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方秀芬 通訊員 陳鑫 徐佩雲
「大國重器,必須掌握在我們自己手裡。」近日,「師大青博」講師團成員、杭州師範大學理學院副教授胡潭高,結合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中國為什麼一定要建設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為題,給160餘名師生講了一節生動的「思政課」。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點擊查看視頻
課堂實錄:
30多萬人參與自主研發神器
夜幕垂簾,華燈初上,恕道報告廳已座無虛席。37歲的胡潭高鼻梁上架著一幅無框眼鏡,白襯衫外罩了件灰毛衣,袖子挽到手臂,一登上講臺,便激情開講。
打動人心的往往是美好瞬間,剛開始,胡潭高分享了一個讓他心潮澎湃、激動不已的瞬間,時間定格在2020年7月13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並開通。
星耀全球中國北鬥,這是我國自主研發、獨立運行的一款導航系統,它的成功代表著中國成了繼美國和俄羅斯後第三個擁有自主研發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打破了西方的壟斷,是令國人驕傲的項目,是僅次美國之後,全球第二個擁有覆蓋全球導航的國家。
隨後,胡潭高從「中國為什麼要建立北鬥導航?」「北鬥導航的前世今生」「北鬥導航的兩大『絕活』」和「北鬥導航就在我們的身邊!」四個部分講述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彰顯了大國實力。
「哪怕是砸鍋賣鐵,也要建成衛星導航系統。」胡潭高梳理了3件驚心動魄的事情,回答了為什麼要建北鬥衛星導航系統。
胡潭高說,全國投入30多萬人,覆蓋400多個研究單位,用26年建成北鬥系統。在眾人齊心協力下,才精心設計出這樣一張天羅地網。
談到北鬥的「絕活」——短報系統時,胡潭高舉例來說,當你們在亞丁灣某海域被海盜劫持,你可以發一句「救救我」,這幾個字能透露精準地理位置,從而救了你的命。也就是說,具備這個功能後,無論海洋沙漠,甚至世界上任何地方,你都有機會被救。
「胡老師的課很『燃』,讓人聽了充滿熱血。」該校人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師範專業大二學生葉素瑤坦言,她之前了解過北鬥導航,但只停留在模糊的表面。而胡老師的課,把北鬥講活了,讓人感覺北鬥有人情味兒,有了生命。「北鬥就像一個人,在科學家的精心培育下,慢慢成長變成中國人的驕傲。」
北鬥點亮了我們未來的生活
當北鬥導航全部建成以後,對國家產生什麼影響,給未來生活帶來什麼改變?
毫無疑問,隨著全面完成,北鬥的實用化將顯著提升。據介紹,北鬥已出現在許多領域中,比如漁船和海上執法船隻安裝了北鬥,北鬥的災害預警已經累計拯救了上萬人。很多國人以為手機無法使用北鬥,其實並不是,當前,眾多國產品牌智慧型手機,已經搭載了北鬥導航系統,可以在手機設置自行切換。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銷售的智慧型手機中,有300多款支持北鬥定位,而今年第一季度入網的新款國產手機也有75%可以支持北鬥定位 。北鬥是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裡的技術,很大程度上節約了國內成本。
可見北鬥已經逐漸進入我們的生活,只是大多數國人並未察覺。「『潤物細無聲』般地改變我們的生活。」胡潭高說,該校地理信息系專業學生感受更真切,他們可以在安全監測、防災減災的應急救援、智能駕駛、測繪地理信息、電力調度智慧城市等領域使用北鬥。
業內專家認為,北鬥導航的時空信息服務能力,還應該發揮更獨特的功能。以人工智慧為例,像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發製造,重點在於其基於視覺的感知系統的研製。而能夠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的北鬥,能夠解決無人駕駛中時空感知問題。
北鬥應用蘊藏著無限商機。比如老百姓最關心的食品安全問題,而北鬥導航也是可以應用於食品的溯源上,讓大家購買後吃得放心。還有,在智慧交通領域,北鬥導航可以讓每個司機知道堵點在哪裡,解決交通擁堵的問題。
「北鬥產業大有可為,為國家的北鬥應用推廣貢獻更多力量。」胡潭高打趣說,你們是馬雲學弟學妹,具有杭師大創新創業的基因,投身這一領域,說不定能成就另一個馬雲。這番話,引來學生哄堂大笑。
思政心語:
我是從事衛星遙感應用研究,也是國家眾多航空航天科技工作者中的一員,我深刻感受和見證了我們國家北鬥系統和高分系列衛星的發展過程,對於發展過程中的人和事有著切身的體驗和感觸,所以非常希望可以通過這個報告分享給學生們。考慮到面向全校不同專業的學生,因此,專業性不能太強,不然會太枯燥,但還是要結合自己的專業特長。
思政點睛: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
在胡潭高講座上,他提到了孫家棟院士曾說過,中國的未來會成為什麼樣子,實際上是年輕人來決定。
國家強大離不開強大的科技支撐,而強大的科技支撐關鍵就在於青年學生。正所謂,青年強國家才會強。
胡潭高是杭師大遙感地學系青年教師,目前在杭州已經有3個具體落地的項目了,一個是用衛星遙感動態監測我們杭州大江東產業集聚區的生態環境變化情況,另外兩個都是利用衛星遙感技術評估杭州市的城市內澇風險。
早些年,在一次「圖形圖像處理」課上,胡潭高就「相中」當年物理系大二學生李炆炆,邀請她加盟自己正在做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基於遙感技術的西溪溼地景觀格局演變與驅動機制分析」。 通過努力,他們研發了一種基於遙感技術的溼地生態系統健康綜合評價方法,因更快捷成本更低而被社會認可。
社會越發展,科技越進步。科技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融入人類生產的方方面面。智能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科技創新助力國家發展,科技普及走進尋常百姓,走向青少年。科技的進步是國家軟實力有效提升的方式之一。
眾所周知,當前,我們面臨的華為被西方國家圍追堵截的故事並不是個案,十多年前也同樣發生在北鬥身上,當時北鬥的「心臟」原子鐘同樣被西方國家卡脖子,我們的科學家們愣是咬牙拼下來了,才有了今天的北鬥,才不會再受屈辱,因此,科技強大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得以真正獨立的保障。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建成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科技是貫穿始終的不竭動力。科技發展是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科學技術實力成為衡量國家綜合國力強弱的重要標誌,科技人才隊伍是科技興國的「中流砥柱」,尊重科學,重視科技人才,國家和民族才能興旺。
科技強國,人人出力。胡潭高說,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就是兢兢業業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像我就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和科研工作,平時努力科研創新,同時把自己在科研過程中的感悟和國內外本行業最新的技術傳授給我的學生們。
感悟分享:
1.杭師大外國語學院大二學生潘健:胡老師的報告讓我心中充滿了對北鬥坎坷的研發歷程的感嘆、對先輩百折不撓的科研精神的讚嘆以及對中國科研事業最美好的祝願。
2.杭師大人文學院大二學生葉素瑤:胡老師說北鬥是和我們同齡的時候,在場的同學們都笑了。感覺一下子,我們和北鬥的距離突然近了,變成了朋友,而不是遙遠的概念。我感受最深的是胡老師心中的情懷,他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的使命感與責任感,讓我深受振奮。我想,青年人只有奮進,才能讓我們這個時代變得更好,讓祖國變得更好。
3.杭師大外國語學院研究生王晶晶:胡老師的課還是蠻有意思的,讓我了解到北鬥背後的很多故事,一方面讓我們認識到努力學習知識的重要性,堅定了我們為自己喜歡的事業投身的決心;另一面,也讓我為祖國的強大增添了自豪感。
編輯 鄒倩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