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權與相權的分配問題是中國古代政治無法避開的問題,這對矛盾貫穿中國古代歷史的始終。對於這個問題歷朝歷代都有不同的解決方法,但都遵循一個規則:君權一定要大於相權。縱觀中國古代史,君權大於相權是一種必然的趨勢。在眾多制度中,三省六部制是一個中央官制的重大創新,對於相權產生了有效的制約,但它所產生的重要意義遠不止這些,是中國古代政治史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分散相權,三省六部制的核心思想
分散相權和皇帝重用身邊的親信是中國古代削弱相權的兩種基本方法和基本思想。漢朝曾採取中外朝制度,皇帝重用身邊的親信尚書等人,慢慢架空宰相的權力,從而達到加強皇權的目的。唐朝從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中加以創新,讓其更為完善。錢穆先生在其著作中也曾寫到:在中國古代政治制度中,三省六部制是創新的。在這種制度下,中央被分為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這樣,相權便一分為三。同時三省相互制約,中書省起草的政令必須經過門下省的審核,否則不會發出被執行。
維系統治,影響後世
三省六部製作為歷史的重大創造,在我國古代歷史發展過程中產生了重大影響。相權的一分為三使的君權得到加強,君主專製得到加強。在我們如今看來,君主專制的加強是不利於民主社會的形成的,但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君主專制的加強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央集權的加強。一分為三,相互配合,從而使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國家治理能力,完善了國家治理體系。對於後世來說,三省六部制的政治思想值得借鑑和學習,例如宋朝的二府三司制便學習了三省六部制的思想。
總結
在中國古代,有關的制度有很多,但三省六部制無疑是一個開創性的制度,創造性地運用了分散相權的思想,完善了中國古代的政治思想史。
我們認識一個事物也要堅持全面的觀點,既要看到它積極的一點,也要看到它消極的方面。對待三省六部制我們也應這樣看待。這樣的話,在我們認識三省六部制中不至於片變化。用全面的觀點看問題,注意片面化地看問題傾向,這樣將對我們以後的生活和學習產生很大的幫助。三省六部制,將作為中國古代歷史的重大創造,在中華五千年文明史中熠熠生輝。
參考文獻:《舊唐史》、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國歷史精神》
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本文由走馬看花落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