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子在桑葉上行走,小編在地球上旅遊,嗨,大家好,我們又見面了!
在四川西南部有一個與雲南省祿勸縣隔江相望的小縣城,這裡四季如春,氣候宜人,人們讚譽稱它為「小春城」。
它就是涼山彝族自治州所轄17個縣市的會理縣。2011年被國家列為歷史文化名城, 成為中國第118個、四川省第8個、涼山彝族自治州第1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015年評定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從西昌出發沿國道108線一路向南,翻越道道山梁、繞行座座村莊,3個小時行程180公裡左右可到達這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
一到會理古城,視野開闊起來,這樣的壩子在涼山來說實屬少有。多山、峽谷的涼山多數縣城都建於滑坡、斷裂帶上,自然災害十分頻繁,危及百姓安全。想要找一塊如此大的平地,還真是辦不到。
而會理古城是在一個平原上建起來的縣城,平穩而寬闊,讓人一下就喜歡上了。
會理縣,因&34;而得名。歷來是川滇兩省交界的軍事和經濟重鎮,是川滇兩省商旅物資的集散地,古代南方絲綢之路從縣境南北貫通達100多公裡,而會理縣城是這條古道的重要驛站,素有&34;的美譽。
走進古城,歷史的滄桑感撲面而來。城牆雖有整飭,但歲月的年輪已經在這裡留下了深深的印跡。垛子上有殘缺的磚塊,牆城根上有塌陷的窟窿。
城牆有四方,東、南、西、北各有城門進出。在古城中遊玩可知原來的會理縣城並不是很大,城門之間說說笑笑20分鐘就能走完。
如今的古城被擴展了不少,四道城門已經被圍在城中,不是歷史意義上的進出之門,而成為遊人觀賞會理縣城的景觀平臺,已是一景。
井字形的街道沿城牆而建,由步行街、商業街、美食街組成,商鋪和民宅相融一處,都覺方便。
這裡的百姓幸福指數極高,有的世世代代在此生息繁衍沒再遷移;遊客來此也是好評如潮,說氣候、環境、民風、美食都是宜居的理想之地,甚至起了動心來會理買房久居的念頭。
如果你是節氣來會理,那你就會在不經意間赴一場宴會,會找到兒時那激動人心的場面。
端午節和冬至,會理都要在古城東城巷裡舉辦壩壩宴。端午節是吃藥膳,冬至吃羊肉湯鍋。300張大桌沿城門一字排開,紅桌布鋪面上,一口銅製火鍋置放中間,各種藥膳、羊肉沿火鍋擺滿一桌。3000人同時開飯,這場景蔚為壯觀,可收錄進金氏世界紀錄大全。
這是會理人的傳統,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會理的美食不是一、兩次壩壩宴就能釐清楚、道的明,它的一道道精美的菜餚已經滲透到每家每戶的灶臺間、餐桌上。現如今又將這些佳餚擺上了街邊,讓前來遊玩的遊客可一飽口福。
資格的美食攤還是在老街上的巷子裡,一個不起眼門面、幾張木製板凳,食客卻圍了不少,這就是地道的特色美食。
來會理這幾道特色小吃是必須要去品嘗的:羊肉粉、砂鍋粉、雞絲餌塊、抓酥包子、熨鬥粑、卷粉、蔥蔥卷(簿片)、油茶稀豆粉等。
會理古城不僅歷史長久,美食誘人,而且它還是一個紅色革命基地。1935年5月12日,中共政治局在會理縣城郊鐵廠舉行擴大會議,史稱會理會議。會理會議是長徵中一次重要的會議,它統一了中央紅軍的戰略思想,進一步鞏固了&34;的成果,是&34;精神的延續。
這是當年紅軍入川後經過的第一個縣城。如今&34;舊址在水庫中央的小島上,上面有一塊&34;紀念碑。
會理古城越來越受到旅遊愛好者的青睞,因為它的歷史文化,因為它的民風淳樸,因為它的美食佳餚,還因為它值得你去觀賞、品鑑。
2011年11月2日國務院正式批覆,將會理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2011年,會理縣成為中國第118個、四川省第8個、涼山彝族自治州第1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部分圖片尋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