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滅霸他爸
1964年,美國海軍發布的一條新聞震驚了全世界:美國海軍3艘核動力艦艇,在沒有任何燃料補給的情況下,用了64天的時間,成功環繞地球一周。
這次環球航行證實了核動力艦艇在未來戰爭時的巨大優越性,有意思的是,參與行動的3艘艦艇,除了「企業」號航空母艦之外,還有「長灘」號和「班布裡奇」號飛彈巡洋艦。
核動力航母我們都不陌生,但核動力飛彈巡洋艦卻一直鮮為人知。
實際上,早在原子彈試驗成功之後,美國就開始了將核能作為艦船動力的研究,最早應用於潛艇,後來擴展到水面艦艇。
五十年代,美國「小鷹」級航空母艦開工建造,根據設計要求,這種新航母的續航力最高可達12000海裡。
如果用常規動力戰艦為其護航,將會十分吃力,而配備補給船,又會擴大艦隊規模,增加護航難度,所以,美國海軍正式提出核動力戰艦的建造計劃,得到國會批准。
1957年12月美國海軍第一艘核動力水面艦艇「長灘」號飛彈巡洋艦正式開工建造,1959年7月14日下水,1961年正式進入海軍服役,舷號CGN-9。
「長灘」號不僅是美國第一艘核動力水面艦艇,也是世界第一艘,開創了水面艦艇動力的新紀元,同時,長灘」號還是美國二戰後建造的第一艘巡洋艦,以及世界上第一艘以飛彈為主要武器的戰艦。
「長灘」號艦長219.9米,艦寬22.3米,吃水9.1米,排水量17000噸,艦員編制958人。
動力裝置與「鸚鵡螺」號核潛艇相同的「威斯汀豪斯」CIW型壓水型核反應堆2座,航速30節時,可以連續航行14萬海裡,如果以20節速度航行時,續航力可達49萬海裡,能繞地球赤道10圈。
「長灘」號摒棄了以往厚重的裝甲防護,僅在彈藥艙上覆蓋一層薄裝甲,全艦不射一門火炮(後來加裝2門),全部採用「小獵犬」、「黃銅騎士」艦空飛彈和「阿斯洛克」反潛飛彈。
各項性能先進的「長灘」號造價高達3.32億美元,甚至比同時期建造的常規動力航母「小鷹」號還要貴6000多萬美元,被美國海軍戲稱為「貴婦人」。
隨著60年代「企業」號核動力航母的建成服役,美國又陸續建造了「班布裡奇」號和「特拉克斯頓」號2艘核動力飛彈巡洋艦為其護航。
環球航行之後,「長灘」號於1968年被派往越南海域執行任務,用「黃銅騎士」艦空飛彈擊落了北越兩架「米格」-21戰鬥機,取得了核動力艦艇的最早的戰績。
「尼米茲」級大型核動力航母陸續下水後,美國僅有的3艘核動力飛彈巡洋艦無法滿足為航母護航的需求,為此,美國海軍又提出研發「加利福尼亞」級和「維吉尼亞」級核動力飛彈巡洋艦的計劃。
到了70年代,「維吉尼亞」號、「德克薩斯」號、「密西西比」號和「阿肯色」號等多艘核動力巡洋艦下水服役。
根據美國海軍的規劃,核動力飛彈巡洋艦並不單獨執行任務,而是編入航母戰鬥群,為航母提供防空、反潛和反艦幫助。
「海灣戰爭」爆發後,「維吉尼亞」號、和「密西西比」號分別隨美國「美國」號、「甘迺迪」號航母戰鬥群前往中東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