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藏品眾多,書畫更是數不勝數。唯獨倪瓚的《獅子林圖》,乾隆對它情有獨鍾。
(元)倪瓚(款) 獅子林圖(畫心部分)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為了探尋獅子林園的下落,乾隆帝於乾隆二十二年(1757)正月十一日自京師出發的第二次南巡之行中,特地到江南進行尋訪。乾隆帝本以為獅子林園或已不存於世,沒想到黃興祖所買下的「涉園」即為獅子林園,且就在蘇州府城中。於是,乾隆帝於二月十八日駕至蘇州府,且待至二月二十三日。期間,乾隆帝按照倪瓚(款)《獅子林圖》尋訪到當時已然殘破的獅子林園。
當面對這座今非昔比的獅子林園時,乾隆帝心頭湧上複雜情緒,化為詩文題寫於倪瓚(款)《獅子林圖》畫心處。這則長跋體現出乾隆帝的兩種情緒:一是尋找到蘇州獅子林園的興奮,一是對園林屢易其主早已不復之前繁榮景象的感慨。乾隆帝喟嘆:「故址雖存,已屢易為黃氏涉園。今尚能指為獅子林者,獨賴有斯圖耳。」賜匾「鏡智圓照」,又題五言詩《遊獅子林》,詩中聲稱「早知獅子林」,在這兒見到了「松掛千年藤,池貯五湖水」與「假山似真山」,覺得獅子林不像在鬧市,而「疑其藏幽谷」,似是人間仙境,且在裝修方面與「亭臺乃一新」的寒山別業相比,是「未飾乃本然」,此詩現刻在獅子林御詩碑上。
倪瓚(款) 《獅子林圖》 乾隆帝御筆「雲林清閟」迎首
面對失而復得的獅子林園,乾隆帝當即授意重修。這次的修繕參照倪瓚畫作進行,為期數年,直至乾隆二十七年(1762)基本修竣,形成「有峰、有池、有竹、有松,僧僚賓館無不具備」之樣貌。詞臣畫家錢維城根據重修後的獅子林園,繪成一幅《獅子林全景圖》,「以存廬山真面目」。
蘇州獅子林園景
自蘇州獅子林園被重新發現之後,攜帶倪瓚(款)《獅子林圖》到蘇州觀賞獅子林園成為乾隆帝南巡的樂趣之一。
時隔五年即乾隆二十七年(1762),乾隆帝三巡江南。至蘇州時,又來到獅子林園遊玩觀賞。觀賞園林景色之餘,乾隆帝想起藏在內府的倪瓚(款)《獅子林圖》,深感有景無圖殊為遺憾,於是特地命人將倪瓚(款)《獅子林圖》由京師寄至吳中。展圖觀園,乾隆帝興之所至,詠詩二首,題於畫上。
乾隆三十年(1765)四次南巡,為獅子林題「真趣」匾,命賞給園主黃氏兄弟每人一匹緞子,寫下《遊獅子林即景雜詠》七絕三首與七律一首,其中絕句之一是「城中佳處是獅林,細雨輕風此首尋。豈不居然鬧市裡,致生邈爾濮濠心。」律詩中聲稱「每閱倪圖輒悅目,重來圖裡更怡心」,自認為摹圖不如倪瓚的《獅子林圖》「笑似雷門布鼓音」,去浙江後回京,途中小住蘇州,又去獅子林,留七律《再遊獅子林》,「卻愛獅林城市間」。
在經過南巡三訪蘇州獅子林園之後,乾隆帝早已不滿足於只在南下之時觀賞園林,萌生了於京師仿建的念頭,選址在圓明園長春園東北部仿照蘇州獅子林園興建獅子林園。
這座由「吳工肖堆塑,燕工營位置」的獅子林園於乾隆三十七年(1772)暮春仿建竣工,且耗資不菲。
長春園獅子林園雖是仿照蘇州獅子林園而建,但因環境本身的差異及乾隆帝新加入的自身理解,所呈現出來的園林景色與蘇州獅子林園相比差異甚大。園林西部以建築為主體,東部以疊石為主體。在蘇州獅子林園十二景的基礎上,乾隆帝為長春園獅子林園總結出十六處景觀,位於園東部。乾隆三十七年十月,乾隆帝親自題寫匾額,掛於十六景處。
圓明園長春園獅子林園遺蹟
在長春園獅子林園落成之時即乾隆三十七年(1772)暮春,乾隆帝親臨觀園。為了紀念園林建成,乾隆帝不僅取出內府珍藏的倪瓚(款)《獅子林圖》展卷欣賞,還親筆仿畫一幅。
仿畫與倪瓚(款)《獅子林圖》在構圖、內容及畫風上十分近似,可見是乾隆帝有意照臨。畫卷引首處有乾隆帝自書「藝循清」四字。卷後題跋明確提及臨仿的緣由—「茲御園規構獅子林落成,復仿倪迂意成卷,並題一律,藏之清閣,展圖靜對獅林景象,宛然如覿。而吳民親愛之忱,尤恍遇心目間。餘之繾情,固在彼而不在此。」
乾隆帝在仿畫過後又不斷作詩數首,並書寫於畫卷之後。這些詩作或表達出,將千裡外的園林連同五百年前的畫作共同收歸京師的志得意滿,或稱讚倪瓚開創《獅子林圖》的意義,或澄清觀園賞畫的目的並不是為自己逸樂,而是「卻予繾念在民艱」。
值得一提的是,仿畫卷後題跋處鈐有多枚乾隆帝印璽。除「乾隆宸翰」「得象外意」等常見印璽外,另有三枚印章特別引人注目——「師子林」「雲林清」「師子林寶」。「師子林」璽是在長春園獅子林園建成後鐫刻並在圓明園獅子林園中陳設。這幾枚印璽對獅子林園和倪瓚畫作的指向性正配合了畫作內容。可以說,乾隆帝在仿畫中苦心營造出詩、書、畫、印四美兼備的意境。
(清)弘曆 仿倪瓚獅子林圖 紙本水墨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然而,已得長春園獅子林的乾隆並不滿足,他認為獅子林園的精神應以內府《石渠寶笈》所載倪瓚(款)《獅子林圖》為源頭。黃氏涉園雖是獅子林園舊址,但因年久荒廢與原貌差之甚遠,更何況長春園所仿建的獅子林園。長春園獅子林園中的疊石假山是特地延請蘇州工匠所作,但乾隆帝仍然感覺不滿意,認為比不上倪瓚畫作——「然其亭臺峰沼但能同吳中之獅子林,而不能盡同迂翁之《獅子林圖》」。於是,萌生了再次仿建獅子林園的想法。
(清)弘曆 《仿倪瓚獅子林圖》迎首題字
乾隆三十九年(1774),於避暑山莊清舒山館之前再次仿建一處文園獅子林園。與長春園獅子林園一樣,文園獅子林園同樣設置獅子林、虹橋、假山等十六處景觀。雖然景致相同,但更多以倪瓚(款)《獅子林圖》為仿建藍本。
山莊文園獅子林園景照
文章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參考、交流之目的。
[編輯]
吳 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