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粟裕
12月14日,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加強體育、美育、勞動教育有關情況。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表示,2019年底,全國小學、中學體育運動場館面積達標學校率分別為90.22%、93.54%,體育器械達標率分別為95.38%、96.56%,較「十二五」期間大幅度提升。
「體育場地設施不斷提質增量,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已經被列為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的重要內容。」王登峰表示,這個數字也是非常令人欣慰的,在「十三五」期間,整個的中小學體育運動場地的達標率都超過了90%。這在過去體育辦學條件欠缺的情況下,經過「十三五」的努力,達標率能夠超過90%,這也是一個巨大的成績。
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封面新聞記者粟裕攝影
王登峰介紹,同時體育運動風險防控體系不斷健全,印發《學校體育運動風險防控暫行辦法》《教育部等五部門關於完善安全事故處理機制 維護學校教育教學秩序的意見》等文件,通過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糾紛,凝聚社會共識和部門合力,營造「師生校家社」主動參與和推進體育工作的良好氛圍。
王登峰強調,學校還要開展經常性的課餘體育鍛鍊和體育訓練活動,也就是課堂上教的這些知識和技能,課後要有經常性的訓練和鍛鍊。同時,最為重要的是,還要組織全員參與的體育競賽活動。
他表示,體育競賽活動正是實現學校體育「四位一體」目標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這一點也是學校體育在思想觀念上、在認識上的巨大飛躍。過去一講到體育競賽,大家想到的都是少數人的項目。「所以經常看到的是,各級各類學校經常開展早操、晚跑步、大課間這樣一些體育活動,目標其實就是要幫助學生增強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