劍指臺灣」為題發文聲稱,大陸被曝「已在臺灣沿線海岸增派更多兩棲武器」,「加拿大軍事雜誌發布衛星照片顯示,解放軍東部戰區司令部已經部署ZBD-05兩棲步兵戰車,以及新型多管火箭炮系統『PCL191』。」
  • 臺灣陸委會不是說大陸窮嗎?
    臺灣陸委會不是說大陸窮嗎?近日,臺灣陸委會公布書面報告,妄評中國大陸情勢,讀之令人噴飯。綠媒《自由時報》撮其要者,強調三點,深得陸委會之心。第一點強調「中共強化區域軍事行動」,抗議美國對臺軍售,與美國激烈交鋒,與俄羅斯等國進行聯合軍演,持續「打壓」臺灣的「國際空間」。這本是老調重彈,毫無新意,但是在中美關係變化、貿易摩擦和經貿談判並行的微妙時刻,陸委會的用意十分明顯。
  • 島內緊張:大陸突然「這樣」劍指臺灣!
    這已不是島內綠媒第一次渲染大陸「威脅」。炒作解放軍「演練奪取東沙島」後,島內綠媒繼續渲染大陸「威脅論」,製造緊張氣氛。臺灣某綠媒5日以「衛星照曝光!中國部署新型多管火箭系統劍指臺灣」為題發文聲稱,大陸被曝「已在臺灣沿線海岸增派更多兩棲武器」,「加拿大軍事雜誌發布衛星照片顯示,解放軍東部戰區司令部已經部署ZBD-05兩棲步兵戰車,以及新型多管火箭炮系統'PCL191'。」
  • 臺灣炒作大陸軍事動向 披露所謂兩岸統一時間表
    炒作「2020年解決臺灣問題」  就在推動「正名」運動的同時,臺灣媒體似乎又吹起了「大陸要武力犯臺」的風。《聯合報》分別報導了「東海艦隊實彈軍演五天」、「2020年解決臺灣問題」等新聞,還配了解放軍戰車行進的大圖片,使得大陸軍演與「解決臺灣問題」掛鈎,給人造成「臺海軍事衝突危險重重」的印象。
  • 綠媒炒作「遼寧艦過臺灣海峽」被緊急闢謠後,遼寧艦今晨真帶著編隊...
    來源標題:綠媒炒作「遼寧艦過臺灣海峽」被緊急闢謠後,遼寧艦今晨真帶著編隊現身臺海 近兩日,臺灣海域中美軍機、軍艦頻現,加之此前島內綠媒《自由時報》報導「遼寧艦通過臺灣海峽」被民進黨當局緊急闢謠,如今遼寧艦真的現身臺海,似乎令島內額外關注
  • 臺灣企業家:兩岸經貿交流合作步伐無法阻擋
    新華社廈門12月10日電(記者石龍洪、趙雪彤、張逸之)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9日以視頻連線方式在廈門市和臺北市同步舉行。多位出席峰會年會的臺灣企業家表示,兩岸關係好,臺灣才會好。兩岸經貿交流合作事關民生福祉,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的。
  • 臺地鐵再次斷軸,日本自己都認了,臺媒還堅持甩鍋大陸
    臺地鐵再次斷軸,日本自己都認了,臺媒還堅持甩鍋大陸今年11月21日,臺灣輕軌列車印連接器的軸心斷裂導致全線停運之後,僅過去一周,又有一輛同型號的列車發現連接器軸心斷裂。得知消息的臺灣綠媒第一時間將責任甩鍋大陸,暗示大陸的廠商應該為這次的事故負責並承擔所有的損失。
  • 打壓大陸駐臺記者!民進黨當局威脅「廢止採訪證及入境許可」
    關於大陸駐臺記者參與制播談話性節目,傳臺「文化部」將修正陸媒來臺採訪注意事項。臺當局陸委會發言人邱垂正昨天稱,如有這項修正,會尊重主管機關「文化部」的權責。邱垂正威脅稱,駐臺陸媒記者若從事錄製節目等活動,會被認為違反「大陸地區新聞人員進入臺灣地區採訪注意事項」,即與「政府」準許陸媒記者來臺採訪許可目的不符。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3日應詢指出,民進黨當局對大陸媒體及駐點記者的正常新聞報導活動進行蠻橫無理打壓,暴露了他們所謂「新聞自由」的虛偽性。引發境外媒體關注。
  • 蔡英文稱「大陸打壓,2020恐是臺灣最後一次選舉」,國臺辦回應來了
    安峰山(資料圖)海峽之聲廣播電視記者:蔡英文近日聲稱,因為大陸提出「一國兩制」臺灣方案,她才明確表示立場,並沒有挑釁。蔡英文還稱,大陸不斷通過打壓來影響臺灣,2020年「大選」恐怕是臺灣的最後一次選舉,對此請問發言人有何評論?謝謝。
  • 臺當局稱大陸害蟲被風吹到臺灣,臺網友嗆:什麼風這麼厲害
    近日,臺灣綠媒和民進黨當局都在以或肯定、或揣測的口吻向島內民眾傳遞這樣一個信息:「中國(大陸)秋行軍蟲襲臺」,而更為滑稽的是,害蟲「襲臺」竟是被風吹過來的。島內網友對此嘲諷,什麼風這麼厲害?臺媒報導截圖臺灣綠媒《自由時報》10日報導稱,接獲島內民眾爆料,上周六(8日)在苗慄縣飛牛牧場的牧草上,發現外觀疑似在大陸造成農業危害、但臺灣從未出現過的秋行軍蟲。臺「防檢局」對此聲稱,經過分子技術進行基因定序,確認就是秋行軍蟲,比較有可能是因為氣候關係,因為風向從大陸而來。
  • 綠媒炒作臺積電主管跳槽大陸,臺網友:少拿愛臺灣要挾人
    觀察者網·大橘財經訊(文/呂棟 編輯/尹哲)11月28日,臺灣綠媒傳出臺積電部門主管跳槽至大陸濟南的晶圓代工廠擔任要職,並聲稱「擔憂技術外流」。針對該傳言,臺積電當天回應表示:不予評論。事實上,臺灣半導體企業員工跳槽大陸工作的例子並不罕見。一位半導體業內人士告訴觀察者網,大陸企業工資待遇很高,臺積電人才流失十分正常。「別人給的薪水高人才自然往那裡走,如果不想人才外流自然要提高薪水,少拿愛臺灣要挾別人,老話一句,只花的起香蕉,只能請到猴子。」一位臺灣網民評論道。
  • 港媒:臺灣青年大陸熱成兩岸交流亮點
    香港中評社1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助理教授王貞威日前在臺灣文化大學召開的第五屆「文廈論壇」上說,「青年」成為繼臺商後,到大陸交流互動的主流;大陸對臺青年工作形式多樣,其中最重要的是就學,創造兩岸青年交流平臺。根據臺灣「遠見雜誌」最新調查,有60%青年有意願到大陸發展,顯示新的對臺政策發揮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