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默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哪幾件事,再連起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指導:首先仔細默讀課文,邊讀邊想哪些自然段寫的是同一件事,這件事是什麼?然後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出每一件事;最後將這些事連起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注意每件事之間要做好連接。)
課文寫了三件事:一是修身課上,周恩來說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遠大志向,得到了魏校長的讚嘆;二是周恩來剛到奉天就聽伯父嘆氣說「中華不振」,這讓他疑惑不解,難以忘懷;三是周恩來在被外國人佔據的地方,看到一位中國婦女受到了外國人的欺辱,無處伸冤,他深刻體會到「中華不振」的沉重分量。
課文的主要內容:修身課上,十二三歲的周恩來說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遠大志向,得到了魏校長的讚嘆。他立下這個志向的原因是他剛到奉天,就聽伯父嘆氣說「中華不振」,後來在被外國人佔據的地方,看到一位失去了親人的中國婦女無處申冤,他深刻地體會到「中華不振」的沉重分量。於是他想把祖國和人民從苦難和屈辱中拯救出來。
2、課文多次出現「中華不振」這個詞語,查閱資料了解當時的社會狀況,結合下面周恩來寫的詩,理解他立下如此志向的原因。
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
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
(指導:先查閱資料,了解當時的社會狀況,然後仔細閱讀詩句,通過上網查找資料或請教老師、家長大致了解詩句的意思,最後根據當時的社會狀況、課文的內容,結合詩句分析周恩來立下如此志向的原因。)
當時,一些外國人為所欲為,中國人敢怒而不敢言。
無國哪有家?周恩來明白了,只有將個人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國家才能強盛、個人才有好的出路。拯救國家要有真才實學才行,所以周恩來東渡日本,立志為挽救國家危亡而精心研讀各種有關科學、文學的書,想為祖國和人民做一番大事。
3、小練筆。
如果有人問你為什麼而讀書,你的回答是什麼?想一想寫下來。注意寫清楚理由。
(1)指導:本次小練筆的內容是「寫一寫為什麼而讀書」。為什麼而讀書?周恩來的同學說「為家父而讀書」「為明理而讀書」「為光耀門楣而讀書」,周恩來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那你為什麼而讀書?是為改變家鄉的面貌而讀書,還是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讀書?相信你一定有自己的想法。
(2)、學寫法:
同學一:為什麼而讀書?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我們要真實地寫出自己的想法。要重點寫清楚自己的理由。
同學二:我們應該先寫出自己為什麼而讀書,然後再寫出理由。
同學三:可以用這樣的句式進行表達:「我為……而讀書。我的理由是……」
同學四:寫作時,我們也可以運用襯託的表現手法。
(3)、寫片段。
①我為了我的夢想而讀書
有的同學的夢想是當一名教師,教書育人;有的同學的夢想是當一位醫生,救死扶傷;而我的夢想是能夠成為一名航天員,為祖國的航天事業貢獻力量。
當我在電視中看到楊利偉、景海鵬、費俊龍等航天員進入太空時,我就樹立了自己的夢想。我要像他們一樣成為一名航天員,飛向廣闊的宇宙,去探索宇宙的奧秘。我知道,航天員不僅需要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還要有淵博的知識,所以我要努力讀書。
②為了夢想而讀書
如果有人問我為什麼而讀書,我會告訴他:「為了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而讀書」。我希望自己可以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為祖國培優許多優秀的人才,建設國家。我知道,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學,不僅需要良好的專業素養,還需要足夠的耐心。所以我要努力讀書,培養自己的耐力,為實現夢想而奮鬥!
#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