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古稱端州,廣東省地級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肇慶是珠江三角洲城市之一、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廣佛肇經濟圈」、珠江—西江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肇慶封開(古稱廣信)是廣府文化的發祥地,粵語的發源地,肇慶也是中原文化與嶺南文化、西方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最早的交匯處。
城區的七星巖,素有「嶺南第一奇觀」的美譽;鼎湖山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星湖風景區為中心,沿西江、綏江溯江而上,盤龍峽、「天下第一石」、千層峰、廣寧竹海大觀、燕巖等景點次遞展開,構成了千裡旅遊走廊的絢麗畫卷。
七星巖
七星巖位於肇慶市,景區總面積達8.23平方公裡,七星巖主體由閬風巖、玉屏巖、石室巖、天柱巖、蟾蜍巖、仙掌巖、阿坡巖(又稱禾婆巖)七座石灰巖山峰組成,排列如北鬥七星般撒落在碧波如鏡的近600公頃湖面上。
因七座石灰巖峰排列狀如天上北鬥七星而得名,以峰林、溶洞、湖泊、碑刻、寺觀為主體景觀。素有「嶺南第一奇觀」的美譽,景區內的摩崖石刻是嶺南地區保存得最多最集中的摩崖石刻群。主要有水月巖雲、星巖春曉、天柱摘星、星巖煙雨、玉屏疊翠、千年詩廊、水中林趣、臥佛含丹、仙鶴呈祥、石洞古廟等景點。
包公祠
肇慶包公祠坐落於城西廠排街(原包拯所設端州驛站處),佔地11500平方米,以牌坊、山門、大殿、東西配殿、鐘樓、鼓樓為主體建築,配以亭、閣、廊、井、池組成仿宋建築群,布局嚴謹、古樸大方、莊嚴肅穆、巍峨壯觀。是古端州名郡一處重要名勝古蹟。
肇慶包公文化園在原包公祠基礎上改造和新建,建築面積8790平方米,由包公祠、清心園、包公文化廣場、宋文化街和沿江景觀平臺五部分組成。
白沙龍母廟
白沙龍母廟位於肇慶市端州區西郊龜頂山東側。廣蔭坊立在500毫米高的精雕花崗巖石須彌座上,面寬17M,高6.5M(廟面寬33.33M),約為廟寬1/2,六柱開間,全為花崗巖石精雕而成的沖天柱石牌坊。
閱江樓
閱江樓是在肇慶市端州區正東路東側石頭崗上,南臨西江。居高臨下,屹然矗立在浩蕩東去的西江河畔,氣勢雄偉非凡。
閱江樓的建築布局講究勻稱、均衡,樓房高2層,分東西南北4座,樓與樓間建有迴廊小閣,相互銜接。因此,各樓之間可以全部貫通,組成四合院式的整體建築。
崇禧塔
崇禧塔位於肇慶市西江岸上,建於明萬曆十年(1582年)九月。它屹立於塔腳路北側的石頂崗上,巍峨壯觀,氣勢非凡,堪稱四塔之冠。
這座塔是樓閣式磚木結構,為唐、宋的建築特色,結構嚴謹,雄偉壯觀。塔外觀九層,內分十七層。塔的形狀是八角形,每層塔的簷角均吊有風鈴,如遇風吹就會發出叮鐺叮鐺動聽的鐘聲。
肇慶古城牆
肇慶古城牆,是一座體現宋代漢族建築風格的標誌性建築。位於肇慶市區舊城區,周長2800米。
宋代始建的城牆至今仍然保存完整,全國罕見。肇慶古城牆始建於宋,故又稱為肇慶宋城牆。是肇慶最具標誌性的建築,有肇慶小萬裡長城之稱。是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及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現古城牆周長2801.2米,其中東段403.4米、西段376.9米、南段992.3米、北段1028.6米。城牆寬8米至18米,兩邊砌磚,中間填土,磚牆厚60釐米至120釐米。城牆外圍有28個突出的敵臺。
鼎湖區
鼎湖區位於廣東省中部偏西,西江下遊,是肇慶市中心城區重要組成部分,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範圍主體之一。全境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北部為北嶺山脈的鼎湖山群,中部為平原地帶,南有爛柯山向東延伸,同鼎湖山隔江峙立,西江橫貫中部,最高峰為雞籠山,海拔1000.3米。全區總面積596平方公裡。
鼎湖山
主要景點有:慶雲寺、寶鼎園、飛水潭
鼎湖山位於廣東省肇慶市境東北部,距肇慶市區18公裡,由10多座山組成,總面積11.33平方公裡。主峰海拔1000米,是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最高峰。鼎湖山以其是集風景旅遊、科學研究、宗教朝拜於一體的勝地而被稱為嶺南四大名山之首。被譽為"活的自然博物館"。其負離子含量為全國之最享有"天然氧吧"之美稱。
蕉園村
蕉園村位於廣東省肇慶市鼎湖區坑口街道,人稱下蕉園,也叫大蕉園,建村已有600多年歷史。全村佔地12.6萬平方米,傳統建築2200平方米。村內主要有山主故居、蘇真人祠以及其他民居、小祠堂和書院等古建築。
硯洲島
硯洲島,位於世界著名景區——鼎湖山之南,是廣東省最大的江心島。全島面積6.32平方公裡,距廣州市80公裡。硯洲島是一個集休閒度假、禮佛祈福、文化創意、田園觀光、居住養生、農耕體驗為一體,具有文化旅遊綜合服務功能的大型度假勝地。
高要區
高要區是廣東省肇慶市轄區,地處肇慶市南部,是廣東省文明城市、廣東省衛生城市,屬廣佛肇經濟圈和肇慶市經濟發展中心區,全區總面積2071平方公裡。
高要學宮
高要學宮位於肇慶市正東路。又稱文廟,肇慶府學宮。始建於北宋崇寧初,後經多次重修,規模日臻完備。學宮現僅存大成殿和西廡,另有碑記10多通。佔地面積為3037平方米。大成殿建築面積448平方米,面闊五間23.5米,進深五間20.8米,高12.3米,重簷歇山頂。全殿豎36根大楠木柱,微側腳,柱礎為石質花籃形。上簷鬥栱24組,下簷鬥栱32組。
廣寧縣
廣寧縣位於廣東省中西部,北江支流綏江中遊。處於珠三角一小時生活圈內,是廣東省離珠三角核心區域最近的山區縣以及廣西、湖南等省陸路來往珠三角地區的主要通道之一。廣寧縣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典型山區縣,森林覆蓋率達83%。礦產資源豐富,出產於縣西南部的廣綠玉,是中國五大名石之一。
廣寧竹海大觀旅遊區
廣寧竹海大觀旅遊區位於全國著名的竹子之鄉——肇慶市廣寧縣,廣寧竹海是中國面積最大的竹林,面積達104萬畝。景區佔地面積8.13平方公裡,空氣負離子達9.8萬個/立方釐米,竹子制氧量是常綠闊葉林的1.5倍,源源不斷地輸送大量的新鮮純氧,堪稱南中國最大的氧吧之一。
寶錠山風景區
寶錠山風景區,座落在全國十大竹子之鄉之一的廣東省肇慶市廣寧縣。寶錠山風景區綜合旅遊項目於2005年開始對外營業開放,項目規劃佔地面積約500畝,年接待遊客近50萬人次。景區以竹文化、財神文化和養生文化為主題,景區的主要亮點有「天下第一財神」、竹文化博物館和中國竹業產品展銷中心。是國家4A級風景區。
古水河
古水河迂迴曲折、彎彎曲曲,景區最佳的觀賞點,是馬騮山山頂。馬騮山聳立在古水河邊,山峰挺拔聳立,山頂上有幾座天然石峰,有的像馬騮,有的像天狗,險阻難攀。雲海籠罩、日出雲開霧散,古水河就仿如黃山日出,雲山霧海時隱時現,令人嘆為觀止。
螺殼山
螺殼山,位於廣東省廣寧縣北市鎮東北部,平均海拔800米,東、西、北三面有大山脈環繞,海拔落差較大,最高點海拔為1338米,屬南嶺餘脈,被譽為「南粵第一山」。
德慶縣
德慶縣隸屬於廣東省肇慶市,位於廣東省中部偏西西江中遊北岸。德慶是一個有2100多年歷史的嶺南古郡,1996年被定為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出土文物證明,遠在八千至一萬年左右,德慶三洲巖就有古人類在生活。大約在四千多年前,德慶先民的種植業、家畜飼養業、制陶業、紡織業已相當發達。
悅城龍母廟
龍母祖廟,始建於秦漢,從東晉以後,史書雜說,碑記廟志,斑斑可考,經歷兩千年,可為全國最古老的廟宇之一,也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盤龍峽生態旅遊區
盤龍峽生態旅遊區位於廣東省德慶縣西北部,距縣城約28公裡,整個生態旅遊區佔地3萬畝。這裡是一個原始自然生態旅遊區,景區內古木蔥蘢。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黑桫欏遍布其間,是廣東省攝影家協會拍攝基地。峽谷空氣負離子含量達每立方米12.5億個,是南中國最大的天然大氧庫。
德慶三元塔
德慶三元塔坐落於德城東南方風景秀麗的白沙山上,是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建於明朝萬曆二十七年(即1599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如今它以其「只新不舊」的美譽而聞名於世。
封開縣
封開縣,隸屬廣東省肇慶市,位於廣東省西北部,是「西江走廊」經濟區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珠三角」與大西南的交匯點。封開縣素有「兩廣門戶」之稱,是珠三角地區通往大西南的「咽喉之地」,水陸交通便利,廣佛肇高速S8、國道321線、省道266線以及西江黃金水道貫穿境內。
封開國家地質公園
廣東封開國家地質公園是位於廣東省西北部肇慶市封開縣,居西江上遊,毗鄰廣西梧州市,地處北回歸線帶。公園內的燕山期花崗巖構成的巨大圓丘形地貌景觀、古生代碳酸鹽巖巖溶地貌景觀、泥盆紀石英砂巖形成的張家界型砂巖柱狀峰林地貌景觀,濃縮了粵西5億年的滄桑巨變,記錄了嶺南古人類的演化歷史。
封開黑石頂省級自然保護區
封開黑石頂省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廣東省封開縣中南部,因北回歸線貫穿自然保護區中部而被譽為「北回歸線上的綠洲」。保護區於1979年8月批准建立,總面積4200公頃。主要保護對象是熱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及國家二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黑桫欏種群、封開蒲葵等特有種及其生境。
十裡畫廊景區
蓮都十裡畫廊風景區位於封開縣蓮都鎮內,毗鄰懷集燕巖風景區,佔地面積14.68平方公裡,是龍山風景名勝區轄下最大的風景區,屬喀斯特地貌。美麗的田園風光和各具特色的大小溶洞等景點和服務設施。風景如詩如畫,故曰"十裡畫廊",景區佔地600畝。
懷集縣
懷集縣,隸屬於廣東省肇慶市,位於廣東省西北部,肇慶市北部,北江支流綏江上遊。處於粵西隆起帶,西部為盆地區,中、南部為低丘和高丘區,屬亞熱帶氣候,夏長冬短,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為21.1℃。總面積3554.07平方公裡,是肇慶市縣域最大的縣。
文昌書院
文昌書院,又名文昌閣,是塔院合一的古建築,位於懷集縣城東1公裡的綏江北岸,始建於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建成於明天啟元年(1621年)。佔地面積430平方米,建有北門、庭院、正堂、廂房,屬中國傳統式的四合院建築。
燕巖省級風景名勝區
位於懷集縣西南部橋頭鎮境內。該區總面積40.36平方公裡,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在以燕巖為中心的綠野平疇上擁有可與桂林山水相比美的380多座拔地而起的秀麗山峰和170多個奇特溶洞,有九條小河潺潺匯聚一起,構成一幅美麗的人間仙境。
紅霞灣景區
紅霞灣景區,位於廣東省肇慶市懷集縣下帥鄉境內黃翰村,景區內風光旖旎,景色優美,峽谷幽深,棧道險峻,瀑布飛泉,盡顯壯瑤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和民族風情。
肇慶世外桃源
世外桃源位於廣東省懷集縣橋頭鎮,是一個十分傳奇的古村落,這裡四面環山,風景與外界截然不同,成片成片的桃花林,牛羊成群,牧歌聲聲,宛如人間仙境。千百年來靠火把穿過洞穴與外界聯繫溝通,其他沒有任何通道。村落裡至今仍然保留著古老地語言文化、風俗習慣等歷史痕跡。在此,可以享受到陶淵明筆下真正地「世外桃源」的奇景。
四會
四會,廣東省肇慶市代管的縣級市。因境內四水(西江、北江、綏江和龍江)會流之地,故名「四會」。位於廣東省中部、肇慶以東,珠江三角洲西北邊緣,屬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範圍,地處西、北、綏三江下遊,北回歸線將全境南北一分為二。
貞山
貞山位於廣東肇慶四會的西南面3公裡處,海拔649米,風景區內林木茂盛,山清谷幽;清泉瀑布,雲蒸霞蔚,有如人間仙景。是悠閒、娛樂、放鬆的好地方,風景區空氣清新,是一個呼吸大自然空氣的度假勝地。
六祖寺位於肇慶市四會貞山風景旅遊區內,原寺始建於唐代,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有歷史。於清嘉慶十四年重修時,六祖寺的建築面積為60000多平方米,灰沙春牆杉木瓦結構。整體為中軸線平面布局,分別由大門、前殿、後殿及左右輔以的廂房、廊廡及小巷構成一體。寺廟四面環山,山勢峻俏,景色宜人。
奇石河風景區 (主要景點:銀龍大瀑布、神仙島、風情水車群、高空飛車表演、養生木棧道、天然泳場、天然大氧吧區、購物長廊。)
奇石河風景區,位於四會市北部的威整鎮,地處四會、廣寧、清遠三地交界處,全景區總面積約8平方公裡,享受有「廣東九寨溝」之美譽。景區以獨特的自然景觀和優雅的生態環境而著稱,而景區內森林繁茂、瀑布飛流、奇石遍布。集休閒度假、觀光旅遊、鄉村風情體驗、農家風味佳餚於一體,被譽為省內最具特色的生態旅遊度假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