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寧織造雙面繡——「五位一體」城鄉統籌:全域旅遊的江寧發展之路》正式出版 | 全域旅遊創新模式研究叢書

2021-02-13 匠工營國

寫在前面:為深入推廣全域旅遊主旨內涵,記錄全域旅遊發展歷程,打造全域旅遊創建標杆,共享全域旅遊創建成果路徑,近日中國旅遊出版社推出《全域旅遊創新模式研究叢書》(第一輯)。該叢書選取了八家在全域旅遊創建中湧現出的優質案例,共計八冊叢書,總結全域旅遊創新經驗,為全域旅遊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引導和可借鑑的成功模式,南京市江寧區榜上有名

張鴻雁教授掛帥、邵穎萍博士領銜江蘇匠工營國規劃團隊又一個理論學術與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碩果——《江寧織造雙面繡——「五位一體」城鄉統籌:全域旅遊的江寧發展之路》,正式由中國旅遊出版社出版。

江寧區文化和旅遊局委託並在江寧文化和旅遊局領導鼎力襄助之下,江蘇匠工營國規劃團隊歷時一整年,完成了《江寧織造雙面繡——「五位一體」城鄉統籌:全域旅遊的江寧發展之路》專著。這是中國第一部從「雙面繡」和幸福產業及旅遊文化資本等多重文化視角切入研究江寧的全域旅遊模式——「來江寧織造幸福」,並借用「江寧織造」的雲錦「雙面繡」的技巧和手法,即「紋樣」「挑花」「盤織」「縷金」和「緙絲」五個階段的比喻、借用的寫作方法,總結了江寧全域旅遊發展和創新的歷史全過程。

這更是一部充滿創新和傾注江蘇匠工營國規劃團隊感情、心血的全域旅遊理論學術與實踐研究的著作,正式出版共11章,277頁,近30萬字,其中總結了江寧全域旅遊的85個經典案例,文圖並茂,從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高度,總結出了江寧的全域旅遊模式。

南京市江寧區作為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旅遊稟賦得天獨厚,山水城林湖泉一應俱全,還擁有4000多年的湖熟文化、十朝古都的人文積澱。
近年來,江寧區紮實推進全域旅遊發展,開展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一是始終堅持「幸福導向、品質至上」的目標引領,注重打造「幸福業態、幸福生態、幸福文態、幸福心態」;二是始終堅持「全業融合、共建共享」的發展理念,著力打造「城鄉共建、產品共創、市場共治、主客共享、內外共贏」的全域旅遊「雙面繡」工作模式;三是始終堅持「改革驅動、四力協同」的機制創新,不斷強化「領導傾斜力、政策保障力、幹部執行力、群眾創造力」,闖出了一條全域覆蓋、全員參與、全位投入、全程保障城鄉統籌、文旅融合全域旅遊創新發展新路徑——1.創新構建全員興旅體制機制,組織上突出黨政統籌,機制上實施部門聯動;2.創新強化全鏈支撐政策保障,精準扶持產業發展、推進規劃立體整合、注重政策系統供給;3.創新打造全新平臺公共服務,實現旅遊交通暢而美、旅遊服務精而細、智慧旅遊新而全;4.創新構築全業融合供給體系,旅遊產品業態豐富,品牌活動彰顯特色,核心產品形成集聚;5.創新建立全民共治安全秩序,推動網際網路加入、網格員加盟、老百姓參加;6.創新實行全面從嚴資源保護,加強生態本底保護、歷史遺存保護、特色資源保護;7.創新開展全位推介品牌塑造,打響宣傳營銷立體戰、雲端營銷突擊戰、活動營銷陣地戰;8.創新實施全程貫通示範改革,構建多元投入機制、文旅融合機制、人才引育機制。

選讀·一

格物致知:明創新之道,立天地之心,繪全域旅遊畫卷,澤被一方;
身體力行:惠民生之福,造發展之基,繡江寧富強宏圖,福潤全區。在全球網絡化和新智慧科技到來的時代,全域旅遊創建發展不僅需要扎紮實實地苦幹,更需要一種科學、系統的思維,全域旅遊創建本身就是一個嚴謹的社會創新發展的系統工程,既要把握宏觀背景、時代脈搏與時俱進;又要針對百年之遇的大時代社會轉型特點,創造一個既適應全球發展趨勢又符合地方經濟文化特點的發展模式。首先,必須深刻認識到,全球城市化和智慧網絡化發展帶來的社會轉型,城鄉一體、城鄉融合已經成為一種發展趨勢和結果。區域經濟和城市發展必須以自身的綜合競爭力、核心競爭力和特色競爭力的「三力一體」,來實現對國內和國際市場的強有力介入和參與國際的「新文化產業分工」。其次,必須深刻認識到,中國經濟社會從高速發展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意義,與此相適應,必須創造適應大眾消費與休閒時代深化發展而來的旅遊經濟和旅遊消費提升。注重城鄉人文精神建設,注重鄉村與「城市文化自覺」建構,關照「鄉愁」與「城愁」歷史記憶、歷史風貌、「城鄉有機秩序」的生態建設,強化歷史文化傳承與時代創新的有機結合,創造全面開放和多元化的江寧旅遊經濟發展新形態。再次,必須深刻認識江寧所處區位的經濟價值、文化價值和人文區位空間價值,認識長三角一體化、江蘇寧鎮揚一體化背景下的城鄉空間結構價值的轉變。長三角作為中國的經濟發展高地之一,江寧在其中應該展現更高的經濟與文化價值,創造性地發揮自然環境、科技教育和經濟文化的優勢,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全域旅遊目的地。必須深刻認識到江寧的城市化發展已經步入特定的歷史轉型期,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面臨全域現代化的挑戰,發展全域旅遊是適應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位一體」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恩格斯說:「一個民族要站在科學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江寧全域旅遊發展模式」的創建也同樣離不開理論研究和理論思維的建構。江寧人勇於創新、善於創新,主動創新,不僅在全域旅遊發展上實現了先走一步,快走一步,領先一步超前一步的創新發展體系,而且在全域旅遊的創新發展方面也創造了理論思想先行的思維文化模式,達到了廣泛的理論共識和社會文化認同,群眾與幹部同心同德,自覺有意識地創造樣板和地方經驗,並形成了一套完整體系和模式,即在遵循全國全域旅遊統一指標創建的前提下,提出了創新江寧的高質量指標和標準,創造了江寧全域旅遊的特色發展道路。創造和彰顯江寧文化歷史人文底蘊,弘揚新時代奮發前進的創新精神。江寧在精心打造全域旅遊的過程中尋找新思路,創造新方法,構建新經驗,塑造了「生態生活、創新創造、全域全民、古城古鄉、水韻水意、創業就業、樂遊樂居、崇德崇文、精美精緻、富民福民」的「十大場景」,並提煉與創新——以精細、精準的方式動員全員「織造幸福」,以高質量發展的方式創建「江寧全域旅遊模式」。2015年後全域旅遊建設如火如荼,以星火燎原之勢在全國展開。江寧人發揮已有的經濟基礎、資源優勢、人文底蘊和生態環境等優勢,積極實踐全域旅遊的發展理念,在發展中勇於探索。一方面以創新求發展,尋找新方法;一方面以務實、具體的工作方式,扎紮實實地推動全域旅遊建設,日漸成為全國全域旅遊工作的標杆。2016年江寧區在原國家旅遊局組織的「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大會上作為示範典型發言講話,2017年在全國第二次全域旅遊推進大會上作為產業融合型創建典型代表受到全國推廣。江寧區創造了具有幸福旅遊產業特色的全域旅遊發展新模式。2019年9月在「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名單中江寧榜上有名,是江蘇省僅有的三家之一。江寧全域旅遊的發展創新,重在強調理論與實踐結合;高質量與高標準結合;全域旅遊與全域小康建設、全域現代化建設結合,特別是在「全域」、「全員」、「整體」、「系統」上狠下功夫,在多個領域形成了創新發展和高質量同步發展的局面。如以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為主導的創新示範、以旅遊經濟帶動福民富民的創新示範、以生態文明為依託的旅遊創新示範、以「文旅產業融合+N」為主體的產業鏈創新示範、以人人參與共建共享結合為紐帶的創新示範、以景區與社區相融合發展為帶動的創新示範、以休閒養生度假與農業科技融合的多業聯合創新示範、以主客共享經濟與文明社會創建的社會融合創新示範、以幸福旅遊產業與「人人可就業」的「就業引領」型創新示範等……江寧區在全域旅遊創建中創造了很多可複製、可學習、可推廣、易操作的經驗和做法。目前,全域旅遊已經成為江寧區經濟、社會、文化現代化和國際化發展的重要引擎!

明確「理論模式」和「創新發展」的內涵和範式,並主動構建江寧全域旅遊地方性發展框架和模式,這是江寧成為全域旅遊示範區的經驗和感悟。全域旅遊的「模式創新」也是一項前無古人的事業。從理論上講「模式創新」有多種定義,其內涵界定也有不同的創新視角,經過初步梳理和歸類,總結出模式的主要概念分類:一是注重理論、結構、方法和信念的模式。這一類模式的定義來源於英文單詞Pattern,也有人將其翻譯為「範式」。此類模式有六個特點:1)具有共同信念;2)能夠提供方法;3)能夠確定方向;4)具有綱領性;5)具有公認性;6)具有可模仿性,即可學習性。二是注重理論模型、「自我檢驗」和可操作的建構的模式。這一類模式的定義來源於英文單詞Model,具有「模型」的含義。此類模式共有九個特點:1)高度抽象;2)注重建模;3)可做出假設;4)可分析;5)可操作;6)可檢驗;7)可運用;8)有特性;9)各元素之間相互關聯。多種理論的存在使得「模式」及相關理論具有了更多的廣泛應用性和指導性。不同區域和社會形態及事物發展到較高階段時都可能會在「自組織體系」內出現不同的「模式」和結構體系,通過理論總結與對實踐的高度概括形成社會認同的社會存在和樣態,如大家熟知的「溫州模式」、「蘇南模式」「深圳模式」等,從學術和學理分類的意義上講,這樣幾種模式具有典型性和廣泛的認同性,同時對旅遊經濟的發展有某種借鑑意義:(1)「文化模式」是社會學與文化人類學研究的重要課題,它是分析群體心理的工具,是連接心理與文化的橋梁。因為「人類的行為方式有一定的規律可言,特定群體的特定行為方式有一定的價值取向,它塑造著文化中的個人」。從旅遊和旅遊產業的本質上講,旅遊和旅遊產業也是一種文化類型和文化行動過程,既有一定規律可循,又有文化的前置創意、設計和建構過程,更有從旅遊文化資源到文化資本化轉化和旅遊文化資本再生產的過程。(2)「管理模式」是「對管理實踐活動的高度概括和總結,並通過流程、制度和表單等形式固化下來,成為企業(或其他單位)日常運作的規範,它是企業(或其他單位)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全域旅遊創建是一個十分典型的管理過程,既要創造、制定旅遊管理者日常規範,又要有主客都遵守的、平等的管理制度,更要「合規」、「合法」保證安全,而且還要創造符合地方特色的管理文化制度體系,創造符合主客共享的、有幸福感的管理文化氛圍。(3)「商業模式」是企業運營和創新發展成功的一種保,哪裡有經濟、社會、生態和文化效益,哪裡就有商業模式的存在和效仿。「商業模式是一種包含了一系列要素及其關係的工具,用以闡明某個特定實體的商業邏輯。它描述了公司所能為客戶提供的價值以及公司的內部結構、合作夥伴網絡和關係資本等,用以實現(創造、推銷和支付)這一價值並產生可持續盈利收入的要素」等等。在全域旅遊的創建、發展和運營過程中,也必須符合經濟規律市場經濟要求,更要符合旅遊項目開發主體和旅遊消費者的合理利益,建立良好的「商業模式」——盈利模式,這樣才能創造經濟發展動力,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和「社會幸福」指數。一言以蔽之,每一種成功的模式都可以為我們提供一定的理論認知方式、經驗借鑑和服務方式的創新路徑。


綜上所述,「模式建構」在某種意義上說,是一種實踐經驗升華到理論層面的總結,是一種發展狀態和樣態,是實踐者的文化自覺行為和結晶。通過全面總結分析江寧全域旅遊創建、發展、建構和創新的過程,我們認為:「江寧全域旅遊模式」的建構理論方式和內核是:強調創造改革開放的發展環境,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強調地方文化特色打造,強調可持續發展創新,強調為社會全員謀幸福:大體上有這樣十個特點:1)具有共同價值理論信念;2)能夠提供可自我約束、自我學習和自我提升的全域旅遊創建方法;3)有明確、科學、合理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如精準保護生態、充分就業、主客共享和創造全域現代化等;4)具有政策引導性和綱領性,提供良好的營商環境等;5)主客共享的文化認同;6)在創新發展中,既有整體上目標,也階段性目標,還有具體策略和可操作性,過程可調整,結果可檢驗;7)挖掘和梳理地方文化和文脈,創造地方旅遊文化資本;8)發展過程全域化、整體化和開放式的結構化,具有模式功能的價值和要素;9)「江寧全域旅遊模式」各元素之間相互關聯,如旅遊景區、社區、廠區、學區等形成一個連續的空間體系。10)國際化的開放性模式,不斷進取,不斷升華……。釐清了一般模式的「江寧模式」創造的要義,總結了模式在某些相關領域的運用,因此更容易理解「江寧模式」與江寧現代化發展的關係,即創造模式是為了更好的發展,所有某種與時俱進的模式本身就是「創新發展模式」。社會學家費孝通認為「發展模式」的基本涵義是指「在一定地區,一定歷史條件,具有特色的經濟發展的路子」,江寧全域旅遊就是在探索「具有經濟特色的發展路子」,也就是對江寧特定時空經濟——全域旅遊發展特點的概括。而在中國傳統古代語言體系中,「模式」就是一種「樣板」、「樣式」。如《魏書·源子恭傳》載:「故尚書令、任城王臣澄按故司空臣衝所造明堂樣,並連表詔答、兩京模式,奏求營起。」清薛福成《代李伯相重鍥洨濱遺書序》:「王君、夏君表章前哲,以為邦人士模式,可謂能勤其職矣。」在中文的語義當中,「模式」可以理解為人、行為和事物發展的榜樣、模範、範式以及各類標準的集合表達。簡而言之,「模式」是一種社會某種現象高度總結和概括,包括了一種成功的事物和社會現象在理論和實踐結合之上的哲學價值表述。因此,從廣義上理解,那些能夠推動社會進步發展所建構的模式,一般性都具有某些共性特色,不僅具有高度概括和總結性,還具有簡單性、可重複性、可模仿性和社會行為的規範性。而且一旦形這種模式,其發展過程必然具有結構性、穩定性、超越時代性、文化認同性和對社會進步的推動性,因此「模式」也被引申為「模範」的意義。江寧全域旅遊已經走出一條自己創新的發展模範道路。之所以在江寧全域旅遊創建和發展中,能找到地方性的特色發展道路,是因為,江寧能夠自覺把控「核心環節」,即每一個旅遊文化景區建設、每一個與旅遊文化融合的社區建設、每一個旅遊景點景觀項目等建設都會嚴控「精準保護環節」,始終把自然生態歷史文化的精準保護放在第一位。在江寧全域旅遊總體定位和頂層設計的指導下,強化「精準保護」的實施,實現旅遊「點—線—面」建設的生態文化和歷史文化的合理應用與精準保護、精準開發。系統全面地對江寧政治、經濟、生態、社會、人文與風土民俗等方面進行挖掘和梳理,對江寧的文化和旅遊資源的「家底」如數家珍,由此建立了旅遊發展創新與保護開發的良性關係,豐富和完善了地方文化和旅遊項目創新的有機融合,為「村村有風景」提供了生生不息的文化和生態之源。有些文化要素通過整理、提煉、創意和創新之後,成為全域旅遊的「江寧元素」,有些則上升為「中國元素」,不僅有效地保護了生態環境和歷史文化,更重要的是這些文化資源向文化資本的轉化,通過「城市文化資本」再生產方式,轉化為江寧的「旅遊文化資本」,形成全國唯一性和壟斷性的旅遊資源,進而為江寧旅遊走向國際化創造了良好條件。經驗證明,對生態和歷史文化的精準保護環節的把控,保證了模式建構的合理性和文化認同性,也促進了江寧全域旅遊向高質量發展與可持續創新發展目標的實現。「模式」是在理論與實踐上的高度總結與概括,對整體發展和具體工作有指導和引導作用。基於以上對「模式理論框架」及「發展模式創新」的解析,總結出「江寧全域旅遊發展模式」的內涵為:「江寧全域旅遊模式」是指在「五位一體」核心思想引領下,堅持以人為本、創新驅動和全域均好化的發展原則,以建設區域現代化和全域旅遊的全面發展為目標;以城鄉共建、產品共創、市場共治、主客共享、旅遊內外共贏和創造充分就業為抓手,高質量推進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位一體的全域建設;以全員幸福為導向,推進民主和法制、產業與就業、生態與生活、消費與休閒等方面的全領域建設,從而促進江寧全域旅遊的可持續自我生存力和創造力、法制環境的社會民主力與公平力、綜合競爭力與核心競爭力的全面提升;進一步充分發揮旅遊業的綜合帶動作用,促進江寧社會經濟的全面可持續發展,創造江寧全域旅遊的獨特發展道路、理論體系、創新機制、行動邏輯和實施方案。從而打造一個處處是花園、村村有風景、人人可織造幸福的國際旅遊目的地;一個人人能感知、人人能認同,人人可自豪,人人得幸福、人人能就業、人人可安居和人人都快樂的幸福安康新江寧。一個成功的全域旅遊發展模式最核心的是人人都幸福,無論是「旅者」還是「居者」都能快樂、安全、健康地幸福生活和旅遊,同時,成功的全域旅遊一定具有窗口效應、示範帶動效應和推動社會發展的作用。應當認識到,「江寧全域旅遊模式」在發展中還需要有更多領域的創新賦能,還要有更多的文化再造,更多新的政策、機制創新……。在統籌地域性經濟文化、創造特色旅遊主業創新性要素的不可複製性方面,更要站在國際化的高度,開拓出一條全域旅遊理論與實踐及具體應用深度融合的發展道路和模式樣板。「江寧全域旅遊模式」不是固定的文化結構,是一個不斷發展和能夠自身吐故納新的開放式發展結構,有內在自主創新發展機制和要求:一是必須立足本地,放眼全球,直接參與全球旅遊市場競爭,創造國際化江寧旅遊市場環境,面向全球創造江寧旅遊的「文化身份識別」;二是發展旅遊經濟,創造特色名牌。必須持續創造更多更好的旅遊品牌、名牌,在住、吃、行、遊、購、娛、學、養、商、會、獎等旅遊業態上,創造多層次、多類型、多元化和多業融合的江寧旅遊國際名牌,形成和建構全域旅遊發展的永續內生動力;三是必須高質量推進城鄉福民富民實施,讓人民共同富裕變得摸得著看得見。讓江寧真正成為「這裡是幸福開始的地方」,每個人都可以「來江寧織造幸福」!創新是發展的永恆命題。「江寧全域旅遊模式」在創新發展中要不斷賦予新能量、新價值和新內容,使之永葆活力,處於不斷完善的過程中。在全域和均好性上狠下功夫,使江寧全域旅遊具有更成熟的整合性、導向性、願景性、普惠性、唯一性和操作性。目前,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驅動江寧不斷發展的一個「新引擎」,只有在創新發展構建「新江寧精神」——有共同的認知和發展理念,才可以永葆生機,持續更新和創新。「江寧模式」品牌賦能體系內涵之一是:創造江寧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畫卷,形成多樣性、多層次性與獨特性的旅遊文化品牌系列,把最具中國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與最具國際時尚的風範品位相互契合,突出「幸福江寧中國夢」、突出全域旅遊發展的目標和需要,高質量完善和保障「來江寧織造幸福」的旅遊體驗與生活過程。在全域旅遊創建和發展中,我們導入江寧模式品牌賦能機制,把幸福江寧來江寧織造幸福品牌作為總體定位,把江寧全域旅遊的十大場景中的「生態生活、創新創造、創業就業、樂遊樂居、崇德崇文、富民福民」作為江寧旅遊模式品牌的六大關鍵文化因子和品牌支持賦能系統,也是「江寧模式」成功和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也提醒更多人們更多地關注這六個方面。品牌賦能需要一種創新力量和創新的土壤。我們說:「創新的土壤比創新本身更重要,發展的方式比發展本身更重要。」江寧全域旅遊的品牌賦能支持系統如下:第一是「生態生活」支持系統持續打造。「只要生態好,生活就會好」,這已經成為江寧人的文化共識。早在2006江寧就獲得國家級生態示範區的稱號,2017年又被評為「第一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江寧境內有近400多座山,高低不同,景象萬千,青龍山、黃龍山、湯山、孔山、牛首山和方山等,很多山峰鬱鬱蔥蔥,勝境連綿。江寧又是水韻之鄉——江蘇的一顆明珠,除秦淮河和長江兩大水系外,九鄉河、七鄉河、牧龍河和銅井河等水系蜿蜒曲折,河邊綠草青青,水面鶯歌燕舞;還有很多美景各異的湖泊、水庫鑲嵌在江寧大地,有百家湖、楊柳湖、白鷺湖、南山湖、甘泉湖以及幾十個大小不等的水庫,湖水清澈漣漪,湖畔鳥語花香,留下無數美好的傳說。另外,這裡還有得天獨厚的地下水,如溫泉等流水終年不斷……。西晉左思說:「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保持這些山河湖泊原生態,是全域旅遊創新歷史的責任。一個空氣清新、山水清新、湖山映照和花果飄香的新江寧必然具有無限魅力來吸引旅遊。生態環境美、生活環境美、工作環境美、旅居環境美是全域旅遊發展和「江寧模式」品牌的最低標準和最高要求。第二是「創造創新」支持系統的持續創新。創造是經濟發展的基礎,創新是發展的永恆動力,沒有創造就沒有生活生產的前提,沒有創新就沒有可持續和高質量發展,與時俱進、持續創新是「江寧模式」特色和價值所在。從傳統旅遊觀光產品的打造,到景區與社區結合,從文旅體產業的融合,再到國際旅遊目的地和服務的國際化創新,每一個環節都能體現「江寧創造」和「江寧創新」的旅遊產業發展態勢,不斷湧現出各種各樣的旅遊產品:研學遊、商務遊、會獎遊、田園遊、親子遊、養生遊、工業主題旅遊及各種生活方式體驗遊等,旅遊新產品層出不窮,「沉浸式場景」營造,文創衍生品再生及創意IP植入等,旅遊產業「網鏈」越來越寬廣。而且服務創新上,「知識學習旅遊」、「智慧參與旅遊」和「情景智能旅遊」等正在朝著高科技網絡智能化發展,5G網絡智慧旅遊體系正在開創之中。第三是「就業創業」支持系統的持續建構。沒有充分就業,就不會有安居幸福。來江寧織造幸福的涵義,不僅僅是來江寧觀光旅遊,還包含著來江寧居住和旅遊。人的,就是創業和就業。無論是居者還是旅者,或者是客居者,人們都認同這樣的話:「環境賽花園,創業在樂園」。「來江寧,做個有品位的創業者」!僅舉一例:在江寧文旅融合發展中,還有專門針對女性創業的政策機制,並提供女性創業的相應空間,由此可見一斑。美國社會哲學家劉易斯·芒福德認為「城市體現了自然環境人化以及人文遺產自然化的最大限度的可能性,城市賦予前者以人文形態,而又以永恆的、集體形態使得後者物化或者外化。」在江寧總體目標引領下,文旅產業應該結合江寧現代化和國際化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創新,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構築江寧經濟和科技現代化的助推器。全域旅遊的發展建設應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廣闊場域。第四是「樂居樂遊」支持系統的持續完善。這一核心價值是把城鄉日常生活的快樂和旅遊生活的快樂有機融合,而且這一內容的持續發展,也是全域旅遊需要解決的長遠的問題之一。江寧是「第一批全國農村幸福社區建設示範單位」和「首批江蘇省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示範區」,相關的很多榮譽和具體建設,保證了所到之處,都能夠體驗到全域旅遊創建給遊居者帶來的方便和愉悅。一個強調人人幸福樂活的江寧,為人人都能成為快樂旅遊者創造了良好的環境。除了主客共享、主客配合、主客互相服務的意義外,還需要當地居民的積極參與,他們的一切居住、生產和生活體驗都將成為遊客的感受的重要信息來源。江寧近年來的社會建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社會文明程度測評指數90分以上。群眾安全感95%以上。法治建設滿意度97%以上。城鄉和諧社區建設達標率97.5%、94.5%。註冊志願者人數佔城鎮常住人口比例15.5%。」江寧區成為全省首家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示範街道全覆蓋的市、區(縣)。全域旅遊發展的品牌賦能,就是必須保證這些優秀傳統的持續保持高品質,持續引導、提升市民、村民的「現代人」的素質,講文明禮貌和尊敬他人,並進一步通過全域旅遊發展,建設多種多樣的自然、和諧、美好的「生活場景」,「讓遊客幸福」和「來江寧織造幸福」成為生生不息的文化源泉,讓主客共享、共同創造幸福成為一種社會整體創新的發展。第五是「崇德崇文」支持系統的持續傳承。江寧書香傳家的地方文化傳統,奮勉了很多「耕讀人家」,不僅治家有方,而且能形成特有的良好家風文化傳承,成為這個地方的特有文化,也構成了江寧旅遊的文化內核。芒福德說:「城市是文化的容器」。社會學家丹尼爾•貝爾在《後工業社會的來臨》提出:「最終為經濟提供方向的並不是價格體系,而是經濟生存於其中的文化價值體系。」江寧自古是經濟繁盛之地,與江寧「崇德崇文」、「尚學重教」不無關係。江寧還有「文教立身傳家」、「爭創書香之家」的優良傳統。自古江寧就書院興盛,文人匯聚,地方名人、賢達輩出。如東吳的甘寧、陸績;東晉謝安;南朝陶弘景;清朝鄧廷禎;愛國報業巨子史量才等都是江寧人。《金陵四十景圖》作者上元縣人高岑,自稱「石城高岑」,所作被收刻在康熙《江寧府志》等,不勝枚舉。當下,江寧不僅是全域旅遊示範區,還是「書香城市建設示範區」。因此,江寧要講好「文化江寧」的故事,講好文化與旅遊融合的「江寧故事」。美國學者羅伯特·麥金託什、夏希肯特·格波特《旅遊學:要素·實踐·基本原理》一書中就首次提出了「文化旅遊」概念,認為「文化實際上概括了旅遊的各個方面,人們可以藉助它來了解彼此之間的生活和思想。」隨著時代的發展,張鴻雁教授最早提出了「城市文化資本論」的系統理論,這在一定意義上是強調城市業已存在的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等,不僅僅是具有一般意義上的特點,更具有財富和「資本性」意義,如城市自身歷史的物質文化遺存,流芳千古的人物及精神價值,以及城市自身創造的一系列文化象徵與文化符號,都具有鮮明的資本屬性和資本意義。「文化旅遊」的全域開始,到全域的城市文化資本建構和再生產,再到旅遊文化資本創新和再生產,是所有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必由路徑和選擇。但是,要清醒的認知到,文化底蘊與文化底色的保護,優秀文化的傳承是其全域旅遊創新的本源價值。第六是「富民福民」支持系統的持續創造。「富民福民」是旅遊產業的一個特定功能和價值所在。一個強調旅遊民本經濟導向的區域,一定是「百姓富、人民福」。江寧在全域旅遊創建中,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於經濟增速,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於城鎮居民。城鄉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覆蓋率100%。近年來,江寧區旅遊總收入增長和接待遊客量增長均在10%以上。全域旅遊發展帶來創業環境的變化,帶來就業率的提升,帶來幸福生活環境的優化,帶來幸福生活方式的完善和幸福生活收入的日益增長。下一階段的旅遊產業升級和「江寧模式」品牌賦能,應該進一步圍繞產業、人才高級化和充分就業、創業來開展,核心是形成不斷優化的就業結構和生產力組成結構,創造多種多樣的旅遊專項產品,強調以靈活創業、充分就業、幸福創業和惠民獲業四大方面打造一個全新、全域和全民的旅遊民本、民生和民享的經濟模式。通過「江寧全域旅遊模式」品牌賦能的創新,有機整合的江寧歷史文化特色、創新創造的文化自覺以及富民福民的政策主張,一是可以實現江寧旅遊文化資本創新的「文化自覺」,形成具有樣板效應的江寧特色全域旅遊模式;二是可以達到引導幹部群眾共同踐行江寧「幸福中國夢」;三是可提升江寧「城市綜合競爭力、核心競爭力和特色文化競爭力」的「三力結構」體系,使全域旅遊建設能夠切實服務於江寧整體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發展需要。

匠工營國打破傳統的規劃、策劃、設計、創意等各自分割的業務經營方式,專注城市發展的前沿趨勢和最新變化,在區域規劃、產業發展、文化創新、營銷管理、運營提升、創意設計等多個領域深度經營,並以跨界、聯動、融合創新為核心詞,針對委託方的特定需求和問題導向形成一個個完整的落地解決方案,從規劃、策劃、落地、執行、反饋多角度實現一體化集成服務。

……

■江蘇省旅遊風情小鎮考評辦法制定單位和首年創建第三方評估單位

■南京市特色小鎮旅遊發展導則評測辦法制定單位

■南京市秦淮區全域旅遊創建驗收服務單位

■江蘇高淳國際慢城(AAAA級景區、中國首個國際慢城)

■江蘇南京秦淮河(AAAAA級景區、中國第一歷史文化名河)

■江蘇句容茅山旅遊區(AAAAA級景區)

■吉林松原查幹湖旅遊經濟開發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國十大淡水湖之一)

■福建永春東關橋歷史文化旅遊區(閩南僑鄉之都)

■宿遷三臺山衲田花海風情小鎮(江蘇省首批旅遊風情小鎮創建單位之一)

■霍山上土市鎮溫泉小鎮(安徽省第一批省級特色小鎮和安徽省第一批旅遊小鎮雙名單小鎮)

■南京紫東地區文旅產業發展戰略研究

■2019江寧織造雙面繡-五位一體城鄉統籌的全域旅遊發展之路

……

■江蘇省南京城市品牌建設

■江蘇南通城市旅遊形象與旅遊文化資本發展研究(中國近代第一城)

■鹽南高新區水岸經濟發展戰略研究

■宿遷市歷史文化系統梳理研究

■泰州泰來麵粉廠工業遺址文化復興項目策劃

■鹽城大洋灣景區運營策劃方案設計

■南京水遊城城市商業綜合體(首次注入城市人文理念的中國商業地產)

……

■孫橋對節白蠟藝術小鎮(荊門市首批市級特色小鎮創建名單)

……

■南京冶山苗木基地總體策劃方案設計

……

■南京市金陵中學校園文化建設(國家級示範高中、江蘇省重點中學)

■江蘇南京秦淮區全域旅遊導覽導視系統

■雙登戰略·文化·視覺三合一系統方案(國家重點高新技術產業集團、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

■江蘇高淳國際慢城金花旅遊節

……

地址: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紫東路2號 紫東國際創意園E5棟

電話:025-85567035

傳真:025-85567035

E-mail:jgyg@ijgyg.com

相關焦點

  • 【全域旅遊 江寧樣本】江寧區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實踐研究與經驗啟示
    目前,江寧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已高質量通過省級驗收(獲第一名)。江寧區努力踐行著全力走在全省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的最前列的責任擔當,爭當全域旅遊發展的排頭兵與領跑者,傾力唱響全域旅遊的江寧好聲音,致力走在全域旅遊的發展最前列,努力織造全域旅遊的江寧新樣本。
  • 江城,江寧歡迎您!——2020南京旅遊暨牛首山武漢專場推介會
    一張旅遊門票拉進&34;&34;兩地距離。8月4日,&34;——2020南京旅遊暨牛首山武漢專場推介會&34;牛首山門票公益捐贈&34;通過推介,讓更多的武漢人能夠盡情領略牛首山風採,為江寧全域旅遊發展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讓推介會成為南京與武漢友誼的紐帶、合作的橋梁。
  • ...旅遊即生活——本地居民成為全域旅遊發展成果的首席體驗師和第...
    作為此次會議的東道主,金湖縣就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中「把本地居民作為全域旅遊發展成果的首席體驗師和第一代言人,推動縣內高等級景區對本地居民免費開放」等經驗進行了分享。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楊志純表示,要因地制宜、創新創意發展全域旅遊,推進旅遊扶貧和旅遊富民,強化「城市即景區、旅遊即生活」的理念,全力打好「城市+鄉村+景區」組合牌。
  • 南京江寧:以城鄉融合促鄉村振興
    這裡是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區,2019年入選全國首批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區。南京市江寧區,位於揚子江畔、牛首山下,區域總面積1561平方公裡,轄10個街道、201個村(社區),總人口243萬人。近年來,江寧從打造周末休閒的「盆景」到統籌全域旅遊的大景區,正以高質量的城鄉融合發展促進全域鄉村振興。
  • 江寧織造博物館-中新網
    (高鶴雲攝) 圖片來源:香港《大公報》   由建築大師吳良鏞歷時十年親自設計的江寧織造府項目,在空關四年後更名為「江寧織造博物館」,並於今年春節免費試運行,現充實了展陳內容後,最近正式對外開放,給市民百姓和遊客送上了一份具有歷史文化藝術特色的視覺大餐。
  • 全國百強旅行社來江寧「走親串門」
    本次推介會由江蘇省旅遊協會指導,南京市江寧區文化和旅遊局、南京市江寧旅遊產業集團聯合承辦,來自全國11個省份、109家知名旅行社的146名代表參加了此次活動。活動共分江寧全域旅遊資源現場推介和江寧全域旅遊資源現場考察兩個部分。
  • 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經驗一起看
    ,創新發展濱海城市旅遊的「榮成樣本」,走出了一條破解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創新之路,叫響了「冬賞天鵝·夏遊牧場」的北方全季型休閒度假城市品牌。 以主客共享為導向,樹立北方全季型旅遊新形象。實現了全域道路景觀化、城鄉設施旅遊化,提供最優質的全域遊覽環境,成為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國人居範例城市。 以城鄉統籌為抓手,構建全時空活力榮成新格局。景城鄉一體,海陸空聯動,全域布局文旅經濟,構建十大板塊主題產品,形成立體式濱海旅遊產業開發模式。
  • 「美麗江寧、活力江寧、創新江寧」走進臺灣 兩岸青年創新創意決賽...
    近日,「美麗江寧活力江寧創新江寧」交流懇談會暨兩岸創新-追夢江寧築夢田園主題發布會在臺北舉辦,此次活動由江寧旅遊產業集團主辦,南京臺灣青年創業學院、南京寧臺青年創新創業管理服務有限公司、江蘇龍虎網承辦。臺玻集團總裁林伯實、鯤鵬會創辦人李勝峰等臺灣嘉賓以及部分臺灣高校師生、文創設計從業人員共80餘人應邀參加此次活動。
  • 江寧旅遊又要辦大事,全國百強旅行社即將來訪
    全國11個省份、109家知名旅行社、146名代表 在這裡以詩會友 在這裡與遠方結廬 現場旅遊資源推介有地道的 「江寧禮道」、「江寧味道」 實地測量江寧全域旅遊幸福的「厚度」
  •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全域旅遊發展的指導意見》全文
    統籌協調,融合發展。把促進全域旅遊發展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抓手,從區域發展全局出發,統一規劃,整合資源,凝聚全域旅遊發展新合力。大力推進「旅遊+」,促進產業融合、產城融合,全面增強旅遊發展新功能,使發展成果惠及各方,構建全域旅遊共建共享新格局。 因地制宜,綠色發展。
  • 河北邯鄲:探尋全域旅遊發展的「涉縣模式」
    從旅遊工程的建設到旅遊體系的建設,再到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百餘項改革,涉縣走出了一條以旅遊業帶動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新路,成為了邯鄲旗幟、河北領跑、全國先進,打造了「黨建統領、改革創新、全民共建、群眾共享」的全域旅遊「涉縣模式」。
  • 打造資源枯竭城市全域旅遊發展「賈汪模式」
    9月17日至20日,一場全國性的旅遊發展盛會在美麗的浙江衢州江山市舉行,從各省級文旅行政部門分管全域旅遊工作的負責同志及相關業務處室負責人,到首批71家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人民政府分管文旅工作的負責同志及文旅行政部門負責人,大家齊聚一堂,參加2020年全國全域旅遊培訓班暨首屆全域旅遊發展綠色對話,共敘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的經驗與方法,探索推動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現實路徑
  • 成功創建 不是終點是起點 ——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正式...
    創建亮點紛呈在推進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中,各地堅持統籌協調、融合發展,因地制宜、綠色發展,改革創新、示範引導,湧現了不少發展新亮點、新模式,形成了可借鑑、可推廣的經驗。陝西省商洛市柞水縣地處秦嶺南麓,山多地少,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近年來,該縣依託山水資源發展旅遊,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 南京江寧:因改革而富 描繪新時代"天下望縣"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江寧區因改革而富、因創新而強、因美麗而興,正以高質量的城鄉融合發展促進全域鄉村振興,再現新時代「天下望縣」的繁盛圖景。   「幸福織造府」,融合發展做優「城鄉拼圖」   今年4月,南京市委常委會集體調研時,對江寧提出要「奮力走在全市改革發展的最前列,聚力打造高質量發展的樣板區」的新要求。踏上高質量發展新徵程,江寧區委認為,要在改革發展上從追跑、並跑邁向領跑,從拼速度、提溫度轉向爭高度,努力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 2020南京旅遊暨牛首山武漢專場推介會
    一張旅遊門票拉進「寧」「漢」兩地距離。8月4日,「江城,江寧歡迎您!」——2020南京旅遊暨牛首山武漢專場推介會」在武漢舉辦。南京江寧牛首山文化旅遊區帶著江寧人民深切的友誼,誠邀武漢人民到江寧走走,領略南京的旅遊魅力和特色產品。
  • 「百年煤城」的蝶變之路 ——打造資源枯竭城市全域旅遊發展「賈汪...
    然而,長期的煤炭開採給賈汪留下了巨大的採煤沉陷區,轉型同發展重任在肩。」張克說,賈汪區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把補齊生態短板作為突破口,把全域旅遊創建作為推動資源枯竭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工程」,打造出資源枯竭城市全域旅遊發展的「賈汪模式」。
  • 南嶽打造「主客共享」的全域旅遊發展樣本
    2016年11月,南嶽區入選「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名錄,2017年6月入選「國家級旅遊業改革創新先行區」。圍繞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總目標,南嶽區委、區政府全面貫徹五大發展理念,統攬提出「三五一」工作思路,堅持以創促建,在體制機制、旅遊安全、旅遊惠民富民和全域共建共享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譜寫了「主客共享」的全域旅遊發展南嶽樣本。
  • 浙江桐廬:「全域旅遊」繪就現代版的富春山居圖
    新一屆縣委、縣政府在統籌分析桐廬縣歷史人文、自然風光等各類旅遊資源後,立足實際,審時度勢、高屋建瓴,最終理出一個創新思路:將「鳳凰涅盤」的抓手放在「生態立縣、旅遊興縣」上,牢固樹立「不拼資源抓生態、不比速度促和諧」的發展理念,全方位發展「大旅遊」,依託特有的鄉村魅力牢牢吸引住遊客的眼球。
  • 全域旅遊下的五種發展模式獲贊
    新華網中衛9月11電(記者 薛楓)全域旅遊,已成為時下最為熱門的旅遊詞彙。9月10日,記者從「第二屆全國全域旅遊推進會」上獲悉,全國多個地方提出要全面踐行全域旅遊發展理念,以此推動當地旅遊業的新一輪發展。其中,五種典型全域旅遊發展經驗和做法獲得了與會代表的充分肯定。
  • 全國百強旅行社來江寧「走親串門」
    本次推介會由江蘇省旅遊協會指導,南京市江寧區文化和旅遊局、南京市江寧旅遊產業集團聯合承辦,來自全國11個省份、109家知名旅行社的146名代表參加了此次活動。活動共分江寧全域旅遊資源現場推介和江寧全域旅遊資源現場考察兩個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