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曾經1斤50元,鈣含量是蘋果的17倍,味道很香甜,農民卻用來泡酒
在我國大地上,其實有很多值得稱頌的東西,包括農村的各種資源,農民種植的綠色有機蔬菜,更是受到城裡人的喜愛。在農村高海拔地區,往往多懸崖峭壁,或高大的樹木,或低矮的灌木,在這些地方,往往有猴子出沒,在山區,人們喜歡把猴子稱為「獼猴」,當然,獼猴也出現在書上,比如《西遊記》中的「六耳獼猴」。而猴子特別喜歡吃水果,有一種水果就是用獼猴命名的——獼猴桃。
野生獼猴桃味道很香甜,數量特別稀少,曾經也是幾十元一斤的野生水果,高峰時期1斤賣過50元,而現在,野生的獼猴桃,卻賣不上價!這是什麼原因呢?
野生獼猴桃賣不上價原因探討:
野生獼猴桃其實很好的,它的鈣的含量是蘋果的17倍,可以說是非常高的了,但現在賣不上價不說,還往往賣不動,往往送人也沒有人要。
其一:野生獼猴桃成熟時間晚。野生獼猴桃的成熟期間大概在10月份左右,採摘太早的沒有成熟,味道酸澀難吃,果肉也硬,咬一口就不敢再咬第二口了。得等到成熟了,才能採摘上市,而當它成熟的時候,種植的獼猴桃、奇異果早已上市很久了,獼猴桃的熱度已經過去了,所以撬不動市場。
其二:野生獼猴桃個兒太小。野生獼猴桃都偏小,而且表層多毛,不好去除,拿到手裡吃起來沒有種植的獼猴桃那麼容易剝開。
其三:野生獼猴桃有酸味。特別是沒有成熟的野生獼猴桃,酸味比較強烈,必須在成熟期採摘,在樹上就已經軟化或者拿回家放置軟化後才會甜。
其四:早採。由於野生獼猴桃成熟期晚於種植的獼猴桃或者奇異果,看到市場價格可以,有的農民就提前採摘上市。導致野生獼猴桃壞了口碑,因為早採的獼猴桃甜度不夠,酸味太重,導致早採的野生獼猴桃被客戶買走以後,怎麼放也不會成熟,酸味也濃,而且一直比較硬朗,放不熟。放到爛也是酸的,也不會軟化。這樣直接導致野生獼猴桃在消費者中失去了口碑,以後就很難賣出去了。
其實,成熟的野生的獼猴桃的味道還是非常好的,有野生水果該有的清香味,也會非常甜,而且特別好吃,因為它們都是原生的沒有經過化肥、農藥的。但也存在成熟期不一致,容易採集到沒有完全成熟的果子,而且產量也不是很高。
野生獼猴桃的價值特別高:
相關資料記載:野生獼猴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C以及鉀、鎂、纖維素之外,還含有其他水果比較少見的營養成分——葉酸、胺基酸、胡蘿蔔素、鈣、黃體素、天然肌醇。獼猴桃的鈣含量是葡萄柚的2.6倍、蘋果的17倍、香蕉的4倍,維生素C的含量是柳橙的2倍。可見野生獼猴桃的價值特別高。
面對如此好的野生水果——獼猴桃,棵偏偏不好賣,農民也沒有辦法,因為營養價值雖然高,成熟了也很好吃。但是市場口碑被那些賣早採野生獼猴桃的搞壞了,現在人們更傾向於發揮溫度的種植的獼猴桃,個字大,味道好,容易放熟,表皮光滑無毛,內有黃心、綠心、紅心等品種,也好剝皮,味道也好吃。人們更傾向於種植的獼猴桃,特別是進口的——奇異果。
奇異果其實就是國產野生獼猴桃流落國外的改良版或者進化版,始終是種植的,營養價值還是野生的好。野生的獼猴桃市場不是很歡迎,往往送人都被嫌棄,但農民卻不嫌棄它,賣不完、賣不掉就用了泡酒,可以存放更長時間,而民間也一直用野生獼猴桃泡酒的習慣(若使用,請諮詢更專業的人士)。
您吃過野生的獼猴桃嗎?您一般會選擇買野生的獼猴桃還是種植的獼猴桃呢?歡迎留言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