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上午,南昌市委副書記、代市長黃喜忠一行深入海昏侯遺址公園項目視察指導工作。黃喜忠主持召開了遺址公園建設指揮部現場調度會。會議強調,今年是遺址公園的開園開放年,下一步工作的重點是加速推進遺址公園建設和開園籌備工作,努力實現「七月份」開園試運行,十月一日「黃金周」前正式開園。
會議指出,務必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推進全面復工;二是做好遺址公園開園開放、運營管理和市場推廣等工作;三是謀劃推進遺址公園配套項目;四是做好遺址品牌創建工作,積極做好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考核驗收迎檢工作。
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公園博物館、遊客服務展示中心及配套工程項目,包括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展示服務中心及其配套設施兩部分,位於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大塘坪鄉X043縣道以北,總佔地面積為379.91畝,其中博物館178.2畝,展示服務中心及其配套設施201.71畝;總建築面積為66615㎡,其中博物館建築面積為39330㎡,項目已完成總投資約14億元。
海昏侯博物館設計以飄逸的「龍形」為設計原型,凝鍊了海昏侯國元素與漢文化特徵,潛龍在淵隱現對海昏侯國遺址的保護與尊重,見龍在田擬合建築形態與田地丘壑,飛龍在天展示對漢文化精神氣韻的升華與提煉。遺址博物館南向主入口廣場延伸至水面之上,長168米的進深象徵海昏侯國168年的在世歷史(公元前63年至公元104年);主入口廣場分為三段,象徵第一代海昏侯劉賀集王、帝、侯三種身份於一身的傳奇人生。
遊客中心
遺址博物館地下1層,地面2層,局部3層(含夾層),建築物高度為18米(自主入口室外地坪至簷口高度),綜合容納了展示陳列、文化交流、文物庫藏、研究保護、考古研究基地、管理服務、後勤設備七大功能板塊。
展示服務中心及配套設施工程展示服務中心外形設計為「玉璧」意指「瑗璧禮天」,上部曲線變化微妙舒緩,下部臨水起拱飛架於獨洲湖半島及岸線,與水光山色相輝映。裡面設計以流暢的曲線開口為室內勾勒出連續的湖面美景。主入口上方以典型代表漢代藝術特徵的畫像磚風格創作海昏侯主體圖案,以像素成像方式,通過玻璃前衛增強混凝土(GRC)的圓孔點陣,構成主入口上部的主題性裝飾。屋面結合造型配置有約3166平方米太陽能光伏板,為建築內部提供清潔持續、可再生的能源。再次是自然通風與天然採光有機結合,項目的公共空間針對南昌當地的氣候條件,利用天然採光和自然排煙通風提高內物理環境質量,以減少能耗;同時,結合地形和水面設置有大型天然庭院,在營造優美觀的同時,優化了採光與通風模式。
展示(遊客)服務中心及配套設施建設用地中,展示服務中心項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76717平方米,總建築面積9903平方米,建築主體面積7920,層數2層;管理用房與生活設施用地面積36706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1955平方米,層數3層;服務配套設施用地面積20804平方米,總建築面積5427平方米,層數2層。
展示服務中心綜合容納了諮詢售票、候車換乘、休憩茶飲、展示宣傳、觀演會議、VIP休息、管理用房、設備用房等八大功能板塊;管理用房包括業務管理和經營管理用房,採用庭院式布局,形成相對獨立的辦公區。而生活設施包括食堂、宿舍等基本生活用房,形成安靜的職工生活區,滿足景區內辦公、服務人員的生活需求;服務配套設施集餐飲、購物、娛樂、手工作坊、創意工坊、民俗廣場、戲臺等多元文化功能為一體。
據悉,目前,遺址博物館已實現主體結構封頂;二次結構、門廳鋼結構全部完成;外幕牆、屋面防水、消防、暖通管道安裝全部完成。開放區域功能主要包括遊客導覽、文物存放和陳展、購物、學術研究及館員辦公等。(魯俊供圖)
(中國日報江西記者站 王健)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