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去世16年終下葬,6旬母親成失獨老人:後事料理不完不放心走

2020-12-18 神鳥知訊民生匯

11月15日,上海63歲的胡月琴火化了兒子的遺體,在這之前,她兒子的遺體已經在殯儀館保存了17年,防腐保管費高達20萬。

事情還要回溯到2003年4月3日,她唯一的兒子在醫院被確診為急性重症胰腺炎,多次手術後去世,年僅20歲。花了40多萬後,她還是欠醫院12.4萬元醫療費,正是因為如此,醫院沒有給她的兒子開具死亡證明。

慢慢地她開始變得憤怒,四處寫信舉報醫院醫療殺人,但醫院否認了這一點,還將她們夫婦告上了法庭,要求支付醫療費。

2016年,胡月琴老伴去世,她不再執拗地認為醫院醫療殺人,只想要死亡證明火化兒子的遺體。2019年,上海市衛健委發函,胡月琴才如願以償。但胡月琴表示事情還沒有完,她將繼續起訴醫院,要求醫院支付遺體保管費。

我們存活在這個世界上,需要有一些人或事物來寄託自己的情感,比如說年輕的時候寄託於學業,想努力考個好成績,長大以後寄託於事業或者是家庭,想成為大眾眼中的人生贏家,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寄託,生活才有希望,日子才有盼頭,但一個人老了以後,能寄託的往往就只有自己的子女了。

像胡月琴這樣失去獨生子女的老人,被大眾稱之為失獨老人,他們的晚年沒有兒女照顧,或許要比從未養育過子女的丁克要悽涼得多。

他們曾經看到子女一天天成長變化,為子女高興擔憂,正當子女可以自己去開拓一片天地時,卻突然隕落,怎麼能不令老人們難過呢?他們會一遍遍地陷入到回憶中,用回憶來安慰自己,也是在懲罰自己。

對於胡月琴來說,她後續繼續起訴醫院,金錢或許只是其中一方面的原因,她不想讓自己沒事幹、不想讓孩子徹底地在自己的記憶和生活裡消失,或許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潘教授曾在清華大學任職多年,他當年35歲才有了一個獨子,但當他70歲高齡需要孩子照顧的時候,孩子卻突發心臟病,離開了這個世界。他仍然把孩子去世當天吃剩下的半塊饅頭放在自家的餐桌上,認為這樣才能夠感到孩子還在自己身邊。

丹東59歲的孫玉華前半生還算幸福,但她47歲那年,獨生女車禍身亡,她的幸福便坍塌了,之後自己和老伴腦梗、癲癇、高血壓等疾病,接連的打擊讓她徹底失去了活下去的希望,選擇喝安眠藥自殺。

這些老人們的社會地位、收入不盡相同,但喪子之痛卻是共通的,相關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現如今的失獨老人已經超過了百萬,這些人年輕的時候基本上都是響應國家號召,才只生了一個孩子,當他們年老卻失去依靠時,社會應該積極伸出援手。

2013年,國家出臺了規定,明確失獨老人會按照"三無"標準,由國家來供養,然而全國範圍內,獨生子女死亡的特扶對象僅為40.7萬人,覆蓋率還不到一半,後續還需要加大扶持力度,讓每個失獨者都感受到關懷。

社區可以建設信息庫,統籌服務資源,對每個失獨老人的需求進行登記,為失獨老人提供差異化服務,若是需求錯位的話,其實幫扶服務的意義也不是很大,只流於表面。

志願者們在幫扶失獨老人的時候,不僅要給他們一時的陪伴,還需要幫助他們重拾生活的信心,讓他們接受已經失去孩子的事實,鼓勵他們以爬山、跳舞、下棋等活動來轉移注意力,教他們上網,用微信、QQ的網絡上的人交流,當人的情感可以得到傾訴的時候,痛苦就會減少一些。

大家是如何看待這個新聞的呢?

相關焦點

  • 怡欣:讓失獨老人發揮餘熱,創造價值
    怡欣:讓失獨老人發揮餘熱,創造價值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記者 金慧 實習生 陳都「失獨」是指由於獨生子女意外亡故引發的家裡老人養老送終成問題的社會現象,「失獨老人」這一群體也由於我國獨生子女的數量龐大而持續增長。
  • 日本宅男與8旬母親的屍體共同生活3周,被發現後稱不知該怎麼辦
    老人去世後應該得到體面地安葬,但實際生活中有很多意外情況發生。日本一男子在母親去世後沒有及時報告,而是將屍體放在一直放在家中,直到3周後此事才被當局發現。
  • 剛日去世柔日下葬!農村辦白事有多講究?出喪下葬擇日深度解讀
    而做足了那些儀式後,就需要把逝者送走,完成最後的告別儀式,即是出喪下葬! 這個儀式在日子的選擇上是很重要的,比如農村很多地方覺得,如果逝者是在「剛日」去世,那麼應該選擇在「柔日」下葬,反之,「柔日」去世則「剛日」下葬,反正「剛柔日」要相互配合,不可以單一。
  • 百萬失獨家庭自尋養老路 部分入住寺院度晚年(圖)
    正在母親衣食無憂之際,1995年8月的一天,陳德順出差洽談生意,83歲的老母親突發疾病去世。「那個時候通訊不像現在這麼發達,等找到我時,已經過去幾天了。媽媽去世那天是農曆七月初二,正是最熱的時候……」跪在母親遺像前,陳德順心中發願:將善待天下老人!料理完母親後事,陳德順放棄財產,重新回歸佛門。1998年,昌法到古大聖寺擔任監院。
  • 老人在家去世了接下來要幹什麼?
    如果不曾去遠方,不至於來不及為老人送終;如果及時做檢查,不至於走得太突然;如果照顧得周到些,不至於含恨而終;如果子女都成家立業,老人家也不會死不瞑目……太多的如果總是在親人去世後才幡然醒悟。那麼老人去世後,家人接下來要幹什麼呢?
  • 家裡老人去世,應該怎樣處理後事?
    人生就像是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誰都不會陪著誰一齊走完,總要有人先離開,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當他們先下車時,生者雖是懷著巨大的痛苦和悲傷,但還是要操辦逝者後事,這也是我們最後唯一能為他們盡孝的事。
  • 北京通州失獨家庭調查報告,「女兒離開後,我從死到活著」
    放滿了菸頭的罐子2月去女兒家時,郭英體重150斤,6月體重便降到了95斤以下,瘦了大半兒。由於過度疲憊,郭英曾幾度昏厥過去。她說,當時早已做好了死的打算。趁人不注意,她在女兒病房十九樓紗窗上劃開了道口子。「我想,為女兒辦完後事,就從十九樓跳下去。」
  • 蘭州877個失獨家庭的養老憂患
    「我們老百姓的生活就是孩子,這個年紀的人,共同的話題也是孩子,沒有孩子,什麼都沒有了……」  「2010年4月27日,兒子在北京工作的單位來人,說是兒子因病去世了,當時我就和快90歲的老母親一起暈倒了!」家住蘭州市城關區的老寇,今年59歲,3年前因中風導致行動不便;1年前,兒子兵兵剛過完33歲生日,突發的疾病奪去了他年輕的生命。
  • 母親已經去世,兒子卻聽到母親喊他回家吃飯,急忙趕回老家,哭了
    01永明的母親去世了,他和大哥守著母親的遺體已經兩天兩夜沒有合眼了。永明是三兄弟,他是最小的弟弟,現在在等二哥回來,才能下葬母親的遺體。長時間的沒有睡眠讓人很是煩躁,大哥開始不停的打電話問「你到底還要多久才能回來,早就和你說媽不行了趕快回來,你就是不回來,現在就等你一個人了,你到底什麼意思?」「公司公司,媽重要還是公司重要?生病你不陪著就算了,媽想見你最後一面都沒有見上,你到底心裡有沒有媽?」兩個哥哥開始通過電話激烈的爭吵起來。永明沒有說話,冷冷看著大哥。
  • 百歲老人活了101,三個兒子卻都相繼早逝,老人去世後才揭開真相
    那麼這期的內容就是:百歲老人活了101,三個兒子卻都相繼早逝,老人去世後才揭開真相陳老太婆是陳坪村的長壽老人,活到101歲才離開。按理來說,能活到這個歲數真的不容易,即使死也是喜喪。老太婆雖在世多年,卻終其一生苦命,這是為什麼?陳老太年輕時,和他同村的丈夫結婚,兩人共生了三個兒子,旁人都羨慕不已。原以為這一生可以與丈夫白頭偕老,生兒育女。
  • 互相撫慰走出失獨傷痛 "失獨家庭"有了"馨逸緣"沙龍
    敲門沒人應,顧阿姨事先又沒交待要出門,居委幹部不放心,仔細聽,聽到屋裡微弱的聲音,就一直叫門,直到顧阿姨開了門。居委幹部送上飯,還為她燒開水安頓好,直到病情穩定才離開。第二天居委計生幹部又上門探望。顧阿姨感慨,原來自己對政府送的一客午餐並不重視,但這次生病讓她體會到,如果沒有居委幹部送餐上門,只怕過世都沒人發現。
  • 河南失獨老人過生日 呼籲為失獨者建養老院
    這其實是一場生日聚會,當9位9月份過生日的壽星戴上生日帽、當他們每人接受花和禮物、當全場生日歌唱起、當他們一起切蛋糕、當這群老人中的合唱小團體唱起「紅梅贊」……每個環節,全場都響起熱烈的掌聲。   拼命鼓掌的,還包括酒店的服務員,其中一位,鼓完掌,輕輕拭去了眼角的淚水。因為,這是一個失獨老人的聚會。
  • 在農村,家中有人去世禁忌多:三年不貼春聯,初五前不能走親戚?
    師傅們一般不會多說話,直接給逝者理髮,理完髮主家要給師傅紅包,並說一些客套話,對方才會離開。這個習俗的用意在於讓逝者走得體面一些,其次就是,斬斷三千煩惱絲,是對逝者的一種祝福和祈禱,希望他們在另一個世界不再有煩惱,不再惆悵。
  • 歷史探秘:皇嫡子永璂為何會不受乾隆待見 死後也被尷尬下葬
    歷史探秘:皇嫡子永璂為何會不受乾隆待見 死後也被尷尬下葬時間:2020-11-23 13:58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歷史探秘:皇嫡子永璂為何會不受乾隆待見 死後也被尷尬下葬 乾隆皇帝一生有17個兒子,但是比較出名的兒子只有兩個,一個十五阿哥永琰,也就是後來嘉慶皇帝;另一個是五阿哥永琪
  • 失獨母親60歲產下雙胞胎:感覺一下子跌到社會底層
    一直以來,丈夫在她這裡,像那種不聽話的青春期兒子,比如說了喝酒傷肝,吸菸傷肺,他不聽,她個性也強,要跟他發脾氣,安靜下來要嘆氣:找個情投意合的人多難啊。種種向外求子的路都沒有走通,盛海琳決定做試管嬰兒。丈夫雖不同意,但終究擰不過她。
  • 母親醫治無效離世,兒子辦死亡證明「報錯」日期:陰曆陽曆分不清
    人到老年總會出現突發疾病,而醫院也成了老年人的聚集地。可一旦出現了搶救無效的結果,無法承擔事實的家人也會選擇醫療調解。這不最近就有一位老人在醫治無效後離世,但兒子提出的調解申請卻被駁回!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偉大的母親:八旬老人節儉度日,去世後給子女留下百萬遺產!
    現在父母幾乎成了我們的「保姆」,除了洗衣做飯,還要照顧我們的孩子。即使是這樣她們也沒有任何怨言。就有這樣一位偉大的母親,怕給孩子添麻煩,強忍病痛兩年,去世後竟子女留下百萬遺產,處處是體現她那感人至深的母愛。
  • 老人去世後,為什麼兒子要扛幡?有哪些講究
    扛幡多用在農村葬禮中,按照傳統習俗,村裡老人去世後,子女們要為死者準備招魂幡。這樣可以讓亡魂順利走向黃泉路。那麼招魂幡為什麼要有兒子來扛,又有哪些講究呢?接下來小編給大家談一下農村葬禮上的招魂幡。招魂幡通常用竹竿或柳杆撐起,出殯時由死者的長子或長孫扛起,走在喪葬隊伍的最前面,據說這樣可以指引死者的亡魂順利通過黃泉路上的關卡。招魂幡上的幡旗,可以在市場上選購,上書「西天大路引魂幡」等文字。而撐幡用的杆多為家屬自備。
  • 農村禁忌多,家裡有人去世後,三年不能貼春聯,初五前也不走親戚
    如果家裡有人去世了,那守喪期間是不能理髮的。 一般農村的守喪期是3個月,也就是家人離世後的三個月裡,不能理髮。 農村的喪葬習俗裡,去世後要找師傅給逝者理髮的。 師傅們一般不會多說話,直接給逝者理髮,理完髮主家要給師傅紅包,並說一些客套話,對方才會離開。
  • 11年來,在朝暉工作的他帶著偏癱的失獨老人,看遍杭城美景
    2009年,剛大學畢業的陳彬,作為社區工作人員與張志新、壽美鳳老人一家結對。張老一家是失獨家庭,張爺爺因中風導致半邊偏癱。從這次結對開始,陳彬就擔起了照顧這兩名老人的責任,中途從未放棄。在一次閒聊時,陳彬得知張爺爺很想坐一次地鐵,看看杭城近兩年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