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樂壇#如果你要問我現在的華語流行音樂有哪些歌火,我可能要想一會兒,然後告訴你不超過五首的歌。但你如果問我曾經流行的華語音樂有哪些歌,我會不假思索的蹦出一大串來。這,就是我潛意識裡對華語流行音樂的感觀和認知。
這不,在第四期華少的《今晚九點見》節目中,又一位敢說敢評的名人火了,他就是歌手鄭鈞。
在節目中,對目前的華語樂壇的音樂榜單排行及音樂圈亂象,鄭鈞直接開懟:「現在所有的排行榜公信力都崩了。怎麼說呢?因為現在一首歌火,是因為人火。」
他還表示,最喜歡的還是以前聽過的經典老歌——「我一想起這些歌,我永遠忘不了,因為我當時聽到它們的時候,那個景象,至今沒忘。」
果不其然,此話一出,就有網友評論鄭鈞太敢講了。這些話可是很多人想講都不敢講的話,由此引發了網友熱議。在上了熱搜的背後,不少網友紛紛懷念起曾經的華語樂壇。那個百花齊放,才華橫溢的華語音樂時代。
說起華語樂壇,我們通常簡單的劃分為內地華語和港臺華語。當然也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有華語文化的地區。在上世紀80年代到新世紀10年代,近30年間,是華語樂壇從崛起到巔峰再到衰落的時代。
崛起——華語大地醞釀著一場對流行音樂文化的渴望和追求
1981年,蔡琴的《你的眼神》風靡大陸。這首歌被譽為最浪漫的情歌,在情歌皇后蔡琴的演繹下直達人心。
1982年, 張明敏的一首《我的中國心》一夜爆紅,其通俗的唱法加上朗朗上口的歌詞,激發了國人的愛國心,也感動了無數海外的華人。
1983年,張國榮的《風繼續吹》一舉成名。「過去多少快樂記憶,何妨與你一起去追」,三十多年過去了,這首歌仍被傳唱。
1984年,蔣大為帶著《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這首歌,首次登上了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的舞臺,他用那嘹亮的歌聲感動了幾代人,很多人至今仍能哼唱幾句。
1985年,香港紅磡體育館,在TVB「1985年十大勁歌金曲頒獎禮」上,林子祥演繹了9分多鐘的《十分十二寸》,這首20首歌曲的超級串燒,堪稱最經典的現場之一,引領了「歌曲串燒」的風潮。
1986年,由崔健演唱的普通話搖滾歌曲《一無所有》廣受歡迎,被認為是中國搖滾樂的開山之作。
1987年,費翔第一次踏上了春節聯歡晚會的舞臺,他帶來的《冬天裡的一把火》受到了全國觀眾的喜愛,很多人內心對流行音樂的熱情被一下子激發出來,歌曲也成了當時傳唱全國的熱門歌曲。
……
人們對音樂文化的精神需求,隨著內地的逐步開放及港臺音樂的崛起和影響力,像是打開了一道蓄積已久的閘口,終於噴湧而發。走在前面的港臺流行音樂有了內地廣闊的受眾市場,內地也吸收和接納了更多的流行音樂元素。放眼望去,華語流行音樂在華語市場已經煥發出了勃勃生機。
巔峰——多元化的音樂風格和堪稱經典的創作造就了百花齊放的華語樂壇巔峰時代
我們現在總在說歌荒,這在那個時候是不存在的。
高中時代的我已經被老狼的一首《同桌的你》所徵服,時至今日,我都認為是校園民謠的經典代表作。孫悅的《祝你平安》也在電視電臺循環熱播;那英的《霧裡看花》總能在某處不經意的聽到;陳明的《快樂老家》也傳遍大街小巷,那時候她已經是內地流行樂壇天后級的歌手了,和那英並稱"北那英南陳明"。
滿文軍的《懂你》作為電影《九香》的插曲,1998年獲得中國原創歌曲總評榜"第二季度十大金曲獎。孫楠的《你快回來》也作為1999年電視劇《永不瞑目》的片尾曲被奉為高音經典。
BEYOND樂隊是我個人最喜歡的樂隊,我現在還記得當時滿滿一本全是手抄的歌詞,《真的愛你》《冷雨夜》《誰伴我闖蕩》《灰色軌跡》這些歌直到今天還收藏著,當年可是用單放機整天循環的,把磁帶都聽斷了;香港四大天王自不用多說,各自收穫了無數粉絲。
其他的比如陳淑樺的《夢醒時分》;王菲的《我願意》《紅豆》;辛曉琪的《味道》《領悟》;齊秦的《不讓我的眼淚陪我過夜》;張惠妹的《聽海》《我可以抱你嗎》;蕭亞軒的《最熟悉的陌生人》……等等等等,這些歌都曾陪我們走過了整個青春。張國榮、陳慧嫻、林憶蓮、關淑怡、陳百強、王傑、李克勤、梅豔芳等,隨便一個都可是天王天后級的存在。
千禧年後,隨著網絡的發展,歌曲傳播方式及視聽設備的發展,更多的經典歌曲被人們所熟知並傳唱,陳奕迅2000年的《K歌之王》,2001年的《shall we talk》,2003年的《十年》,2005年的《浮誇》,《十年》的歌詞至今難忘。
周杰倫,他就更不用說了,2000的《星晴》,2001年的《雙節棍》,2004年的《七裡香》……他是80後90後成長路上無法繞開的一個名字,一個偶像級的存在。
還有林俊傑的《江南》;阿杜的《堅持到底》《他一定很愛你》;光良的《童話》《第一次》;刀郎的《2002年的第一場雪》;香香的《豬之歌》;龐龍的《兩隻蝴蝶》;楊臣剛的《老鼠愛大米》……這些歌曲在當時可都是在KTV被點爆的神曲。S.H.E靠著《Super Star》紅遍兩岸三地;孫燕姿的獨特嗓音把《天黑黑》《遇見》演繹的讓你沉迷不已;還有陶喆、蔡依林、五月天、潘瑋柏、王力宏、梁靜茹、蘇打綠……等等,都是經典的存在。
沒有說到的不是不喜歡,只是經典太多。歡迎大家評論區補充。
上世紀90年代中期到千禧年頭幾年,內地華語和港臺華語雙雙發力,我認為這期間的華語樂壇達到了鼎盛時期。然後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起,我們覺得好聽的歌多了起來。覺得曲曲都是經典,曲曲都是在唱自己。你總能從某首歌裡找到共鳴,你總能驚喜的發現某首歌唱中了你的心聲。
衰落——華語樂壇需要有價值的音樂文化輸出和良好的土壤才能孕育新的奇蹟
讓我們回到本文開頭的鄭鈞對音樂榜的評價,一首歌火,是因為人火。在這個快節奏,時間碎片化,流量為王的今天,這是事實。但個人覺得這只是其中一方面。還有兩個原因也導致了目前華語樂壇大不如前的現狀。
一是由於社會的高速發展,人們對音樂的需求層次已經和上世紀不一樣了。全球化的今天,日韓及歐美音樂文化的急劇傳播和滲透,人們有了更多的音樂獲取來源和豐度選擇。從音樂的流行廣度上來說,這確實衝擊了華語流行音樂市場。我見過很多人,問他們現在在聽什麼歌,歐美歌很多。為什麼現在不聽華語歌了?這就是我要說的第二個原因。
二是因為現在華語歌市場缺乏走心走肺的原創佳作。不是用心創作的作品,無法和聽者共鳴,想想能流行嗎?能成為經典嗎?回憶下我在本文前段和中段寫到的那些歌曲,不論是從編曲,作詞,音樂訴求還是演唱者的表演,全是高質量的。當然了,目前音樂市場的原創保護做的還不夠成熟,可能也是歌手失去創作動力的一個因素。
從00年代後期到現在,華語樂壇已經漸漸的失去了往日的輝煌,神仙打架的場面也看不到了。現在有很多歌曲是真的聽不下去,一來是聽不懂音樂想表達什麼(不管是曲調還是作詞),再來就是翻唱和口水歌。可惜現在很少有音樂能達到讓人聽哭的程度了,相信很多人都曾有過這樣的經歷。
我們應該好好感謝那個時代,曾經那個群星閃耀而熠熠生輝的華語樂壇。它成了我們青春裡無法忽略的重要組成。你可能經歷過失敗和打擊,經歷過失戀或失意,經歷過彷徨與浮躁,不管你是哪種情緒,那些歌都在那個時刻替我們精準表述,給了我們安慰、感動、夢想和力量。
青春已然不在,華語樂壇的輝煌時代也一去不復返。那些曾經流行的音樂已經成為經典,而這些經典音樂定會再度流行。當音樂響起,它將再次激發你的音樂熱情,也許在你經過的某個轉角的巷口,也許就在此刻。
你懷念過曾經的華語樂壇嗎?你有過哪些感觸呢?歡迎大家就華語樂壇的歌曲和歌手留言,讓我們來一場經典華語樂壇的集體回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