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時走到艱難險阻的境界。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衝過去的——李道釗(現代)
文章類型/歷史見聞
字數|1189,閱讀約3分鐘
地球的陸地分為七個部分,即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極洲。除了南美洲的國家集體衰落之外,其他大洲的國家都有很多發展良好的大國。
南亞美洲,簡稱南美,位於南半球,西半球。它東臨大西洋,南接德雷克海峽,西臨太平洋,北臨加勒比海。是陸地面積第四大洲,共有1784萬平方公裡,面積最大的國家是巴西,是目前南美洲最強大的國家。
縱觀南美歷史,它也曾有過鼎盛時期,是什麼導致了它的衰落?
印第安人是南美洲最早的拓荒者,公元10世紀前後,生活在這一地區的印第安部落印加人,在秘魯南部的庫斯科建立了以印加帝國為中心的印加帝國。從1438年到1533年,印加帝國使用武力徵服和和平同化的方法,使其領土幾乎覆蓋了南美洲的西部。印加帝國的權力在瓦伊納?na統治時期達到了頂峰。其領土從厄瓜多北部延伸到智利的塔爾卡,人口約900-1200萬。農業已經相當發達,手工業、建築業等方面也達到了較高水平。
1526年,西班牙的一個新興勢力,一個叫弗朗西斯科·皮薩羅的人,發現了印加帝國。1529年,印加帝國爆發了爭奪王位的內戰,國力大為削弱。1533年,皮薩羅率軍入侵印加帝國,意圖殺死其最後一位君主阿塔瓦爾帕,印加帝國滅亡,淪為西班牙殖民地。
16世紀初,巴西被葡萄牙殖民,其他地區被西班牙佔領。19世紀後期,英國、法國和荷蘭經過激烈爭奪,佔領了蓋亞那地區和沿海的一些島嶼。從此,南美洲進入了長達300年的殖民統治時期。
殖民者使用暴力推行各種奴隸制,強迫印第安人無償勞動,掠奪土地和各種礦產資源。印度人的數量急劇減少。為了解決勞動力短缺問題,殖民者大量販賣黑奴,強迫黑奴生產能獲取暴利的單一農礦產品,導致南美社會經濟畸形發展。
18世紀下半葉,南美人民與宗主國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嚴重,逐漸走上了獨立的道路。1810年,全國各地發生武裝起義,反抗殖民者的殘暴統治。經過十餘年的浴血奮戰,於1819年前後獲得徹底解放,相繼建立了10個獨立的民族國家。只有蓋亞那等少數地區仍處於英國、法國和荷蘭的殖民統治之下。
獨立後,地主階級和官僚買辦資產階級奪權專政,經濟發展緩慢。英美等國乘虛而入,把南美國家變成其原料供應國,傾銷商品,輸出資本。
19世紀末,美國已經崛起,憑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經濟實力,開始排擠其他國家,成為南美霸主。二戰後,各國展開了反對超級大國海洋霸權的鬥爭,並逐漸取得勝利。
南美洲現在有12個獨立國家,幾乎都是發展中國家。只有阿根廷不再是發達世界的一部分,它曾經是發達世界的一部分,但受到了經濟危機的影響,經濟上出現了倒退。現在唯一的大國是巴西,但巴西近年來狀態不佳。
歷史家的任務在於區別真實的和虛假的,確定的和不確定的,以及可疑的和不能夠接受的。——歌德(德)