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無錫,自古就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和歷史文化名城,被譽為「太湖明珠」,素有布碼頭、窯碼頭、錢碼頭、米市之稱,是長江經濟帶、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重要城市。當然,無錫還是中國民族工業和鄉鎮工業的搖籃,有著「小上海」的美譽,是一個最有潛力的城市,GDP破萬億元,有望躋身新一線城市!
當然,無錫作為江蘇第三大城市,旅遊資源也是相當豐富,絲毫不比蘇州差,大大小小的景點數不勝數。其中就有一座香火最旺的寺廟,距今1600年,康熙和乾隆各去過6次,你知道是哪座寺廟嗎?
這就是惠山寺,是一座始建於南北朝時期(公元423年)的千年古剎,距今已有近1600年的歷史。惠山寺坐落於名勝之地,背依惠山,面向京杭大運河,聲譽早已隨「天下第二泉」惠山泉的美名而譽滿天下。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惠山寺便是其中的一座。
惠山寺是禪宗道場,歷史上香火旺盛,高僧眾多,唐宋鼎盛期僧舍達數千間。惠山因佛而繁榮。從唐朝會昌至清朝同治的千餘年間,惠山寺五次遭劫,五次重建,由於屢遭火卻,寺院專程請風水先生對布局做了調整。如今已是無錫最著名的古剎,寺院中遍布歷史遺蹟,每天來這裡的遊客及信徒也是絡繹不絕。
惠山因佛而聞名,千年以來眾多帝王將相、名人墨客流連於此,而且惠山寺周邊遍布眾多名勝古蹟,最著名的有天下第二泉、寄暢園、二泉書院、龍光塔等,在這些古蹟處,留下了大量的名人的文化遺蹟。在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康熙皇帝首次南巡,10月路過無錫,臨惠山品泉,禮佛於殿,其後康熙皇帝5次巡幸惠山寺。
後來,乾隆皇帝又六次到惠山寺,還特地為「惠山寺」題額,1863年,李鴻章在惠山寺廢墟上建昭忠祠,辛亥革命後改為「忠烈祠」。惠山寺由於其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而歷無錫十大叢林之首。保存完整的唐代聽松石床、宋代金蓮橋、明代古銀杏、清代御碑等珍貴文物,以及近年修復建造的大雄寶殿、惠山寺鐘等展示了佛教文化的獨特魅力。
2004年惠山寺在經過不斷整修後對外開放,如今的惠山寺植被繁茂、樹木成蔭,殿宇重重、梵音繚繞、氣勢磅礴,即莊嚴肅穆又不失文雅秀麗,成為無錫市最著名的寺廟之一。不僅是佛教信眾燒香、禮佛的「聖地」之一,還每年吸引著大量國內外的遊客前來旅遊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