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國平安大幅減持了汽車之家,持股比例從51.9%降至49.4%,套現2.55億美元。
據稱這是中國平安首次對汽車之家進行大規模減持。蹊蹺的是,減持一個多月後,又有消息傳出,平安財險收購汽車之家26%的股權。
平安先減持後增持的操作,在業內被解讀成對汽車金融領域的野心布局。但結合這一步棋的落子時機,不難看出這家老牌汽車垂直資訊平臺的焦慮。
汽車之家2020年一季度業績報告顯示,其營收與淨利潤雙雙下滑,其中淨收入同比下降4%至15.47億元,淨利潤同比下滑9.1%至5.872億元。
走下坡路的汽車之家,急於尋求增長突破點。
四年前,這家全球訪問量最大的汽車網站上演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股權之爭。中國平安斥資16億美元拿下汽車之家47.4%的股權,正式成為汽車之家最大股東。隨後,李想出走,汽車之家的創始團隊遭到徹底清洗,平安系的「狼性」風格也隨著資本的力量被注入汽車之家。
平安系牽頭的汽車之家展示出截然不同的激進風格,變現和利潤迅速取代流量和體驗,成為汽車之家發展的第一要務。
改姓平安後,汽車之家創下三年暴賺500億的佳績,但「狼性」風格向左,「用戶為王」的網際網路價值觀向右,汽車之家為了盈利妥協了用戶體驗,逐漸暴露出「後遺症」。口碑滑坡開始反噬業務,如今汽車不僅被用戶扣上「車託之家」的帽子,還一度遭到汽車經銷商的集體「封殺」。
流量危機乍現
老牌網際網路平臺的危機,往往始於流量下滑。
2019年8月,汽車之家CEO陸敏曾公布了一組數據,全站日均訪問量已突破10億,小程序日活用戶突破300萬,移動端日均活躍用戶達3780萬,App裝機量達4.3億每天產生線索50萬+。
這組數據在汽車資訊領域首屈一指,但無法驅散汽車之家流量下滑的陰霾。
據QuestMobile 數據顯示,自2019年11月起,汽車之家移動App的日活用戶已經連續7個月下跌,同比增速分別為-2.49%、-10.26%、-17.64%、-31.71%、-31.4%、-20.21%、-22.89%。
用戶「出走」汽車之家的跡象十分明顯。究其原因,無外乎體驗二字。
在微博知乎等社交媒體上,吐槽汽車之家的聲音此起彼伏,主要集中在內容質量下滑、圈子氛圍崩壞、廣告多等。
花朵財經在主流投訴平臺看到,關於汽車之家洩露用戶隱私信息、詢價騷擾電話的投訴成為重災區。
過去的忠實擁躉直指汽車之家的平臺體驗糟糕,內容愈發「功利性」。
有用戶反饋,登上平臺,不停收到位置授權、線索收集等彈窗提示;汽車愛好者聚集討論的氛圍也已崩塌,乾貨內容少,消費者很難找到真實的車主經驗分享,平臺淪為商家冒充車主打廣告發水帖的工具。
有用戶在微博投訴稱,自己的汽車之家帳號莫名被冒用發「垃圾帖」。
可以說,正是這些五花八門的「糟糕體驗」,直接導致了用戶的「叛逃」。有觀點認為,諸如平安這類型的狼性風格企業,很難在內容領域做出聲色。平安系下的汽車之家展現出強烈的趨利性,但「狼性」風格與網際網路的內容流量要義似乎天生相斥,為盈利變現犧牲用戶體驗的做法必然伴隨口碑和流量的下滑。
汽車之家的「變味」不僅讓用戶不適應,也使行業合作夥伴怨聲載道。
「涸澤而漁」遭合作夥伴抵制
本質上,諸如汽車之家的汽車垂直門戶網站是為了消除信息不對稱而誕生的。
在商品交易普遍電商化的演變過程中,房產和汽車這類高價值的商品很難繞開實物體驗推進,恰是這個需求讓房天下、汽車之家等連接經銷商和用戶的垂直門戶網站,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保持著生命力。
簡單地說,汽車之家並沒有止步於在信息中間商的定位。
從內容切入交易,汽車之家的路徑在平安系入主後進一步被明確。可以說,平安投資汽車之家的初衷,就是要在汽車金融領域下一盤大棋。
2016年第四季度,汽車之家開始向「輕資產型汽車電商平臺」轉型,將服務對象擴大到經銷商層面。其交易平臺開始通過平臺服務、市場解決方案及交易佣金的方式獲得收入。
在這一模式下,汽車之家的內容資訊屬性大打折扣,變現成為第一要務。
在經銷商眼中,汽車之家的形象也漸漸從過去唇齒相依的信息合作商,膨脹為一匹餓狼。
2019年,車市遭遇寒冬,行業一片哀嚎,多家汽車經銷商因不滿汽車之家會員費大幅漲價,發起了一場浩蕩的抵制運動。中升、龐大、運通等頭部經銷商先後發聲明宣布停止與汽車之家合作。
汽車之家發聲明否認遭到汽車經銷商封殺,並表示在商業中談判價格是正常情況。但當時不少業內聲音認為,在車市大幅下滑的情況下,汽車之家的大幅漲價,無異於「涸澤而漁」,利潤下降的汽車經銷商難以承受。
運通汽車集團總裁李竑在個人微博上對此次「封殺門」評價道,「一個靠汽車經銷商起家的垂直網站當羽翼漸豐時,居然想依靠壟斷來侵食。」
不可否認,汽車之家在當時乃至現在,仍是汽車垂直網站中的流量大戶,牢牢把握了話語權。雖然「封殺門」事件最終不了了之,但矛盾埋下的隱患也紮根了。
有觀點認為,經銷商的集體抵制除了會影響汽車之家的營收,還會將更多流量線索市場推給其他競爭對手。
競品在崛起,汽車之家的流量壟斷地位也在不斷下降,對用戶和經銷商而言,汽車之家不再是唯一的選擇。在「封殺門」鬧得沸沸揚揚期間,有經銷商對媒體表示,已經在與今日頭條旗下的懂車帝進行合作洽談,他們的合作價格遠低於汽車之家。
「狼性」是把雙刃劍
直到現在,仍有不少人唏噓感慨汽車之家價值觀的轉變。
李想秦致主政的時期,汽車之家的願景相對單純,一切以流量為主,重視內容質量,用戶體驗。平安正式接管後,創始團隊徹底出局,汽車之家新任掌門人是自嘲「門外的野蠻人」的陸敏。
陸敏掌舵下的汽車之家,迅速啟動戰略轉型,加速變現,將「狼性」貫徹到底。無論是枉顧用戶體驗,還是對經銷商們無情收割,一切都是為了賺錢。
必須承認的是,平安系的「狼性」精神戰鬥力確實很強大,汽車之家的戰略轉型效果明顯,賺錢能力飛躍提升。2018年,汽車之家媒體廣告收入佔比達到48%,其次為線索收入,佔比為39%,二者相加高達87%。
此外,汽車之家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也十分搶眼。平安併購時,汽車之家估值33.76億美元,如今市值105億美元。
從商業的角度看,追求利潤無可厚非,但步子邁得太大也很難避免遭遇反噬,平安給汽車之家攤的大餅逐漸有崩裂的跡象。如今看來,無論是用戶流失還是經銷商的抗議,其實無非是「狼性」後遺症。
蓄水池決堤,分羹者崛起。汽車資訊領域誕生了不少新興內容渠道,背靠流量「巨頭」頭條系的懂車帝發展迅猛,騰訊也大力扶持易車網。這些後起之秀正虎視眈眈,逐步蠶食汽車之家的流量份額。
此外,網際網路行業的發展也在悄然動搖汽車之家的壟斷根基。過去很多汽車品牌和經銷商不擅長網際網路營銷,線上業務大多較為被動地依賴汽車之家。但在行業下行之際,汽車之家的涸澤而漁的做法其實也倒逼了他們轉變策略,搭建自有營銷體系,降低對汽車之家的依賴。
如今可以明顯看到,不少汽車品牌的營銷體系已經大幅進化了,獲客和推廣的方式和渠道逐漸發散到抖音、微博、B站等新興平臺。
在多個環節競爭對手先後湧現的行業前提下,壟斷不再是汽車之家的王牌。
有激進的觀點認為,汽車之家在平安入主後的幾年裡迎來利潤爆發,本質上也要歸功於前期的打下的流量基礎。這種秉承平安系「狼性」文化榨取利潤的做法,在網際網路商業的規則下,與殺雞取卵沒什麼兩樣。
如何舞好「狼性」這把雙刃劍,對當前的汽車之家而言越來越關鍵。
內容來源:花朵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