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裡的「中」到底是什麼意思?

2020-12-12 抱雪齋讀易筆記

《周易》一書中,出現了不少「中」字。

其中,「中行」一詞就出現了五次之多。

比如《泰》卦的「得尚於中行」;

比如《復》卦的「中行,獨復」;

比如《益》卦的「有孚,中行」和「中行,告公從」。

比如《夬》卦的「中行,無咎」。

郭沫若在《周易之製作時代》中錯將「中行」當成了荀林父之名。他說:

荀林父初將中行,故有『中行』之稱。《左傳》宣十四年稱為中行桓子,而他的子孫便以中行為氏。」

郭沫若

郭氏的這個推論雖然站不住腳,也受到了多家批評,此不贅述,但很奇妙的是,他卻由此得出了一個正確的結論:

《周易》之作決不能在春秋中葉以前」、「經部作於戰國初年」。

有關《周易》的寫作時代,我們在此前的系列文章裡已經證明,《周易》確實不可能是傳說中西周初年的作品,甚至在春秋之前也是不可能出現的——它只能夠是在戰國初年寫成的。

只不過,它的作者不是郭沫若所猜測的楚人馯臂子弓,而很大可能就是孔子之孫,子思。(系列證據詳見本號系列文章,持續補充中。

子思,也就是《中庸》的作者。

子思作《中庸》

中庸之「中」,也就是《周易》之「中」。

《周易》中出現的所有「中」字,我們都可以在《中庸》裡得到它的最準確解釋。

一、「中行」之意

「中行」一詞,就是「中道」之意。

孔子嘗言:「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

這句話,曾經被思孟學派的另一位與子思齊名的代表人物——孟子所引用。

孟子曰:「孔子不得中道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孔子豈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

我們看到,孟子是直接將孔子所說的「中行」改成了「中道」。

毫無疑問,《周易》中的「中行」,同樣也是「中道」之意,更進一步說就是「中庸之道」。

世人多以為,儒家所追求崇尚的「中庸之道」,只是表面行為上的循規蹈矩而已,卻不知道,在子思的《中庸》裡,「中庸之道」卻是直指人心的。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中庸》

《中庸》中所說的這個「中」,只與人的天賦之性有關。

在思孟學派的另一篇經典《性自命出》裡,便將這些含而未發的喜怒哀樂統稱之為「性」。

喜怒悲哀之氣,性也。及其見於外,則物取之也。性自命出,命自天降。道始於情,情生於性。

如果說,「道始於情,情生於性」,那麼,天命之「中」就是人的性。

「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謂命也。《左傳》」

君子修習自性,恢復到人初生之時那種「喜怒哀樂之未發」的「中」之狀態,也就是《中庸》所說的「率性之謂道」。

這個「率性」回歸到「中」的過程,老子稱之為「復歸於嬰兒」。

《周易》中,將這個過程稱為「復」。

《復》卦的卦辭中說「反覆其道」,暗示的正是《中庸》裡的「率性之謂道」,是要君子修習自性,使之恢復到嬰兒時期的「喜怒哀樂之未發」狀態。

君子如何才能夠得到「中」?靠的就是「反覆其道」。

復者,反也。我們在思孟學派的其他作品中,能夠看到「反」字同樣是一個高頻出現的重要詞:比如「反身而誠」、「反身修德」、「自反」、「反己」、「反求諸己」……等等。

「聞道反己,修身者也。」(《性自命出》)

明白了《周易》中的「反覆其道」,就是《中庸》裡君子求「中」的最高法則,接下來我們對「中行」一詞就很好理解了。

《復》卦爻辭裡說:「中行,獨復」。

這個「獨」字,便是來自於《中庸》首章的「天命之謂性」之後的一句話: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君子慎獨,才能夠使天命之性「復」歸於嬰兒。

也因此,《復》的最後一爻又說「敦復,無悔

這句話中的「敦復」,同樣化用的是思孟學派的另一個經典名句:

「故君子敦於反己。」(《窮達以時》)

君子「敦於反己」,便是「敦復」。

「反」和「復」的目的,都是要回歸於「中」。

這也就是《小象》為什麼說「敦復無悔,中以自考」也。

二、中孚

《中孚》一卦,卦名裡也有「中」字。

巧的是,它和「孚」字放在一起——我們說過,在思孟學派的五行學說中,位居五行之「中」的德行,叫做「信」,同樣也是「孚」的意思。

孚,就是信,也就是中。

「中孚」之名,其實是出自《尚書》的「允執厥中」一語。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尚書·大禹謨》

允,就是信,和「孚」是同一個意思。(《說文》:允,信也。)

太和殿上乾隆題寫的「允執厥中」
「允執厥中」書法
嘉慶題寫的「允執厥中」
尚書:允執厥中
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允執厥中」篆刻
甲骨文書法「允執厥中」

更巧的是,我們說過,《周易》中的《中孚》和《復》這兩個卦,在卦氣學說中都是表示一陽來「復」的冬至之卦。

兩個卦名中的「復」和「孚」字,其實是一字的兩面,是《周易》作者絕妙的一語雙關。(參見《周易》說文解字系列之「說孚」)

復,就是孚。帛書本中所有的「孚」字,都寫成了「復」字。

「復」者,反也,反身而誠。

「孚」者,信也,誠也。

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周易》中「孚」、「復」、「中」這些最重要的概念,在《中庸》中都能夠找到一個完美的對應:「誠」。

相關焦點

  • 周易的書名到底是什麼意思?別再傻傻分不清!
    「周易」兩個字到底是什麼意思,古今學者提出多種說法。東漢鄭玄將「周"或解釋為」周普「的意思,即無所不備,周而復始。唐代的孔穎達認為」周「是岐陽地名,是周朝的代稱。也有人依據《史記》的記載:」文王拘而演周易「。認為易經因周文王而得名。
  • 《周易》裡對中國人影響最大的兩個字
    《周易》,無論是《經》還是《傳》,多處體現了「中、正」思想,把是否達到「中正」作為一個人,一件事的最終目標。「中正」思想對中國人影響巨大,也是中國文化中最重要內容之一。《大學》之道講「正心」是做人的基礎;《中庸》說「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很多古人都以「中」、「正」取名或取字,最有名的是蔣介石,字中正,名和字都來自《周易》;中原地區有一句口頭語「中不中」,流傳了上千年。那麼中和正到底是什麼意思?又有什麼區別呢?為什麼說「中正」,而不說「正中」呢?
  • 跟習大大學引經據典 「三陽開泰」到底什麼意思?
    【醉時話第九期·學習經典】  ——跟習大大學引經據典②  「三陽開泰」到底什麼意思?  子曰師說丨曹雅欣  ————正文閱讀————  2月15日中午,習近平主席來到西安雁塔區電子城街道二〇五所社區看望慰問居民,在活動室裡欣賞居民的書畫和剪紙作品,並拿起一幅「三陽開泰」剪紙,在新聞的鏡頭前展示。  馬年奔去,羊年福至,拜年聲聲,到處都在說著過年的吉祥話「三羊開泰」。那麼,「三羊開泰」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 如何解讀《周易》中的天人合一,通過周易我們能夠了解什麼道理?
    中國目前社會的發展是以「和諧」為中心進行推進的,而一提到「和諧」自然不可繞過「天人合一」這一主題,如今嘴上掛著、筆下寫著「天人合一」的人實在太多太多,但究竟什麼是「天人合一」?它的深刻內涵又是什麼呢?這恐怕真正領悟的人並不是太多。
  • 《周易》中的「三易」
    「易歷三世,世歷三古」《周易》可以說是集合了一代又一代人智慧,從而創作而成。其中又以三位聖人為代表,伏羲氏觀天地,遠取諸物,近取諸身作八卦,周文王又在八卦基礎上彼此組合,演化六十四卦,並作卦辭爻辭,再到孔子為《易經》寫下「十翼」,《周易》始成。
  • 什麼是「六位」?從《周易》裡的「黃常」說起
    帛書《周易》的坤卦六五爻辭說:「黃常,元吉」。我們在上一篇裡說過,「常」的本義,是天子的旗幟,又叫做「中」,還有一個名字,叫做「大常」。說到「大常」,它就與易傳中提到的「六位」有很大關係了。郭店楚簡中的一篇戰國文章,就揭示了二者之間的密切關係,對於我們理解《周易》的卦爻辭主旨,有極大的幫助。不妨細細讀來。一、天常與人倫郭店楚簡中,有一篇出自思孟學派的經典《成之聞之》。
  • 【周易90秒】「需於泥,致寇至」,什麼意思?
    當然有客觀上的原因,九三已經逼近上坎,而「坎為盜」(《說卦傳》),鄰居就是賊窩,當然危險;但主觀上的因素可能也很重要,因為九三重剛不中,特別容易冒進,這當然易於「致寇至」。所以《小象傳》雖然承認,此時尚屬「災在外也」,但也同時指出,這是「自我致寇」——即自己的毛病,是脫不了干係的。
  • 周易:「傘有兩不放,否則財易散」,說的是什麼意思?
    它包括了《連山》、《歸藏》和《周易》三個部分,如今前兩本不是失傳就是剩殘本,只有《周易》一書能夠讓我們學習到其中的智慧。在《周易》中曾記載了一個說法:「傘有兩不放,否則財易散。」為何會有這種說法呢?今天一起來分析。
  • 「輝光日新」到底是什麼意思?
    「輝光日新」 到底是什麼意思?在《漢書·禮樂志》:「是以海內遍知上德,被服其風,輝光日新」,便是它的出處。 凌晨讀到馬恆君老先生對《易經》之「大畜卦」(「畜」字和「蓄」在古代是通假字)的解釋時,又說到這個叫「輝光日新」的成語。
  • 周易中的「德不配位」是什麼意思?含義很深刻,讀懂就能避免災殃
    文/畢之周易中的「德不配位」是什麼意思?這句話是來源於《周易.繫辭下》,喜歡閱讀古籍的朋友們應該會聽過這樣一句:「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它的大意就是如果一個品行以及自身修養不高的人佔據了很重要的位置,那麼一定會引來很大的災禍。
  • 傳說中的雷神和火神都是誰?《易經》中雷火交加又是什麼意思?
    所以一說雷神和火神都知道,但是到底指的是哪位神仙,我們卻是不知道誰的。而且在「群經之首」——《易經》中,也有「雷火交加」一說,這個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接下來我們就帶著這兩個問題來看一下。我們先來看一下雷神和火神。
  • 跟習大大學引經據典 「三陽開泰」到底什麼意思?
    【醉時話第九期·學習經典】  ——跟習大大學引經據典②  「三陽開泰」到底什麼意思?  子曰師說丨曹雅欣程十髮 大吉祥  程十髮(1921年4月10日-2007年7月18日),籍貫上海市金山區楓涇鎮人。
  • 周易的書名到底是什麼意思?很多人都錯了!
    對於《周易》一書書名的解釋,有許多種說法。先說「周」字「周」字的含義,自古以來有兩種說法:其一,以「周」為「周普」「普遍」「周普」「」之說。因為大家都知道「文王拘而演周易」--周易是周文王姬昌和他的兒子周公姬旦撰寫和修訂。北宋程頤、南宋朱熹都認為「周」是朝代名,《周易》即周代之易。再說「易」字對「易」字的解釋,古今說法尤多。
  • 跟習大大學引經據典「三陽開泰」到底什麼意思
    【醉時話第九期·學習經典】  —跟習大大學引經據典  「三陽開泰」到底什麼意思?那麼,「三羊開泰」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三羊開泰,應當寫作「三陽開泰」  ,這個詞的來源,是出自被譽為「群經之首」、被譽為「大道之源」的儒家經典《周易》。  《周易》中有六十四卦,因而被很多人看作是打卦算命的佔卜之學,其實這六十四個卦象,確切說,更是代表了人生中、天地間的六十四種狀態,不同的卦象是在以不同的狀態分析,以循環變易的思想道理,帶給人們一些參考、警醒、啟迪。
  • 周易到底是一部什麼性質的著作?
    這個規律就是一分為二物極必反,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兇中寓吉,吉中藏兇,吉兇之間不斷的轉化的自然規律,這正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居安思危、物極必反,否極泰來等等這些哲學的道理,也是陰陽學中最核心的理念。其次,周易的六十四卦中,每一卦又都有六個爻,每一個爻都有一個解釋,而這六十四卦又囊括了世間萬事萬物,每一卦的六個爻辭又詳細解析了時與位的關係,每種事情的產生、發展、變化的過程,如果你研究明白了周易,你自然就知道在什麼時候應該幹什麼了。《易經》自古以來就被儒家奉為「五經之首」、五經有「詩、書、禮、易、春秋」。
  • 《易經》中的《周易》,為何簡稱為《易》,而不是《周》
    《易》,即《易經》,又稱《周易》,這當然只是一般的說法,而事實上,《易經》其實有三部,即《連山易》、《歸藏易》和《周易》,換句話說,《周易》只是《易經》中的一部。我們知道,《連山易》簡稱為《連山》,《歸藏易》簡稱為《歸藏》,而《周易》卻簡稱為《易》而不是《周》,這又是為什麼呢?如果按照《連山易》和《歸藏易》的「簡稱邏輯」,那麼《易經》中的《周易》,應該簡稱為《周》才對,可實際上為何不是這樣呢?
  • 《周易》裡的術數與佔卜到底講了什麼?難道真的是迷信嗎?
    《周易》裡有兩大體系,一個是義理派系,一個是術數派系,義理派系指的是從哲學角度與思維角度來解釋闡述發展,術數派系是從實用角度出發屬於象數類別比方說六爻佔卜、星象、曆法、中醫學、武術···等等。我們要想搞清楚術數是什麼,就要搞清楚易學與術數的關係,同時也要明白河圖洛書是什麼,還應當了解卦氣和納甲。術數的知識在易學裡是最為複雜的,今後我會慢慢為大家講解。
  • 周易五行起名是缺什麼補什麼嗎?300個出自易經裡的好名字!
    比如一個人屬木,他命中木太多了,違背了中和之道就需要用金來克木、讓木弱一點回歸平衡,好比現實生活中,用剪刀(金)修剪屬木過於旺盛的枝葉,這個時候就是喜金,或者說需要補金。在八字系統中,不是看《缺什麼》才補什麼,而是看《需要什麼》才補什麼。
  • 《周易》的「易更三聖」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易更三聖」
    得卦後就看籤是上上、中上、中中、中下、下下五檔,並沒有所謂的爻變問題。《周易》是孔子畫蛇添足,添了很多,添亂了,加上後來朝庭令用《周易》,使得讓人們覺得《易經》就是《周易》。反正我們是沒有水平來看懂這個留言到底在說什麼,碰到這樣的情況也很讓人無語。如果讀者網友們對我們的文章有任何的看法或意見,就請用最明白的話指出我們的錯誤;如果讀者網友要發表自己的觀點或見解,也請說明理由和依據是什麼。下面,我們就按照相關史料講一下易更三聖是怎麼回事。
  • 「三陽開泰」到底什麼意思?
    2月15日中午,習近平主席來到西安雁塔區電子城街道二〇五所社區看望慰問居民,在活動室裡欣賞居民的書畫和剪紙作品,並拿起一幅「三陽開泰」剪紙,在新聞記者的鏡頭前展示。    馬年奔去,羊年福至,拜年聲聲,到處都在說著過年的吉祥話「三羊開泰」。那麼,「三羊開泰」究竟是什麼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