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劉東(化名)向晨報融媒記者反映,自己10月6日開始在「達匯」APP購買數字貨幣,在通過微信好友白芳(化名)所推薦的「數據分析師」的操作指引下,盈利後APP內帳戶餘額達到385395.20元。但在劉東提現過程中,卻被APP客服告知帳戶資金被凍結,若想提現,需往一個個人帳戶裡打錢「解凍」。然而劉東轉帳多次不僅未實現提現,累計投入的180819.2元也無法返還。這時,劉東意識到自己已陷入「網絡騙局」。
入「局」之初
「我這個微信好友以前微信名叫『四子王旗便民信息平臺』,專門在朋友圈給人們發廣告,只要把需要發的廣告傳過去,該微信號就會在朋友圈轉發,我也經常給這個平臺發一些廣告。但從今年9月17日開始,此微信號發布聲明,以後不再發便民廣告,微信號也成了白芳的個人號。隨後她就在朋友圈開始發『數字貨幣』這款金融產品的廣告和有人盈利的截圖。」劉東說。
劉東說他每天都可以在朋友圈看到白芳發布的盈利內容,非常可觀,於是在9月30日,他向白芳諮詢了「數字貨幣」這款金融產品。
在劉東所提供的與白芳的聊天記錄截圖中,晨報融媒記者看到,對於購買「數字貨幣」產品,白芳稱有專業的技術團隊,可以根據平臺自身漏洞獲取大方向走勢,然後第一時間給予數據指令操作買賣交易,從而達到百分百盈利。盈利提現後,需向她支付盈利額20%作為佣金。
隨後,劉東通過二維碼下載了這款APP——「達匯」,又用另一部手機下載了「米聊」APP與數據分析師溝通。
「10月6日,我準備充錢時,白芳建議我充5萬元。充值後,我按照分析師的指令操作交易5單。但是,充進去的5萬元卻虧損至80元。」劉東稱:「對於虧損,分析師告訴我,是我沒有按照指令下單,導致套利沒有成功,需第二天再充值後繼續進行操作。」當時劉東以為自己在操作過程中存在問題,所以次日又在「達匯」APP分兩次充值49920元。這次,他又按照分析師指令下單,當天獲得了盈利,帳戶顯示其有304449.6元餘額。
為「解凍」多次打款
看到盈利,劉東立即提現,但未成功。隨即詢問客服,被告知:因銀行卡號有誤,導致帳戶內餘額被凍結,無法提現。若想「解凍」,需再繳納目前帳戶內總金額的10%,即30444.96元作為「解凍金」。
隨後,劉東又給客服提供的一個個人銀行帳戶內打款30444.96元。但仍不能提現。
劉東又詢問客服,被告知:「這次『解凍』只完成了61%,需要再打款30444.96元,才能完成全部『解凍』。」得到回覆後,劉東再次按照客服的要求,進行了打款。
兩次打款後,平臺顯示已解凍成功。但劉東依然未能成功提現。客服告訴劉東,因原來帳戶卡號有誤,所以又給他設立了一個新的平臺帳戶。至此,平臺內有兩個劉東的帳戶,需劉東再打款2萬元,進行更正帳戶才能提現。
「因為已經投入16萬多元,為了能提現成功,我又硬著頭皮將這2萬元打入了客服之前提供的那個個人銀行帳戶裡。」本以為這次可以提現成功,但劉東並沒有等來想要的結果。
2萬元打過去後,該平臺又顯示沒有100%更正,需要再打3萬元,完成更正才能提現。
直到此時,劉東才醒悟,自己上當了。
10月7日晚,劉東選擇報警。
10月8日,呼和浩特市公安局玉泉區分局刑警大隊四中隊民警對劉東做了詢問筆錄。
11月5日,劉東告訴晨報融媒記者,他為此事報警已近一個月,警方未給任何回復。之前向自己介紹「數字平臺」如何盈利的白芳,依然在朋友圈推送著「數字貨幣」廣告。購買數字貨幣的APP「達匯」依舊在正常運行。
針對自己多次打錢卻未提現的事情,劉東聯繫了白芳,卻被白芳告知,「平臺裡其他客戶都正常提現了,你也可以報警,但需要幫我結算佣金。」眼看事情在白芳這裡得不到解決,劉東只能寄希望於警方。
12月7日,內蒙古晨報融媒記者嘗試添加白芳微信號,但其未通過記者的申請。
警方:微信帳號註冊地在海外
11月16日,劉東告訴記者,呼和浩特市公安局玉泉區分局刑警四中隊給他做了電話回復。「打電話的民警告訴我,10月8日警方已將我曾轉帳的銀行帳戶凍結了,但是帳戶裡已經沒有錢了。至於我提供的白芳的微信號等信息,他們沒從這方面去查,因為微信帳號無法凍結,查起來相當複雜,基本查不下去了。」劉東稱。
就此,晨報融媒記者聯繫到呼和浩特市公安局玉泉區分局刑警四中隊,刑警四中隊李隊長表示,劉東的案件已立案,現正在調查階段。「我們在調查中發現轉帳的個人帳戶早已被其他地區警方凍結,帳戶內已沒有任何資金。」李隊長說。
至於白芳的微信現在依舊在使用,李隊長解釋稱,因為此微信號註冊地在境外,所以調查起來比較困難,並表示下一步會繼續對劉東所轉帳的帳戶進行調查。
劉東能否追回自己在「數字貨幣」平臺所投入的180819.2元,本報將持續關注。
線索徵集:內蒙古晨報現面向社會各界朋友徵集新聞線索,熱烈歡迎大家撥打本報新聞熱線18047123456,分享您身邊的新聞。
來源:內蒙古晨報記者:劉鑫
責編:趙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