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去拜訪一位媽媽,發現她給孩子拍嗝的時候是用手掌心用力的拍寶寶的背部,「啪啪啪」的拍的很響,真是嚇了我一跳,趕緊現場教她如何正確拍嗝。
每位新手爸媽都必須掌握的一個技巧就是:給寶寶拍嗝,這絕對是個技術活,有的人拍兩下就拍出嗝了,有的人拍很久都拍不出來。
為什麼要給寶寶拍嗝呢
1、寶寶胃部發育不完善
新生兒的消化系統發育還不完全,胃部和食管相連處有一個小「開關」叫做「賁門」,這個開關是防止胃部食物反流到食道中,小寶寶的賁門還沒有發育完全,且胃部的位置是呈現水平狀的,還沒有形成與成人胃部一樣的生理彎曲。
所以寶寶在吃完奶以後特別容易引起反流,出現「溢奶」。
2、胃部容易進空氣
當寶寶的胃部進入空氣以後,就容易在胃部佔據空間,造成寶寶吃奶困難,這個感覺其實成人也是可以切身體會的,當你感覺想打嗝又打不出來,就會被「卡」的很難受,當然成人可以自己控制打嗝,但是小寶寶卻做不到,因此,當有嗝卡著寶寶的時候,寶寶就會出現哭鬧。
如果這股空氣進入腸道,還會造成寶寶腸脹氣,所以,需要藉助我們的手法幫助寶寶拍出空氣。
下列這些很容易造成寶寶吞下空氣:
含乳姿勢不正確,嘴與媽媽乳房之間有縫隙吃奶前或者吃奶的時候哭鬧奶瓶餵養的寶寶,大人舉奶瓶的姿勢不正確
關於給寶寶拍嗝的時間和頻率
Q:在什麼時候給寶寶拍嗝呢?
A:每一次餵完以後,都需要給寶寶拍嗝,尤其是小月齡的寶寶,不能偷懶哦,如果餵完奶直接就把寶寶放在床上,很容易造成溢奶。
Q:至於寶寶多大以後就不用拍嗝了?
A:沒有標準的月齡答案,一切要看寶寶的發育情況,等到寶寶自己學會打嗝的時候就可以不用幫她拍嗝了,我記得我兒子是4個月的時候吃完奶自己「嗝」了一下,學會了打嗝,所以,家長要注意多觀察寶寶。
Q:白天吃完奶拍嗝很方便,那晚上需要拍嗝麼?
A:晚上吃完奶理論上也是需要拍嗝的,但是很多媽媽會糾結把寶寶抱起來拍嗝會不會把孩子折騰醒來了,確實有這種可能性,所以,我當時的做法是,買了一個防溢奶斜坡墊,寶寶晚上睡在斜坡墊上,選擇側身躺餵的姿勢餵奶,寶寶吃完以後,我會把他稍微側一下拍一拍然後再讓他平躺著,基本沒有出現溢奶的情況。
Q:是不是每次都能拍出嗝來?
A:這不一定,不是每次都能拍出來,比如寶寶吃的比較少,也沒有進空氣,很有可能就拍不出來,但是我們以然要用拍嗝的姿勢拍一拍。
如何給寶寶正確拍嗝
1、採用正確的姿勢
由於寶寶脊柱、頭頸部發育不全,還是軟軟的,所以我們在拍嗝的時候一定要保護好寶寶,一般拍嗝的姿勢有以下幾種:
1)常規的豎抱拍嗝
這個姿勢是大家最常用的,大人先在自己肩膀上搭一塊紗布,然後45°斜靠在床頭,一手託住寶寶頭頸處,一手託住寶寶屁股,慢慢豎起來把寶寶靠在自己身上,確保寶寶的口鼻高於我們的肩膀,我們從側面看,寶寶其實是斜趴在我們的身上。
2)扶坐寶寶拍嗝
這個姿勢適合3個月以上經常練習俯趴的寶寶,如果寶寶在吃奶的時候卡著嗝,需要先拍拍再吃,可以順勢把橫抱的寶寶扶起來像是「坐在」我們腿上,一手扶住寶寶下巴處穩住頭頸(如果寶寶頭頸無力已經消失,可以用手橫著攬住寶寶),一手在寶寶背部拍嗝,拍完以後再橫抱繼續吃奶。
2、採用正確的手勢和力度
如文章開頭所說的那個「啪啪啪」拍嗝的媽媽的做法就是錯誤的,正確的手勢和力度應該是:
家長把手弓起來,用空心掌來拍,這種手勢拍嗝可以使胃部的氣體產生震蕩,然後順利拍出來,其實力度不大,不會把寶寶拍疼,而直接用手掌拍有可能把奶帶著空氣都拍出來了。拍的時候要從下往上輕輕的、有節奏的拍,就像是把胃部的空氣往寶寶嘴邊趕一樣,不要一直再一個地方拍。
拍嗝的方法只要爸媽們經常練習就會熟練掌握了,剛開始拍嗝的時候都會小心翼翼的,有時候拍半天都沒有拍出來嗝,要檢查一下自己的抱姿和手法,多拍一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