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改革創新要動力——福建三明踐行新發展理念紀實之三

2021-01-19 中國青年網

  「寧化、清流、歸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90年前,毛澤東同志在福建三明寫下這首《如夢令·元旦》。

  三明,這塊傳承著紅色基因的土地,如今激蕩著改革活力。

  1997年4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來到三明調研時指出,今後的發展,要把握住「體制創新、市場導向、結構調整」三句話。三明人民牢記囑託,在當年紅軍主力部隊出發的地方,在深化改革的徵程上,不斷開拓創新。

  逼出一條改革之路

  從城鄉面貌來說,如今的三明已是「路寬林茂糧豐」。但用「路隘林深苔滑」來形容三明各項改革起步、推進之艱難,卻很貼切。

  行走在三明各市縣,隨處可見茫茫的綠野、茂密的森林。高達78.73%的森林覆蓋率,讓三明成為許多人望山看水、重溫鄉愁之地。當地人說,這主要得益於當地較早進行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在有「林業改革小崗村」之稱的三明永安市洪田鎮洪田村,記者見到了原村黨支部書記鄧文山。20多年了,他對這場「逼出來的改革」記憶猶新:上個世紀90年代,由於集體山林的產權主體沒有明確界定,當地亂砍濫伐成風,「山被砍禿了,林農卻越來越窮」。

  「分山到戶」行不行?經歷了20多次村「兩委」和村民小組會議的激烈討論,終於在1998年9月29日晚舉行了無記名投票,八成以上村民贊成「分山到戶」。當年11月,洪田村將通過評估的所有山林按人口均分,洪田村812口人,每人分得山地6.2畝、木材蓄積量16立方米,責、權、利都以合同形式明確下來。

  但是,山分了,並沒有上面的紅頭文件予以認定,分下來的山會不會被收回?林農心裡沒底。

  2002年,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省長的習近平同志指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那樣從山下轉向山上。」 2003年,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在福建全省推開。

  「看來我們的路子走對了!」鄧文山興奮地說,「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產權明晰激發了群眾的積極性,實現了青山常綠、林農獲益的雙贏。

  和「三明林改」一樣為眾人所知的「三明醫改」,也是逼出來的。作為老工業城市,三明退休人員多、贍養負擔重,一方面是財政難以支撐,醫保統籌基金「穿底」;一方面是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這成了三明醫改的直接動力。

  在重重壓力之下,2012年起,從對輔助性、營養性及有高回扣「前科」的129種藥品重點監控入手,三明啟動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改革。通過全面取消藥品耗材加成、實行藥品耗材聯合限價採購,切斷「以藥養醫」利益鏈條,最大限度遏制藥品、耗材價格虛高。

  「實行改革8年,相對節約藥品耗材費用95億多元。」三明市醫療保障局局長徐志鑾介紹,以治療糖尿病的常用藥阿波卡糖為例,以前一盒要100元左右,如今一盒只要9.21元。

  2012年,三明職工醫保統籌基金由上年缺口2億多元,變為結存2200多萬元。

  「醫改堪稱世界性難題。牽涉面廣,利益盤根錯節,面臨的阻力超乎想像。」時任三明醫改領導小組組長詹積富感慨萬千。他告訴記者,由於觸動了部分既得利益者的「奶酪」,三明一度成為受到部分藥企抵制的「醫改孤島」。

  激勵三明人不斷前行的,是來自總書記的關注和肯定。2017年3月24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三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三明醫改方向是正確的、成效是明顯的,要注意推廣。」

  問題驅動改革迭代

  在外人看來,財政並不富裕的三明,似乎很愛「窮折騰」;而在三明人看來,直面難題、破解難題,是改革基因使然,也是使命擔當所在。

  記者發現,三明人在談到當地各項改革時,常常會在後面加上1.0版、2.0版、3.0版等以示不同階段的區分,這些一個個「升級版」構成的迭代系統,標記著改革的步步推進、步步深入。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實現了『分山到戶、均林到人』,釋放了林業生產力,但接下來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永安市委書記蔣先東說,「錢從哪裡來?樹將怎麼分?一家一戶怎麼辦?這都是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

  針對林農缺乏經營資金的問題,三明創新推出「福林貸」「福益貸」等普惠金融產品,由此引發了「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金」的金融創新。

  在國家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後,林農失去了一塊經濟收入。林農利益和生態效益能不能兩全?能不能做到「不砍樹也致富」?

  今年7月,永安市洪田鎮馬洪村村民賴興益一次性拿到了13萬元補償款。此前由於天然林商業性採伐被叫停,賴興益精心種植了20多年的135畝林地不能砍伐了,失去了經濟收入。此時三明金融機構推出了「福益貸」,村集體將生態公益林補償收益權作為抵押物向銀行申請貸款,一次性回購林農手中的天然林。這樣,林農得到了數量可觀的補償收益,贖買後的林子由村集體經營,又實現了村集體增收。

  發展中遇到的問題,用改革的行動回答,這是三明人的方法論。正是通過發現一個問題、破解一個問題,三明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之路。

  在革除「以藥養醫」頑症後,三明醫改也走向了更深處。

  醫院不能再靠賣藥賺錢,醫生收入怎麼保障?

  利用治藥控費騰挪出的價格空間,三明市對院長、醫生實行年薪制和績效考核分配,提升了醫療服務價格。三明市第一醫院院長周章彥告訴記者,醫改8年來,醫生平均收入增長了2倍多,「去年我們的醫務性收入達5.71億元,較2011年增長144%。職工人均收入由2011年的5萬元上升為15萬元。」

  「醫改從一開始就設定了3個目標:讓公立醫院回歸公益,讓醫生回歸看病本職,讓藥品回歸治病功能。」徐志鑾介紹,下一階段的改革,將是以健康為中心。三明整合縣域內所有公立醫療機構,採用「總額包幹、超支自負、結餘留用」原則,把醫保基金包給醫共體醫院。這就形成了從「治已病」向「治未病」轉變的驅動機制。去年三明醫保基金結餘1.36億元。

  激發創新創業動能

  三明地處福建中西部山區,區位優勢弱、發展根基淺,既缺少豐富資源能倚仗,又無外力可憑藉,經濟發展「先天不足」很明顯。

  怎麼辦?「向改革創新要動力。」三明市政協副主席、發改委主任謝家芹說,近年來,三明立足實際,不斷尋求體制機制突破,推動經濟發展迸發持久活力。

  福建省三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就是三明破除制度藩籬、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生動縮影。成立於1958年的三明鋼鐵廠,早前產品以螺紋鋼和普通線材為主,被戲稱為「麵條+褲腰帶」。

  2000年8月10日,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省長的習近平同志到三鋼集團調研,對科技創新、產業結構調整以及可持續發展等提出要求。

  從此三鋼不斷改革創新,建立完善現代企業制度。2000年3月,三明鋼鐵廠改制為福建省三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7年,三鋼鋼產量達到了450萬噸,三鋼閩光成功上市。

  「這些年,三鋼遇到不少坎坷和低谷,但我們始終牢記總書記囑託,在每一個關鍵時間節點,都通過創新不斷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走出逆境、完成蛻變。」三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黎立璋說。

  2015年,受產能過剩影響,三鋼一度嚴重虧損。危機時刻,三鋼全方位發力推進改革創新:試行國有、民營和核心員工持股;集團主業實現了整體上市。2017年,三鋼實現了扭虧。

  以三鋼為樣板,三明堅持「先破後立」,深入推進國資國企改革,將28家市屬國有企業整合重組為投資、城發、交發三大集團,建立現代企業管理運營機制,市屬國企資產總額突破1000億元。

  創新激勵機制,激發乾部擔當有為。三明的「五比五曬」遠近聞名,通過科學考評的「指揮棒」作用,幹部形成了高質量發展的共識。

  融媒體改革也走在前頭。2019年8月,三明掛牌成立福建省首家市級融媒體中心,通過整合構建全媒體傳播體系,品牌影響力和傳播力爆發式增長。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既定改革任務需要深化,新領域改革有待探索。「我們將不斷依靠改革應對變局、開拓新局,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努力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交出一份更加精彩的三明『改革答卷』。」三明市委書記林興祿說。(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齊平 李華林 薛志偉 陳瑩瑩)

相關焦點

  • 向改革創新要動力——福建三明踐行新發展理念紀實之三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90年前,毛澤東同志在福建三明寫下這首《如夢令·元旦》。  三明,這塊傳承著紅色基因的土地,如今激蕩著改革活力。  1997年4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來到三明調研時指出,今後的發展,要把握住「體制創新、市場導向、結構調整」三句話。
  • 【開啟新徵程】向改革創新要動力——福建三明踐行新發展理念紀實之三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90年前,毛澤東同志在福建三明寫下這首《如夢令·元旦》。三明,這塊傳承著紅色基因的土地,如今激蕩著改革活力。1997年4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來到三明調研時指出,今後的發展,要把握住「體制創新、市場導向、結構調整」三句話。
  • 找準高質量發展支撐點——福建三明踐行新發展理念紀實之二
    三明市政協副主席、市發展改革委主任謝家芹說。  為了甩掉重汙染的帽子,三明先後實施三輪技術改造專項行動,並且以壯士斷腕的決心,關閉了汙染嚴重的生產線,多家傳統企業退城入園。三鋼集團成為當時市區僅存的一家生產企業。
  • 福建三明踐行新發展理念紀實:找準高質量發展支撐點
    三明市政協副主席、市發展改革委主任謝家芹說。  為了甩掉重汙染的帽子,三明先後實施三輪技術改造專項行動,並且以壯士斷腕的決心,關閉了汙染嚴重的生產線,多家傳統企業退城入園。三鋼集團成為當時市區僅存的一家生產企業。
  • 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三明實踐」
    在福建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從1996年到2002年先後11次深入三明調研,16次作出重要指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心三明老區蘇區發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三明市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囑託,著力「機制活」,堅持向改革開放要動力,破除體制機制弊端,醫療改革、林業改革等成效突出;著力「產業優」,做好結構調整大文章,培育形成四大主導產業;著力「百姓富」,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著力「生態美」,堅持畫好「山水畫」,成為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
  • 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三明實踐」
    在福建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從1996年到2002年先後11次深入三明調研,16次作出重要指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心三明老區蘇區發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三明市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囑託,著力「機制活」,堅持向改革開放要動力,破除體制機制弊端,醫療改革、林業改革等成效突出;著力「產業優」,做好結構調整大文章,培育形成四大主導產業;著力「百姓富」,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著力「生態美」,堅持畫好「山水畫」,成為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
  • 中央媒體集中報導三明實踐
    人民日報12月16日、17日、18日,在頭版以《風展紅旗如畫》《群眾的笑臉最美》《善用改革開新局》為題,連續三天刊發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三明探索與實踐上、中、下篇。報導說,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牽掛,浸潤著這片「風展紅旗如畫」的熱土。如今的三明人,牢記於心的是總書記的殷殷囑託,受益最大的是結合實際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
  • 繪好生態山水畫——福建三明踐行新發展理念紀實之一
    「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山區要畫好山水畫」,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曾多次對三明生態環境保護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牢記總書記囑託,三明人用定力、擔當和勇氣,為這幅山水長卷添上一筆筆新色,將「如畫三明」描繪成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創新實踐地。  守護無價之寶  11月下旬的金溪河波光粼粼,河岸的過河山一片蔥蘢。
  • 三明答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福建三明踐行記
    這裡是三明——  新時期精神文明建設在此發芽開花,三明醫改成為全國引領典型,林業改革先行一步,沙縣小吃走向全國……  為什麼是三明?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曾先後11次深入三明調研,為三明改革發展指引方向、明確路徑。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通過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等方式,一如既往關注三明發展,牽掛著三明人民。
  • 繪好生態山水畫——福建三明踐行新發展理念紀實之一
    「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山區要畫好山水畫」,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曾多次對三明生態環境保護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牢記總書記囑託,三明人用定力、擔當和勇氣,為這幅山水長卷添上一筆筆新色,將「如畫三明」描繪成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創新實踐地。守護無價之寶11月下旬的金溪河波光粼粼,河岸的過河山一片蔥蘢。
  • 東南網評:「三明實踐」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寫下生動註腳
    從勇敢啃下醫療改革這塊「硬骨頭」,到鋼鐵廠成為旅遊景區的神奇變化,再到改造後老舊小區裡的幸福生活等等,三明20多年「咬定青山」,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新發展理念的引領下,勇於改革、敢於創新,讓老百姓在經濟建設、環境保護、人文涵養、民生保障等各方面都享受到了發展成果,創造出了令人讚嘆的「三明實踐」。
  • 三明答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福建三明踐行記
    這裡是三明--新時期精神文明建設在此發芽開花,三明醫改成為全國引領典型,林業改革先行一步,沙縣小吃走向全國u2026u2026為什麼是三明?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曾先後11次深入三明調研,為三明改革發展指引方向、明確路徑。
  • 善用改革開新局,看三明如何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
    善用改革開新局——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三明探索與實踐(下) 1997年4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來到三明調研,他指出,從三明整個情況來看,今後的發展,要把握住「體制創新、市場導向、結構調整」三句話。一席話,讓三明人茅塞頓開,堅持改革,堅定轉型。 20多年來,這座工業城市甩掉了重汙染的帽子,舊貌換新顏;探索出醫改、林改的新經驗,百姓幸福感持續提升。
  • 三明答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福建三明踐行記...
    這裡是三明——新時期精神文明建設在此發芽開花,三明醫改成為全國引領典型,林業改革先行一步,沙縣小吃走向全國……為什麼是三明?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曾先後11次深入三明調研,為三明改革發展指引方向、明確路徑。
  • 大力弘揚「三明實踐」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
    「三明實踐」,充分彰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厚的實踐底蘊和真理偉力。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曾先後11次深入三明調研,16次作出重要指示,為三明改革發展指引方向、明確路徑。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三明老區蘇區發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殷殷關懷催奮進。
  • 繪好生態山水畫——福建三明踐行新發展理念紀實之一_新聞中心...
    「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山區要畫好山水畫」,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曾多次對三明生態環境保護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牢記總書記囑託,三明人用定力、擔當和勇氣,為這幅山水長卷添上一筆筆新色,將「如畫三明」描繪成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創新實踐地。守護無價之寶11月下旬的金溪河波光粼粼,河岸的過河山一片蔥蘢。
  • 對話改革:福建|以新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任職期間,要求把供銷社體制改革放在深化農村改革的全局位置上統籌考慮,把它真正辦成農民集體所有制的合作商業,以發揮其在農村商品流通中的特有作用。福建供銷合作社觀大勢謀發展,以開放共享的姿態,圍繞新發展理念,實現服務能力、發展活力、經濟實力明顯提升。  記者:新時期供銷合作社發展的關鍵是什麼?
  • 「三明實踐」貫徹新發展理念,實現高質量發展
    在福建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從1996年到2002年先後11次深入三明調研,16次作出重要指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三明市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對三明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按照「機制活、產業優、生態美、百姓富」的總體要求,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探索了符合本地實際的高質量發展有效路徑,形成了推動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獨具特色的「三明實踐」。11月的沙縣,天氣微冷。
  • 【三明踐行記】福建三明:改革護綠色 林業富鄉農
    「從1998年分林到戶開始,三明林改一直緊扣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百姓收益三合一。」三明市林業局局長劉小彥說,從確定林業經營權、收益權和生態林管護責任,到完善承包製度政策、林業投融資體制等,如今林改已進入以綜合改革促林業效益和生態效益增值階段。 「今年我家認購了面值1200元的林票參與合作造林,到了新造林伐期,這些林票最少可分得7500元利潤。」
  • 風展紅旗如畫——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三明探索與實踐
    沙縣人顏發輝,乾脆從做餐飲轉向了賣醬料,自主開發了40多款,今年銷售額可到2000萬元,「老沙縣也可以有新味道,新味道裡就是我們的新空間」。三明人說,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間,11次到三明,幾乎每到一處都要同當地幹部群眾探討增收門路,謀劃產業思路。從沙縣小吃到清流豆腐皮,從泰寧旅遊到大田高山茶……三明特色產業的發展壯大,離不開習近平同志當年的鼓勵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