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的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裡,有一個武林盛事,那就是華山論劍。華山論劍是當世頂尖高手才有資格參加的盛會,不能自己報名,採用的邀請制。第一次參加華山論劍者,共有五人,即「東邪」黃藥師、「西毒」歐陽鋒、「南帝」段智興、「北丐」洪七公和「中神通」王重陽。
這五人也被人們稱為「射鵰五絕」,是當世頂尖高手的象徵。東、西、南、北、中,五人的外號佔了五個方位,這是根據他們長期居住的位置,還有他們的性格或者職位來確定的外號。黃藥師的「邪」和歐陽鋒的「毒」是性格,而段智興的「帝」和洪七公的「丐」,則是他們的職位。
其實,第一次華山論劍受邀者並不僅僅是這五人,還有一人也受到了邀請,那就是「鐵掌水上漂」裘千仞。裘千仞的鐵掌和輕功,那也是武林一絕。但是裘千仞自認與其他五人相比,在武功上還有些差距,所以沒有參加。
那如果裘千仞真的參加了華山論劍,「射鵰五絕」就變成「射鵰六絕」了。如果是這樣,金庸先生會給裘千仞一個什麼樣的外號呢?東西南北中已經佔完了,裘千仞的鐵掌幫在湖南,居住的位置與「南帝」段智興相差不大。所以,「南」他是不能用了。
裘千仞是鐵掌幫的幫主,和洪七公有些類似。但是這個鐵掌幫既不屬於道,也不輸於僧,當然更不是乞丐,不好用一個字加以概括。鐵掌幫的前任幫主上官劍南,倒是個了不起的人物,是韓世忠部下的將領,《武穆遺書》的知情者。這是一位壯志未酬的大英雄,大豪傑。
但裘千仞和上官劍南並不一樣,他的武功要高於上官劍南,算得上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但是,他將上官劍南的大義丟了,後來甚至成了大金的幫兇,違背了上官劍南的初衷。裘千仞的鐵掌幫一舉將衡山派打得一蹶不振,下手也夠狠。
裘千仞的狠勁,不僅僅表現在對待衡山派上,也表現在對待孩子身上。裘千仞一掌將周伯通和瑛姑的孩子打得半死不活,然後哈哈大笑揚長而去。能夠對孩子下得了手,裘千仞不是一般的狠。這也使得瑛姑對段智興懷恨不已,迫使段智興出家為僧,法名一燈。
裘千仞的狠勁還表現在與周伯通的追趕上。一開始是周伯通追著裘千仞跑,從江南一直追到漠北。然後,裘千仞發現周伯通怕蛇,他便反過來又追著周伯通跑,從漠北又追回了江南。周伯通畢竟是頑皮,覺得好玩,裘千仞純粹是報復。
裘千仞跟著一燈大師出家十多年了,還是沒能看破紅塵。一燈大師讓其法名為「慈恩」,就是希望他有仁慈恩惠之心,以消減他的狠勁。裘千仞雖然戴著手銬腳鏈,但控制不住時,出手就要人命。他的這種狠勁,是根深蒂固的,一燈大師很難助其化解。
所以,在裘千仞身上,處處透著一股「狠」勁。他為了揚鐵掌幫之名,而滅了衡山派,他為了算計段智興,而對孩子下手,他為了報復周伯通,可以直追千裡。他的這種「狠」,還表現在將上官劍南的願望忘得一乾二淨,完全沒有考慮到前任的意願。
王重陽是「義」的代表,黃藥師是「邪」的標誌,歐陽鋒的「毒」無人能及,段智興的「仁」一般人做不到,洪七公的「正」使其一生問心無愧,裘千仞就是個「狠」字。所以,這六大高手,一「正」一「邪」、一「狠」一「毒」、一「仁」一「義」,是正邪、狠毒、仁義的象徵。
有了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那麼裘千仞應該叫什麼「狠」呢?東西南北中都是方位,裘千仞外號前面也應該有一個表示方位的字。裘千仞的鐵掌幫位於湖南湘西,屬於南方。在古代,人們稱南方少數民族為「蠻」。因此,裘千仞的外號可以叫「蠻狠」。而且,裘千仞「相貌兇惡,眼發異光」,這不就是「蠻」麼?
「東邪」黃藥師、「西毒」歐陽鋒、「南帝」段智興、「北丐」洪七公、「蠻狠」裘千仞、「中神通」王重陽,這就是新的「射鵰六絕」。「蠻狠」裘千仞,確實夠狠,不知大家還有沒有更合適的外號?歡迎大家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