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全球疫情的影響之下,全球各國都在不斷的採取措施,中國的抗疫成功,倒是給許多國家樹立了榜樣。
在前段時間,西方媒體不斷抨擊我們的做法,而他們現在卻抄起了中國的作業,不僅設置檢測站,還建立起了方艙醫院,甚至採取「封城」這一政策。
如今我國的疫情也得到了控制,每天增長的病例逐漸減少,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功,只不過海外的疫情卻日益嚴重,不少國家依然處於緊急狀態。
印度疫情受到全球關注,如今採取「封鎖政策」
要知道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國家,當地的人口數量未來也將超越中國,而一旦疫情發生在印度,許多人都會擔心印度的疫情,畢竟人口密集的地方容易傳播病菌。
另外由於印度的整體環境不是太好,其衛生條件也難以完全達到標準,正因為如此,不少國家也在擔心印度整體的疫情趨勢。
在前段時間,印度就曾出臺了時長21天的封鎖政策,當地的群眾除了購買生活用品之外,基本上不會外出,並且取消了各種社交活動。
截止到4月20號,印度累計確證人數高達17615例,相對近14億人口的印度而言,這比例並不大,大概是因為採取的措施正確,才會讓病例變少。
印度封鎖21天後的變化:恆河水達到飲用標準,喜馬拉雅山罕見出現
有句話叫做「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汙染」,伴隨印度的人口流動減少之後,當地的環境也產生了巨大的變化。
汙染嚴重的恆河也改變了它的樣貌,曾經恆河充斥著大量的垃圾和工業汙染物,而現在人們被禁足,恆河自我進化讓水變得清澈。
印度媒體表示,恆河的部分支流段,當地的水質已經能達到了可飲用的標準,對此不少人也產生質疑,畢竟恆河給人的印象較差。
居民被禁足,工廠都被停工,這時候除了河流變清之外,當地的空氣汙染也得到了緩解,印度東北部地區的居民們也表示,自己在家能隱隱約約首次看到30多年沒有見到的喜馬拉雅山……
空氣品質提高、河水變清澈等情況,基本上都發生在了全球各國,這樣的現象也代表了人類在不斷的傷害地球媽媽,而此次的疫情也讓我們深刻體會到了環境的重要性,人類能對我們的生活環境負責,那麼不僅是對我們自己負責還是為了整個地球和自己後代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