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博物館歷久彌新的文化地標(華夏博物之旅)

2020-12-14 人民資訊

原標題:廣州博物館歷久彌新的文化地標(華夏博物之旅)

圖一

廣州博物館成立於1929年,是中國最早建立的綜合性博物館之一,也是華南首座博物館,現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廣州博物館現有鎮海樓展區、仲元樓展區,另轄三元裡人民抗英鬥爭紀念館、「三·二九」起義指揮部舊址紀念館兩個分館。

主館址鎮海樓(圖一),始建於明代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因樓高五層,俗稱「五層樓」,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鎮海樓內設展覽「城標·城史——廣州歷史陳列」,通過數百件文物展品,系統展示廣州幾千年的城市發展與文化變遷。

秦代「蕃禺」 漆盒

這件漆盒,是「蕃禺」一名見於考古實物最早的一例。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在嶺南設置南海、桂林和象3個郡。南海郡的郡治設在蕃禺。秦統一嶺南以後,中原文化促進了嶺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等諸方面的發展。

這件漆盒,1952年廣州西村出土。漆盒蓋面繪有朱色雲紋和「蕃禺」兩字烙印。這件漆盒,是秦朝推行郡縣制和在廣州設置郡縣的重要歷史物證,見證了廣州長達2000多年的建城史,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漆盒做工精緻,是一件代表當時廣州工匠製造水平的不可多得的工藝品。

元代青花船形水注

此件元青花船形水注為景德鎮窯所產,是目前所知全國獨一無二的元代青花船形水注,是廣州博物館中最具代表性的青花瓷器。

水注,是專供注水於硯的盛水器。瓷質水注,六朝時多有燒制,宋元時期盛行。水注以瓜果或動物造型為主,船形水注始見於南宋龍泉窯。

青花瓷器燒制,發端於唐朝,成熟於元朝。元代青花瓷器存世不多,目前國內外已知的也不過600餘件。

該水注器內儲水,外形似船。船分中艙和後艙。中艙前有一個篷,兩邊有柵欄,篷下有兩個女俑盤坐,中艙兩側的拱形窗口下堆有假石山。器身所繪青花紋飾,使用本地產青花料,清新淡雅。該器設計巧妙,為元代青花瓷珍品。

清代乾隆銅鏨胎琺瑯金鼎

明景泰年間,中國琺瑯器製作達到一個高峰,這種特殊的工藝開始大規模流傳。清代康、雍、乾三朝,琺瑯器生產規模巨大,技藝精湛。

金屬鏨(zàn)胎琺瑯器將鏨刻技術與琺瑯工藝融為一體。工藝流程為:先在金屬胎的表面描繪輪廓,然後根據輪廓進行鏨刻,再在其下凹處填施各色的琺瑯釉料,經焙燒、磨光、鍍金等工序後成器。

清代鏨胎琺瑯工藝的製作中心是廣州。清朝宮內的琺瑯匠人,大多是由粵海關選入,稱為「南匠」。

該金鼎造型精美華麗,形制厚重,代表了清代廣州鏨胎琺瑯工藝的較高水平。

清銅鎏金亭式轉人轉鴨自鳴鐘

這座乾隆時期廣州工匠製造的自鳴鐘,高110釐米,通體鎏金,造型為二層樓閣式。下部羅馬字鐘盤,鐘盤上三個弦孔,分別負責走時、報時、報刻。右下角的小盤是星期盤。左下角的小盤是樂曲盤,調整指針即可變換樂曲。自鳴鐘每隔15分鐘奏樂一次,樂聲起處,亭中人物迴旋,小門自動打開,獻寶小人走出;亭下小橋流水,牧人牽羊過橋,橋下鴨戲清波,十分精巧。

廣州本地工匠率先掌握了西方鐘錶製造工藝,生產了許多獨具特色的廣式自鳴鐘。故宮博物院資料顯示,廣鍾在故宮鐘錶藏品中數量居第二位。

(圖片均由廣州博物館提供)

版式設計:蔡華偉(姜曉丹)

相關焦點

  • 廣州博物館:歷久彌新的羊城文化地標
    作為廣州市著名的文化地標,鎮海樓2019年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樓」。 廣州博物館的主館址就位於此。1929年,廣州市立博物院(廣州博物館前身)在鎮海樓建成開放,這是華南地區首座博物館,以「救亡圖存,開啟民智」為使命,對嶺南地區文化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 南山博物館開啟「博物文化 尋根之旅」研學活動
    體驗不一樣的博物館文化,探尋深圳歷史文化之根。8月9日、11日、12日3天,南山博物館將組織一場主題為「博物文化 尋根之旅」的研學活動,讓親子家庭從博物館中學習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知識。本次研學活動免費,市民即日起可報名參加。  據悉,本次活動將用3個下午走訪南山博物館3個不同場館。
  • 2019土耳其博物之旅:穿越時空,觸摸歷史
    在幾千年的歷史中,伊斯坦堡曾是羅馬帝國、拜佔庭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的首都,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及豐富的文化遺蹟,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融合、多彩、鮮活,也是整個土耳其博物文化的特色。「遇見土耳其,發現博物之美」 2019 第二屆愛思客博物採風行,由土耳其共和國駐華大使館聯合愛思客博物共同舉辦,並獲得土耳其Yunus Emre Institute機構的大力支持。
  • 博物中國,藝都洛陽:洛陽文旅的精藥良方
    一、博物與藝都:洛陽歷史與文化的精華之牌「歷史」與「文化」是打造文旅城市最重要的軟體,也是一個城市的魅力所在,這也是洛陽文旅發展中最重要的一味「藥引」。有人說,「中國的歷史,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洛陽」。來洛陽就是要看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和文化。改革開放以來,洛陽的歷史牌和文化牌一直在打。
  • 2019土耳其博物之旅12:隱藏在度假勝地中的費特希耶博物館
    除此之外,費特希耶也是一座歷史古城,費特希耶博物館擁有很多古代文物,出土於不同時期,完整地顯示及證明了這個地區的文明鏈條。我們達到費特希耶後首先去的就是這裡。費特希耶博物館由兩個展廳組成,一個是考古文物展廳,另一個是民間工藝品展廳。兩個展廳中的絕大多數文物都是從費特希耶及其周邊地區收集來的。考古文物展廳陳列的文物是大部分陶瓷類文物,按照編年順序來陳列。
  • 華夏博物之旅:盤點山西博物院的「鎮館之寶」
    華夏文明源遠流長,宛如星河,照耀著現在,也啟迪著未來。希望本版推出的「美哉·華夏博物之旅」欄目如一個窗口,能讓讀者朋友通過博物館和寶貴的古物遺存,領略五千年中華文明之輝煌,領略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之力量。
  • ...明晚打開文化之門「京華博物」系列節目之走進北京自來水博物館
    近期,我局與北京文藝廣播打開文化之門(FM87.6)共同策劃推出「京華博物」系列節目,以遠程電臺連線形式,以音頻方式講述博物館和遺產地的故事。節目預告明天19:00-20:00,北京文藝廣播「打開文化之門」節目將邀請北京自來水博物館副館長梁淑雲,與您一起聊一聊北京自來水事業的發展。北京的自來水是如何起源的呢?北京的自來水來自哪兒?
  • 2019土耳其博物之旅07:奇特,用浴場改造而成的希拉波利斯博物館
    希拉波利斯古城始建於公元前二世紀的古希臘帕加馬王國,建造者是歐邁尼斯二世,他還以貝爾加瑪的神話人物、忒勒福斯 之妻「Hiera」為其命名。羅馬時期和拜佔庭時期的希拉波利斯由於溫泉的存在,逐漸成為了一個重要的中心城市,貴賓和朝聖者大量湧入,城市繼續擴大,寬闊的街道、影劇院、公共浴池、溫泉等輝煌一時。
  • 2019土耳其博物之旅:奇特,用浴場改造成的希拉波利斯考古博物館
    位於古城正中的是希拉波利斯博物館,它是利用一座浴場改造而成的,所有在希拉波利斯中出土的文物都收藏在此,包括古希臘古羅馬的雕塑藝術品、大量古幣及金銀首飾等。博物館分為3個獨立展區,第一個展出引人入勝的石棺,第二個展出的是出土的小型文物,第三個展出的則是古羅馬時代的雕像。
  • 【博物之旅】時間博物館裡嘆光陰
    我們曾經看到過的博物館,基本都是典藏、陳列自然或人類文化遺產的實物的場所,那麼,看不見摸不著的【時間】也有博物館
  • 2019土耳其博物之旅:仙境棉花堡,為數不多的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作為世界遺產棉花堡可謂是早已名聲在外,棉花堡作為土耳其眾多景點中的明珠,早已經成為中外旅遊者趨之如騖嚮往的地方。然而,緊鄰它的坐落在山頂上的歷史古城也同樣是世界文化遺產——希拉波利斯古城。希拉波利斯古城是一座古希臘城市,它坐落在土耳其西南部,棉花堡之上,其名字是希臘語意為聖城,城市地位可見一斑。它建於公元前二世紀的古希臘帕加馬王國。
  • ...打開文化之門「京華博物」系列節目之走進中國鐵道博物館正陽門館
    近期,我局與北京文藝廣播打開文化之門(FM87.6)共同策劃推出「京華博物」系列節目,以遠程電臺連線形式,以音頻方式講述博物館和遺產地的故事。節目預告明天19:00-20:00,北京文藝廣播「打開文化之門」節目將邀請中國鐵道博物館正陽門館副館長周偉、館員杜媛,與您一起聊聊中國鐵路發展史。正陽門館見證了哪些重大的歷史事件?
  • 5.18國際博物館日,探秘廣州這些小眾又有趣的博物館
    博物館以中國美容化妝史陳列為主線,再現了美容化妝的華夏文明。2019年,廣東環亞美容化妝品博物館被評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廣印票品文化體驗館廣印票品文化體驗館作為全國唯一一家以票據文化元素為主題的文化活動場所,首創性打造一座集可變展覽區、印刷體驗互動區、印刷器械展示區、商務洽談茶室以及票據文創產品售賣區為一體的廣州市特色文化地標。
  • 綿延千載的歷史與文化(華夏博物之旅)
    甘肅天水市博物館成立於1979年,是國家一級博物館,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中小學生研學教育實踐基地。  天水市博物館現有藏品1.4萬餘件(套),其中三級以上文物1188件。
  • 華夏幸福68億摘得廣州白鵝潭濱江地標
    今年 3 月,廣州市城市設計優化公示,全力打造廣州中心城區西翼CBD,與廣州東部「黃金三角」構成東西兩翼齊飛的發展格局。本次華夏幸福落定白鵝潭項目,區位資源得天獨厚,這裡坐擁廣州市區最後8公裡水岸,擁攬全幕城市界面。
  • 2019土耳其博物之旅:三個關鍵詞,玩轉土耳其
    為深入探訪土耳其,「遇見土耳其,發現博物之美」 2019 第二屆愛思客博物之旅如期舉行,由土耳其共和國駐華大使館聯合愛思客博物共同舉辦,並獲得土耳其Yunus Emre Institute機構的大力支持。一行途經伊斯坦堡、伊茲密爾、博德魯姆、代尼茲利、卡帕多奇亞、安卡拉、費特希耶等熱門線路,走訪各地的考古博物館、古城遺址和風景名勝。
  • 「5·18」國際博物館日將至 南通各大博物館奉上豐富「文化大餐」
    南通博物苑將推出《江南生活美學》《風雅江南--常熟博物館藏文房珍玩展》《古運今風,匠心獨韻--蘇扇新京杭之旅》;審計博物館將推出《防範重大風險,守護民生福祉--審計故事專題展》;南通紡織博物館將推出《棉花的故事》;南通市個簃藝術館將推出《第二屆崇川裝裱藝術展》;南通市沈繡博物館將推出《小品大藝--明清女紅文玩品賞展》;南通嘯天風板鷂風箏藝術博物館將推出《精品板鷂哨口專題展》;南通藍印花布博物館將推出
  • 2019土耳其博物之旅:五個關鍵詞帶你探索土耳其
    土耳其橫跨歐亞兩洲、扼守海上要道,匯聚拜佔庭、奧斯曼等顯赫世代的歷史文化,造就其燦若星河的文化魅力和豐富多元的人文景觀。對於一個薈萃大成的國度,博物館無疑是接近和認識它的快捷方式。土耳其擁有世界上一流的歷史博物館群,其跨度之大、數量之多、藏品之盛,可謂東西方少見。
  • 2018「遇見土耳其 發現博物之美」活動完美收官
    為進一步促進中土文化交流,加強相互間的學術交流,2018年9月,土耳其共和國駐華大使館聯合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愛思客博物共同舉辦主題為「遇見土耳其 發現博物之美」的大型文化交流活動,增進中國民眾對土耳其歷史文化的了解,推介土耳其優質旅遊資源,為中土考古、文博等領域搭建學術交流平臺,促進共同進步。
  • 文化產業「數位化」 廣州大有可為
    這位『虛擬博物官』使用了最新的動感捕捉技術,讓虛擬與現實無縫對接。」2020廣州文交會數字經濟智慧博物館論壇上,凡拓數字創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伍穗穎描述的這個場景,是廣州方興未艾的文化產業「數位化」的一個縮影。記者在本屆文交會上發現,數位技術對文化產業的「賦能」成為各界人士關注的焦點。從3D、4K到5G,從VR、AR到MR,現實與虛擬,傳統與未來,似乎就在跳動的數碼中,撲面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